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

剧情片瑞典1973

主演:丽芙·乌曼  厄兰·约瑟夫森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毕比·安德松  Wenche Foss  简·马尔姆斯  贝蒂尔·诺斯特伦  Anita Wall  Rossana Mariano  莱娜·贝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  芭布洛·约尔特·阿夫·奥纳斯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播放地址

 剧照

婚姻生活 剧照 NO.1婚姻生活 剧照 NO.2婚姻生活 剧照 NO.3婚姻生活 剧照 NO.4婚姻生活 剧照 NO.5婚姻生活 剧照 NO.6婚姻生活 剧照 NO.13婚姻生活 剧照 NO.14婚姻生活 剧照 NO.15婚姻生活 剧照 NO.16婚姻生活 剧照 NO.17婚姻生活 剧照 NO.18婚姻生活 剧照 NO.19婚姻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3 15:05

详细剧情

律师玛丽安(丽芙?乌曼Liv Ullmann 饰)与精神学讲师约翰(厄兰?约瑟夫森Erland Josephson 饰)结婚十余载,育有两名女儿,生活幸福平稳。朋友皮特(金?玛思索Jan Malmsj?饰)与卡特里娜(毕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 饰)的婚姻生活却濒于解体。感慨万千的玛丽安发现自己怀孕,没曾想约翰竟倾向于打胎。有一天约翰突然向玛丽安提出自己爱上了一名叫宝拉的女子,二人痛苦分居。在协议离婚的过程中,二人的愤懑不满纷纷爆发,直到多年后,玛丽安与约翰才终于体会到爱情是什么。   电视版本分六集,295分钟;电影版168分钟,获1975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丽芙?乌曼提名金球奖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主角。

 长篇影评

 1 ) 爱情是什么

婚姻生活本质是关于人性。即使在观看前通过剧透我有各种对故事的预测,但看完开场我还是要承认我高估自己了。

伯格曼底色太冷以至于只有哈内克可以与之一决高下。但底色冷片子却不高冷,婚姻生活直接粗暴充斥着暴力与色情,作为一部也凭对话构建起来的片子,谈话的尺度甚至让成年人都感到震悚,伯格曼可不留情面,撕掉痂看下面的伤痕是他热衷于做的事。

第一幕到最后就足以让沉迷于虚假和平的观众崩溃了。至此我才发现原来李安师从伯格曼,而伯格曼在对情绪的把控上有过之无不及。看夫妻二人反应就像在看纪录片,那甚至不是个剧本,二人反应就是生活本身了。我们对婚姻作为一种意象的构建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外人对我们婚姻的臆断,而跨过那个臆断的坦诚就涉及到分寸问题了。坦诚,越坦诚越陌生。越想逾越分寸突破某种障碍越显得不合时宜。毕比安德森和丈夫那段我看了他们的表情好几遍才慢慢察觉出了微妙感,一句顾左右而言他的玩笑话就可以摧枯拉朽,瞬间粉碎所有伪装,这是婚姻的脆弱所在。但剑拔弩张时又可以镇定自若的怀旧,这是婚姻的强大所在。婚姻是肮脏与体面的结合,是自我和利他的抵抗,无时无刻都有两方势力在抗争在权衡,是拉锯战,但又因为打太极踢皮球,道德懒散与自我安慰这些顺应人性的东西,所以又变得强大以至于坚不可摧。

我们不看婚姻生活会觉得,只是婚姻而已,我受得了。受得了和掉层皮是两个概念,那些在婚姻中坚持的人没死也会脱层皮,只有当事人才懂那种崩溃感。伯格曼选的几幕之所以具有代表性在于给了演员一个在灰色地带可以坦诚表达自己的场合,让整个灰色地带又向黑白那么靠近了一点。占有欲是什么?性欲是什么?性欲为什么和灵魂是相悖的?为什么我无法对爱人百分之百坦诚?为什么我可以和一个人百分之百坦诚就无法与之做爱?为什么我们可以不停说服自己在婚姻里得到自己其实不想要的东西?为什么甜蜜是新一轮厌倦的开始?为什么我们会有对一个人有最真切的爱意与恨意?我们能接受得了这些作为婚姻关系的副作用嘛?或者他们才是婚姻关系的主旋律?我们如何在婚姻中对抗人性以达到自我认同?我们为什么无法自控牺牲而自我感动自我催眠?

女主并不是当今社会待见的那类女人,她并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她温顺的让人心疼,但她好像又懂爱的真谛一样。她在牺牲,她在努力,她会低到尘埃,但她又不愿意放弃温存来维持自尊。1970s没有感情鸡汤没有感情博主没有一堆教程,维系二人的并不是技巧而是纯粹的表达和本能。第三幕是女主的自我觉醒,虽然此刻她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大概在事情发生之前没有人会意识到事情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本能反应与隐藏自控会告诉我们潜意识的真实想法。女主一向完美自控,男主更因为她的完美自控甘愿陪她演这场只有二人冷静狂欢的对手戏。戏可以一直演下去,可crush不能。心动就是心动了,未知因素x出现,一切虚假和平都被打乱了。婚姻意味着稳定嘛?女人为什么会崩溃?在女人那里的突发奇想是男人那里的积怨已深,原来人可以藏自己一辈子,即使是枕边人也改变不了什么。婚姻会让人产生错觉,爱情会让人产生错觉,甜蜜会让人产生错觉,厌倦也会让人产生错觉。我们为什么要残忍地对待彼此,我们为什么要甜蜜地对待彼此,我们为什么要粗暴地对待彼此,我们为什么要温柔的对待彼此?情绪是从何而来的?是来源于日常还是义务,是来源于惊喜还是催眠?是来源于信仰还是现实?是来源于他人还是自我?

故事又很简单,爱了,不爱了,恨了,介于爱与不爱之间,又爱了。爱情存在的形式是什么,婚姻可作为爱情最好的容器嘛?如果不是最好的那最好的是什么?爱情就因为太虚无飘渺,每个人都不断求证和自证来寻找爱情的痕迹,“你爱我嘛?我觉得你爱过我。“

婚姻生活没什么不好接受的,婚姻和人类任何一种需要一张纸在作为意义载体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一样都没什么不好接受的。我们只是喜欢假的东西,因为他们安全;我们只是不把事情放到台面上来讲,因为那样不体面。体面是人类文明的副产物,我们甚至界定不了它的好坏,我们又想坐享其成又想免受其扰,我们想要的太多能给的太少,因为人是脆弱的动物甚至连性别在这件事上也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会不会怀念那个时候,没有文明,我们就把彼此按在地上搞一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生趣没有烦恼。接受了痛苦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就接受了婚姻,接受了关系,也接受了自己。瑞典人看完这部无爱的婚姻电影选择离婚,但离婚后如果你接受不了你作为你,那你还是接受不了你作为你

回到主题,伯格曼一部婚姻生活几乎养育了所有婚姻题材的电影,在这一部圣经后,以后的每一部都是从中抽取片段将之放大而已。“45年“,”流放岁月“, 终究到最后婚姻不仅仅只是个忠诚甚至道德问题,而更是我们能不能接受人性中的黑洞,能不能接受自己以为自己没有的情绪,如何处理意外以及一系列的问题。维系婚姻的人强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有个信仰之类的主心骨来指导一切,而是他们在自己不知道未来的情况下,把自己在自我意识中毫无保留的交给另一个人。即使无保留意味着伤害,暴力,操纵和失去自我。婚姻强大的地方,是探究和一个永远不会百分百信任或理解的人之间深刻的纽带,是容错和容许可能性的存在,是接受违背人性的重心转移:从此我不再是第一,但家是,婚姻是,为了这些即使只是表面上体面的东西我愿意付出一切。我不再是我,但我又是新的我。

 2 ) 婚姻就是一场与庸碌琐碎生活的战争

       爱情寿命究竟有多长?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研究人员在2005年做过专门的研究证明最长的“热恋”感觉不会持续超过1年。但当爱情被投入到婚姻这个固定模式中,短短的一年“热恋”感觉又如何延续呢?《婚姻场景》中的第三幕男主人公向自己的妻子摊牌要和情人离家出走,他并没有说我不爱你了,(其实后来两人真离婚了,他们依然还眷恋着对方)而是缓慢却又碎碎地说“我真的厌倦了所有平常生活中的挑剔和宽容,所有所有琐碎的事情,我只想好好调整下自己”。
    所以婚姻的最大敌人其实不是爱情,她的最大敌人真的可能是生活,庸碌而平常的生活,就是两个类似性格或者完全不同性格之间差异磨合的过程,而在这生活和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风花雪月,更多地其实你面对的是一地鸡毛的零碎与纷扰。早上起床弄早饭,回家以后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孩子的出生与成长的烦恼,双方父母以及亲戚的面对的零零种种。。。有的时候虽然不是苦不堪言,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四季如春。而且这些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你绝对也预测不到那突如其来的变化。那些要将已有的婚姻推倒的人,很多或许是向庸碌的生活报仇的一种极端方式。但问题是,你选择解放,可重新开始另一段婚姻时,你依然将去面对曾经的那种琐碎的一切。所以只有战胜庸碌的生活,在平常的琐碎中发掘美好,你才能拥有相对美好的婚姻。

 3 ) 冤家,或爱情故事

我无论如何想象,按爱人去塑造你,照敌人去揣摩你,始终想象不出自己的配偶是如此复杂、精密、敏感,与我格格不入却又惺惺相惜的一个造物。
约翰与玛丽安的关系正是婚姻的代表状态,——距离的重要性。他们从肌肤相亲到荷枪实弹,像秋千一样彼此势力此消彼长。玛丽安理智,在上床之前颇有威严地拒绝丈夫的性要求,等爬上床的时候约翰已经精疲力尽。
当约翰宣布另有所爱时,玛丽安先是惊愕,然后积极筹备约翰出走需要的东西,并帮他定闹钟(这种理智在他们争吵后他坚持取消出租车道理一样)。她向朋友哭诉自己的遭遇,并为这件事得众人皆知感到崩溃。
约翰再次出现时,玛丽安已经容光焕发,她有了新的情人,咨询了她的医生,心情平静。约翰重新激发出对她的热情,从身到心,玛丽安却捂着胸口推开了他。这是自尊的拉锯战。
当玛丽安拿着一纸协议等待约翰签字时,他们爆发了最炽烈又最缠绵的争执。他们笑着争吵,又哭着拉扯,用尽力气、披头散发地互相批斗,他们恶毒诅咒对方就是使自己落到此种境地的罪魁,他们互相承认对彼此的依赖和不舍,约翰说自己厌倦自己的情人,他渴望回到家中;玛丽安声泪俱下地说自己一直在挣扎,想要认清现实。屋内平静。约翰留着眼泪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名字。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像幽会的男女一样新奇地驾车出游,在车上兴奋地议论彼此的新伴侣,他们要去的是度假小屋。在小屋中两个人惺惺相惜,噩梦惊醒后抱在一起大恸。只有分开后才能拥有的平静,合契,何必在一起?

 4 ) 想写几句关于婚姻场景

       刚开始女的其实并不是没意识到有问题,当她听到她的客户,想离婚的那老太太的想法时镜头猛然推近,被震动,但是女的就是有这样的能力,让自己相信意识到的真相或许只是错觉。直到男的跟她说厌倦了已经有了别人,才醒过来。事实上她也并没有太惊讶,潜意识里早已慢慢接受事情会走到这步。即使事发,也没有立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靠着一股虚幻却有力的惯性可以继续往下滑行。
       最大的崩溃发生在女的得知朋友一直都知晓,一直在背叛她,这羞辱来得比男的出轨更强烈更措手不及。女的曾说过如果两人之间需要将交流翻译成共同语就像地狱,而他们两个人都需要时间来看清对方在这婚姻关系中的不同位置,重新跟对方站在一起。男的需要等女的了解了背叛的快感和其间的纠缠,等女的被“打开”。
       之后是六个月的调整,导演没有选择多将二人分离期间的事表现出来,但是实际上这段时间却有很重要的作用。想念能带来美化和新鲜感。分开和变故强迫着不管是无意识还是装傻的人开始反省,并且试着寻找新的出路和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所有选择中更能忍受的是哪一种。
       离婚过程中两个人都来来回回,谁让步了对方却将他重新拉回战场。这种方式的唯一结果是借着酒兴不光说出了心里想的话,还夸张了伤害,从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事实上问题该存在的还存在,只是双方都意识到了。尽管也许从始至终无法解答到底什么是爱情,也意识到归宿的温暖无法取代。他们无法再在老房子里相处,他们都是新的了。

 5 ) 捂住所有在甜蜜里嘶喊的嘴

“在我的爱人与我之间必将竖起,三百个日夜如同三百道高墙,而大海会是我们中间的魔法一场。时间残忍的手将要撕碎,荆棘般刺满我胸膛的街道,什么都不会有了——除了回忆。”
                                         ——博尔赫斯

“放松,做出高兴的样子。微笑,你也是,孩子他妈!”
“……哎,小心我头发!”
并不是所有展示爱情与婚姻的作品都会聪明到使用这样的开场方式,但总有另一种说法。比如说,像《婚姻生活》。事实上,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对于家庭生活的刻画往往大同小异,缺乏更加具有普泛性或讽喻意味的场景。但本片却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观察力,讲述一对模范夫妇接受报纸访问和拍照。主持人提出让二人分别做一段自我介绍。丈夫乔汉十分自信:“我学识渊博,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个兼容并包的人。我喜爱运动,是个称职的父亲和儿子——”,妻子玛丽安则拘谨而迟疑地看了看丈夫,答道:“一定要说吗——?我嫁给乔汉,生了两个女儿……我想不出别的了……”
这就是真相的一部分。臃肿而刻骨,像一颗肿瘤,或一块淤青。
出于实验性的电影拍摄方式与相对冰冷晦涩的小众主题,英格玛.伯格曼往往被认为是一位现代电影艺术家。但我们同样可以确定的是,他从未失去与生俱来的古典主义修养。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极为重视画面构图的精致与美观,以平稳的固定镜头为主,附以巴洛克式配乐,在剪辑上也多数奉语言剪辑点的原则为金科玉律。《婚姻生活》更是其中的典范之作,从片中章节式的段落场景叙事到书面化而极具文采的对话,伯格曼无疑杂糅了两层具有时代性意义的美学观念。这种室内电影所具有的舞台剧形式与台词特征,显然也符合伯格曼作为编剧以及电视制作出身的个人创作特征。加之数目相当且表现力十分直白的个人近景镜头,人物内在情绪得以无限放大,产生了令人恐慌的冲击性。但更大程度上袒露伯格曼的价值取向的,还是他在本片中悄然扯开的那面保守主义的旗帜。
从开场时妻子玛丽安在访谈中展示出的附庸属性,老妇人前来办理离婚手续时谈及为三个孩子而坚持了长达二十年的无爱婚姻,二人在抵抗父母安排的周末聚餐时的挫败,丈夫乔汉所发表的对于女权主义的嘲弄和贬低,以及无论什么情景下都无法被避免的性趋势。导演的旁观视点显然存在着对女性的不平等态度。在伯格曼看来,男人和女人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而这种兼具了依赖与嘲讽的姿态也和他本人的四段婚姻不无关系。男性的精神地位与思维体悟方式与女性大不相同,这造成了男女精神差异的根源。在婚姻之中,丈夫承担并占领了妻子的全部精神世界,哪怕在他告知已出轨数年且第二天就要和情人离开,妻子仍然小心翼翼地为他调好闹钟。而当妻子兴奋得不知所措地想要把自己满腔自我拷问与呐喊的日记读给丈夫听的时候,他却睡着了。这段婚姻从貌合神离直至全然破灭的整个过程,在几个场景里二人的数次碰面与情感交锋中抽丝剥茧地逐步被撕裂开来。男人厌倦女人的长期陪伴,却无法容忍女人离开他并得到彻底的自由。受天然的性立场所驱,男人始终认为女人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在每一次关系破碎后的见面时,他都要求用性行为来再次确认自己的领土——来寻找爱情中的确定性和安全感。而女人更渴望的是得到精神上的理解与沟通,并执着地为此进行着尝试,哪怕受到暴虐。这样的需求错位使得他们每一次交流都充满绝望的悲哀。
然而这正是爱情的倒霉之处——与憎恨相悖的依赖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人们之所以认为爱情能带来期待和希望,其一无非是因为爱情所象征的传宗接代的长期可能,仿佛为他们惶惶无际的人生带来一种超越了死亡的野心和光明,使他们不再感到自己的存在只是一种没有根据的偶然性;其二则是因为爱情自身的存在基础便是对人性本真的反驳——用尽一生去与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相爱相处,将自己困囿在一具或许早已失去了新鲜感的无聊容器身边。人类向来乐于探究和挑战这种失真的可能性——就像是对永生的渴望与追寻一样。糟糕的是,他们经常发现两性只有在进行肉体接触或是谈论金钱的时候才能达到绝对共鸣。可即便如此,爱情却带来了超越爱情的东西。如电影《荒蛮故事》中的最后一个故事或是《大开眼戒》一样,长久的爱情根本不能保持绝对无辜,只会带来短期叛变的副作用。讽刺的是,爱情不会随着阴暗面的暴露便予以告终,反而扑入了一种更为狂热的、几乎是报复性的灵肉交合。男人和女人在双方神性的逐渐消弭之中相互厌恶,却因这种裂痕而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如依靠咬合转动的齿轮般共同终老。
影片的另一巧妙之处在于真实细节的塑造。伯格曼作为正统而严谨的宗教皈徒,从不过多地依靠表现主义的华丽来博取观众的视觉快感。他不想成为一个美学上的标杆,而只想成为一个讽喻式的训诫。任何故事的生动必须要求真实,且是能够与美有所联系的真实。真实的细节是塑造人物的关键。影片中玛丽安在紧张时常常抚弄自己的项链,而乔汉在表示亲昵时则常用指关节温柔地蹭她的胳膊,这些动作都极大地增加了影片的说服力。假如我们忽略它们,便抹杀了电影艺术的假定性和在场性,那也就没有真与美可言了。
我们显然有理由相信,所有的甜蜜里都潜藏着痛苦的毒蛇,潜藏着人类的尖叫呐喊,但承认这一点似乎无益于精神空间的积极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选择面带微笑,粉饰太平,对任何良性可能都心怀希望,并且心甘情愿地伸出一只手,捂住了自己的嘴。

 6 ) 婚姻与“纸糊的灯笼”

《婚姻生活》是伯格曼1973年拍摄的,原本分成多集在电视上播出,现在被剪接在一起成为了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因为每个场景都采用室内剧的形式拍摄,所以对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表现角色的思想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而且起到塑造故事的背景和揭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作用。电影中真正出镜的人只有几个,但是存在于对白中的人物众多,包括他们的家族成员、朋友、同事、医生、情人和他们后来各自生活的伴侣。对白犀利洗练,一旦投入进去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它是由两个插曲和六个主场景形成了一个带有对位结构的室内剧。对位在这部电影中几乎是处处存在的,最主要的对位的法则是反转,人物反转,情节反转,故事从角色和场景的正面滚向它的背面,大部分的细节都围绕着这个怪诞的“婚姻星球”转了好几圈。最主要的是男女主角经历的一个大循环:男主角从一个原本友善上进的好好先生变成一个虚伪自私的背叛者,然后变成一个颓废落魄的中年男子,最后变成一个吹口哨的快乐少年;而女主角则从一个天真的主妇变成一个与现实顽强拼搏的勇士,再变成一个精明强大的单身妈妈,最后又变回一个天真的少女。

这个电影隐含了一个人在爱情和婚姻中成长的问题。这个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在离婚之后,重新偷食他们的爱情,变成了两个孩子,心态如初恋的少男少女一样轻快。男主角给朋友打电话时说自己正在与一个十八岁的金发少女一起,而女主角则是看到男主角边伺侯壁炉边吹口哨时感动的落泪。似乎只有重新变得天真的人才能重新享受到爱情的纯洁。

也许对于爱情来说,成长并不成为问题,但婚礼对有些人来说则是一个成人礼,特别是对于那些二十出头就结婚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在婚姻中,首先是家族的一套伦理规则让人处事变得严肃庄重,其次是小孩子出生之后把人变成真正的成年人——父母。

个人的成长对婚姻来说是重要的主题,拒绝成长或者虚假成长都会使家庭生活不堪一击,随时进入水深火热的状况之中。说到这个电影中的两位主角乔汉和玛丽安,乔汉是一种虚假的应付官差式成长。他逃避很多东西,害怕坦诚,凡是扰乱他心态的东西他要么直接拒绝要么装聋作哑。所以表面上看他牢牢地掌控着现实,手里拿着个烟斗总是摆出一套庄重可靠的姿态,其实全是弄虚作假装模作样。玛丽安则拒绝成长,她几乎什么都依赖乔汉的意见,又用性对他进行控制,让他不得不委曲求全苟且偷安。这些都是导致他们婚姻再也无法维持下去。在他们分居的期间,玛丽安开始成长,乔汉开始拒绝成长,结果在离婚签字的那一幕,乔汉成了一个落魄大叔,而玛丽安却变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人。

电影的故事挺怪诞的,它其实是通俗故事的镜像故事,一对原本幸福美满的夫妻最终变成一对偷情的男女,恰好与那些通俗剧中一对偷情男女最终变成真正的夫妻相反。而且这故事也有一种童话的感觉。虽然故事中不乏男女主角互相伤害(背叛、言语攻击、贴身厮打)的情节,但是整个故事却像童话,因为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深处都存在着很多抚慰人的力量,这来自于伯格曼对人心的艰苦的探索。他像经典戏剧大师一样深刻的描述人各种痛苦的根源。描述它们就是挖掘它们,挖掘它们就是清除它们,哪怕只是暂时的。清除精神病患也是小说、戏剧和诗存在的某种意义。单纯描述痛苦的表象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它的根源利落地挖掘出来,挖干净才行,伟大的小说和戏剧都有此种作用。

这个电影里的两对夫妻乔汉和玛丽安、皮特和凯特琳娜都经历婚姻生活的痛苦,这些痛苦深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各自的人格缺点”依赖性、不自信、逃避、盲信、自私“都使其人深受其害。因为这些东西会把人引领到一个残酷而无法应对的现实当中去。婚姻就是用一张纸将所有这些东西糊起来,一个人进入了婚姻,他或她的上述人格缺陷都可以被滚滚而来而又被安排得天衣无缝的日程掩盖起来。如果一个人可以适应婚姻家庭的繁琐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按步就班的完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无暇他顾,那这层纸就足够结实,他的人生也不会变得迷茫并堕入虚无。婚姻生活的幸福是可以甜蜜而虚幻的,它的稳定取决于两个人的性格。婚姻就是一层纸,大部分的纸不够结实,只要一个人内心出现一根刺,或者外面伸来一支花,它都会被捅破,然后那些被遮盖的脆弱就会显露出来,在大太阳下暴晒,而人如果选择逃避可能会就此潦倒下去。

乔汉和玛丽安的婚姻生活就是纸糊的幸福,影片开头一段采访他们夫妻的对白很有趣,看第一遍时觉得就是那种普普通通的电视访谈,平淡乏味,但是看第二遍的时候,你会更仔细的看他们说的,特别是乔汉的自我描述(称职、爱运动、完美情人)和玛丽安对他的描述(自信、迟钝),因为所有这些都在电影中被反转了。玛丽安关于自己的描述时说同情心最重要,她认为人如果从小就关注周围的人会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电影中恰好是她被蒙在鼓里,乔汉出轨好几年,他们周围的朋友都知道,唯有她一无所知,而乔汉还是离她最近的人——乔汉说她一向如此,对事实毫无觉察。

对事实毫无觉察力,这就是玛丽安痛苦的根源,因为缺乏觉察力,所以她无法识别乔汉对婚姻生活的真正的态度——他对繁琐重复一年排到两头的日程极其憎恨,而她则不厌其烦、事无巨细的事事拉他参与。电影的镜头有好几次有意识地捕捉乔汉的厌倦之情,终于乔汉向她摊牌——就在餐桌上向她承认自己有了外遇,而且要离家出走。这时她才逐步地意识到所有问题所在。但是,她意识觉醒的雷声在这一幕之前的那个关于她的插曲中就已打响。

电影有两个插曲,为两个人的故事各自埋下伏笔。关于玛丽安的插曲是她接的一个离婚案子。这是一桩奇怪离婚案子,一位老妇人在儿女都成家独立之后想要离婚,而这个决定她等了十五年。十五年前她就对丈夫说无法和他一起生活,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不过她丈夫让她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再离婚,因为他丈夫是个善良的人她就同意了。她说没有爱导致她的感觉——听觉、视觉、触觉逐渐消失了,比如眼前的桌子,她可以摸到,但是感觉很远很干涩,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微弱苍白……她的话让玛丽安感到震撼,但是她这时仍未触及到自己处境的虚假外皮,刻意而为的幸福虽然运转良好,但是爱情的车轮已经脱离了婚姻的主轴。

在玛丽安之前的插曲是表现乔汉所谓的自信心的插曲,他写了一些诗,然后给他的一个女同学看,而她仅仅只是非常委婉的表示它们有点平庸,他的自信就猛烈的动摇,言语失常,将一个敏感脆弱的灵魂暴露无遗。

这两个插曲既可以看成是故事的精彩伏笔,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深刻探索。爱和信心,这是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每一个缺失都会使人命运变得难以掌控。爱的缺失导致玛丽安对周围的世界没有觉察力,因而也觉察不到乔汉内心的空虚。而缺失自信的乔汉则会自食其果,在分手之后才承认从未想过自己对玛丽安的依赖有那么强。

电影里面有几段对白是精采的,比如乔汉向玛丽安坦白自己对婚姻生活的感受,这一段就说得非常坦率。

乔汉:我感兴趣的是结束这一切,猜猜我最受不了的是什么,喋喋不休地讨论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考虑什么,你妈妈会怎么想?孩子们会怎么想?我们该如何准备晚宴,我们不是该把我父亲请来吗?我们得去海滩一趟,去爬山,去圣莫里兹。我们得庆祝圣诞节 、复活节、生日,什么什么节,一次又一次的!

玛丽安:可怜的宝贝……

乔汉:我不要你的同情!

……

乔汉:这些话不过是空谈,我从不奢望触碰真实的我们,我甚至不认为有真实这种东西,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造成伤害。

到后来他们离婚签字的时候,有一段与上述呼应的对白,这时候乔汉和玛丽安已分居两年多,现在他们开始以各自的角度重新描述自己的婚姻,这时候他们都变得更坦率,明知会造成伤害也要触碰真实了。

玛丽安:在你这么狼狈的时候 我这么说似乎很是麻木不仁,但也够奇怪的,我竟也不怎么在乎,过往我总是太在意你的感受了,也就因为我的太过在意我们的爱情才出现裂痕, 若是我不让自己受愧疚牵制,我早便知道我们这一切都是错误的,可还记得卡琳出生后,我们的性生活几乎变得不可能?我们当时都把这原因归咎在我的两次怀孕上,我们编造许多借口去解释性生活不快乐的原因,其实当时警钟已经向我们敲响,可我们却掩耳不听!

乔汉:做个事后诸葛压根没有意义。

玛丽安(抱头大叫):你那些愚蠢的讽刺听得我快发疯了!你有什么权利驾驭我的思想和感觉?

乔汉(非常冷静):上帝,我恨透了你,我也曾常常这样觉得,上帝,我恨透了你,特别是当我们做爱,我感觉你冷漠无味的时候,而当做爱后我见你赤身裸体 坐在浴缸里,清洗我射进你身体里 那些肮脏的东西时,我就会想,我恨透你的身体了, 恨透你的一举一动,我本该对你恨之入骨,我真想粉碎那些从你身上 发散出的冷淡和抗拒,可我们却扯开别的话题说起我们鱼水之欢,相处和谐……

这段争吵之后接着一阵扭打,被打得流鼻血的玛丽安得到了解脱,打人者乔汉到此真正体会到一个中年人的衰和丧的真正滋味。

电影的开头出现的另一对夫妻皮特和凯特琳娜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炼狱,他们之间的恨无法掩藏,他们过着一种合作的生活,两人都对对方恨之入骨却又无法分开,因为分开意味着要经历一场关于财产分割的大厮杀,而且这将使他们拥有的一切严重贬值。

他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而且活在各自的幻想世界。因为不像通常家庭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有成年人的引导和调停,他们俩人在一起就像一对互相憎恨的弃儿。斯特林堡说:“还有什么比互相憎恨的夫妻更可怕的了?”皮特说:“也许虐童更狠一点。”而他们俩个人都是儿童,而且互相虐待,跌倒也没有人扶。他们用最恶劣的言辞互相攻击让观者瞠目结舌。

说这个电影像童话,就是说乔汉和玛丽安经历过这一番风雨之后竟然是重新相处,再次享受他们发自内心的爱。

皮特和凯特琳娜的婚姻绝无可能走向这么美好的结局,他们的结局在伯格曼另一部电影《傀儡人生》中,皮特最后进了精神病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自在地享用他的孤独和安宁。他们的婚姻不是纸糊的灯笼而是钢铁的枷锁。

这部作品在电视上播出之后,伯格曼俨然成了一位婚姻专家,收到大量有关观众来信咨询他们的婚姻问题,这件事让伯格曼感到很有趣,因为乔汉离家出走那一幕就照搬了他自己的生活。不过他一生结了五次婚,其中一次堪称完美,称为专家也不过份。他是一个怕死的人,但是在他妻子先他而死之后,他说死亡就变得不是那么令人害怕了。

伯格曼的偶像是他的伟大同胞斯特林堡,后者也说过关于死亡的可怕,他说死亡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人们全都对它一无所知。

 7 ) 无法相处,无法分离

大量不可捏造的细节与伯格曼四次的婚姻经历密不可分。
据说看这部片子需要坚强的神经。否则没结婚的会害怕婚姻,结了婚的会下决心离婚,离了婚的会庆幸脱离了苦海。
我看到的是,谁都别想逃脱。
还有:两个人的眷恋(不叫爱这个词了吧)高于婚姻。这是伯格曼也想表达的吗?
最后一幕,“黑漆漆的小木屋”。离婚多年后,两个人都有了新的家庭,但一次剧院的偶遇又把两个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两个人约在海边的朋友的一所木屋,屋里出乎意外的凌乱,两人决定收拾一下。他轻松地吹着口哨,打扫着地板,拾掇着壁炉,没有注意到她正在看着他。她看着看着,眼泪流了下来。
黑漆漆的夜晚,海上传来轮船的汽笛声,她作了个噩梦,吓醒了,他搂她在怀里安慰着她。她梦见陷在路上的流沙里,想伸手向他求救,却发现自己没有了胳膊,只有躯干。无法伸手,身体不断的下沉。
“一辈子啊,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变老,不觉的奇怪吗?”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现在看来,对于纠结的婚姻,这句话浅薄了。
“他们无法分开,也无法在一起生活,彼此对对方作出各种残酷的伤害,只有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两个人,才可能变得这么狠。就像一块儿娴熟的跳着死亡之舞。”(《伯格曼论电影>)
因为爱产生的仇恨(经历过的人不难理解爱产生的仇恨吧),知己知彼的两个人,伤害起对方来,更娴熟更凶狠,刀刀见血。
象用橡胶绳索捆着的两只刺猬,离得远了拉近些,挨得近了,鲜血淋漓。就这样在远远近近的纠缠中,在遍体鳞伤中走向终结。
别指望有答案,只要我们还是血肉之躯,还没进化为“电子生命”,爱与伤害总相伴而生,依赖与仇恨也如影随形。无解。
甚至于,因为彼此的伤害,而爱的更深。我撕开了你的伤口,但我知道你的痛,因为我也一样。
也许只有伤害和痛苦才能一点点打碎围绕在我们自我周围坚硬的外壳,让我们彼此融为一体。爱是对外壳的温柔的消融,而恨与伤害则是对那层外壳的暴力摧毁。都是为了两个孤独的生命的接近。

即使你身边换了一个人,也许多年后,你还是会怀念那个伤害你的人,那个你最爱的人。


 8 ) 《婚姻生活》(电视剧版)台词和随想摘录

几乎由两位演员撑起。

开头和结尾冰冷的旁白。

1#天真与惊惶

·男人对家庭总是只字不提,而女人却总是除了家庭只字不提。

·“我们曾经感到很稳定,但现在感到危险随时会降临。”

·“要维持快乐需要一定的技巧。”

·婚姻是记者打开卧室门窥到的一片mess。

·婚姻是各做各的,以“家庭”的名义。

·“忠贞是一种施予,不是职责或规定。”

·注:保罗在《圣经》中对爱的论述: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爱也很重要。幽默,友情,宽容,以及合情合理的期望,如果你有了这些,爱就不是必须的。”

·“我在工作中看到的人都是失败的,他们深受不现实感情的困扰,我觉得这样很粗俗。”

·“我们只是在合作。”

·“难以忍受的玩笑”

·卡特琳娜抽重重的红色万宝路

·“皮特在别的女人面前不举。”

·“问题在于他让我爱干嘛就干嘛,他只对我们互相羞辱对方感兴趣。他称为我们的非人化过程。”

·“我还对他存在一丝无望的温柔。”

·“我和乔安都喜欢清理。”

·“还有什么能比一对互相憎恨的夫妻更可怕?”

·“上帝决定的?你可是个鼓吹控制出生率的现代女性。”

·女人啊,管好你的敏感。

2#清理毯子下的尘埃

·“他一直问我们之间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我告诉他我受不了没有爱的关系。他问我爱需要包括什么,我告诉他我不知道,我怎么能描述不存在的东西。”

·“一个没有幽默感的被宠坏的女人,她拥有她想要的一切,但她还是想得到爱。那友情、忠诚、稳定呢?”

·“我对自己说我有能力去爱,但爱,被困在瓶中了。”

·“当我和我的丈夫被从彼此的生活中剔除,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感觉开始逝去。音乐、气味、脸孔、声音一切一切看起来微不足道,在黯淡,了无尊严…”

·“还是说我们想都没想就走错了路。”

·“好女人会像大鸟一样在这个落魄的男人上空盘旋。”

·“女人抓住了最好的救命稻草:殉道者的角色。她们现在要推向极致,没想过要放弃。她们的目的达到了,男人的集体内疚感,让她们感到满足。”

3#宝拉

·女主人公的夜宵从啤酒x肉片x起司换到一颗小番茄。

·女主人公捧着书上床没看就睡着。

·“我爱你,即使你不愿意穿燕尾服。”

·“真好笑,我居然没有意识到,我居然从没有怀疑过。你对我甚至更好了。”

“你没有意识到,但你也没有注意观察。”

·“我只想着不要内疚,但这样只是徒劳。”

·妻子听完后默默收拾餐盘,讲两只蜡烛放回结婚雕塑旁,走进黑暗的厨房捂住脸,关掉了所有的灯。

·“你的胸口有唇印。”-“我知道。”-“你们两个真是不小心。”

·“除了外套,你需要的都在这。”

·“我想离开你已经有四年了。”

·妻子:突然被抛至厌恶者角色。被动者角色。

·“我不管,你要分什么可以。我什么都不会拿,除了自己的书……我不需要很多钱,我感兴趣的是结束这一切。猜猜我最讨厌什么——喋喋不休地讨论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考虑什么,你妈妈会怎么想,孩子们会怎么想,我们该如何准备晚宴,我们不是该把我父亲请来的吗,我们该去海滩该去爬山去圣莫里茨,我们该去庆祝节圣诞节情人节,一次又一次地。我知道这样不公平,我知道我失态了,我知道我们曾经拥有美满的生活,我依然在爱着你,实际上是更爱你了,但我现在认识了这个宝拉,我想不到比痛苦更贴切的词了,没有人能向我解释我也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一言不发?”

“对于无以言说的东西你能说什么。”

·“自责不过是想给自己下台阶。”

·“既然这件事发生是合逻辑的,我们为何要抹黑它呢?”

·“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带来伤害。”

·“别走。”-“没门。”-“如果我求你呢?”-“那只会带来尴尬。”

·“我相信我能拯救我们的婚姻。我们重新来过。我们一起面对这个困难。”

“耍耍流氓倒让我感觉好些。”

·“想象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的样子不是更糟吗?”

·或许不安全感才是感情里一直所需要的(?)(“我烦死了,因为我听到这些回顾会感到嫉妒。”)

·感情里的孩子气是不可缺乏的。

·“她对自己不是那么自信。”

·丈夫一直在玩弄自己手上的婚戒。

·“不是上当,玛丽安,你和我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环境里。一切都秩序井然,就像一个时钟一样。”

·“但我相信这次灾难是个机会。”

·“一开始我抗拒,但现在我直接让一切下地狱。这样更适合我些。”

·“我们做爱吧,求你了,看在老夫老妻的份上。”(妻子做爱时不住地哭泣)-“我们很快就会睡着的。”(丈夫也开始哭泣)-“我真为自己羞愧。”“这个明天再说吧。”

·戴着婚戒扣紧的手。

·对于尚未到来的时刻(闹钟的响声)两人都无眠。乔安紧紧抱住玛丽安。又再一次松开。

·吵架时无故地发脾气正是对其自身无能的病态宣泄。

·“跟父母解释是最烦的。”

·次日早晨两个人开始冷静地解决问题。但玛丽安仍然不时地崩溃。乔安把玛丽安的这种崩溃看作是一种乞求怜悯因而感到厌烦(他赶忙看了看手表,想逃离这里)

·玛丽安最恐惧的并不是乔安离开她,而是他人对她“完美婚姻”预设的崩塌和怜悯。

4#泪谷深深

·妻子改变了发型和装束。

·她开始抗拒他吻她。

·“在剧里我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你把家具重新摆设了。”

·“我们所谓的安全感,被束缚在外在物质条件上了。…被困在归属感的幻象中。”

·“你表达这种观点只是你低档的空虚。”

·“我把你的东西搬出去,我的东西搬进去。这虽使我感到内疚,但也感到勇气的存在。”

·“别对我花言巧语,用点心听听我内心的想法。”

·“但自从你离去,只留给我思念而已,我并不想同你做爱了。”

·“可我总束缚在与你的过去。”

·“那便是为什么我受不了你的吻,受不了同你做爱。因为最后你总是要走的,而我只能空等。”

·“我从不思索自己的喜好,而是思索别人希望我有什么喜好。这不是一种慷慨,而是一种懦弱。这一切都根植于我对自己的漠视。”

“我思索着自己想成为怎样的女人和妻子。”

·丈夫在没听完妻子念的日记时就已经睡着了。妻子再次默默收拾餐具。收到自己情人打来的电话而她不得不欺骗情人。

·“有时候你问的问题真的愚蠢至极。我不是生气我是快气哭了。有时候我认为我有权利为这生气。”

#5盲

·妻子玛丽安再一次换发型和装束。

·妻子轻松愉快而丈夫感冒并心情糟糕。

·妻子补妆。

·妻子脱离了束缚。拖鞋。跷脚。

·“人们早该在地板上多做爱才是。”

·“一分钟前我们还亲如挚友。”

·“为什么?孩子是你管…别的事情就别来烦我了。”-“不是孩子们的错,当初我们分家就是因为你和一个女人好了。”-“我已经力尽所能了,我可再也不想要当父亲这个角色。我有权厌弃她们,正如她们也厌弃我。”

·“我们在感情中都是盲流。”

·“事实却变成‘把失败者赶出去,让他自生自灭。’”

·“我觉得她背着我在外面鬼混了,但无所谓,我的嫉妒心已经麻木了。事实上我对所有感情都已经麻木了。”

·“多光荣的一场战败。”

·“我需要家庭生活。我早已厌倦了孤独。和宝拉共处时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强。”

·“你知道我怎么想的吗?我觉得你真是愚笨得天真。你难道以为我这么一路走过来了,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了,对此我每天都满心感激着,这一切就只为等你回心转意把你从狼狈不堪中拯救出来吗?只要我一想起你对我那一切,我心里便是咬牙切齿的恨,继续吧,你就怒视个够,我已经麻木了。”

·“为什么要重新开始呢?我完全没有兴趣。”

·打架后签文件。

#6夜半暗屋世间不知处

·“一点结论也没有,这可真惊奇的。”

·“我们从不互相斥骂,反而是一生各自沉默。”-“你们对彼此不真诚?”-“不,我们父母教育我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你是被宠坏了,高声对一切都宣布感到厌倦。你最终只能待在书架下对自己顾影自怜,你狂妄自大又玩世不恭。”

·丈夫真实的职业理想。

·“我们从中认识了自己。我们中的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伟大,另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时间给予我第三个伴侣,那便是我的经历。”

·“我梦见我们在过一段危险的马路,我想要你和孩子们搀扶我,但我寻不见自己的手。我所剩的只有那个残败的树枝。我在柔软的沙上滑陷,你,我却不能抓到你的手。你们都在马路上,我却抓不住你的手。”

·“我们是不是生活在绝对的混沌中?”-“你和我?”-“不,所有人。我是在说恐惧,不安和无知。你会不会认为,恐怕我们是正悄悄滑向低谷却不知所措。一切是不是太迟了?”-“是,但我们只是这么想,我们不会把这一切说出来。”(注:男主是心理分析师)

·“有时我会为自己从没爱上过其他人悲从中来。我也认为自己从没被爱过。”-“我以自私的方式爱着你,我觉得你也爱着我。我们都深爱对方,以那种俗套的残缺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感觉不到我的爱。”

-“要是我们再这么喋喋不休我们的爱意则会消逝。”

《婚姻生活》并不论述婚姻。《婚姻生活》论述人们的生活。挥之不去的空虚,怅然若失,敏感和痛苦,并不只存在于婚姻生活中,它存在于我们的职业选择,家庭生活,友谊,社交生活中……简言之,它是生活的本质而非婚姻特有的本质。婚姻成了我们追问痛苦时的替罪羊。

令人惊讶的是伯格曼的追逐者姿态,一生不断地结婚,从爱侣(明知道是)残缺的爱意那里试图补完自己。被人爱本身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能够爱人也并非什么独特的能力。”爱“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存在。这不是一种悲观主义论调,而是一种现实主义论调。

唯有不抱着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能将自己彻底从这种生活的本质中解救出来的期望,婚姻才能被正视——就像毛毯上的花纹,或者沙发上附着的灰尘。

 短评

真正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居然还没有被一夫一妻制毁灭

5分钟前
  • RIC
  • 力荐

大师是在热气球上俯瞰大地,看芸芸众生,渺渺春波,牢笼里人性浮动;凡人依赖平视的本能,空有战胜平庸的欲念,没有低头悲悯的天赋。

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丈夫冷漠无情,只对自己感兴趣。妻子呢,他们如鱼得水的在各自的身份上展示自己的欲望,然后又团结一致分享背叛带来的快感。放眼望去,几乎全部家庭都是如此。婚姻带来的伤痛是如此持久深邃,而我们却迫不及待的想投靠它。

13分钟前
  • 4-ever
  • 力荐

虽然伯格曼当时已蜚声国际,但晦涩的主题使他在国内并未受到认同,即便拍出了“处女泉”也被认为重复,而过于前卫实验的“假面”自然令他依旧显得曲高和寡。出于无奈,伯格曼决定投拍低成本电视剧“婚姻场景”,不料竟空前成功,瑞典离婚率也随之变高,伯格曼感到高兴“大家不用再维持无爱的婚姻了”

17分钟前
  • 37°2
  • 力荐

“做个无赖感觉太爽了…” 爱是此刻,爱很简单,生活感情都是如此。《爱在4》超长预告片。

2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關於婚姻,原來一九七幾年開始到現在,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男人提及遇上paula的時候面上那發光的愛情帶來的神采,讓我覺得殘忍。

24分钟前
  • ahsimsim
  • 推荐

伯格曼六集低成本室内剧的电影剪辑版,探讨微妙复杂的婚姻状态与两性关系问题,又一部一度引发离婚率攀升的影片。近三小时的时长里几乎被对话满满灌注,观影过程中却一直保持兴致盎然。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两位主角均表现出色。

2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没有结过婚,也没有什么经验,更不想相信这是事实。若是事实,也只愿这是部分。这是欧洲,我只想说我父母的爱情,23岁结婚,今年74岁,50年的婚姻,几十年来见证他们彼此爱惜,尊重,也会吐槽对方,但从未打骂过。爸爸生病,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生病,爸爸寸步不离。他们爱对方都甚过爱自己。真的感恩,在这样一个有爱的环境里成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电影中女主很明显,精神的问题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就埋下的。自我剖析那一段,太重要了。所有评论的人,也大可不必bbb一堆什么看透了婚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除了性还有很多,性重要,更重要的是爱。爱是一切的基础。有爱,婚姻就是爱情的升华。电影只是导演的情愿,我依旧选择相信爱情,先从做好自己开始。

32分钟前
  • 铁铁
  • 较差

婚姻各阶段状态的原貌再现,把婚姻的面目拍得真实以至残酷。倦怠和互相的厌憎让两个原本相爱的男女变成奇葩极品,虚伪、猥琐、更带几分滑稽。看的过程联想起<灵欲春宵><革命之路><杀戮>和<游客>,单身者看了可抵挡任何秀恩爱,打算结婚者最好先接受这几部片子的婚前教育,把胆儿练肥,或把胆儿吓破。

3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约翰和玛丽安提分手最后在她胸前懦弱地痛哭出声的那一段,让我一下子无法再冷笑看着这场理智的欺骗而是同他一样哭泣起来。虽然伯格曼永远冷漠而抽离,但即使在他看来,一个没有能力爱的人,也永远不会是满的、切实的。而他的温情大概在于告诉我们其实许多人都这样,你并不特别可悲吧。

40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那些在婚姻中坚持了一生的人,是令人钦佩的,其实我总怀疑爱情和婚姻是矛盾的,而一个人也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始终处于完美的状态。ps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喜欢伯格曼和丽芙乌曼了

4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唐朝放妻书》——某李甲谨立放妻书一道:盖说夫妻之缘,恩深义重,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4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如果你能看完并接受这个电影,就可以结婚了。

52分钟前
  • rhyme
  • 力荐

记住了一句台词:因为要求太高而经常情绪失控。

54分钟前
  • NULLAND
  • 力荐

2013.2.24想看,他说看完也许会恐惧婚姻。2018.4.23小西天,看完他说,嗨,多大点事儿!下个月结婚五周年。

57分钟前
  • 兔牙小姐
  • 还行

相拥时甜蜜,甜蜜后厌倦,厌倦紧接着欺骗,欺骗久了开始冷漠,冷漠与排斥共存,然后离开,分离产生妒忌,妒忌时后悔,后悔处有自责,自责了决心再占有,占有完继续怀疑,怀疑变成习惯,习惯沦为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带来负担,负荷真实让人手足无措,自我美化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重蹈覆辙。这就是婚姻生活。

59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力荐

这么说来其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反正就是你自己愿不愿意将就地妥协地半推半就地接受真实的自己。婚姻是关于欺骗的艺术,因为它甚至没有存在过。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永远不要和所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因为完美的婚姻充斥着虚伪和欺骗,它和爱情相抵触。

1小时前
  • SureShot
  • 力荐

1.看的是电视剧版,结过5次婚的伯格曼几乎说尽了关于婚姻的一切,6集既描摹出一对爱侣的分合聚散过程,又分别代表了婚姻爱情的6种类型/状态:和谐美满,表面光鲜内里朽坏,因厌倦与欺骗而分崩离析,若即若离纠缠不休,坦诚粗蛮相爱相杀彼此折磨,偷情私会重坠爱河。2.纯度极高的室内剧(仅少数转场有室外镜头,每集结尾均为法罗岛景色,荒芜而清丽,是为调剂),对话丰富,台词绵密,金句迭出,字字珠玑。3.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演得太绝,纵使在大量特写中也挑不出任何毛病。4.每集亮点摘选:①开篇模范夫妻访谈作引介与反讽,相互仇恨却因利难分的夫妻=婚姻极端反例;②因无爱而坚定离婚的中年女子=预警+侧描;③变焦快推表惊骇,特写中的疾速跟移显暴躁;④读日记时的乌曼成长照片蒙太奇;⑤双人构图&地位反转;⑥母忆婚姻,人面挂饰。(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3伯格曼把婚姻中所能遭遇到的致命問題都擺了出來——精神出軌,喋喋不休,生育問題,價值觀出現裂痕。每一條都是死穴,22年間父母一直在上演,比這電影殘酷多了,看多了也就倦了、麻木了。到頭來,我變成一個極其沒有耐心的人,一個熱衷於喜新厭舊的人,所以婚姻生活在我的世界里不會存在也不想存在。

1小时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