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尸人1969

恐怖片其它1969

主演:弗拉丝塔·赫拉莫斯托娃,鲁道夫·霍辛斯基,伊日·门泽尔

导演:尤拉伊·赫兹

播放地址

 剧照

焚尸人1969 剧照 NO.1焚尸人1969 剧照 NO.2焚尸人1969 剧照 NO.3焚尸人1969 剧照 NO.4焚尸人1969 剧照 NO.5焚尸人1969 剧照 NO.6焚尸人1969 剧照 NO.13焚尸人1969 剧照 NO.14焚尸人1969 剧照 NO.15焚尸人1969 剧照 NO.16焚尸人1969 剧照 NO.17焚尸人1969 剧照 NO.18焚尸人1969 剧照 NO.19焚尸人196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09:48

详细剧情

  《焚尸人》根据拉迪斯拉夫·富克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卡尔是火葬场的管理人,他是反犹太主义者,并极其迷恋死亡。适逢纳粹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认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但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不是“纯净”的血统。这个事实让他走上了疯狂之路。他准备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同样不“纯洁”的儿子。

 长篇影评

 1 ) 《焚尸人》:无题

文/尘世流年

记得小时候电视里有一个广告,有一个大盗式的男主角飞檐走壁突破一道道关卡,来到房间中那里有一个宝箱,当大盗兴奋地打开后里面是一块饼干,随后他边吃边露出回味无穷的表情,这时画面打出标语“xxx饼干”,说实话第一次看确实被震住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奇感。这个广告一点也不比前几年的脑白金差,都是用怪和奇抓住了人们的心理。

《焚尸人》是捷克新浪潮的一部经典奇幻作品,假如你第一次看的话,也会有一种怪奇感。它将纳粹的反犹主义通过一个病态者的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通过CULT片的形式控诉了纳粹的暴行。隐喻了独裁者对人民的精神控制,有的狂热者为了实现暴政者所宣传的血统纯洁,不惜一切手段残酷加害无辜者。

这部影片改编自拉迪斯拉夫·富克斯的同名小说,所以对白比较艺术化,呈现了一种语言美学。那些优美的词句通过病态者卡尔缓慢冷静的语气配以诡异夸张的表情,有一种冷入骨髓的恐惧感。使得观众被这个怪人深深的吸引住了,通过这些对白也能了解到卡尔为什么会愈陷愈深,在迷恋死亡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影片从始自终都给人一种黑暗腐败的气氛,不管是喧嚣的舞会还是阴冷的火葬场,都是用来衬托卡尔的冷酷无情。 几次出现的黑衣女人都是预示着卡尔的思想变化,直到杀害了妻子和儿子后,他更是得到了一种完美的成就感,所以这时另一种人格,幻觉出一个身穿藏地袈裟的自己预示他已完成了大业可入神位了。精神的毒瘤使他忘记了人伦道德,忘记了生命的意义。

这部影片的镜头画面可谓相当经典,特写占据了大部分,尤其是对人物的脸部特写。 拍摄角度也是独具一格,尤其是对卡尔的全身仰拍对剧情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其丑恶虚伪的本质暴露无遗。影片有几处剪辑让人想起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式的一镜到底,用一种交替蒙太奇方式来表现,一个画面同时是结束也是开始,这里需要一个技巧就是运动原理:这个画面里的人物或物体必须向镜头移动直到遮住镜头,然后人物或物体向镜头外移动引出下一剧情,给人一种完美而且特别的体验。

文章之所以无题,是我不知怎样总结这部影片,它是新浪潮电影的另类,它表现出的怪奇感从开始到结束深深地吸引着我,看后仍然回味无穷 ,却不敢再看第二遍。

 2 ) 中分黑衣女王

除了死,人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男主角台词
我第一次知道捷克人有自己流的是日耳曼血液还是斯拉夫血液的矛盾,是在看了《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之后。不过《焚尸人》里的男主角其实不矛盾,他只是虚伪。什么样的身份对他有利,就选什么样的身份。为了骄傲的捷克身份他可以和朋友不欢而散,为了德意志身份他可以杀死自己的妻儿。
这样的摇摆不定不是因为自己的愚钝,不是因为被宣传蛊惑,也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东西,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这个人,彻头彻尾地虚伪。他痛斥吸毒者,讨厌懒惰的人,但是自己却是个好色的下流之徒。他迷恋死亡。他总是用梳子梳死人或者将要死去的人的头发,在梳梳自己的头发。实际上他和死人走得很近,没什么区别。表面上看他喜欢西藏的佛的轮回的哲学,实际上却是想成为和活佛一样站在别人生死之上的人。
后来的杀妻杀子,则完全是人性泯灭了。这里,男主角代表的就是纳粹对人性的毁灭。男主角真正意识到自己和纳粹的某种联系,真正决心投靠到这一“伟大的事业”,大概是在纳粹跑到火葬场抓人时朝他行纳粹礼致意的时候吧。然后,借着宗教之名,他说服了自己,用死亡“拯救”了妻子和儿子。这样的黑暗,这样的扭曲,不就是二战时纳粹对异族做的一切么?
男主角演得很好很变态,优雅的变态。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让我想起《人体蜈蚣2》的男主角,虽然那家伙并不优雅。
另外,有个黑衣的“中分女王”闪现了好几次。她不是实实在在的角色,她是男主角内心的某种写照,还是某种欲望?大师的电影里,总要有一些是我不能理解的东西,这也是其中之一。
电影的剪辑手法绝对让你印象深刻。一是在男主角的主观镜头里,常常出现表现以外的、他的意识里的代表他欲望的东西。另一个是用的很多的蒙太奇,从这个场景接到下一个场景,通常是用构图上一致的镜头或者是相互关联的台词连接的,不过用得太多也有种用烂了的感觉。这一点让我觉得电影有点过于做作了。

 3 ) 焚尸人

快速剪辑和场景切换得太棒了,配乐适当,让人反胃的大特写,男主阴郁偏执的眼神让人联想到纸牌屋里的安德伍德,最毛骨悚然的是杀害女儿的程序和儿子一样,所有细节都像是悲剧重演的预示,提醒观众错误的狂热是多么恐怖。傲慢才是人类最大的原罪,一个种族的自以为是总能造成世界性的灾难。牵扯到了西藏喇嘛,又是否有某种宗教反思的意味呢?

 4 ) 一个纳粹的诞生

可以成之为古老的电影,距今已经四十年了。
影片的镜头运用很独特,场景切换都没有什么转换,而且大多是任务面部的特写,为了突出恐怖气氛。
这还是一部黑白片,又加深了影片的惊悚氛围。
总体来说,氛围塑造的很不错。
男主角的外形也很有特色,不过,怎么看都不像个日耳曼人?
纳粹的渗透液是真是细致,那里都可以看见他们。
捷克斯洛伐克人美女也很多,也有金发,黑发也很漂亮,让人惊艳。
共产党的国家可以拍出这样风格的片子,而且还有露点镜头,让我很惊讶!!
2010-08-08/影视帝国rmvb

 5 ) 黑衣圣女与坦克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捷克导演乔拉•赫兹拍出了他的三部最著名的代表作,分别是《焚尸人》《煤油灯》和《魔吉亚纳》,而他自述只有《焚尸人》最合其心意,因为这部影片被当局删减的最少,只有一个场景违背了他本人的意图。影片开拍时,赫兹发现自己正处在事业的黄金时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绝对的创作自主权。在这部电影中,赫兹大展拳脚, “恐怖幽默”、“诗意表现主义”、奇诡莫测的蒙太奇手法,以及僵硬的木偶式的表演、繁密的人脸特写、梦魇式的整体氛围,这些前卫性、实验性的新奇手法得到酣畅淋漓的运用,加上主题黑色压抑,使得整部影片有一种妖异魅力。


卡尔:神使还是魔祟?


《焚尸人》的故事从动物园开始。眼前是里尔克写到的在栅栏前狂躁踱步的豹子,花纹美丽,獠牙森森,卡尔带着妻子拉克美、女儿吉娜、儿子迈利在动物园游玩。“亲爱的,这是我们十七年前相遇的幸运场所,除了豹子,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们那时所见,已经被自然仁慈的解脱”---卡尔对妻子说,像个诗人。“我总是谈论仁慈的自然,温和的命运,上帝的同情,我们评判其他人,为这些和那些责怪他们,但是我们自己怎么样?”---卡尔对妻子说,像个哲人。然而,卡尔不是诗哲,而是一个火葬场的资深主管。卡尔把妻子儿女带到一面哈哈镜前,说:“我们是一个正派完美的家庭”。不过这里导演用了一个超广角镜头,画面上一家子的影像都扭曲变形了,这是对后来黑色剧情的预示。后来发生的事果然一路奔着扭曲乖张而去,纳粹入侵捷克,大肆搜捕杀戮犹太人,卡尔的朋友瓦尔特是个纳粹死忠分子,瓦尔特指出卡尔妻子有二分之一犹太血统儿女有四分之一犹太血统,纳粹要求卡尔和家人划清界限,为了保住前途并践行自己的死亡哲学,卡尔相继杀害了妻子、儿子,女儿幸而逃脱,彻底疯狂的卡尔归附纳粹,斗志昂扬的投入到纳粹的毁灭大业中去了。


一个本应幸福平静的中产阶级四口之家,却遭遇了灭顶之灾,制造灾难的正是家长卡尔。卡尔是一个长相普通的胖中年人,不过人不可貌相,把这个人放到显微镜、强光灯下立体观察一番,会发现此人着实耐人寻味、一言难尽。最明显的,卡尔有着双重人格。1、忠诚与背叛。卡尔事业有成,谈吐温文,对家庭的责任感强(他常对妻子说:我为你做得不够),他不抽烟不喝酒,看起来是一个十分体面正派的模范丈夫。然而,卡尔好色,对妻子不忠,看到火葬场清洁女工漂亮,他对其动手动脚的,还出言调戏,想把她发展成情妇;卡尔每个星期去一次妓院,,他在妓院里有固定的相好,他对相好说:我有一个美丽而且被保佑的家。2、强势与懦弱。卡尔平时对家人和火葬场的工人都是比较强势的,说一不二令行禁止,但在纳粹面前就软了下来,瓦尔特一施压,卡尔就把犹太老板、员工们都出卖了,本来不喝酒的卡尔在纳粹的庆功宴上放弃了原则拿起了酒杯。3、迷恋死亡与注重健康。卡尔亲近死亡,口袋里一把小梳子,梳完死人梳自己,一点都不嫌晦气,去游乐场,兴致高昂的参观各种得病而死的模型。然而卡尔却十分爱惜自身健康。他爱好饮食,在火葬场都能津津有味大嚼饼干,圣诞节吃鱼吃得干干净净,很是注意摄生;他时常看医生,注重保健,去妓院之前都要到医生那里注射梅毒疫苗。此外还有绅士与流氓、温和与残忍等矛盾性格。


卡尔的上述人格分裂,还属于“正常”的范围,真正使他走上不归路的是他信奉的一套关于死亡的理论。卡尔是很能说,遇到什么都有一套大道理,时不时侃侃而谈,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最奇特的理论是关于死亡的,比如他对迈利说“孩子,除了死亡,人生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他还对人说“没有人可以逃脱死亡的时间表,除非他已经深埋地下”。---卡尔死亡理论的渊薮是他信奉的中国藏传佛教(喇嘛教)的轮回转世学说,他的那本关于西藏的书无疑是他个人的“圣经”,不过实际上他完全歪曲了喇嘛教的原意。卡尔拿着他的“圣经”鼓吹火葬,说在火葬场尸体只要75分钟就能化为灰烬,而在自然中要经过二十年的降解才会化为尘土,人越快化为尘土越能尽早转世,所以火葬是形体解脱灵魂高翔的捷径。而喇嘛教其实并不主张火葬,而是主张天葬。按照喇嘛教教义, 人死以后,灵魂便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而肉体只像一件衣服一样再无用处,但死后将尸体喂鹰, 又算是人身的最后一次善事,作为“布施”施舍给其他生物也算是发挥了其最后的价值。天葬里有佛的慈悲、爱心、利众、施舍的观念在里面,而卡尔主张的火葬显然和喇嘛教的葬仪风马牛不相及。卡尔歪曲一个遥远的东方的宗教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只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蒙骗听众,其目的不过是利己而已。简言之,卡尔提到东方教派只不过是利用一种带有异国风情的宗教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以便更理直气壮的挂羊头卖狗肉。

卡尔迷恋死亡,其实和宗教没有任何关系,他迷恋的是死亡带给他的控制力。卡尔有一种威权性格,很喜欢控制他人。1、卡尔喜欢摆弄死人,因为他对死人有着完全的控制权;2、卡尔喜欢苍蝇标本,其实也是热爱掌控的隐秘体现,本来飞来飞去的苍蝇被大头针固定装在盒子里,供人赏玩、摆布,摆布就是完全的控制;3、我们还可以通过卡尔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小动作来看出他的控制欲。影片中有多个画面显示,卡尔和人交谈时喜欢摸着或者捏着对方的脖颈。对妻子、儿女如此,对员工也是如此。这个小动作无非是要把对方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可以想见,一旦对方不听话,轻抚就会变成狠掐。4、卡尔喜欢公众演讲,即便是平常的聚餐,也能一路滔滔说个不停,他说话喜欢采用宣讲的姿态、传道者的语调,不管对方听不听,他都要兴致勃勃的说一通,甚至在上司面前也是如此,卡尔对话语权的把持同样是对他人的一种控制;5、卡尔向纳粹告密时,他第一个明确告发的人是他的犹太上司,这个上司是卡尔取得对火葬场控制权的障碍。6、卡尔家里挂着国外威权人物的画像,大概也有“见贤思齐“的意思。7、卡尔自己不抽烟,也不能容忍别人抽烟,在宴会上,他会强行掐灭别人嘴上的雪茄,这也可见他的专制。---这种控制欲说到底就是一种权力欲,有了极端的权力,就可以左右别人的生死,当然卡尔感兴趣的只是左右别人的死。


卡尔杀妻的时候,妻子很配合,镜头中卡尔一张圆脸不断的逼近,妻子步步后退,卡尔甚至都没有进行威逼,只是闲闲的说话,妻子就乖顺的走向绞索。还有火葬场员工德沃夏克,也是很“自觉”的上吊自杀了。倒是卡尔的两个孩子,需要卡尔亲自动手才杀死了一个。两个成人的死,源于他们对当时形势的判断,纳粹入驻,风声鹤唳,卡尔已经不是一个人,他已经变身为纳粹的爪牙,他身后是纳粹那庞大的杀戮机器,散发着恶的强大气息,之前卡尔的同事已被他出卖,剩下的犹太人自然也不能幸免,不用卡尔挑明,卡尔妻子就能“心领神会”,踩上凳子,套上绳圈。而卡尔的儿女,则是小孩子不知世道艰险,懵懵懂懂,对当时政治气候不敏感,所以才要卡尔亲自动手。为了不失去手中的权力,卡尔选择了牺牲至亲的家人,虽然他没有加入纳粹,但是所作所为却和纳粹有同质性,体现出极权的冷血作风。


卡尔没有政治信仰,当瓦尔特邀请他加入纳粹的时候,他并不热心,只是顾左右而言他,说:吃点杏仁吧。那他为什么会与纳粹沆瀣一气呢?因为和纳粹的极权媾合正是他实践其死亡哲学的大好良机,纳粹杀人,他来焚尸,这种罪恶工作在他看来是功德无量的,是为众生打开解脱之门的大善举。当卡尔和纳粹头目谈起新型焚化炉的高效率,畅想未来,进入了迷狂的状态,这和平时冷静从容温和的样子大相径庭,只因为他的伟大抱负要得逞了,他的理论会在纳粹的帮助下如鱼得水畅行无阻,于是得意忘形之下失态了。当卡尔杀妻后这种失控的演讲再次重现,在妻子葬礼上的演讲由正常的悼念突转为希特勒式的躁狂昂扬,再次表现了卡尔在理想实现之际难以抑制心中澎湃的激情。


卡尔何以沉迷于把人送进焚化炉?卡尔挂在嘴上的说法是:这样可以加速人的转世重生,这是他对一个外国宗教的一知半解生吞活剥甚或是故意曲解,当然不是真正的理由。那么深层原因是什么呢?试着分析一下:1、卡尔参军打过仗,经历过战争创伤,见证过人道灾难,他亲眼目睹过生命如何大批量凋谢,所以卡尔对死亡是司空见惯的;2、卡尔在火葬场工作多年,见证过各式各样的死亡,他看到了生命无论多么美丽总是无比脆弱的,他多次提到一个即将嫁人的漂亮女人的死;3、卡尔在游乐场见到谋杀模型、畸形模型、性病模型,从这些模型,他看到了人的种种罪恶、糜烂堕落、丑陋恶心。4、卡尔身边也有堕落的人,比如那个有吗啡瘾的员工。----卡尔所见,皆是生命的无常、人性的灾难,肉体不值得留恋,只是苦难驻扎的营地,那炉膛里的一把火可以清洗世间罪恶、终结人世苦痛,人的肉体越快的化为无,附着在人身上的种种不堪就越快消失。卡尔总是谈到没有痛苦的、自由的、纯净的灵魂,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卡尔具有一种变态的精神洁癖,正是这种洁癖让他成为了肉体的敌人,在他看来,烧尽世人,世间方得清静。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被押往刑场,这位女中豪杰留下了一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句名言中的“自由”二字也可以替换成别的美好字眼,比如“正义”“民主”“民族自豪感”“救赎”等等。因为恩怨情仇杀人,杀的人总是有限的,倘若因为某个宏大的理念去杀人,那么受害的就是成千上万的人了。卡尔想用他的死亡哲学来超度众生,而实际上却是在作恶。虽然,人世污浊,人生痛苦,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生存或死亡的权力,任何人都无权决定他人在这世上的去留,而卡尔在他的貌似神圣实为邪恶的理论指导下,要来越俎代庖,剥夺他人的选择权,以救赎之名来杀人,卡尔无疑是一切独裁者的缩影。这种凶险的杀人理论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不断的进行自我美化、神化、圣化,卡尔每次杀人后都会有一个西藏喇嘛出现,这位神僧长得和卡尔一模一样,这个幻影对卡尔说:“拉萨的宝座等着你”“你是佛的化身”,卡尔在这种自我催眠下觉得自己任重道远,“我将拯救所有人,全世界!”。于是卡尔泥足深陷,一去不返,遁入魔道。


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卡尔也是这样一个斯文流氓,道貌岸然,温文尔雅,却暗藏杀机,是一个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的危险人物,他可以用这套理论去毁灭、去杀戮,而他能将之美化为救赎、解脱。东方的转世轮回学说本是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法,而卡尔把它扭曲为杀人的借口,正如希特勒用民族社会主义装点他的独裁,流氓对文化是没有敬畏之心的。希特勒是大独裁者,卡尔是普通人,而普通人一旦握有一套邪恶理论,以神使之名行魔祟之事,普通人也会成为暴君。导演似乎在借助卡尔这个人物,警醒人们要对任何看似美妙的救世理论保持戒惧之心。


象征

本片的象征手法运用得比较多,但象征的所指并不难参透,那些象征符号,趣味性多于哲理性。
动物园里动物凶猛,动物的獠牙毒舌和人脸交替呈现,点明了:人类还有许多动物的蛮性遗留。
拳击比赛,是人类杀戮本能的呈现。
拿着花的黑衣美女反复出现,无非是指人类的一点良知,作为外在的审视者、监督者、警告者,但是美女是无力的,她没有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震慑功效,她只是出现,却是无声的,最后她试图抓住车上的卡尔,却被甩得远远的,暗示了卡尔心头仅剩的一点神明熄灭了。
卡尔幻觉中的红衣喇嘛不过是他杀人后的自我催眠自我安慰,以便把罪恶感逆转为神圣感,从而能心安理得洋洋得意。
卡尔要杀女儿,女儿跑掉了,女儿象征了人类的希望,女儿没有屈从父亲的暴虐,说明人类总是会有人起来反抗暴政的。再者,逃离的是女儿,还有一层隐喻,女儿可以生儿育女成为母亲,暗示了人类反抗暴政的血脉不会断绝。
音乐。犹太人聚会吟唱的诗篇,悲切沉痛,撼人心魄。希伯来圣经中有耶利米哀歌,是犹太人为了纪念尼布甲尼撒摧毁所罗门的圣殿及其后七十年罗马将军提多摧毁“第二圣殿”而作的。不知聚会上犹太教拉比吟唱的是否是耶利米哀歌中的一首,不过其苍凉沉郁如泣如诉和哀歌毫无二致。哀歌是表达故园之思、亡国之痛的,显然当时捷克的犹太人感到风雨欲来,家园将要再次遭到劫难。犹太人的歌咏隐喻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又将经历一番凄风苦雨。而伴随卡尔的音乐,是女声高音回旋,虽然只是单一的一个“啊”字,却时而阴森诡异、时而辉煌壮丽,时而飘渺幽微、时而高亢充沛,表现力十足。而当卡尔杀人、描述火葬场的辉煌前景的时候,背景音乐十分激切,犹如高唱入云的歌剧,不禁让人想到纳粹在集中营日日播放播放贝多芬、瓦格纳、施特劳斯,罪恶的盛宴需要华丽的音乐来佐餐。不少纳粹分子是音乐爱好者,有的还颇有鉴赏力,据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司令官克麦拉听到舒曼的《梦幻曲》的时候会动情落泪。卡尔一再提到他喜欢音乐,这是他和纳粹的又一个交集。不过卡尔显然也和纳粹一样,音乐素养并不能使他更善良,音乐只是沦为了作恶时助兴的工具。这些阴魂不散的长音,虽然很是漂亮,却会令人听得背脊一阵阵发寒,因为音乐升起时,“恶”也正在滋生或肆虐。这些错位的配乐,暗示了音乐也只不过是卡尔用来装点罪恶的羽毛(犹如卡尔经常提到的东方宗教一样)。


乔拉•赫兹别的作品中的象征隐喻也颇为清浅,《费拉特吸血鬼》中把一种赛车设置为吸血鬼,只有吸了车手的血才能奔驰如飞,指出了现代工业的吸血性、毁灭性。


幽默在哪里

乔拉•赫兹说到他在本片中尝试了一种“恐怖幽默”,不过相信很多看过影片的人只会觉得恐怖,哪里有什么“幽默”。赫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的电影院,看观众对片子(指《焚尸人》)的不同反映,荷兰、意大利……,在布拉格,观众很沮丧,在斯洛伐克,他们捧腹大笑,在荷兰,似乎片子从头到尾都是一部喜剧,在意大利,观众直接从电影院出来了,他们无法接收人死后火葬!”----文化语境的不同,导致了观众对片中幽默的领会千差万别。《焚尸人》中的幽默不像《第九心脏》的闹剧桥段那样有明显的喜剧效果,不过如果善加留意,还是能找到一些幽默的蛛丝马迹的。

其一,卡尔雇佣的两个新员工,一个叫做施特劳斯,一个叫做德沃夏克,两个愁苦的小人物却用了两个大音乐家的名字,颇有谐谑的效果。
其二,当卡尔发表一些冠冕堂皇的言论时,他视野里闪过的是一张一张的裸女图,导演用这种言行的脱节错位来展示他的口是心非道貌岸然,以玩笑消解正经。
其三,拳击比赛的时候,那个紧张的女人老是担心拳手们会打裁判,丈夫坚决说这是不可能的事,不料话音刚落,一个拳手失误,把裁判一拳撂倒。这个算是比较明显的搞笑桥段了。
其四,卡尔的朋友瓦尔特在宴会中喋喋不休的向卡尔灌输纳粹理论,而卡尔却走神了,他低下头偷看妓女和纳粹头目当众行淫。铁血的理论敌不过淫靡的场景,导演在这里消解了纳粹理论的所谓“严肃神圣”,让它成为了一个笑话。


    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的隔阂,要找到并领会该片中的幽默还是比较吃力的,当年的观众能心领神会感同身受的喜剧元素,在现在看来已经是过于隐晦和遥远了,在那种政治高压和文化高压中产生的可怜幽默,我们不能领会,与其说是愚钝,毋宁说是一种幸运。


乔拉•赫兹

乔拉•赫兹在捷克电影新浪潮中是个异类,他本人在新浪潮的群英谱中排不上号,不过他的电影倒是出现在新浪潮杰作名单中。这位导演的人生际遇颇为诡异,他先是想当个喜剧演员,跑去布拉迪斯拉发艺术学校学习,没有通过表演考试,考官对他说你的长相对不起观众。郁闷的乔拉•赫兹转而入了木偶系,学起了不伦不类的木偶。赫兹在木偶系学习的时候,FAMU(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电影电视系)的学生经常放电影,他也跑去看,却被挡在门外,只好等关灯后偷偷溜进去,蹭看了大量的美国片、德国片、瑞典片、西班牙片,这为他以后自己拍片储备了丰足的营养,后来他的许多电影取法了希区柯克的悬疑、英格玛•伯格曼的象征主义、布努埃尔的狂想主义和德国的表现主义。赫兹电影的风格以奇幻著称,和法国现实主义的新浪潮关系不大,而本国的新浪潮阵营又不接纳他,赫兹常说他不属于捷克新浪潮,只是倾向于涅尔斯、斯科姆等人,不过电影史家还是把他归入了捷克新浪潮,毕竟他和FAMU成员的交集不少,被时代的潮流裹挟,不可能不打上当时主流的烙印。说到捷克新浪潮里擅长奇幻风格、寓言故事的,主将中就有薇拉•齐蒂洛娃和扬•涅麦茨是高手,也不独赫兹为然,赫兹的另类是他的独立姿态和古怪出身造就的。


除了创作方法的开拓,乔拉•赫兹还为捷克电影获得了国际荣誉。《魔吉亚纳》,据赫兹自己说只是一个练手的作品,却得了美国的金雨果奖。《焚尸人》则荣获了1972年西班牙奇幻电影节最佳摄影奖、最佳男演员奖。晚年拍出的《Passage》一片在一些海外电影节上受到热捧,该片被称为“伯格曼和费里尼的握手”“史上最佳的卡夫卡电影”。


奖杯之外,赫兹还获得了一项另类的荣誉:被抄袭。赫兹十岁的时候在集中营待过,有一次,纳粹命令他们脱光衣服去洗澡,他们极其恐慌,害怕管子里放出毒气,结果管子里流出的是水,不是毒气,他们喜极而泣。赫兹把这段经历用在了影片《黑夜赶上我》里,美国大导演、资深文抄公斯皮尔伯格把这个桥段一个镜头不漏的挪用到了《辛德勒名单》。赫兹说:如果我提起诉讼,必胜无疑。不过赫兹放过了斯皮尔伯格,没有告他。当然,人们以后可以称赫兹为“一个被斯皮尔伯格抄袭的导演”,这也算是一种恭维吧。


画眉深浅

赫兹拍片的年代,政治高压下的文艺禁锢非常严密,导演们的电影不是被禁映就是被删改得面目全非。可以说,那时候有点艺术良心和艺术魄力的导演的片子总是会遭遇不测,简直可以得出一条规律:不被禁映的导演不是好导演。在那样变态的氛围中,捷克新浪潮绝对不能效仿法国追求真实的新浪潮手法,否则永无出头之日,捷克新浪潮干将们奇招尽出,把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派拼贴画手法引入电影,曲折的表达自身的艺术追求。还有像赫兹这样的新浪潮边缘导演,为了拍出合自己心意的电影,也会玩花招,比如他发明的所谓“恐怖幽默”,原意只是为了在审查的时候好蒙混过关;在剧本方面,他说:“我拍的每部片子几乎都有两个剧本,一个是先通过审查,但我并不照着拍,第二个是我自己的,我照着拍到一半,需要第二次审查,于是他们会拿去砍掉许多不合要求的部分”。---导演们总是要和当局的审查部门躲猫猫,拍出一个片子总是要担心“画眉深浅入时无”。尽管镣铐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捷克的新浪潮还是在1962-1968年大为兴盛,出了一批名作。待到1968年8月,苏联的坦克开进了布拉格,碾碎诗魂,捷克新浪潮被摧毁。苏联人来后,赫兹给《焚尸人》改了一个新的结尾:两个火化工坐在咖啡馆里,苏联坦克从背后的窗户驶过,两人在谈论卡尔,这是个好人哪,他发生什么事了,下一个镜头是博物馆毁了,窗户反射出人们哀伤的脸,这时卡尔笑着回来。---当然这个犯忌的结尾被毁尸灭迹了。苏联人来后,把捷克文艺界进行集中管理,导演们被禁止拍片,很多导演跑到了国外,米洛斯•福尔曼和扬•卡达尔跑到了美国,赫兹跑到了德国。

和法国、德国的新浪潮不同,捷克新浪潮不玩断裂和叛逆,他们不反传统,艺术血脉保持了连续性。当面对着相同的政治高压的时候,艺术家们没有互相拆台,而是联合起来,一起用艺术关照现实,进行曲折的政治讽喻。如今,苏联已随风而去,捷克新浪潮电影却焕发光彩,得到人们的重新认识与喝彩。艺术总是比政权存活得更为长久。



 6 ) 白色手套

焚尸炉前,他麻利地戴上
刚刚脱下的白色手套
像是一个老到的厨师习惯自己的
菜肴那样,有效地阻止了
食物链上的继续循环

一场从地狱召回来的大火
十分钟甚至更久,他们眼睛红红的
看了看手表,和饭店里等待着
上菜那样,只是他们
再也吃不上母亲的红烧排骨了

而现在正热气腾腾着呢
再也看不见疼痛唤儿的嘴
那时她还是个活人呢
死亡的确切味道和着灰白色的
骨头,在这里小心地研磨着

准备装进打开的大理石盒子里
请记住这一铲子是子宫那一铲子
是乳房……颜色都和她曾经的
灰白色头发,在灶膛里
刨出的草木灰一样

而记忆中这些活着的土壤,尽管
不知道风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吹
但还是沙哑着向一切说声“谢谢”
到了黄昏,这里的火就会熄灭
今天他的手套不再是白色的了

 短评

Svankmajer式剪辑

7分钟前
  • 𝐓
  • 还行

藏传佛教被黑得最惨的一次。看完满脑子巨型特写转场镜头,觉得自己像是只被纳粹灌肠的鹅。以及再次觉得爆米花可以灭绝了。

11分钟前
  • 豆友2048460
  • 推荐

教科书般的镜头切换;以拯救之名,杀妻灭子,人性之恶,恶到极致。

12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死胖子的微笑很诡异。影片的镜头同样让人发毛。梦幻般的杀人狂想曲啊……

13分钟前
  • noname
  • 推荐

捷克新浪潮技巧性的极致。对死亡的迷失,仪式和隐喻。非常受用。

1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不动声色的秀高端

18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力荐

非常凌厉的转场剪辑,非常诡异的构图,非常斑驳的人性污痕,在导演的镜头里一一呈现,并迅速将观众拉进惊悚的修罗场。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纳粹蒙太奇论,电影史学术用。其他蛋就别扯了。

25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还行

是一个迷恋特殊权利和力量的人,以某种西藏宗教借口为内心的依附,为自己的软弱内心所作的自我欺骗。

27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推荐

剪接镜头的运用可以做教材了.

32分钟前
  • 枫露茶
  • 力荐

平庸之恶被权力规训后无意识地成为社会之恶,而神启,神启不过是疯子的预言。

37分钟前
  • MaxKi
  • 力荐

慕死。

42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种族和宗教真的分不开吗?日尔曼民族从什么时间就是最高品质的民族?简单的说,人类越是进步就越是体现种族零落和宗教衰落直至颠覆!我是无神论者,典型的拜金主义,这种主义没有最高拥有者和执行者,只有现象,这个主义的拥簇者才是人类最大的有信仰的宗教体!房子,车子,行头,女人(别人的)...

46分钟前
  • rico
  • 力荐

傑作!傑作!Juraj Herz之最高傑作!絕對的深層次的奇詭病態。全然自如的轉場切換、鏡頭的遠近拉伸等等無一不具創造性。難以言說的體驗。東歐電影幾乎補補強悍。

48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力荐

中字http://www.subom.net/sinfo/98590

53分钟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云中推荐的

57分钟前
  • 腔调
  • 力荐

火葬场的主管把灵魂卖给了希特勒,为完成拯救人类的大业,以及的革命意志,大义灭亲先后吊死了老婆,敲死了儿子,逼死了员工,举报了同事,迷信达赖转世非他莫属,也坚信血统身前不纯但火葬后骨灰和骨灰是一样的,实际上,“血统论”和“成分说”都不过是统治阶级对异见者实行肉体消灭的必要手段而已。

1小时前
  • 寡狗
  • 推荐

9.5;就这样生生地把我按在了地上

1小时前
  • 冰山李
  • 力荐

给3.5星吧!没怎么看过捷克新浪潮,Juraj Herz是位比较注重技巧派和视觉语言的导演,广角镜头、快速剪切和大特写用的比较狠,不过我觉得他用的有些过。影片处处都含隐喻,用男主角的心理来映射纳粹和死亡,这种人性的泯灭比纯粹的大屠杀还要可怕…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鸭就这一个还好的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