天鹅绒金矿

剧情片英国1998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克里斯蒂安·贝尔,托妮·科莱特,艾迪·伊扎德,艾米莉·伍夫,迈克尔·菲斯特,珍妮·麦克蒂尔,卢克·摩根·奥利弗,奥欣·琼斯,沃什·韦斯特摩兰,唐·费洛斯,瑞恩·波普,詹姆斯·弗朗西斯,林赛·肯普,约瑟夫·比蒂,萨拉·卡伍德,彼得·金,Roger Alborough,威廉·基,布莱恩·莫尔克,安东尼·朗登,Xavior,Steve Hewitt,Keith-Lee Castle,Donna Matthews,史蒂芬・欧斯戴,Ralph Morse

导演:托德·海因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2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3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4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5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6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3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4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5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6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7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8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19天鹅绒金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4 04:38

详细剧情

  摇滚史上最华丽的70年代,性感、妖艳、前卫、激进等各种大胆元素被融合成独特的摇滚流派。这场摇滚革命的代言人布莱德·斯莱德(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彼时倾倒众生。然而,1984年,他在一次演出中遭遇“暗杀”,巨星自此陨落。伦敦先 驱报 记者阿瑟(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对自己的偶像展开调查。在回溯逝去岁月之中,却挖掘出布莱德与美国摇滚歌手库尔特·怀尔德(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的一段冰火之恋。布莱德受库尔特音乐的感染,创造出自己的华丽风格,迅速走红。两人相互激发灵感、彼此迷恋,最终却因为性格冲突而决裂。风头正劲的布莱德在失去库尔特之后也开始自暴自弃,导演出一场“暗杀”剧……。阿瑟在酒吧邂逅消沉的库尔特,他仿佛被布莱德灵魂附体,他们共同沉浸在对布莱德的怀念中难以自拔,同时一种奇妙的情感在他们之间诞生。  本片获得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第5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及金棕榈奖提名。

 长篇影评

 1 ) 总算淘到老版本

昨天收到WX的《天鹅绒金矿》D9,大概是N多年前JT出过D5后,唯一一次重出。
在拿到之前,就盼望着会是VCD时的第一个版本——此后再出的VCD,直到许多年后的DVD,以及我托朋友在香港买的正版,都不是当初那个版本了,细节上有几点很小的不同。
先入为主,又是非常喜欢,所以即使那一点点差别也是遗憾。
D9没辜负我多年期待,打开电视,直接跳到Brian和Curt吵架那段,Mandy抬头,看到Brian欲哭的脸,音乐响起,过了这么多年,终于再次听到那句台词:
当他们分手的时候,我和别人一样,只能在一旁看着。
——于是我心满意足。
对面包脸Haynes哥哥发花痴的日子已经过去,把小乔形容成莫罗的画堕落的花等等肉麻句子的日子也已经过去,不过好歹也算老情人重逢,激动劲头还是有的。而且,难得的是采访花絮,Christian Bale和Ewan McGregor大约是在片场,眼影和红脸蛋还历历在目,小乔居然已经梳上了《仇云盖堡》中的发型,满脸青春豆,眼睛却随着语调激动,变成亮得惊人,情不自禁还是想用“猫”一词去形容。很酷的花絮,赞一个——Haynes哥哥看上去居然相当的帅~本来我一直叫他大叔的,看在这么青春飞扬的面子上,改口称哥哥。
而其它部分,就没法恭维了,OST是后加打包的,翻译不光用了难听的港译名字,还烂到不忍卒睹。例如开头一句半调侃半警告的音响问题,居然能翻译成传奇一类,也算超级想象,王尔德的妙语成了酒醉之后的不知所云,没一句翻译对的。唯有花絮采访,居然内容流畅,似乎有条有理。不过面对花絮中插入的电影引用,能把王尔德火箭童话天才的翻译成火箭乐队云云,其想象力令我对其它翻译也没法信任。最可恶的是,因法国版本,居然真的就不肯再加一条英文字幕,让我这种除了几个英文单词什么都不懂的家伙对着法文字幕和烂中文字幕干瞪眼。能够庆幸的是早年JTD5的英文字幕极为齐全,中文翻译也能算过关,两者结合,也就比较圆满了。
顺带想起了早期买《御法度》,第一次出碟是影院版,惨不忍睹,翻译却好,后望穿秋水,终于等到一版画质相当不错的碟,翻译不仅莫名其妙,乃至连人名都能前后不符。更悲惨的是在某论坛看到某网友居然就着此版翻译试图长篇大论此电影的谜团与意义,结果如何可以想见……
最后再次对“白雪妖”“野达”这种翻译表达强烈不适应,以前和网友讨论过类似话题,那人对Seinfeld翻译成“宋飞”,Jack Bauer翻译成“包智杰”赞叹不已,认为是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最完美体现,估计她也会对Wild翻译成“野达”表达同样的敬意,而不像我这种鸟语盲,只会粗一句:什么鸟名翻译?

 2 ) 天鹅绒金矿考据 (音乐版)

大量参考了Wiki各人条目的资料哈
人物原型

Brian Slade – 这个人物至少是David Bowie和Marc Bolan(T-Rex的妖冶男主)的融合。先讲Marc Bolan 的论据好了。1)片中Placebo(不知道Placebo是谁?叹。你就知道Placebo据称是传承了David Bowie爷衣钵,Placebo的男主,对就那个眼影小个子男,是DB爷私养的就行了。)一家妖人们所唱的那首20th Century Boy就是Marc Bolan and T-Rex原唱的。2)片中Brian凭借电视节目一炮走红,Marc Bolan也是这样,在1971年3月凭借在英国传奇电视节目Top of the Pops上的一次亮相风靡全国。他拿下的第一首No.1 hit名字叫 “Hot Love”,试问,和片中那首 “Baby’s On Fire”(不是Marc Bolan写的!)有神马区别?
David Bowie – 这简直是稍有摇滚背景知识都会一眼看出来的,不过我承认我是本末倒置,先看了电影以后去考据才被逐渐引上摇滚征途的TUT。 已经熟悉DB家一切事情的人请跳过这一段,但如果你看电影的过程中就已经有点一头雾水的话,我估计大半都是因为不懂背景的哈:1)他为什么一会儿叫Maxwell Demon一会儿叫Brian Slade? Maxwell Demon是Brian Slade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一个舞台形象。Brian Slade作为Maxwell Demon巡演,Venus in Furs是他的乐队的名字。这个点子明摆了是学David Bowie爷Ziggy Stardust的。Ziggy Stardust 来自于DB 1972年的一张概念专辑,全名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The Spiders from Mars是跟随Ziggy Stardust演出的乐队的名字)。Ziggy Stardust是个外星人化身为摇滚歌手,带着外星的信息:五年之后,地球就要毁灭了。但他的摇滚却不能吸引人们注意,以至于无法将这个信息传达出去,在Rock’n’Roll Suicide一首歌里他在台上被观众和外星终极力量杀死。DB自己曾作为Ziggy Stardust巡演,最后在舞台上宣布Ziggy这个角色的死亡。Maxwell Demon 在舞台上被射杀之前就曾不断预言自己将在台上死去,影射的就是Ziggy Stardust的故事。2) 片名Velvet Goldmine是来DB 为角色Ziggy Stardust写作的。1971年DB第四张在Hunky Dory发行后短短几周之内,DB就已经开始了Ziggy Stardust专辑的录制,但在Hunky Dory的录制过程中这首歌就已经创作而成了。(但这首歌一直在75年的Space Oddity里才发行)所以片名既是对这一故事的tribute. 3)角色共同点,David Bowie和Brian Slade一样也是公开的双性恋。还有片中Brian Slade小时候喜欢的那个黑人乐手Little Richard也的确是DB表示深刻的影响之一。


Curt Wild – 尼玛Ewan长的那么像Kurt Cobain连名字Curt也像Kurt但应当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无论是时间上来讲还是故事方面都扯不到Grunge,估计只是编剧借花献了个佛。Curt Wild这个角色主要应当是Iggy Pop (Iggy Pop and the Stooges)和Lou Reed (Velvet Underground 香蕉团)的复合体(是的,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卑鄙的笑了)。就算你是头脑再清楚的腐女,看到这一坨人之间的纠纠结结也会无奈的吧!大概是这样的:Velvet Underground里面的Lou Reed (公开双性恋)和John Cale (小时候被猥亵过)两人已然纠缠不清,背后将VU挺大的艺术家做玛丽莲梦露印版的Andy Warhol还在两人之间搅合 (Warhol死后Lou Reed和John Cale为他写下神碟Drella, 是Andy Warhol的小名,据称是Dracula和Cinderella 的合体。显然,单做男人或单做女人太无聊了,人家每个人都要俩性别好么!)然后Iggy Pop和Lou Reed私交很好,Lou Reed和David Bowie关系也很好,David Bowie和Iggy Pop还曾经一起在柏林生活创作堪称患难之交。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具体片中的影射情节包括:1)Curt一出场的时候就大裸这绝对是Iggy Pop的事。你见过Iggy Pop穿上衣吗!你见过吗!2) 片中Curt的乐队The Rats和Iggy Pop自己的乐队The Stooges都有通风报信者的意思(这个不是我发现的是Wiki上写的。)3) Iggy Pop和David Bowie真正在柏林勾搭的时候就是Iggy Pop毒瘾问题最重的时候,DB当时自己也并无问题,但说白了是把Iggy Pop养着给他庇护所的。在柏林的年岁是DB作品最多产的时候柏林三部曲 “Low”, “Heroes”和”Lodger” 是我个人觉得水平最无可超越的(至于这三张和Brian Eno之间的关系见下文)。4)说Curt有神马狼性之类的,也是因为Iggy Pop小的时候真的是无家可归在公园里长大的。 5)片头演到Curt小时候因为同性恋倾向曾经受过电击疗法,这是Lou Reed的真实故事。嗯。6)关于Lou Reed的影射还有一个,就是Maxwell Demon的乐队Venus in Furs, 是Velvet Underground的一首名曲 (这首歌的意向,当然又是来自于SM文学始祖Leopold von Sacher-Masoch的同名小说)。7)Curt和Brian最深爱最和谐的时候那首歌Satellite of Love揍是Lou Reed的歌呀。


Jack Fairy – 这个角色我个人觉得是Marc Bolan和Brian Eno的混合。Marc Bolan就不说了哈,他是掀起雌雄同体整个Glam Rock的第一人,就跟Jack Fairy 一样,是第一人,大家都是他的后来人。关于Brian Eno 主要有以下几个论据 1) Brian Eno最早也是从Glam Rock乐队Roxy Music起家的,和Glam Rock的联系也是根源性的。2)Velvet Goldmine后半段讲到Curt Wild 和Brian Slade分手后一个人流落到德国,在真实世界里的故事是这样的:1976年开始,朋克大举入侵,将浮华的Glam Rock取代了。Iggy Pop毒瘾问题严重,David Bowie也试图从Glam Rock转型,两人跑到柏林租了一个小房子住着,基本就是DB爷养着IP。这时德国境内电子乐 (或者说雏形Krautrock)正在渐渐发展起来,Brian Eno在之前和Neu!的人认识并取了很多电子乐,minimalism的经。正是Brian Eno在柏林帮着David Bowie, 著名的柏林三部曲才得以面世的。在这里究竟Iggy Pop的艺术成分有多大很难讲。但可以看出和电影里的平行线索:Brian帮助毒瘾中的Curt; Jack帮助流落到德国的Curt等等。3)Brian Slade的艺术角色名字Maxwell Demon其实是来源于Brian Eno的第一个乐队的名字Maxwell's Demon:) 故事并不完全对等,但灵感来源大约是如此。


Arthur Stuard – 就是Christian Bale演的那个小记者。我猜他背后的原型会不会是另一员Glam大将Steve Harley,他总是以Steve Harley & Cockney Rebel出场。当然这不是很有根据,只是因为Steve Harley在正式进入演艺圈之前是一个小记者而已。关键就在于,这部电影里用了好多Steve Harley & Cockney Rebel的歌: Brian Slade长发飘飘的Sebastian,末尾蓝颜的Tumbling Down和"Make Me Smile (Come Up and See Me)" 。

 3 ) 心是用来碎的,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

王尔德老师不愧是一代基佬中的标杆人物,唯美主义在这部电影里贯彻的相当透彻。一切为美服务,这美是易碎且糜烂的,如同摇摇欲坠的大厦,这一秒矗立着,下一秒谁都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倾塌。60年代的爱与和平滋生了70年代众多的艾滋病患者,脑子恐慌的是到底哪一天死掉,没有娶妻生子的压力,更没有房贷车贷,如果再不追求美,生活也就失去了其意义所在,因此他们的美像清晨的露珠一样脆弱而易逝。当Tumbling Down响起时,摇摇欲坠的眼泪顺着眼角跌落搞花了浓妆艳抹,他们是痛苦是一代,同时又是绚烂而幸福的。 迷醉的年轻人在摇滚乐的狂欢中癫狂至死,或许正是这自毁的倾向,显得他们美艳锋利,Brain的矫揉造作,与Kurt的野蛮堕落合为一体,如同王尔德说,“心是用来碎的”,在爱恨交织中,分道扬镳的结局令人唏嘘哀叹的同时,也造就了一种近乎受虐的快感。他们的乐队名'Venus in furs"本身就是来源于莫索克的小说《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莫索克何人?现代性虐待SM一词中的M,就是来源于他的名字,可谓是描写爱与痛苦交织的先驱了。 不得不说他们每个人真实又虚伪的,在诡谲华丽的浓妆下,毫不隐瞒自己的丑恶与私心,但正因为他们的美丽,再多的丑恶也可以被原谅。生活的压抑使小记者痴迷摇滚乐,跟风也好从众也罢,如果没有美的前提,现在众多所谓的音乐节迷又有多少会因为纯粹的音乐性而爱上摇滚乐呢? 同性恋,滥交,香烟,酗酒,毒品,摇滚,这些在国内总是被认为不好而叛逆的东西曾经是很难正面讨论的,托导把这一切浪漫化了,用华丽的假象给现代人造了个梦,即使这梦是残忍的是破碎的,也或多或少给了我们一些启发,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但我们同样有选择醉生梦死的权利。 即使这部电影不是在影射David Bowie和Iggy Pop,它仍然是一部佳作,剧情跌宕起伏,色泽艳丽,配乐更是集结各路大神,虽然剪辑碎了一些却异常切合迷醉的主题,当然可能不喜欢摇滚的人可能第一遍看不懂,但仅仅只看画面也是非常有诗意的。 同时推荐托导的处女座《poison》,非常妖艳了。

 4 ) 给今年我最爱的电影

自己——

2005年我的年度最爱电影是《地狱解剖》,看了两遍。今年的年度最爱应该就是《天鹅绒金矿》了,同样看了两遍。

我不是那种为电影痴狂的人,不会在家守着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的倒转然后泪如雨下。我热衷于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按下delete之后的满足和失落感。一部可以看两遍的电影,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对它天大的褒奖。

1998年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最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居然是用圆珠笔头也不抬得趴在课桌上答一份高中政治试题。反正1998年的时候Todd Haynes拍了《天鹅绒金矿》,那时候我唯一听过的David Bowie的一首歌是翻唱Beatles的《I'll follow the sun》,并无甚好感。

一部好电影能让人彻底地兴奋起来,几个月前我看完第一遍《天鹅绒金矿》后,先是不眠不休在网上疯狂搜索电影原声,然后兴冲冲地跑去告诉孙姐姐,却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形容我的心情。

之后的几个月里我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看第二遍,整个2006年我都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不想浮躁的心态再去看一部异常浮躁的电影。

剧情——

上个世纪60年代,人人忙着膜拜Beatles,而Glam Rock(华丽摇滚)在70年代初刚刚出现的时候,吓坏了一帮崇尚自然热爱清新的人,却迅速成为年轻人的追逐的时尚。David Bowie是华丽摇滚代表和领军人物,《天鹅绒金矿》主角Brain Slade的原型正是David Bowie。而《Velvet Goldmine》,这是来自David Bowie的一首歌名。

那个时代同性恋超乎寻常的高调,潮流是人人都争着当双性恋。所有年轻人都留着长发,五颜六色的指甲油,后底高跟鞋、浓浓的彩妆,亦男亦女的穿着,每个人都使劲所有力气表现着自己,那种努力,就好象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般,害怕自己打扮得不够灿烂去迎接那个末日。

故事从19世纪的王尔德开始,一枚象征着“异类”的绿宝石胸针,从还是婴儿的王尔德襁褓中传到片中的Jack Ferry再传给Brain Slade,最后由Curt Wild交给了一直寻找关于Brain Slade真相的记者Arthur Stuart。

期间Brain Slade受到Jack Ferry和Curt Wild的影响,加上自己无与伦比的天赋一路走上了华丽摇滚的最顶峰,他与Curt Wild从合作到相好直到分手,最后失去Curt也失去所有激情的Slade制造了一场其在舞台上被谋杀的假象,然后改头换面成为80年代的通俗流行巨星。只有Arthur Stuart知道,如今这位在舞台上取悦大众的通俗巨星Tommy Stone,就是从前那个标新立异妖媚之至的Brain Slade。

童年时的Jack Ferry,小心翼翼地把出血的手指放在自己薄薄的嘴唇上,把嘴唇涂抹得一片鲜红,然后对着镜子浅浅一笑;Curt Wild有令人窒息的台风,或者脱下当众脱下黑色紧身皮裤让生殖器跟着他跳跃的节奏晃动摇摆,或者只是躺着那里一动不动地嘶吼;Brain Slade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是和Curt Wild一起改变世界,然而属于他的那些“真实的信息”永远被华丽的表象所掩埋。

十年,那个华丽摇滚风光一时的70年代,就此一去不返。一切都好象就在昨天,一切又好象从来没存在过,除了那就张躺在角落里的唱片。

音乐——

我们的华丽摇滚教父David Bowie在这里就有点不地道了,就因为影片影射到了他和Iggy Pop那段几乎是路人皆知的关系,他耍小心眼拒绝了影片使用他的作品,这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但是如此强大的音乐阵容出现在同样一部电影里,在英国电影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了。只就我所知道的而言,同属于那个时代的Brain Eno、Iggy Pop、Lou Reed,以及现在的Placebo(他们几个似乎还有在影片里露脸)、Pulp,Radiohead的主唱thom yorke和吉他手Jon Greenwood,与前Suede吉他手Bernard Butler再加上几个我不怎么认识的乐手,在里面组成了一个叫The Venus In Furs的乐队。

就不说那些我不熟悉的却很厉害的乐队和歌手的作品了,好象半个英国摇滚乐都被包括了进去,阵容豪华得让人吐血。

《Baby's on fire》、《Tumbling down》、《Bitter sweet》和《ladytron》这4首歌,我尤其钟意。

演员——

Jonathan Rhys Meyers和Ewan McGregor,这两人实在太让人着迷,这让人明白一部电影在选择演员上的成功比什么都重要。

Brain Slade的角色好象就是为Jonathan而设的,而电影一开场时他在舞台上的那个造型让人几乎马上就联想到David Bowie。更可贵的是,他在里面把Brain Slade演得比David Bowie还有David Bowie。Jonathan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如同蛊惑人心的妖孽,好象他是为华丽摇滚而生,为来演出这部电影而活一样。

而事实上,之后他真的再也没有演过怎么好的电影,哪怕是《赛末点》,都是因为剧本比较出色而已。

至于Ewan McGregor,他就太职业了,职业得不禁让人为之欢呼。在看过他很多电影之后,我总是很难将他与原型为疯狂的Iggy Pop这样的摇滚巨星联系起来。但是Ewan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完美无缺,电影里你觉得他就是一个摇滚巨星,你会忘了他所有演过的角色,只剩下这个一听见吉他声就要发疯的人。

对了,他的长发造型还有那么点像Kurt Corban,而他的角色就叫Curt Wild,可能是编剧和导演合伙开的一个小玩笑吧。

Jonathan和Ewan都是演员,不是歌者,但他们两人在电影里的献声,你丝毫找不到任何弱点。

台词——

“一个人虚荣心的最大满足,莫过于被说成是一个罪人”

“摇滚乐是一个妓女,必须浓妆艳抹。但在我的花边裙下,那都是最真实的信息”

“我们本来打算改变世界,最后自己却被改变了”

而这部电影里最实在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一开始的字幕,“纵然你将看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仍然值得用最大音量来欣赏”。

后记——

你可以说《天鹅绒金矿》是一部音乐片,一部剧情片,一部记录片,一部爱情片,乃至一部文艺片。

即使生不逢时,还好有电影让我们重新去感受,就在不远的70年代,那一场华丽的摇滚盛世。

 5 ) 《天鹅绒金矿》研究【转】

The Venus In Furs和The Wylde Tatttz是为该片而组的两只小强乐队。

先看看成员是如何地梦幻吧:

The Venus In Furs(名字恨明显是来自于The Velvet Under Ground的《Venus in fur》这首著名的歌曲)
成员:
Paul Kimble (from Grant Lee Buffalo)
Thom Yorke (from radiohead)
Jon Greenwood (from radiohead)
Bernard Butler (from suede)
Andy Mackay (from Roxy Music)

注解:
Grant Lee Buffalo: 成军于90年代初的美国洛杉矶另类民谣乐队。一度被拿来与R.E.M相比。
Radiohead: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了吧?郑钧都翻唱过他们的歌曲。英国90年代初New wave of the new wave时期著名乐队。 Radiohead的歌在我听来都很凄苦,酸得很,所以不是很迷。但是在the venus in furs里给我的这种感觉好像没有了。终于体会到 Thom的嗓子原来这么好。
Suede:也没啥好说的。人家才来过北京开live。不过来的那会儿Bernard早已经不在队里了。最爱他在的时候的Suede。曾经的大本命呀…… 话说Bernard的吉他也太有特色了吧?我没看到成员名单时听了两遍OST就觉得吉他的风格像他,结果一查果然是。几年的歌没白听。
Roxy Music:这个是真正的老牌了,70年代的Glam乐队,被评为对英国音乐的影响力仅次于披头士。Andy此时恐怕也是大叔一只了?还来和一帮小子凑热闹,呵呵。

Wylde Ratttz(嗯……Wylde应该和王尔德有关……而80年代美国很受欢迎的一只金属乐队就叫Ratt)
成员:
Mark Arm (from Mudhoney)
Ron Asheton (from The Stooges)
Jim Dunbar (from fIREHOSE)
Don Fleming (Alice Cooper Producer)
Thurston Moore (from Sonic Youth)
Steve Shelley (from Sonic Youth)
Mike Watt (from fIREHOSE)

注解:
Mudhoney:西雅图老牌Grunge乐队,比Nirvana还要早。
The Stooges:70年代的Punk乐队,车库音乐的始祖。主唱和吉他是Iggy Pop,后来私奔去了英国和David Bowie这只超级大怪物合作。电影故事很大一部分情节就是参考了他俩的“事迹”……-_-|||。不过人家现在挺老实的,电影编就编了,一句话不说。不象DB……
fIREHOSE:80年代美国非主流乐队……对美国乐队研究不深,只能说这么多了……
Alice Cooper:妖魔啊~~~70年代洛杉矶金属乐队的主唱。好像网上经常能看到他恐怖的化妆照。
Sonic Youth:后Punk时期著名的纽约吉他噪音乐队,其名气即便是我这个不怎么听美国摇滚的人都如雷灌耳。不过,真的没怎么听过他们的音乐……

两只乐队的成员可谓精英组合,而且泾渭分明,分别代表了英、美摇滚乐的典型风格。一队专门演绎Slade的歌曲,另一队则全力打造Curt的音乐(尽管Curt的音乐只收录了T.V eye这一首,但光这一首就很过瘾)。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无双的配合光是想想都叫人激动,简直是向七、八十年代摇滚乐致敬的作品!一下子能拉来这么多乐队做支持,可见导演的号召力以及电影内容的超强代表性。更何况执行监制还有个R.E.M.的 Michael Stipe。

其他还有很多乐队,可讲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以后一一介绍。

 
首先说一下,背景音乐我已改为手动播放,以免打扰到不爱听的朋友。

除去Venus in Furs与Wylde Ratttz的,剩下还有几首歌:

《We Are The Boys 》by Pulp
《Needle in the Camel's Eye》by Brian Eno
《Satellite of Love》by Lou Reed
《Make Me Smile (Come Up and See Me) 》by Steve Harley
《Diamond Meadows》by T-Rex

注解:
Pulp:与Suede、Radiohead差不多同时代的典型英式乐队,曲风比较神经质,具无产阶级精神(笑)。
Brain Eno:环境音乐大师!原是Roxy Music的成员,后来因为和主音理念不合而单飞。一次偶然造就了“环境音乐”这种新音乐形式。与David Bowie合作过。后来很长时间都在担任U2的制作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Win98的开机音乐著作人一栏就填着他的名字。总之是很强的叔叔……
Lou Reed:这位……美国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主唱。关于the velvet underground是什么样的乐队一言两语可说不清,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找找资料。David Bowie也曾深受他们的影响。解散以后Lou Reed一直坚持着个人发展。90年代著名的《猜火车》电影里也收录了他的歌。Lou Reed这位爷爷级的人物在70年代也与DB叔交往频密。可以说电影里的Curt的发展经历虽然大部分参照了Iggy Pop,但其实是Iggy Pop与Lou Reed两个人结合起来的化身。
Steve Harley:70年的民谣摇滚乐队Cockney Rebel乐队的主唱。另一个身份是BBC的兼职主持。除了这首和《Tumbling down》,他的《Sebastian》其实也在电影里出现了,就是Slade穿者和DB曾穿过的一件长裙差不多的衣服,抱着木吉他唱的那首歌。
T-Rex:被誉为华丽摇滚的开山鼻祖……仔细听听音乐里真是很有60年代的遗风。

还有两个不太好归类的:

《Personality Crisis》by Teenage Fanclub 。
这是Elastica的Donna Mattews为首组成的临时乐队演绎的New York Dolls的名曲。

《20th Century Boy》by Flaming Creatures。
这是Placebo的Brian Molko和Steve Hewitt以及Spacehog的Anthony Langdon临时组成的乐队。原曲是T-Rex名曲。这首歌倒是要好好说一下。这首歌被翻唱很多遍,包括日本的乐队。如果看过浦泽直树的《20世纪少年》,就会发现灵感就是来自于这首歌。而David Bowie也曾在Placebo的演唱会上和Brain Molko合唱过这首歌。

最后剩一个:

《Bitter's End》by Paul Kimble & Andy Mackay
这个是属于内部再组合的……这两个大叔还真有兴致呀……

 6 ) 摇滚是个妓女

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视觉和声觉上的华丽给了你一种前所未有的享受,首先撇开它的内涵,这种形式大于一切的风格倒是正契合了主人公Brian Slade那绚烂辉煌而又颓废的一生。

影片的名字叫做《Velvet Goldmine》(天鹅绒金矿),这是70年代红极一时的华丽摇滚(Glitter Rock)的代表人物David Bowie的一首同名歌曲,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Brian Slade其实就是David Bowie的一个影射。

何谓华丽摇滚?性别模糊的装扮,华丽戏剧化的台风和颓废慵懒的音乐风格,这些都是华丽摇滚的要素,就如Brian Slade在片中面对记者问其为何化妆时所说的:“因为摇滚是一个妓女,要涂脂抹粉上台表演,音乐是面具,而我云裳羽衣。”

影片的开头奥斯卡•王尔德,这位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者的诞生。1854年的都柏林,飞碟飞过天空,随之王尔德出现在他们家门口,在他的身上,别着一颗十分醒目的祖母绿宝石。

飞碟的出现倒是很有意味,是暗示着影片的虚幻,主题的虚幻,或者暗示了其不平凡的一生?我觉得两者都有吧,这本来就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片子,连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里都有出现飞碟和大厦升空的超现实符号,我想飞碟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味吧。
另外,在他身上的那颗祖母绿,则是贯穿了整部片子的一个重要的道具,它起到了把影片中各个人物联系起来的作用。祖母绿伴随着王尔德诞生,在这里,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宝石了,所指被扩大,它代表的是一种思想,王尔德的思想。本来,对于整部片子来说,王尔德这块似乎太过遥远了,与主题没什么关系,但是通过这块祖母绿的传承,或者说思想的传承,我们从中看到了华丽摇滚中那根深蒂固的唯美主义情。可以说,王尔德这个同性恋的唯美艺术家对百年后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

这块石头,在100年后,被一个小孩意外捡到,双唇涂上鲜血的他,对着镜中有点妖艳的自己,露出了诡异的笑容。他就是Jack Fairy。对于这个角色,我感觉是片中处理得最虚幻的一个,甚至有点符号的感觉,就像他的名字。Fairy本来就有妖精的意思,导演似乎很有意图地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他的每次出场都被美化的如同精灵一样,他的打扮比主人公Brian更加妖艳,他对Brian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是这种风潮的始作俑者,而最后的终结也由他来宣告,他已经被神话了。

关于Brian Slade的整个故事是由许多支离破碎的记忆拼凑起来的,起因是源于一名报社的记者被授命调查关于十年前由Brian自导自演的一起谋杀案的前因后果,于是他去采访了几个与其有关的几个人。通过他们各自的零碎的陈述,Brian完整的一生被拼凑了出来。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记者本身的回忆,因为他当年也是Brian的狂热歌迷,也曾沉醉于这种奢靡浮华而又颓废的风格,甚至在Brian接受电视采访,说出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时,他发疯似的指着电视机狂叫“It’s me! It’s me!”。那时,年轻的他对Brian产生了极度的认同感,70年代是个愤怒的年代,年轻人们反对传统,颠覆传统,伴随着性解放的思潮,朋克摇滚,华丽摇滚等等风格都应运而生,他们疯狂地追捧这些或愤怒,或华丽,或颓废,总之是与传统背道而驰的风格,记者也在其中。十年后的他早已没有往日激情,然而这次采访却让他重新拾起那段对他而言如同一场梦幻的记忆。影片的视觉风格也很虚幻,仿佛我们跟随着记者做了一个梦,一个关于70年代那段疯狂历史的梦。

对Brian产生最大影响的人是Curt Wild,一个来自与美国的摇滚歌手。刚出道时,穿着裙子的Brian在台上卖力表演,遭到的却是台下的嘘声一片,遭到不理解之后Brian十分苦恼。而在这时候,Curt出现了,一如他名字中的“Wild”一样,他浑身上下散发着狂野的气息,当众裸露,面对观众的嘘声回报以更疯狂的挑衅。这种野性和疯狂正是Brian所最缺乏的,出于一种对于缺失的追求的本能,Brian深深地迷上了Curt。以至于在其成名后,被问到去美国最想见的人时,不假思索地就说到是Curt Wild。这是后话了。

他的成名与遇到那个经纪人是分不开的,在其包装下,Brian迅速窜红,并且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他的风格,生活方式,他的双性恋倾向,都在年轻人当中成为流行,“Gay”不再被人鄙视,甚至成为了时髦的象征,年轻的记者当时自然也沉迷其中。
在这当中,不得不提一下Jack Fairy。在Brian成名,在记者会之前,有插入了一段Jack Fairy到一家酒吧表演的段落,可以说正是Jack Fairy对其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Brian坚定了走这种妖艳路线的决心。Jack正是华丽摇滚的始祖,他继承了那块祖母绿宝石,而在这一段中,Brian借由亲吻Jack的机会将绿宝石带走,这一幕被表现的极有神圣意味。至此,这种精神真正被Brian继承了,通过Jack之手。

Brian的事业真正到达顶点是在其去纽约,见到了Curt以后,那时他已如日中天,而Curt却仍然在底层徘徊。他仍然像以前那样迷恋于Curt的野性,而Curt似乎对于其妖艳的风格也有所倾心。事实上,Curt早在13岁时就被发现有同性恋倾向而被母亲送去接受电击治疗,致使他后来听到电吉他就狂性大发,才造就了其舞台上狂野的风格;而对于Brian来说,其童年的阴影也对于其现在的性格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两个童年都有过缺失的人在一起,自然会有很强的认同感,他们被互相吸引了。

Brian带Curt到了伦敦。那段时间是两人生命中最为闪亮和快乐的黄金年华,他们的感情也日渐深厚,Brian与妻子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华丽摇滚也到了最巅峰的时期,Brian甚至还扬言“我们要改变整个世界。我们将是未来的主宰。”,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他身边的人也都沉浸在这种变态的状态中,奢靡,淫乱。
然而好景不长,Curt的暴躁使得两人之间出现了裂痕,并且越来越大。虽然两种完全不同的极端性格能够互补,但是其本质上的完全相背还是没有办法消解。最后,在一场争吵之后,Curt离他而去,而Brian则迎来了他生命中最消沉的一段日子,他陷入了彻底的低谷,他的生活彻底毁了,最后,面对妻子的离去,他露出了变态的笑容。

尽管意志消沉,状态低迷,他却仍然要出席各种商业演出,随着这种风格越来越主流,早先的改革目的也荡然无存,Brian陷入了绝望,完全迷失了自我。终于,在一次盛大的演出中,他自导自演了一场枪击事件,从此销声匿迹,一个时代结束了。
十年过去了。

记者通过各方面的调查,最后惊讶地发现,当今的流行偶像Tommy Stone竟然就是当年的Brian。而如今的他,早已没有了当年妄图改变整个世界的锐气,成为了世俗的标签,刚刚结束了总统的宣传演出。

在Tommy的一场演唱会后,记者来到酒吧,却意外见到了仍然消沉的Curt,原来他也早已知道Tommy的身份。两人望着墙上Tommy的海报,不由得感伤起那段狂乱的岁月。Curt苦笑着说:“我们说要改变世界,最终只改变了我们自己。”

这时,我们又看到了那块祖母绿宝石,Curt道出了原委,原来是在两人还在一起的时候,Brian将宝石赠予了他。这个赠予的场景又一次被神话处理了,这是一种精神的交接。它象征着Brian扔掉了这种精神,这种态度,也许Brian早就料到自己无法坚持下去吧,于是他把这种使命交给了Curt。

Curt确实没有流入世俗,他一直消沉着,最后,他把那颗宝石扔在酒杯里,送给了那个记者,属于它的时代早已结束,还需要它干什么?

影片的最后,Jack Fairy的演唱会上,一面大旗降下来,上面赫然写着“Death of Glitter”(华丽摇滚之死),由他来宣告华丽摇滚的终结是最合适的了,他始终身在其中,却又游离于外,就像神一样。

在他优美的歌声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Brian的脸,屏幕变黑,一个华丽,奢靡,颓废的时代终结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无尽的伤感中缅怀。

 7 ) 电影插曲介绍


 "Although what you are about to see is a work of fiction,it should nevertheless be played at maximum volume."
。。骗子

有人说它是glam rock启蒙片
真好这口的就别自己找气受了

Every great man nowadays has his disciples, and it is always Judas who writes the biography
每个伟大的人人都有信徒,但是传记都是叛徒写的


看过一张david bowie戴帽子的照片好像刚出场的成年jack fairy
重现了所有可以重现的画面
细节皆有出处
各位自可百度

就像罗列了一堆冷笑话

。。。

刚出生的王尔德带着绿宝石出现
POP STAR是他的梦想
百年后 jack fairy偶然发现绿宝石
同样
因天赋异禀而倍受孤立

人群为Maxwell Demon的演唱会奔跑
jack fairy穿梭于其间间
欢快的
Needles In The Camel's Eye
庆祝这个污浊发臭的世界终于属于他们

brain 在后台要求关掉报导自己新闻的电视
演出开始 漫天羽毛下
闪闪发光的蓝色男人
希望台下的人群里没人有过敏性鼻炎
Ballad Of Maxwell Demon
但只有伴奏
情歌中枪响

一些
仰望天空的脸
看到未知的土地上
奇异有毒的花朵了吗
Hot One开始
Well, you're the grand one
Have you noticed?
歌声中
Curt第一次出现
人人都是双性恋 流行但没意义
事物的意义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
暗示他和brian将产生联系

十年后
旧时摇滚先生开始调查
回忆曾想忘却的一切
背景音乐与brian倒下时相似
猜是People Rockin' People
Nathan Larson写的 我没听过
广场大屏幕上很他妈像80’s david bowie的人在废话
这就是答案
楼梯上
与形似Curt的人擦肩

回到十年前
对应arthur学校生活的是
Andy Pratt 的 Avenging Annie
算口味比较淡的

歧视同性恋的音像店里放着
Coz I Luv You
arthur买了brian slade印着裸男的唱片

房间里
黑胶唱片转动
hot one再响

镜头转向现在
brian slade被证实假死
arthur查找找资料
The Fat Lady Of Limbourg
气氛刚好

埋葬曾经的偶像
再把烂掉的尸体挖出来
爽吗

他找到brian的第一个经纪人
回忆里
剧院上演
A Little Of What You Fancy Does You Good
然后brian看到了两个遛鸟的前辈
进入戏剧界

画胡子的小B
Tutti Frutti
初次演出的曲目

B很年轻的时候就明白

Looking good and dressing well is a necessity. Having a purpose in life is not.
注意穿着打扮是必要的,而有个生活目标却不是

伴着do you want to touch me
为了金表
报销了一个发育没成熟的后辈


sombrero酒吧
声音与性别不符的男人
假唱Freda Payne的Band Of Gold
一听就是女的唱的找个老爷们上去晃悠 成心吗
与第一个经纪人相遇
2HB
= to Humphrey Bogart
听说是写给
演卡萨布兰卡的亨佛莱.鲍嘉

露天音乐节
紫裙子郁燥B弹唱
sebastian
iggy上身自摸一条龙curt wild
的T.V. Eye
ewan唱的
cobain比电影里的curt好看
Iggy Popde 的行为问题比性别问题严重多了

想到curt cobain
别把早逝跟英年连起来
他受够了所以撂挑子了
死人就是死了
别好像这是加分项一样

想成为curt的brain
化身maxwell demon唱起
Ballad Of Maxwell Demon

The Whole Shebang中
经纪人换代
b一夜成名
我对这首歌有意思

记者arthur找到mandy
她仍姓slade
回忆中
Symphony No. 6 in A Minor
伴着b的出场
Gustav Mahler
一开始叫这首曲子悲剧
b穿着m在音乐节穿的毛领大衣

舞池里
Get in the Groove
老式舞曲导致群魔乱舞

jake fairy登场
悲剧再响
3人中 j最让我心动
此时出现在j身后的四个人
后来出现在成名的b身后

b和m的故事开始
这段关系的主题曲
Ladytron
音乐持续到
b用一吻换走了j的绿宝石

Cosmic Dancer萦绕耳畔
m对b说
为了满足愈演愈烈的偏执和妄想
奇怪的人注定要出现
以他们的艺术 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人为历史而生 来去不由自己

发现绿宝石丢失的j
看到带着绿宝石出席记者会的b
We Are the Boys的背景音乐下
b与m招摇过市

他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Virginia Plain响起
平原一般的星途
明天 看似值得期待

shannon加入
她像arthur一样不理智的喜欢着b
b转向美国发展
希望不是为了curt wild

Elastica的Donna Mattews
酒吧里演绎New York Dolls的
Personality Crisis

吸毒成瘾事业下滑的c
你好
也许b第一次看c演出就爱上他了
Satellite of Love
Lou Reed写的
一个灿烂的开始
 
芭比娃娃
说着可怕的台词
在Diamond Meadows压倒与被压倒中
隐出屏幕
 If I had a throne
 You could call it home
如果我有一个宝座
你可以把它叫做家

紫醉金迷中
Bitter's End
Too soon to realize their fate
过早的实现自己的命运
乱七八糟的歌词里总能找到什么
世人总会被美丽吸引
而美丽不承载任何东西

在一个像马戏团的地方
舆论声不断
人们嘲笑他
m曾说
如果人们也那样嘲笑你
说明你成功了
b和c接吻见报


Baby's On Fire
演出开始
舔吉他似乎是种标志
当然 和david bowie有关的标志

录音室
My Unclean
片子里最弱的一曲
句尾的那个拉长音

争吵
curt走了
带走了一切
Bitter-Sweet
Well, this is such a sad affair
I've opened up my heart so many times
But now it's closed

Oh my dear
Every salted tear
It wrings
Bitter-sweet applause

But when the show's in full swing
Every once in awhile
High stepping chorus lines
Mean I'm forgetting
Mein lullaby - liebchen

How rich in contrast
Love can be
Sometimes I'm quite amused
To see it twist and turn
To taste both sweet and dry
These vintage years
Lovers you consume, my friend
As others their wine

Nein - das ist nicht
Das ende der Welt
Gestrandet an Leben und Kunst
Und das spiel geht weiter
Wie man weiss
Noch viele 'schoum'....wiedersehen
(Translation of German lyrics:
No - this i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Stranded because of life and art
And the game goes on as you know
Schoum....see you)

And now, as you turn to leave
You try to force a smile
As if to compensate
Then you break down and cry
这首歌很精彩也很丰富
中间有一段德语
curt走在德国街头看到像b的人
同时德文广播对于b假死说三道四

arthur来到伦敦
Brian Eno现身
唱着Bitter-Sweet 里
But when the show's in full swing
Every once in awhile
High stepping chorus lines
Mean I'm forgetting
Mein lullaby - liebchen
一段

b吸毒
a和placebo聊天


Lovers you consume, my friend
As others their wine
你消耗的爱人 我的朋友
就想其他人消耗的酒

glam rock的告别演出第一曲
20th Century Boy
Placebo 的名曲

curt挂了arthur
的电话
Dead Finks Don't Talk
精彩
长大了好看多了
It's not so much a living hell
It's just a dying fiction.

arthur的老板叫lou
b化名tommy stone

curt
Gimme Danger
iggy写的

a和c遛鸟了
Tumbling Down
Jonathan唱的
在他第一次看人遛鸟的剧院

飞船一样的东西的离去
象征着这个时代的结束
但是已经改变了我们

arthur看了tommy的演出
演出结束后走在
Dead Finks Don't Talk
再一次


a进了一家酒馆
遇到c
酒馆的音乐我承认我听不出来
再猜一遍People Rockin' People

Velvet Spacetime里
c回忆b和c
b以前把绿宝石给c
c现在把它给了a
绿宝石还在
特立独行的天才们已经消失

j的2hb
大概是给b的
从头到尾没听过j说话
喜欢Paul Kimble
这版胜过原版


电影结束
片尾曲
Make Me Smile


重要的东西总会出问题

我爱你
所以我总是错的
脑子里都是水银


Baby's on fire
Better throw her in the water
Look at her laughing
Like a heifer to the slaughter

Baby's on fire
And all the laughing boys are bitching

不如你唱给我听


 

 8 ) 致敬竟然变成了和原型宝爷的极有杀伤力的大撕逼

大卫鲍伊(简称宝爷)是英国华丽摇滚的领军人物,是英国无可争议的音乐届巨星,而《天鹅绒金矿》这部电影是英国华丽摇滚的史诗,达到了无数后来的模仿作品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是电影史和音乐史都不会绕过去的作品。但是宝爷和电影的撕逼大战,实际上使双方都负了伤。

宝爷绝对不是一个小心眼,他为人慷慨,而且是电影的高级票友,自己也拍电影,担任演员。举一个跟这片主演之一的伊万有关的例子。伊万在拍摄《猜火车》时,因为是小成本电影,导演丹尼(后来成为一代大师),虽然酷爱摇滚乐,想以一些摇滚名曲作为影片的配乐,但是付不起版权费,宝爷因为喜欢丹尼和伊万的处女作《浅坟》,几乎以免费的方式提供了自己的作品,而且为剧组介绍了大量的摇滚明星,这些人几乎都是不计回报地提供了作品,其中就有伊万在本片中扮演的以朋克之父伊基波普为原型的怀特。《猜火车》首映派对,几乎英国当时著名的乐队都参加了。面对着这些梦里的前辈偶像,伊万等年轻演员激动到快晕了的地步,而且这个配乐阵容,使《猜火车》以小成本,未上映就成为所有人心里的高逼格。伊万和导演丹尼因此片成为英国多项评奖的获奖者。而且随着海外发行,两人迅速走向国际影坛。这种对后辈的提拔和支持,稀有而珍贵。

所以伊万是以最虔诚的心进入剧组的,他知道自己是配角,但能演波普本身已经成了他莫大的荣幸,即使他已经红了。而乔纳森的入选,是剧组几番选拔,百里挑一的结果。他的舞台动作,据说至少模仿宝爷到八成想像。而这个电影原本是要拍成真传记,而不是伪传记。

但是在接洽音乐版权的时候,宝爷听取影片部分情节后,愤怒至极,据说是因为涉及到了他和波普的同性恋内容,才产生的不满。问题是在华丽摇滚的当年也就是70年代,他真的宣称过自己是双性恋,但影片拍摄的90年代末,这却成了禁忌内容,变成了有损名誉的事情。影片没有得到宝爷的歌曲授权,更加不能使用歌星本人的原声。但是意外得到了波普的歌曲授权,就是伊万演的怀特的歌,是波普个人创作和拥有完全版权的。他提供给了影片。

导演海因斯依旧坚持拍摄。但不得不调整剧本,将传记改成了伪传记。在影片一开始就强调是虚构的,把表述宝爷和前妻感情纠葛的戏份删除,把表述宝爷和波普同性感情纠葛的内容虚化。有人说电影看不懂,比如男主角为什么非要跟他前妻离婚,他和波普的感情似有似无,在性乱派对上,明明两个人进了单独房间,但前妻去查看时,床是空的。影片中真的同性恋行为竟然是贝尔扮演的粉丝和伊万扮演的波普发生的,贝尔因为爱偶像(影射宝爷的男主),所以染了头发扮演偶像,并且和偶像的基友发生了关系。可是伊万的台词是“许个愿吧”,而夜空出现了飞碟般的彩花,男主的歌声相伴响起,你真地不认为这纯属梦境的意淫吗?这种电影能看懂反而怪了,因为它删得支离破碎,情节的连贯靠观众猜。

电影明明有乔纳森这个男主,但首映时,从海报到演员名单,都换成了跟前妻戏份几乎相同,只是三个采访对象之一的伊万(演的是波普),不但戏份少,而且波普并不是华丽摇滚的领军人物,只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他在华丽摇滚中表现了前朋克元素,但直到华丽摇滚结束,他的朋克风格才真正确立起来,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是男一。但是导演的这个调整最后发挥了应急的作用。

影片在英国上映后,宝爷大骂该片,诸多乐迷也跟着骂,他们的火力点都集中在乔纳森,伊万因为演的是波普,而且因为《猜火车》跟宝爷以往有交情,骂声较少。你能猜到影片的票房吧,英国主流的绅士能接受这种影片吗?而热爱音乐的乐迷,也一样排斥,所以影片在商业上没有成功,而且乐迷相当苛刻地给予了超低分评价。乔纳森没有走红。可是无论是乔纳森还是伊万,他们的表演是超一流的。原本他们只需要模仿摇滚巨星的演出动作,但后来歌也在无可奈何地情况下归他们唱了。在影片有真歌星、真乐队演出的情况下,他们不但没有被秒成渣,反而镇住了场面,他们以短板还原了巨星的风采。其中伊万坚持唱现场,因为据他的观摩,波普的每一场演出,都是激情的迸发,而录音棚精细处理反而会磨损了锋芒,摇滚的震撼只在现场。对此导演颇为担心,但伊万上台开唱之后,导演立即明白自己找对人了。而乔纳森的模仿是多方位的,有早期乡村民调的模仿,也有MTV式意象化的模仿,都超象,他们的表现真地只配差评吗?

《天鹅绒金矿》在当年的英国(1998)没有获得成功,但却在英国之外,大获成功,成为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和导演的大热门,而且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在美国也广受好评。甚至在亚洲也受到了充分礼遇,它的修复版的推出,是台北电影节的重要一环,发生在2016年。就算豆瓣评分,都比英国高太多。

影片对只产生于英国,也只属于英国的华丽摇滚的总结是恰当的,没有疯狂吹捧,展现了它形式大于内容的一面,它传承了英国的王尔德唯美主义,原本就宣称艺术并不来源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引领生活。它的影响延伸到了摇滚之外,提出了“中性化”概念,并且迅速风靡当时英国的青少年,女孩短发,而男孩涂指甲油,各种色彩绚丽,奇装异服。而在它兴起当年,美国在1969年,因为青少年打扮太艳丽,像同性恋,而发生了警察和美丽少年大打出手的“石墙事件”,结果一两年后,英国华丽摇滚兴起期间,这种装束满大街都是。现在男人穿花衬衫,也是个人自由,而且挺时尚的。其领军人物宝爷在当时宣称自己是双性恋,并且跟波普等人在公众场合接吻。看不惯那是你的事情,摇滚明星根本就不是为了讨好大众存在的。华丽摇滚当然也有叛逆因素,但它主要强调美的共通性。为什么同性恋群体中广泛传播此片?因为该片不以同性恋为耻,是早期争取他们权益的艺术化呼吁。

也正因为形式大于内容,它的领军人物的分化,也是必然的。其中波普走向了朋克,大卫不断变化形式,适应市场,成为音乐风格的变色龙。这是现实,而不是导演想故意贬低宝爷,宝爷早期是摇滚巨星,后期是流行歌曲大腕,适应市场那也是极大的天赋。

摇滚的出现跟思想解放或者性解放基本同时,我国的摇滚出现在提倡思想解放,提倡创新思维的80年代,但大家已经回不去那个年代了。不是每代人的青春都有摇滚。
堕落不是摇滚的核心价值,自由才是。

令人扼腕的是,宝爷一方面大批最能反映华丽摇滚精神的《天鹅绒金矿》,一方面在西装革履的唱美国梦,上演百老汇歌舞表演后,在影片推出前后,他推出了颇有怀旧风格的唱片,也许青春期间的一些事不可说,但他还是怀念青春的。

 短评

最震撼的莫过于那句台词:他们搞同性恋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我突然开始明白真正的queer spirit是独立于世不受羁绊的自由意志,就像片头那个属于王尔德的绿松石胸针一样,只有自由的灵魂值得拥有。用了一个公民凯恩式的结构讲述在寻找前流行明星时,记者忆起自己的成长印迹,歌好人靓,同志经典

9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David Bowie,Iggy Pop和Lou Reed都不看了,只看Ewan McGregor

11分钟前
  • 威治魚
  • 推荐

感觉是王尔德在欣赏他的道林格雷

12分钟前
  • RIVERSDIARY
  • 力荐

Ewan Mcgregor依旧那么抢眼加一星~Jonathan Rhys Meyers撑不起场子还大力输出腻歪减一星~顺凿儿毁了Christian Bale的纯阳元气减一星~毕姨骚献加一星~

15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某人露的那个奔放,傻眼了都。。。

16分钟前
  • 缈沨
  • 还行

华丽得不可一世。但是堕落才是核心价值。

20分钟前
  • Zuschauerin
  • 推荐

1 导演头脑混乱, 青春, 同性恋, 摇滚主题一个都没表现好. 不是谁都能导这类文艺片的; 2 JRM演绎的DB也太没巨星风采了, 跟塑料做的似的 3 我饭DB, 这个故事以及气氛距离事实太远 4 T-Rex和Eno的歌很好, Lou给了这片satelite of love估计把DB气得嘴角抽搐了.All in all, a bad fanfic/slash, 白白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24分钟前
  • 狮子真好吃啊
  • 较差

伊万本身就是传奇。

29分钟前
  • 力荐

天啊,当年的伊万长得多么像科特·科本~~

34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力荐

Todd Haynes導演貌似是我唯一一位喜愛他主流化之後作品勝過之前的作品的導演,《Far From Heaven》和《I'm Not There.》中日漸成熟的導演技巧和從未流失的靈氣。本片在某程度上搖滾版《Citizen Kane》,只可惜被音樂喧賓奪主,Jonathan Rhys Meyers雌雄莫辯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38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集体嗑药片,各种妖孽

42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就这样,一直飞,不要停下,不要凋落,不要回头。

44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戏里Brian的造型还有那些八卦……这原型绝对参照宝爷!只说造型,不是我挑剔,你要是看完爷的live拿来比一下就知道了。梅叶的歌声不错,(声线还跟爷挺像嘛~)演的也还好,但和爷比起来身材偏壮脸又比较硬,扮相哪儿有ziggy那般销魂;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伊万和贝尔的表演。(ps.摇滚圈儿真屌乱。

4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题材不是我感兴趣的,但没想到98年还能拍的这么华丽。剪辑稍有些乱整体还算流畅,音乐非常不错。Ewan疯起来也不得了,但也正是他的张力让这部作品变得惊艳,小乔歌唱得不错

52分钟前
  • 推荐

1.“我们本打算改变世界,结果只是改变了我们自己。”2.亚瑟对布莱恩的调查,既是对布莱恩摇滚一生的回溯,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缅怀。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Jonathan Rhys-Meyers / Ewan McGregor / Christian Bale /谁让这仨男人本小姐都特喜欢呢!

58分钟前
  • 宿宿
  • 力荐

这确是我见过最华丽 最纸醉金迷的摇滚!男主角的扮相简直~~用妖娆不足以形容。“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的又一例。(似乎导演是个摇滚派的!)

6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无论是电影或者原声以及演员,都他妈的奇绝了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2000年看的时候叫做《紫醉金迷》,双张VCD,摇滚乐,同性恋,华丽的装扮和舞台,我猜两个男主角是在影射同时期的David Bowie和Igg Pop,相似程度达到了90%~

1小时前
  • 张天师
  • 力荐

重看知道DB为什么这么不待见这个片了,简直是把转型以后的他黑出屎......

1小时前
  • SaturnianAi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