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顶上流浪

犯罪片英国2007

主演:杰米·贝尔,索非亚·迈尔斯,塞伦·希德,克莱尔·弗兰妮,RuthMilne

导演:大卫·马肯兹

播放地址

 剧照

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2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3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4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5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6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3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4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5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6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7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8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19在屋顶上流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09

详细剧情

男孩哈勒姆(杰米•贝尔JamieBell饰)自小就十分依恋母亲,他喜欢拿着妈妈的东西胡闹:拿眼线笔画眼线、拿唇膏到处涂抹、用妈妈的耳钉帮自己穿耳洞……然而,他的母亲却突然离世了,之后他的爸爸娶了他的继母。哈勒姆十分悲伤,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他怀疑母亲是被他的继母谋害的。于是,哈勒姆把自己慢慢于是隔绝开来,经常喜欢独自一人在树屋内远远的偷窥着别人,为的是能探究出母亲的死亡之谜,帮她复仇……

 长篇影评

 1 ) 腐

至少我猜对了一半的主题,有关成长。

一个男孩纤细,偏执,忧愁的神情总在脸上流淌,他是foe。丧母

之痛让他隔绝自心于木屋中,窥视着外面的人与物,父亲与秘书的

暧昧关系更加让他怀疑母亲的死因,愤怒,压抑,脆弱的经不起诱

惑而只能选择逃避。kate,一个貌似母亲的女人。让他又有了施爱

的对象。只是这次的爱情他真正学会了……

偷窥癖外加恋母情节,看是变态的设定却一点也没有让人不适。演

员外加导演功不可没。douban了下,发现主演居然是跳出我天地里

的那个芭蕾少年,难怪那个线条美的,XDDD。脸则变得越发的灵动

秀气,很有gay的气质。(ps:nicolas也是gay,TOT,算了,从美

学角度来说的话,gay还是很美好的。还符合叔本华大爷的意志学

说,有利于人类进化。要注意的是,那些丑的请归类到“male

friendship”。完毕)导演还到导过年轻的亚当,ewan和tilda的

合作,选角的眼光还真不错,虽然ewan越来越有大叔的倾向,从当

年的苏格兰文艺青年变成一个蹩脚的泡女仔。好在那个岛国盛产美

青年,我也能够有暇应接。人物的内心变化除了气氛和音乐的烘托

,道具和妆容的调整也十分到位,那个象征报复,愤怒的越野妆

Plus黄鼠狼头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最后看着那逐渐明朗起来

的面容,心里也跟着舒坦开来。

 2 ) 爱上他了。


第一次看Jamie Bell的片子,爱上这个孩子了。

他的眼神,他的小雀斑,还有戴着小狼头的可怜又可爱的小模样。

还有,片里的音乐超级赞的说。

 3 ) 在成长路上流浪--写给Jamie Bell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我想最直接的方式应该是“还记得Billy Elliott吗?”,但是从Billy Elliott造成全球效应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快10年的时间,那个跳着踢踏芭蕾感动世界的男孩早已脱下舞鞋,踏上了他梦想的电影之路,在10年之后,如果我们还用那个瞬间去定义Jamie Bell,那我们就不只错过了他成长路上的风景,而且也完全忽视了他这些年来的努力。

     并不是每个童星都要成为麦·考利金,瑞弗·菲尼克斯,或者荒废才华,或者死于青春,也并不是每个童星的光芒都会在一瞬间消失殆尽,他没有过早的投入到好莱坞这个复杂的名利场中,而是由一群关爱他的人一直守护着这颗种子。他为了让人们不再叫他“Dance Boy”,而是更多的把他看成一个真正的演员,选择了一条更为踏实而艰辛的路,重新定义一个人是很难,虽然到了现在,他还是要在各种访谈中不断的谈起“Billy Elliott”,各种影评人在看到他的新片后还是不停地惊呼“Billy Elliott”长大了,但是只要是一个真正看过他后来主演的几部电影的人,稍微有点理性的人,谁都不会否认,他在那些电影里表现出的爆发力和锋芒是远远超过他们期望和想象的。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无知,而是我们主动放弃了重新定义一个人的能力,我们把旧的观念锁在脑子里,永远隔着一层玻璃去窥探别人,那得出的结论自然而然是荒谬甚至可笑的。

    世界对待Jamie Bell远没有他对待电影那样认真的态度,就算提到他后来的发展,更多人也只是停留在他加盟《金刚》和《父辈的旗帜》这两件事上,而且,这两部电影都指向大制作大导演,其实就算我以前认真的看过这两部电影,我也肯定不会记得他的存在,甚至这种印象还没有在Green Day的《Weak Me Up When Sep. Ends》的MV里他的出现来的直接和深刻。因为在Jamie Bell选择电影的标准上,他首先考虑的是和那些导演或者演员合作,每次他在谈到《金刚》的时候,都会首先说到Peter Jackson是一个多么独立的导演,就算做大片也是用一种Independent Soul,他把这种和优秀导演和演员合作的机会看成一种财富。但是这两部电影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真正的收获,顶多就是在履历表上有这么光辉的一笔罢了,因为这两部电影里他饰演的角色都被或多或少的忽略了,甚至没有性格,没有发光点,《金刚》在刻画主题节奏和场面氛围上是绝对优秀的,但是各个人物的性格就像一个平面,没有棱角没有突出,就连最主要的角色都是这样,那更何况是他那个不起眼的小海员呢,而在和伊斯特伍德合作的《父辈的旗帜》上,他们只给了断断续续10分钟的时间就让他消失了吧。所以当我们把注意力过多的投入在这些大制作上时,我们能看到的就只是表面而已,那个Ballet Boy在平庸的成长中,他会马上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拨开表面,去真正探究它的内核时,才发现真正闪光的部分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延伸,他的成长写在了那些独立的,特别的小故事中,那些故事就像是他自己走过的路,我们把这些散落的珠子穿成一条线的时候,他成长的轨迹也就清晰的呈现的我们面前了。

     早在他成名后的2002年,他就回到了一个原点,在一部很不起眼的一战恐怖片《Deathwatch》中扮演一位未成年的小士兵,当然,青涩依旧,还是一张没有张开的小脸,有些木讷的神情,甚至在Billy Elliott里的灵气也被雨水和泥土打磨平了,毕竟在他擅长的舞蹈领域他可以用一半激情一半灵气去打动观众,但是当他决意要走上电影这条路时,那种青涩和怯懦是在所难免的,而在2004年的《Undertow》里,他开始尝试饰演有些叛逆和孤僻的男孩形象,虽然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有些奇怪和平淡,但是在他逐渐开始成熟的脸上显露出了一些端倪,从前半部到处惹是生非的男孩到后来承担起保护弟弟职责的哥哥,他给了我们一个温润的过渡。而我真正想说的是《我行我素》,这部2005年的小成本黑色喜剧,容纳了雷夫·范恩斯等众多大牌,挑大梁的三位年轻演员中,就包括于同年因《吮拇指的人》获得柏林影帝的卢·泰勒·普奇和《世界大战》中汤姆·克鲁斯儿子的扮演者贾斯汀·查特文,当然,主角是杰米·贝尔,我真正注意到Jamie的就是这部电影,如果说之前他给我的只是那么一个飘渺的印象,那么这部电影是真正让我把他的形象具体化的媒介。在这部电影里,他扮演的孤僻少年亲眼目睹了自己朋友自杀,但是选择了一种漠视的态度,当他走出朋友家时,只是失神的对死者的母亲说:Goodbye Mrs. Johnson。开始的冷漠随着一连串事件的交错发生,到后来终于觉醒,Jamie的每一个层次都拿捏得非常精准,在影片末尾一段和开头他朋友自杀前视角相同的蒙太奇出现到女孩打开房门,Jamie的崩溃和爆发,强大的冲击力深深震动了我。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分水岭,在他童星的身份和真正的演员之间划上了一道清晰的界限。而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应该只有18岁吧。

   在同年拉斯·冯·特里尔作为编剧的《Dear Wendy》里,他收获的不仅是和丹麦两位Dogma 95先导合作的机会,更多的是在他的履历上又添上了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一个给自己的手枪写情书的美国小镇少年,一个Loser,他的欲望,他内心的矛盾,他的固执,他可怜的自尊就在几个眼神中不动声色的展现给了观众,虽然拉斯·冯·特里尔因为害怕坐飞机而从来没有踏上过美国的国土,但是他笔下那种人性的冲突却可能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那样的场景布置也就比《狗镇》多了几面墙罢了,国外的评论界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这种情形搬到美国很是恼火,于是也并没有给这部《亲爱的温迪》多少好脸色,但是说实话,他要讨论的实质真的跟美国有那么大的关系吗?我想这样惶恐不会是因为特里尔真的穿透了一些人内心包裹的那层薄膜了吧,总之,美国三部曲还有未完成的一章,他的革命还在继续。
  
   当《亲爱的温迪》还在柏林电影节上巡游的时候,Jamie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到现在,我只想说,感谢Dear Wendy,让《年轻的亚当》的导演David Mackenzie注意到了Jamie,感谢《Hallam Foe》,终于给了Jamie Bell一次全聚焦的表演机会,如果没有《Hallam Foe》,对于他来说,还是缺少这么一部实至名归的个人Show,先前他参演的独立电影大部分还是以多线索叙事为主的,下这么大力气围绕一个最中心的人物去叙事的电影在他的履历上这是难得的一回,在他踏入20岁的时候,这个角色给了他又一次飞跃,从14岁成名起他放弃了舞蹈,他发誓不会再以Dance Boy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于是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一个叫Jamie Bell的舞蹈演员,他选择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用一个电影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以说,这些清晰的年份表明了他的努力,到现在为止,他也只不过是22岁而已。

   我只能用太精彩了来描述他的这次表演,他虽然年轻,但是擅长的却是极度内心化的表演,流于表面的东西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冲刷干净了。Hallam Foe就像是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这个处于成熟边缘的男孩自闭,焦虑,他需要一种途径去解脱母亲的死带给他的冲击,也要通过一种途径去找到他成长的突破口,而围绕着他发生的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童话,整部电影在配乐和光线的运用上都呈现出一种半梦幻半真实的氛围,主角是一个住在树上小木屋里的男孩,由于不善于与外界沟通,他选择把他的仇恨,悲伤放在心里,锁在日记里,他选择用望远镜偷窥别人的世界,当他看到那个和他母亲长的一样的女孩时,他处于愧疚和渴望两种复杂的状态之中,这种一半是恋母一半是渴望被爱的心理状态和路易·马勒的《好奇心》虽说完全不同,但也有着一些相似点,因为《好奇心》里,那个男孩只是在懵懂的状态下走到青春期,他对母亲的爱最后演变成Make Love只是他成长的一种途径,经过这场洗礼,他也就真正的长大了,而Hallam Foe同样,他需要一个途径,经过这场童话般的洗礼,最后他大步走在霓虹灯下,背景虚化,他的笑容逐渐绽放,也说明他跨越了那道心理上的门槛,逐渐走向成熟,只是在前者写实的对比下,Hallam Foe更像是一幅写意的图画。而导演是希望通过对于Hallam Foe这个男孩自身和周围发生的事物,遭遇的人,更深层的讨论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人如何和自己内心的魔鬼斗争等等这些大范围内的议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迷失感,就像那个他爱的女孩Kate一样,她同样也是一个迷失的灵魂,她四处寻觅不隔夜的爱情,但是说不定她懂得的爱的意义还没有Hallam多。

   可以说,Hallam Foe把摄影机完全的对准了Jamie,近景再近景,他的每一个小动作,惊恐的眼神,他原始纯净带着一种不屈服的野性,他画着眼线,偷戴母亲留下的耳环,穿她的裙子,都只是想保留着这份爱在自己周围的感觉,他在钟楼上偷窥女孩时的狂喜,虽然这种窥视带着一些病态,但是你真正看到Jamie的表情和眼神的时候,他流露出来的确是一种最纯粹的渴望,这种渴望与性无关,他只是把自己对爱的渴望通过这种方式宣泄出来,在之前有一场戏是女孩在他面前跳舞并且开始挑逗他,他无法忍受双重情感的煎熬打断了她,当Hallam无法将这种矛盾摆脱掉的时候,Make Love也只是他得到心理满足的方法而已。最后女孩了解了他的过去,穿上了他母亲的衣服,他顿时泪如雨下,那一晚,他只是轻轻的搂着穿着母亲衣裙的女孩,之后的几分钟是Hallam真正快乐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灿烂的笑脸,Kate依偎着他在屋顶上用望远镜窥视别人的生活。只是Hallam父亲和继母的到来再一次打破了这种梦幻的美景,他诅咒着继母,只是因为他还是没有放下他心中的怨念,最后继母只留下了一句话:Do you feel like you're f..king Mummy?他画着鬼脸重新披上那个黄鼠狼头的玩具愤然把继母扔到了河里,或许已经不是再对继母的怨恨,而是他需要一次发泄的机会,而他走出河岸后的突然觉醒,也宣告他终于摆脱了这种长久困扰的束缚,未来是什么什么样的,就像Jamie自己说的一样,他相信这个男孩战胜了缠绕自身的恶魔,他会走的很好。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Hallam Foe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也无法描述Jamie的演出,我只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更加立体的侧面,Hallam Foe的一次宣泄,同样也是Jamie Bell的一次宣泄,如果说这部电影有着一股强大的气流,那这股气流的制造者应该是Jamie Bell,他让我们没有办法把眼睛离开屏幕半秒钟,他让这个男孩变得既可爱又可怜,又极富感染力,他的表演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去了解接下来的故事。而我因为这场表演彻底沦陷。

    Jamie并不是一个长相特别出众的演员,甚至不管在什么公共场合,他都登着一双破旧的Converse运动鞋,有些驼背,身材矮小,霍比特人一样的大耳朵,一张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的脸,甚至在人群里都会被淹没,他自身的性格也恰恰是和饰演的众多人物相反的,幽默,随性,开放。但是当他面对摄影机的时候,那种爆发力却从他瘦弱的体内迸发而出,倾泻给了观众。其实他早已摆脱了Billy Elliott的束缚,只是世界迟钝到没有意识罢了,在接拍Hallam Foe的时候,他说他终于得到了一个角色让别人叫他Creepy Guy,他觉得这样的称呼也胜于Dance Boy很多倍,这不是Hallam Foe的渴望,而是Jamie Bell的渴望。这个决意在成长路上流浪的少年,人们更多的选择在身后默默地祝福。但是或者你也愿意和我一样,尾随他......继续流浪......

P.S:如果错过了Hallam Foe的原声,真的是一大损失。不要再盯着Juno的原声不放了,Hallam Foe是一张比它优秀的多得多的原声唱片,选取Domino厂牌下多位艺人和乐队的作品。如果让我选择来描述这部电影的三首歌,我想我会选原声里U.N.P.O.L.的Here on My Own,Clinic的If you Can Read Your Mind,当然还有Franz Ferdinand为电影谱写的主题 Hallam Foe Dandeline Blow.....

原文出处:http://frengermandy.blogbus.com/logs/17587179.html

感谢qlchl上传的原声,呵呵^_^还是拿出来共享吧~~期望晚点过期~~
http://www.fs2you.com/zh-cn/files/9653dd11-f8bd-11dc-a148-0014221f4662/

 4 ) 斯

豆瓣上有人说这是一部被忽视的好片。这确实是一个绝对可以成为经典的电影,但它真的没有被忽视,收了包括银熊在内的六个电影节上的奖啊。。

恋母情结只是一个底色,是一个前提。如果对继母和kate对比一下的话,其实这两个人对于哈勒姆来说,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从某个角度是母亲的投影)。表面上唯一不同的是,kate的相貌与母亲一样;而实际上还有一点不同:kate没有和父亲发生过性关系。

哈勒姆对于继母的消极情绪,主要原因是继母“替代”了母亲;他反复怀疑地继母“害死”了母亲,只是这个“替代”的一个影射,这两个词其实是一样的。而替代的原因,哈勒姆将之归结为性。片子开头家庭聚餐上哈勒姆对于父亲与继母发生关系是在母亲死之前还是之后的逼问、戏谑地将继母成为妓女、后来诘问父亲使用的直接涉性的词汇,都暗示着这点。所以从继母成为继母的那天起,哈勒姆就隐约把性当成了罪恶的,这也是影片最开始的地方他打乱那一对情侣的野合的最本质的原因。哈勒姆之所以出走,自己也是因为和继母发生的性关系让他无法面对,无法接受。然后kate出现了,哈勒姆对她的尾行(--b)与偷窥在他本身看来都是不涉性的,但当他看到kate和另一个男人做爱时背景音乐的嘎然而止却暗示了不同的东西。直到kate犀利地诘问他为什么勃起时,他才不得不又一次面对自己的性欲,并且沉浸其中一发不可收拾。继母的再次登场和“你只是在和自己妈妈上床”的话又刺激了他对于性的丑恶的认识,也就引发了随后他对继母的报复。这整个过程中贯穿的矛盾是性与对母亲的爱这两者不能共存的矛盾,每当哈勒姆思念母亲并且要对“性”进行打击时,他都会戴上那个头套(一开始的破坏野合);当他最后把继母扔进水里之前,他的头套却突然掉了;然后他把她救出来,说,我犯了一个错误。在他把继母扔进水之后,他回身边走边反复说“我恨你”;他恨的真的是继母吗?还是不顾他而自杀的母亲?还是性?这是他所说的错误本身,是他误解了一切(这也是片中旁人反复提到的,误会)。

整个电影的感觉非常好,气氛啊配乐啊流畅性啊都做的很好。对白充满了法式幽默,哈勒姆的工作经历让人想起《我的主子是英国之王》,最后河边的场景让人想起《回归》(俄罗斯),配乐虽然很外在但都恰到好处。基本上,除了女主角丑了点之外还是挺完美的。。。

 5 ) 窥视的是别人,同时,也是真正的自己

近乎完美的可以让人笑着流泪的片子……这个中文翻译的片名很有水平,颇有寓意。

故事是讲一个英俊的少年对已逝母亲的依恋 而父亲另娶了一个妖艳的女子……看起来这部片子很可能滑入邪恶与道德交锋的俗套中去了,但这部英国小成本影片却独具匠心地转向主人公屋顶偷窥的价值观探讨之中。

在这个没有安全感的世界,屋顶就是伊甸园,一个可以窥视人性欲望的瞭望台;看似是窥探他人,其实是窥探自己的内心。

搭在树丛中的小木屋,入口是从绳子上爬进去 英俊少年是寂寞的孩子 但他后来发现,那个小三是亲自把母亲的船敲了洞并且在她的饮料中放了大量安眠药,从而导致母亲的死亡……面对这个惊人发现,面对继母处心积虑想把他除掉的阴谋,年轻的男孩该怎样抉择?然而意外的是,这孩子在意欲掐死继母的时候,居然和这位继母发生了关系(当然这肯定是这个女人不得已才采用了性挑逗这样的下策),冲动果然是魔鬼,也正因如此,少年逃离了家,开始了新生活。

流浪当然是辛苦的,尤其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少年而言。好在,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不然之前也不会发现母亲死的真相了),肯吃苦。这时,他遇到了他命运的转轮——他从屋顶往街道看风景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非常像他母亲的漂亮女子,于是立马跟踪了她,并且通过这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帮助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虽然只是厨房勤杂工,但就像他说的,只想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后来 ,他爱上了这个女子,说不清是因为恋母情结还是什么,总之,他们好上了。但是,当这个女子知道男孩是因为她长得像他母亲而注意自己,又是怎样的心情?情感的纠葛总是复杂的,但那份情和意却是实实在在的。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分那么清楚,喜欢,就做。生活,终究是自己的,要过下去。

当他最终的最终,把他继母投进湖中时,就像当年那女的对他母亲所做的…..他哭了,说道:我恨你!我恨你!结果,他还是把她救了上来…..这个恨,早已夹杂了爱,还有他的处男之身的情节…….但,他终于长成一个男子汉了,因为他懂得了宽恕,懂得了放下仇恨,懂得了,怎样继续生活下去。

其实,影片的最后,孩子的父亲终于吐露真相——母亲是自杀的。那个船上的洞是父亲所为,但却是为了防止母亲溜出去做傻事……但有什么东西能真正阻挡一个一心求死的人呢?父亲说“那是我和她的战争中,她的最后一场胜利。”意味深长。

“我,那我呢?”孩子问
“你妈妈是爱你的。”父亲说
“没爱到非得留在我身边的程度。”孩子声音颤抖。
“那就是你愤怒的原因。”父亲语气很平静。
父亲和儿子和解了,相拥而泣。

湖面上,出现了一只白天鹅,那么纯洁而美丽……仿佛不可亲近。

PS:片头片尾很赞,很典型的英伦诙谐漫画风格,值得一看。还有,推荐电影原声。

 6 ) 青春的敌人


电影以敏感的色调、优美的摄影和特别挑动神经的配乐,讲述了一个青春成长的故事。

青春是从蛹到蝶的过程,其变化之剧烈,足以让身心痛苦、迷茫、孤独和放纵。有很多人就此堕落;有更多的人,在内心深处,一直都没有脱出那个与生俱来的壳,却带着蝴蝶的外表,懵懂飞行。只有很少数的人,勇敢、顽强,并且天赋才情,得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彻底羽化,美丽而自由地张开翅膀。

片子的主人公Hallam无疑就是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的青春,比之常人,更多了一份丧母的痛。而母亲的自杀,带给hallam的是被抛弃的恨。在被这两种感情煎熬的同时,他找不到诉说的对象和分担的肩膀,父亲在和母亲的战争中厌倦,在母亲去世之前已经在现在的继母那里找到安慰。面对这些,姐姐选择逃避。但Hallam不去上大学,他困在树屋里痛苦、迷茫,他爬过一个个屋顶,窥视一家家的生活,他寻找着答案。母亲死去的答案和残酷生活的答案。

Hallam和继母的关系貌似难以理解,其实不过是一个在青春冲动之下的投降,另一个是希望对方尽快成熟的恨铁不成钢。虽然这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很难理解,可那件事真的没那么重要。

身体的成人并不能带来心灵的成熟,所以找不到答案的Hallam要去流浪,要继续寻找。他遇到了酷似母亲的凯特。凯特本身是一个带着壳懵懂飞行的人,即使是年龄大过Hallam很多,却依然迷茫而孤独。在凯特那里,Hallam找到了互相慰籍的青春玩伴,也找到了对母亲的爱恨情绪的释放——在看到穿着母亲裙子的凯特面前大哭一场,依偎在她身边沉沉睡去和甜甜地醒来。凯特让他有机会和母亲做一个了结。

最后的考验来了,继母再一次质问他的内心,再一次催促他担负起生活的责任,对父亲的责任。他作为孩子的最后一次任性是把继母扔到水里,把他认为的悲剧起因彻底扼杀和掩埋。

终于,他成熟了的心智挽回了错误。

靠着父亲哭泣,意味着他已经能够面对生活的残酷和不完美。和生活妥协,不再抱有孩子式的幻想和执着。

一只蝴蝶悄然飞起。

整个电影给人的印象是才气纵横。无论是摄影、配乐、还是主角Jamie Bell的演出。他刻画了青春少年纯真灵魂的种种表情:阴郁、快乐、欲望和痛苦。他让这个很难表达的故事丰满、立体,成为本片的灵魂。

其他的配角除了“凯撒”之外,两个女人都看着眼熟,可查了IMDB,却找不到答案,难不成是我现在处于看谁都象的半生不熟的眼花中?= =!

借来的名字: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几年前看的书——阿忆的《青春的敌人》,那是我看到的第一本直视青春问题,并切身分担的中文书。当时就想,这本书一定要留下来,给我的下一代看。不要让他们象我当年一样迷茫。

 7 ) 典型的青春成长电影

两年前母亲的突然离世,成了18岁的Hallam心中拔不出的一根刺。他寻找母亲的死因,怀疑继母是凶手,但是又忍不住从窗口偷窥她和父亲做爱。在一次暴躁的争执中,两人莫名其妙的发生了关系。这个家是呆不下去了,Hallam流浪在爱丁堡的街头,惊遇和母亲长相酷似的女子Kate。一路尾随,来到她工作的酒店打工,和她成为朋友,在钟楼中用望远镜偷窥她的生活,沉醉在自己恣意的迷恋中。
在和Kate越来越多的接触中,Hallam封闭的世界开始有了裂口。在18岁生日,醉酒的两个人相拥而寝,Hallam看到自己在窗口外挥手告别,或许还不明白把当内心隐蔽的迷恋转换成现实的肌肤相亲,也即意味着自我小小世界的崩塌。接下去发生的一切,仿若成长的仪式一般步步成矩,和Kate发生关系,被继母一句“Do you feel like you're f..king Mummy?”引爆,愤怒的冲回家绑了继母扔到河里,在生死关头幡然醒悟回身救人,那根缠绕着恋母、性萌动、叛逆、寂寞、渴爱、迷茫的成长之刺完成了最后的锤炼,拔出来成了Hallam斩断内心恶魔的利剑。
所以,当他知道Kate又有了新的男友,也不会难过很久;两人的五年之约也未必萦怀于心。因为这个来自母亲背影的女子,归根到底只会在窥看中存在,是属于在屋顶上流浪的回忆。而人,在屋顶独处再久,终究还是要踏回街道,融入茫茫人流中。
 
典型的青春成长电影,充满了你可以想像得到的所有元素和细节,唯一在意料之外的,是爱丁堡沉静的夜色。
片中音乐被赞誉有嘉,获得5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音乐银熊奖。但是我到没有觉得多少特殊,一样的英伦摇滚和民谣,《ONCE》带给我的震撼更加的强烈。
Sophia Myles有几分Kate Winslet的貌相,当年在《The underworld》中的花瓶几年淬炼,已经隐隐然有了入戏的神韵,当下就还缺一个好剧本来发光发彩。而Claire Forlani就苍老得让人心碎,《Meet Joe Black》中那烟视媚行的容颜已被时光洗刷成苍白的残片,不忍卒看。
10年前的《Billy Elliott》没有看过,不过Jamie Bell显然不会是麦考利金,把所有的才华一次性耗尽在童星年代。看他这十年走的路,就想到了Christian Bale和Leonardo DiCaprio,年少成名,在独立电影中脱胎换骨,成为好莱坞呼风唤雨的大哥。Jamie会是下一个吗?至少现在,看起来,很像。

 短评

最后,一切都还是淡淡地走。。。。

7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过火,好看

11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还行

哪里好看了?抄袭犯

13分钟前
  • 简雪
  • 较差

Jamie Bell!!

1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他在林间的树屋和爱丁堡的大钟里生活并窥视,他飞檐走壁开锁入室,他满腔爱恨他满腹心结,他恋母他变态他疯狂,他“才是正常的少年”。

18分钟前
  • 竹或子
  • 还行

一般

19分钟前
  • 花簇桑
  • 较差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和电影!

23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男女主角味道太对了,电影色调很对,每个角度每个画面都是一幅画。

26分钟前
  • 勤劳的小蜜蜂
  • 力荐

故事的主线是恋母的叛逆男孩怀疑母亲被继母谋杀,慢慢把自己与世界隔离开,喜欢一个躲在树屋里远远地“观察” 别人,他说他偷窥,为的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原因”。探究母亲死亡之谜的部分几乎就是《蝴蝶梦》,这算是此片的缺点之一,但是愤怒的hallam回家绑了继母扔到河里那段戏,终于让我想起了《年轻的亚当》,如果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我更喜欢。可惜导演没那么狠,Hallam突然转身救起继母,为她做人工呼吸,然后,她活过来,一句话也不说,冷冷地看着他,转身就走。导演说,对一个17岁的男孩来说,这样已经够黑暗了。  

31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love the way it's shot. Love the way it sounds. It‘s a pity that the story itself is uninspired.

36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青春总是伴随伤痛,唯有真正体验才会成长。这种淡淡的基调总是给人抚慰心灵之感,ost很动听,杰米贝尔挺适合此类角色~PS:克莱尔·弗兰妮的脸像整容失败一样可怕...

37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水灵灵的绿眸小男唉,接连惨遭毒妈姐。。。

41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可能男性看此片时的感触更深一些。另外,配乐不错。

43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原来名字还有这种翻译法啊

46分钟前
  • a
  • 还行

剧情没什么,但真的被杰米·贝尔彻底萌翻了,再有索非亚·迈尔斯。喜欢杰米·贝尔的一定要看!

47分钟前
  • 杯麵
  • 还行

他长大了依然会演好片子 推荐电影原声

50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ENG是世界帅锅最大产国

54分钟前
  • 亲爱的1969
  • 推荐

妈妈某些时候是个动词、量词和形容词“某些时候”是对某些男孩子来说的其实,男孩子成长成坚韧的男人的过程大抵都是电影中演过的样子

56分钟前
  • 火羊猫叔
  • 还行

我可以一个人去偷窥,可是谁伴随我成长?

59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好英伦~

1小时前
  • 熊阿猫猫猫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