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理发师

喜剧片俄罗斯1998

主演:朱莉娅·奥蒙德,欧列格·缅希科夫,阿列克谢·彼得连科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播放地址

 剧照

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2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3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4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5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6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3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4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5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6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7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8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19西伯利亚理发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09

详细剧情

1885年,一个前往莫斯科的美国寡妇认识了俄罗斯军校学生安德烈·托尔斯泰,于是他们相恋了,但是他们最终没有结合,安德烈·托尔斯泰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当这个美国女人已经养大了一个他们的儿子,并且费劲周折前去西伯利亚找寻托尔斯泰想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最终和他擦肩而过。

 长篇影评

 1 )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让人真正心碎的一部片子。在功利主义遍布的现代,或许没有多少人能爱这样纯粹的俄罗斯精神了。

看完哭了很久,也哭自己被磨练地越来越精明粗糙的心。


失落的信仰的家园,是回不去了。

 2 ) 暗涌——《西伯利亚理发师》

许久不看电影,害怕在电影里找不到一丝丝感动或悲伤。今晚,却在《西伯利亚理发师》里,寻回了想找的一切。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极平常,极悲伤,极凄凉,无尽唏嘘……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影片进展到三分之二时,我才看到相爱的人在一起。不是拥抱那么简单,而是伴随着压力和幸福的晕眩,成就一段脆弱的爱情。

   我对yulinge说,我看到了爱情。她笑称片子把我的冰山融化了一个小角。而我无法抑制的泪水,却是流在安德烈离开莫斯科的站台上。一群好友奔跑着来到站台,为这个年轻气盛的好朋友送行。满满的近乎封闭的车厢,哪里又寻得到安德烈的面孔?于是战友们唱起了歌,那首他们熟悉的歌。在混乱中,奔跑中,在泪水和汗水的缝隙里,歌声穿过拥挤的人群,传到安德烈的耳里。他唱起了歌剧,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而他们的教官,在几乎无法站立的人群里,长久的敬礼……光线昏黄蒸汽弥漫,混乱中却似乎有一缕光,隐隐含着希望。

   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悲凉的结局。那种欲求不得的悲伤和无可奈何的无奈,最是打动我的心。珍妮苦等十年,只为了那个让她感受到自我的年轻人。十年,会让一个俊朗少年变成什么样子?十年,你是否还爱我?

   西伯利亚广阔的土地,成片的森林和小小的木屋。麦克肯特名为“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巨大机器张牙舞爪的开进森林,似乎要吞噬世间的一切。珍妮心潮澎湃,她知道,距离她心爱的人,只有两俄里的路程。

   小马车奔跑在发黄的草地上,费加罗婚礼的歌剧、火车厢里的初次相遇、被弄坏的扇子、幸福的晕厥、欺骗和年少气盛……一切过往都要在这不长的两俄里内重叠、消失。

    安德烈的家:熟睡的孩子,冒着热气的咖啡,院子里的雪橇犬和篝火,笼子里的鸟儿,床上的玩偶……唯独没有安德烈。

    珍妮的每一次呼唤都成空,西伯利亚广袤的森林默默的回应着她。躲在储藏室门后的露娅带着三个孩子,握着锋利的镰刀,想要保护自己辛苦维持的家。她脸上坚韧决绝的表情,藏着她十年来对安德烈的追随和不离不弃。什么才是爱情?是我爱你,还是我爱你,你也爱我?

    音乐响起,我看到的还是那个年轻的安德烈,以及伟大的沙皇。俄国人的深厚情感,埋藏在辽阔的土地上。那些青葱岁月,那些尘尘往事,都像不断被摧毁倒下的树木一样,崩溃了。这就是崩溃了……

    在安德烈家的20分钟,勾去了所有的人、事,和等待这个时刻的整整十年。又是一个十年,当年藏在珍妮背后的小孩已经长大成人,有着他父亲一样的固执和无所畏惧。不过二十年后的固执就显得幸运多了:教官对着所有士兵大喊: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那个固执的孩子,就高兴的摘下了防毒面具。

    那个藏在西伯利亚森林里的俄国人,或许带着一丝遗憾,或许带着懊悔,或许带着沉重的思念,谁知道呢?总之是19世纪末的俄罗斯,空气不是自由的,固执和强烈的爱,没有合理的发作方式,就是危险的。

    十年后,面目憔悴的安德烈,在西伯利亚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然后,他点了一支烟,一切皆成云烟。

 3 ) 任是稚拙也动人

将近夜半,带着些睡意,在老公推荐下看碟。the Barber of Siberia?看到片头古典的红色幕布,我忍不住问,不是Siviglia?老公对着幕布拉开后的那一大片亚寒带森林说,不,就是西伯利亚。
影片开头珍给儿子写信,这个倒叙结构给我一个明白的信号,本片是个悲剧。其实就故事主线来讲,不过是个不大新鲜的爱情故事罢了。邂逅,迷恋,误会+三角,错过,追忆,无非这些。就是男女主人公的搭配――年轻冲动的俄国士官生和风情万种的美国寡妇,也不是什么出奇的组合。
但是,竟然还是被打动了。回想原因,大约一是氛围,二是细节,噢,还有角色。
所谓氛围,嗯,那种冰凉清冷干脆的空气,人们脸上带着点儿傻劲儿的傲气,贵族舞会和平民狂欢中相近的疯狂,交织成一种集体白日梦似的景象。这就是所谓不是西方人,也不是东方人的俄罗斯民族吗?
有人说男主角安德寄托了导演对俄罗斯人的理想。我所记得的是他总是傲然昂起的下巴,执著的眼神,开始的时候挺好笑,后来越看越可爱,最后则让人心痛,最后的最后还加了一分敬意。如果说他有什么让我吃惊的举动,就是随雷诺上将去向珍求婚的那段。我大约是受中国闷骚人士毒害太深,以为会是这样的场景:安德替上将念着英文情诗,用别人指定的台词倾诉自己的心声,眼神深情而幽怨……但我猜到了开始,却没猜对结局――念了一半,安德愤然脱稿,清晰坚定地说自己的心里话:自从在火车车厢见到你,我就一见钟情;我刚毕业薪水不高,还没有能力结婚,但是未来我愿意努力……旁边的将军愕然停下了演奏,珍和冒牌老爸也尴尬无言,小伙子却自顾自地把要说的说完,昂着下巴一个立正出去了。是啊,他就是这么不留余地,不搞黯然自伤那一套。他还是个孩子呢,才这么任性地不顾后果不看对象地要求纯粹的感情吧?真傻,真可爱。
女主角一开始明显是逢场作戏,到后来才被她本来蔑视的孩子气的安德所震撼,发现世上真的有交易之外的东西。Julia Ormond把珍演得很有魅力,妩媚伶俐,但偶尔一阵粗野的大笑不免揭示出她并非一个标准的淑女。估计就是这点让人意外的野性对血管中涌动着疯狂的俄罗斯人有致命吸引力。
其他的,喝醉了酒的上将好玩极了,突然成了超人,像酱爆一样burning了。去求婚,郑重地从大公事包里拿出父母的画像展示给冒牌父女看,认真劲儿让我对他有点同情。
有个细节不知为何印象很深。沙皇阅兵那段,致辞之后沙皇离开,士官生们干了杯摔杯子扔帽子欢呼拥抱,一片杂乱喧闹场景中,沙皇用过的高脚杯静静立在桌角,无限沉静。潜意识里觉得这是个象征:这些热血沸腾的宣誓效忠的士官生们不过是些易碎的玻璃杯,面目相似、层出不穷,而沙皇则像那只金银高脚杯,独一无二,冷眼睥睨。但他皇位面临的已经是盛世的余晖,像独立于桌角一般,孤傲中透着不安。
西伯利亚那场木屋搜寻的戏,镜头很有心计,稍显刻意,不过还是很好地配合了珍心境的一步一步变化。最后一扇门打开后,紧张的寂静中,一个青苹果滚落。珍捡起果子,眼泪挂下来,而此时门后的母子数人屏息拥立,母亲手中的镰刀光亮闪闪,大人孩子脸上早已泪痕斑斑,――真不知谁更委屈难过。而男主角一直不出现。直到最后,当女主角终于说出了她的我早就明白了的秘密之后,才回放了当年的一幕:安德似有所感地冲出森林,看到珍驾着马车横穿过荒野,他没有一丝青春剩余的面孔毫无表情,点着一根烟沉默着。而此时,镜头叠加至因得到胜利而欢快奔跑的阴阳头美国大兵安德罗•麦加勒处,在他的俄国生父沧桑的脸衬托下,摘下防毒面具的正是个重生的安德。老实说,俗套,但看着解气。
安德的人生沉寂于西伯利亚,但他的青春却照亮了珍的生命,是这个白日梦中最灿烂的梦境。稚拙的执著,原来最动人。

 4 )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

        
【这是一年还是两年前的一次电影课的课程作业,今天在电影院里看安娜卡列尼娜,突然想起它来,翻出来一看觉得还行,就贴出来了~】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俄罗斯这个民族,印象中那片土地广袤但却寒冷,凌晨三四点的雪迹虽是纯洁得无暇,但不久就会随着破裂的晨光染上泥土的印辙,浅薄的雪面覆盖不了荒草的枯根,而伏特加的干冽也只消暂时抚慰那些在漫长黑暗中孤寂的灵魂,就好像柴可夫斯基,就好像叶赛宁,都是一干的忧郁、敏感,把苦难当做对生命的感知,沉浸在无休止的漫长冬季的寒冷轮回中,就好像西伯利亚对俄罗斯的意义,那是一种悲壮的美,从十二月党人到陀斯妥耶夫斯基,从车尔尼雪夫斯基到列宁,那些在西伯利亚度过生命中最好的年华的人们,他们用短暂的青春燃烧出俄罗斯人的爱恨,就好像那些十二月党人年轻的妻子,未曾多想过前路的艰险,甚至未曾真正衡量过自己对丈夫的爱,就只为着那一份壮烈,就奋不顾身地投身进去。那些感情炽热明亮,好像冬日里的一把烈火,那红色的火焰照亮了你蓝灰色的眼睛,而最后剩下的,只是一地残骸。
尽管如此,我依然无法否认俄罗斯的美,就如我不能否认我在看这部电影时,这种美所带给我的感动。
骑着白马的沙皇在红场检阅他骄傲的年轻士兵,而所有青春的热忱都随着那一只只漂亮的玻璃杯破碎成晶莹的短暂,脖子挂满面包圈的人们欢快地游荡在俄罗斯民族传统的谢肉节上,喝酒的熊庞大而无力地依偎在一边的车架子上,赤膊的男人们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河畔相互用力地砸着拳头,而每次亲吻面颊都要满三次才算真正完成。他们喜欢狂饮和圆圈歌舞,对纵酒和缺乏纪律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喜好也是人所共知;他们简朴粗野,讨厌繁文缛节,而另一面却又崇尚这种场面所带来的高贵,这就是古典时代的俄罗斯,米哈尔科夫幻想中的俄罗斯,生机勃勃、美丽好看的俄罗斯。
而正是这样的俄罗斯,才可以诞生沙皇手下那批高昂着骄傲的头颅、散发着年轻得光彩夺目的气息的士官们,才可以诞生认真起来不可一世、单纯起来却又像个孩子的安德烈·托尔斯泰,才可以诞生托尔斯泰以为自己的爱情受到玷污之后、在滂沱的大雨中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纯粹。

影片中首先出现的是莫扎特的音乐,在缓缓的音乐中,导演通过大远景及广角镜头在观众眼前缓缓展开俄罗斯广袤的森林大地。虽然我不知道确切,但从这部电影来看,米哈尔科夫无疑是深爱莫扎特的,他用一场“费加罗的婚礼”,串起一个俄罗斯的爱恨,他用一句“莫扎特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支撑一个对美好事物单纯的偏执,这是老导演最后一部电影,没有送去任何电影节,我想,米哈尔科夫大概也只单纯地想用自己的喜好拍一部电影,这个出身在文化大家、对俄罗斯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热爱的人,大概也只是如莫扎特般保存着孩童似的纯真、不断地追求着他心中的美吧,而电影中那些被大家理解为美化的兴高采烈和恶作剧,我觉得也可以意化成导演心中莫扎特的影子,那种不切实际的顽劣,对规则的破坏,对美和纯粹的追求,甚至具化成托尔斯泰和珍的爱情,都是莫扎特。
整部片子揉捻了不少东西在里面,如米哈尔科夫对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帝国的辉煌和对俄罗斯精神的迷恋,以及对这种旧精神中专制一面的批判,再有,就是西方文明对俄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典型的表象是那台巨大的被叫做“西伯利亚理发师”的机器)。然而,电影中让我动容的,却始终是托尔斯泰那近乎赤子的爱恨,他可以用自己的前途乃至生命来捍卫爱的纯洁和高贵,在托尔斯泰身上,爱情和他内在的精神气质高度统一,所以,他捍卫爱情,就像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我后来甚至都觉得他爱得不是珍,而是他的爱情本身,一种理想主义的纯粹的爱情。
有人说,爱情并不值得我们歌颂,因为爱上一个人太简单了,你处在人生的岔口,选择往左或是往右,会爱上一个不同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事情。而我觉得爱情之所以美丽,就在于你在一个时候,遇见一个人,而那个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就像歌里唱的“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托尔斯泰和珍在火车车厢里相遇了,他说“从此我再也不会爱其他人,因为我已经不能够爱其他人了”,这是他的爱情,简单直接、赤裸明白,遇上了、爱上了,逃不开、躲不掉,或者,也没想过要逃、要躲,因这都是冥冥之中那个人“眉一皱、头一点”,于是我们热热烈烈地奔赴其中,用青春的注脚,写下没有结局的诗篇。“我曾经幼稚地以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我才知道,生活是一个等待着鲜花的花瓶”,五十岁的珍在给儿子的信中写下这句话。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安德烈·托尔斯泰看着珍驾车的背影在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渐渐远去,眼睛抽搐了一下,然后慢慢地,点了一根烟。我的眼眶热了一下,把那一段倒回来又看了一遍。
突然想起不知哪儿看到的一句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用死来句读”,而故事的最后其实你们都还在,我们的镜头甚至叠加着到了因得到胜利而欢快奔跑的美国大兵安德烈•麦加勒处,在他的俄国生父沧桑的面庞衬托下,摘下防毒面具的他恰似个重生的安德烈,年轻、骄傲、单纯、热烈。老实说,这样的结局,俗套,但作为观众,又看着解气。于是我说,伟大的爱情在于,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并为他生了一个长得跟他一样的孩子,当然,这一半是笑谈。
        
        

 5 )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的轻 II

      “当时你的母亲尽管年纪不大,但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女人。因此在与俄罗斯见面之前并没有做好准备。她知道的只是那里有皇帝,鱼子酱,伏特加,熊,还有在俄罗斯有个大公⋯⋯ 她对这一切都很感兴趣,因此她愿意来到俄罗斯。”影片开头,年迈的珍妮执笔对小托尔斯泰如是写到。

      多年后当珍妮回忆着1885年发生的那些往事时,她在窗前从驶向俄罗斯的那辆列车开始写起,似乎这一切都从遇见那个会唱费加罗婚礼与著名作家同名的军校生托尔斯泰开始。混乱的开场中,珍妮唱着卡门吓走了所有闯入她包厢的军校生们,挂着一圈面包圈儿的托尔斯泰被他的同伴们留在了门中。托尔斯泰转过身看着珍妮,两个陌生的人从此有了某种关联,但谁也不会知道接下来命运究竟为他们准备了什么。

      生活教会了珍妮绝不轻视偶然发生的一切,为了来到俄罗斯帮助格拉翰姆为新发明拉到投资的目的,她拿着托尔斯泰遗落在车厢的照片来到军校,一切都不再是无意的巧合却又丝毫不在掌控之中。珍妮隐姓埋名以格拉翰姆的女儿的身份接近军校的校长拉德洛夫将军,她驾轻就熟的谎言和讨人喜欢的微笑轻而易举的让她博得了拉德洛夫的欢心。这时的她还不知道那个叫做托尔斯泰年轻军校生,到底是在哪一刻独自为她坠入了爱河。

      盛大的集市,传统的忏悔节,跳舞的吉普赛人,豪饮伏特加的熊与人,鱼子酱饼,冰天雪地中群殴至半死的农夫,以及军校生毕业接受沙皇检阅时的阵势⋯⋯电影里反复出现的画面与记忆里的所有俄罗斯印象重叠交错。就是这样一个大悲大喜的国度,即使是帝国时期的辉煌一去不返,但仍骄傲到不可一世。虽然这些情节在俄罗斯被评为有偏袒帝国时代的夸大,但又着实复合了外国观众的口味。而托尔斯泰这个角色无疑吻合了导演心目中完美的俄罗斯少年形象,永远昂的高高的下巴,直挺挺的后脖颈,眼神倔强又不失温存。正是年轻到无所畏惧的年纪,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年轻,托尔斯泰的任性才显得格外动人。就连当他失去理智的时候去摧毁一切时,都让人丝毫不忍心去责备。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样的冲动是珍贵的,去之不再来的。

      “我撒过许多谎,连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只有当我和你在一起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真的。”当珍妮向托尔斯泰倾诉了自己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感后,她说。

      我怀疑过珍妮所给予托尔斯泰的爱是怜悯么?怜悯托尔斯泰那不成熟发了疯的爱。那收放自如的微笑似乎让所有人都难辨真假的落入了陷阱。我曾想过若是珍妮有那么一点点改变为了爱情有那么一点点坚持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将托尔斯泰逼向崩溃?也曾想过,或许托尔斯泰有那么一点点世俗认为爱情可以掺染一点点杂质,是不是就不必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然而青春必定会像奶酪一样布满千疮百孔的错误,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奶酪都会因为年轻而被宽恕。珍妮的爱也并非如我想象的那般不堪,只不过是经历完千疮百孔的青春后,从坚硬的脆弱变成了柔软的迂回罢了。

      费加罗的婚礼演出中间休息时,托尔斯泰不小心听到珍妮假装像拉德洛夫将军示好的告白,他听到珍妮不过称自己的爱为一个孩子的爱时,他的世界毫无防备的被摧毁。他四处躲避,狂奔到雨中祈求寻得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角落,他什么也不说,却让人读懂了一切。带着惊恐的眼神被从雨中捉回舞台继续表演后,他执起提琴手的琴弓跨过乐池观众挥舞着扑向了将军,至此,一切无法挽回的发生。

       爱情带来力量的同时也消亡了力量。正如我们的脚步从以开始就朝向了各自的方向一般,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托尔斯泰,更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那个年代严肃的俄罗斯。托尔斯泰以刺杀大公未遂的罪名被判七年苦役五年流放西伯利亚,他没有任何辩解倔强的承担了一切罪名。珍妮想要追上他解释所有的原因,但却未能如愿。直到1895年,十年的时间珍妮才被批准前往西伯利亚。当她摸索来到托尔斯泰的家时,除了摇摆的婴儿床,堆积满地的苹果,她再没有见到其他。这就像是一种崩塌,一种无能为力的崩塌,珍妮明白,她来晚了。

      结尾处,珍妮拿着托尔斯泰年轻时的照片来到因倔强而受罚的儿子的军营。小托尔斯泰的脸与苍茫的西伯利亚土地上托尔斯泰衰败沧桑的面容紧紧重叠在了一起。托尔斯泰望着珍妮扬鞭远去的马车,一语不法的点燃一根烟。再这张脸上再也寻不到的是青春的痕迹,然而爱却仍然不曾消亡。

      “有时候我们认为是生活背叛了我们,但是很久以后才发现其实是我们自己背叛了自己。”当一切还都美好时,珍妮坐在托尔斯泰受伤修养的床边。对他说,也对自己说到。

  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你我终不能幸免。

 6 ) 兴高采烈及恶作剧之莫扎特再生

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发现,最精彩的部分绝对只能是薄饼节。
仿佛是一段费加罗婚礼的MV,所有的镜头、急速变换的小情节就像是一首小型协奏曲。一句废话没有,每一个乐句都精彩万分。看,俄罗斯小丑,看,吉普赛人,看,喝酒的熊。一个个花俏的小滑音,接下来是一段静默的调皮的高潮前的前奏,将军喝下了一杯沃特加,又喝下一杯沃特加,再来一杯。哈哈,狂欢开始了,喝醉的将军在跳舞,成为他的士官生们开心的焦点,他看见了拿破仑,那个小矮子,他跳上了舞台追打他——乐曲进入有节制的肆无忌惮的谐谑部分。中间还穿插着另一个声部,推动着乐曲向喧嚣热烈的顶点行进,雪地上的万人角力拳击,鼻青脸肿,兴高采烈。莫扎特,调皮的Mozart在指挥着这次演奏。有时候还偷偷地跑上去来那么一拳,然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哦,哦。我又迟到了,又迟到了……”
莫扎特他为什么总是这么高兴呢?“Ot Boctopka".这部电影据说遭到了美化俄罗斯的批评,但是对一篇童话你当什么真?描述复杂性的电影又不是没有,莫扎特他就应该是这么简单的、恶作剧的、永远兴高采烈的。何况恋爱中的莫扎特,当然没头脑了。
米哈尔科夫的照片有一张是趴在地毯上的,莫扎特传记片的一个经典镜头就是那小子趴在地上去抓美女,米哈尔科夫老头严肃的表情背后,跪在地毯上的姿势还是暴露了他的秘密。
费加罗说“爱情是地球转动的理由”,因此这部电影用了爱情做主线。那也不过是为了莫扎特,而不是为了把地板打上“surprise"蜡油的托尔斯泰和说将军像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的Jane。当然,爱情主题没什么差错,相当出色,尤其Jane提着波列耶夫斯基的篮子,去看望决斗后躺在病床上的倒霉的托尔斯泰,瞧托尔斯泰又意外又高兴的那德性,还有jane这个老手顾左右言他一会儿食物一会儿名字就像老朋友似的一点不见外的那样子,直切要害,一点理由都没有,简直要命。还有求婚那段,多么新颖巧妙又俄罗斯,还有一点点好莱坞。求婚的这首诗老将军选得多么贴切:“爱情就像出麻疹,一生只有一次,出得越晚,病得越重。”对托尔斯泰而言,除了出得早晚不一样以外,其他的都靠谱。对将军而言,他也病得不轻啊,这个女骗子,吼吼,也是一个莫扎特啊。
莫扎特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米尔哈科夫是一个伟大的导演。用自己的最后一部影片,没有送去任何电影节,老导演写了自己的最爱:莫扎特,完全的,从外部:直接用他的音乐,费加罗;到形式:用音乐的方式来结构电影,编排镜头;到内容:男女主人公都是莫扎特;到情绪:那被大家理解为美化的兴高采烈和恶作剧,实际那不过是莫扎特,是米哈尔科夫本人。他为自己的生涯画了一个句号,在电影史的大房间里洒了一泡屎,留下自己的气味,叫历史永远记住他的电影,让自己这样一个存在永不被忘记。

 7 ) 致那份寒冷中闪烁着的高傲爱情

    刚才看了一些评论,都不很看好这部电影,很为这部片子屈。。。
   也许自己作为一个学俄语的,对这部片子的理解和别人不大相同吧。。。
故事的背景是沙皇时代的俄罗斯,是华丽的、骄傲的、忧伤的俄罗斯,也许有人觉得里面的宫廷等东西有点不切实际,但那确实是米哈尔科夫想要表现出的俄罗斯,包括她的文化,民俗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展现的是一种高傲的、不能允许一点杂质的爱。。。这是俄罗斯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高傲,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片,倒不如说是俄罗斯性格的一种真实写照。
从托尔斯泰的行为中,看到的不是那种因为年轻而产生的疯狂和固执,而是对于自己心爱的人的无条件的付出,和对纯洁的爱情的坚定的信仰。
他要的是珍真正的爱上他,能用上半身的意志控制下半身的爱情才是他要的是纯粹的爱情。
也许会笑他傻,为了那样一个女人而牺牲了自己光明的远大前程,也许会怀疑这样的人是否会存在。只要是被认定的东西,就一定要坚持,不论这有多难——这就是俄罗斯人的观念吧。所以,为了珍,他可以做出一切疯狂的举动,尽管有很多事情,他不敢承认,但谁都会看出他那颗火热的赤诚的心。。。
故事也许简单俗套,也许不切实际,但在爱情面前,又有谁能做到铁石心肠,清醒理智的计算着自己在爱情中的收支比例,却一点也不动真情呢?
如果爱,请深爱。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毫无保留的爱。他明明知道这一鞭子下去的后果,但他却不愿珍把他的爱当做是一个不懂事的毛头小伙子的爱,更不愿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向别人献殷勤,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
开始,很为他感到悲哀,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他的固执的性格。也许再多听一句解释,事情就不会变得这么糟糕了。但是,正是通过这种悲剧的方式,才更能表现出他以及整个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那种高傲的,固执的,永远不会低头的倔强。

对于故事的主要脉络,是以穿插的方式进行的。他们的儿子,在军营中,也是一样用他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军官对莫扎特的认可和赞美。那种倔强,那份坚持,也是托尔斯泰的遗传吧。

故事的结局很有些凄凉,当珍终于能够去西伯利亚找他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时过境迁了吧,他们彼此看到了对方,却再也不能向前跨越一步了。托尔斯泰不在英俊的面庞上,闪烁的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
寒冷的西伯利亚,埋葬了他们的爱情吗?
也许不会,相信他们都不会后悔于彼此的相识和相恋。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短评

那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少年军官,变成了目光呆滞十指黢黑的中年猎人,一次无意的嘲讽,换来的是此生永诀。他的爱太认真也太沉重了。最打动我的是士兵们齐声高唱满含热泪送别他们的兄弟,比爱情还要凄绝。

4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推荐

看完最深的感受就是那张年轻略带张狂的面孔,高抬的下巴,骄傲的眼神,还有执着。爱情在这里没有太让我动容,可以用看到的这句话来说明:“爱情本身并不值得我们歌颂,因为爱上一个人太简单了,你处在人生的岔口,选择往左或是往右,会爱上一个不同的人。”在内个青春,谁都会有爱上的人吧。不知道十年之后,他在西伯利亚的树下回忆过去时会怎么想。管它呢。也许就是因为不再相遇,才显得那么美好。

5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好假的高分。

8分钟前
  • 大 象
  • 还行

笑着开始,沉默结束…

11分钟前
  • sherrylee
  • 力荐

和妈妈早晨起来一起看的好片子~多么美妙的星期天呀~我喜欢大雨把我们都关在家里~09.5.10

13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坚持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有意义吗?十年的苦苦追寻有意义吗?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有意义吗?"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背叛了我们,其实是自己背叛了自己"。即便一切都化为远望时吐出的那口香烟,如果能像<下一站天国>那样,在离世时选择生前的一段记忆留下,我想他们都会选择在车厢里喝香槟,这就是意义。

1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她说:“我从没想过我的一生中还能够有一个人这样的爱我”。她说的一定是真的。

20分钟前
  • 卡帕
  • 力荐

⒈一直以为这是讲述「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故事,结果「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竟-然-是-台-伐-木-机-器-,瞬间有点囧到了;⒉前面是滑稽浪漫的青春爱情喜剧,后面则是相爱的人却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悲剧;⒊看着临近结尾的那些风景空镜,突然好想戴上耳机、听着音乐,一个人在那片秋季的落叶阔叶林漫步。

2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爱情还是太迷人 只要你肯等

26分钟前
  • 飘來飘走的甜蜜
  • 力荐

篇幅冗长也就罢了,关键还处理的如此喧闹、浮夸、肉麻、煽情,让人看的有些尴尬。而且主要人物也都很不讨喜,男主甚至比女主更令人厌恶。一个大小伙子动辄就妒火中烧、任性胡为,这与小人何异?总之,不管结尾再怎么渲染怎么悲情,都没法打动我分毫。

29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你闪亮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

33分钟前
  • 宸伊
  • 推荐

这部片子非常大气,俄罗斯电影就是不一样啊

34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推荐

火热、冲动、赤诚、无暇,用生命去捍卫的古典式爱情和尊严,大概已经失却并遗留在了那个时代。此片唤回了我对俄罗斯的热爱。

39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为了爱你,我情愿餐风宿露,不可一世

44分钟前
  • 绿音儿&外星兔
  • 还行

我用全部生命爱过你,用荒凉的残生感应到你,却始终没有跨出那一步,在余生都错过你。

47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以一个蹩脚的爱情故事引出俄国人灼热的浪漫情怀,他们在特定时代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的矛盾性。他们向往西方的自由,却又热爱着自己的土地。面对伐木机颤抖的树林,在悬崖上弹奏莫扎特,那些画面极富生命力。反衬着爱情的苍白,和西方女人在这个故事中的格格不入。引出这一切华彩的东西却最缺乏说服力

5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我曾经幼稚的以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我才知道,生活是一个等待着鲜花的花瓶。

56分钟前
  • 沈书君
  • 力荐

悲剧不是一副活不下去的苦逼相,喜剧也不是没完没了的呵你痒。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生命的悲剧,才是大手笔。让你笑到抽筋,痛彻肺腑!

5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最后一个镜头,我缓缓吐出七个字:“针叶阔叶混合林”

60分钟前
  • 老袁
  • 力荐

即便是在向好莱坞靠近的俄罗斯复兴电影中,依然能够看到“诗电影”的美学传统。

1小时前
  • Nakedself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