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副总统 2018 剧照 NO.2副总统 2018 剧照 NO.3副总统 2018 剧照 NO.4副总统 2018 剧照 NO.5副总统 2018 剧照 NO.6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3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4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5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6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7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8副总统 2018 剧照 NO.19副总统 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1

详细剧情

曾拍《大空头》(The Big Short)聚焦美国次贷危机的导演亚当·迈凯(Adam McKay)日前与派拉蒙签约,将导演一部讲述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故事的传记片。而布拉德·皮特的“B计划”制片公司也将继《点球成金》、《大空头》后再次与迈凯合作,制作这部电影。   迪克·切尼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也是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效仿对象。布什当政八年时间里,表面上切尼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小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的很多决定,包括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等都是由他定夺的。   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

 长篇影评

 1 ) 港台译名《为副不仁》比较贴切

港台译名《为副不仁》比较贴切,因为VICE单词在英文里除了副职位,还有罪恶的意思。多么万恶腐朽的美帝啊,他临危受命帮老布什助他那混混儿子小布什登基;之前任职的哈里伯顿公司知道他要飞黄腾达了,以离职补偿为由行贿两千多万美元;入侵中东帮助哈里伯顿公司攫取廉价石油开采权;运作哈里伯顿公司各种中标,当专家提出质疑时,授意插手摆平;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打猎享乐,结果不小心用枪打伤友人,友人还得公开反过来给他道歉,不该扫了他的雅兴;70多岁高龄超过规定但是还是插队换走捐赠者的心脏;只手遮天为所欲为,对上级溜须拍马逢迎,对下级生杀予夺,清除异己,给群众洗脑,只想再感叹一次,多么万恶腐朽的美帝啊!不过万幸,感谢上帝,媒体舆论和文化艺术可以监督批判他们,当人民用选票将他们赶下台时,他们也只能束手无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权力,他们什么也不是!——《副总统》观后感

 2 ) 逼近“真实”的切尼

在2017的电影《大空头》大获成功以后,编剧兼导演亚当·麦凯再接再厉,全身心投入了关于迪克·切尼(最有权力的副总统之一)的电影项目中,《副总统》。他没有想过要把本片打造成一部完全刻板地符合事实的影片,甚至完全符合事实从理论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导演翻遍了他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切尼的书籍,也找到一些记者拿到些并非记录在案的资料。导演用他独到的方式诠释切尼,只为了能更加逼近事实的真相。

比起《大空头》来说,导演用了更多炫目的电影手法,在电影内外跳转。比如在影片接近中段时,他让切尼选择回归家庭,训狗钓鱼,接着便续上了片尾字幕。然后切尼接到了一个小布什打来的电话,他才回到现实的政治,恢复往常。另一例,在片尾字幕拉起后一会儿,影片被一个影评兴趣小组打断,大伙儿围在一起谈论电影,谈论政治,谈论《副总统》本身,谈论快要上映的新一集《速度与激情》。导演运用这些元电影跳入跳出来成就这部电影,别出心裁,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就像电影一样,它最初发展出来的电影手法都希望让观众不断深入地沉静在导演所营造的氛围当中。所以我们极少看到演员会直视镜头,也即是银幕外的观众。因为它会突然又让观众从电影的造梦中感知到了自我,从而跳脱。而惯常的电影手法更不会有意识地去玩弄字幕、玩弄片头片尾,玩弄电影播放以后的反响,玩弄电影本身的声誉。于是这部传记片,或许更愿意把它归类成一部极其风格化的纪录片,因为除了黑色幽默以外,逼近真实,思考真实也是导演所想表达的。

选角方面,导演竟然又请来在《大空头》合作过的Christian Bale来增肥出演切尼。我觉得一方面导演是残忍的,让贝叔再一次吹胖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贝尔又有机会来争一争奥斯卡。小布什的出演者Sam Rockwell去年凭借《三块广告牌》斩获最佳男配角,今年他的小布什也是演出了一个妙趣横生的politically green,绿叶衬出了切尼的老奸巨猾。

预祝贝叔在奥斯卡有好成绩,少折腾自己身体了!

 3 ) 老米的反思

老米的强大在于一直有人说真话,小布什那场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无端摧毁一个主权国家,简直是米国霸权帝国主义的极品之作,是造成中东乱局的罪魁祸首。各个美国公司在战争之后赚得盆满钵满,那才是战争的目的。这种千年老大的思想我们中国人民不想对抗,不愿对抗,但也不怕对抗,中国是汪洋大海,狂风暴雨后,依然在那里。美国的所谓民主,所谓的政府不过是财团,富豪,社会精英的傀儡,哪里是真正的民选总统,一切的内外政策不过是幕后老板的意识体现而已。

回到电影本身,把切尼描述成美国的影子总统,甚至于凌驾于小布什之上,这个角度很新颖,也但不太很真实,贝尔真是一个橡皮人,可肥可瘦,为了角色而生,拼得不是一般,太敬业了吧。

 4 ) 左得有盐有味

先说优点:演技上线,the big short里面常出现的夸张手法也在Vice中出现,有几个场景颇为搞笑:比如有一幕是切尼和他老婆在床上互诉衷肠,双方完全套用莎士比亚里的quote,看起来很13听起来更13;还有一幕是切尼和小弟们在外面吃饭,服务生把美国的折磨项目等等放菜单上让切尼选,切尼最后来一句all of them,服务生回答excellent choice,然后切尼等人疯狂大笑。

缺点:太左了,太左了,太左了,重要的事说三遍。电影把小布什描写成一个完全被架空的sb,切尼描写成真正做决定的人,这还没完:Vice还给赖斯、鲍威尔等人疯狂洗地,把ISIS的锅扣在布什政权上。开什么玩笑,我至今忘不了当年鲍威尔当着全世界拿着一小瓶白色粉末鼓吹萨达姆有大杀器,奥巴马的手下们坚称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完全被摧毁;ISIS,哪怕他们老大确实通过鲍威尔在联合国的演讲增加了曝光率,布什政权可没资助ISIS,奥巴马政权才真的给ISIS送钱送武器养大了毒蛇;要说扩张总统执行权,奥巴马政权通过NSA做的事哪一件不比布什政权狠,FISA memo丑闻现在还在发酵,可能成为奥巴马的水门。

影片最后的post credit饱受外媒抨击,说是左派精英看不起选民认为美国人傻,我反而觉得post credit有点意思:现在的美国的确非常分裂啊,左和右天天干,尤其是左派的antifa到处打砸抢烧,最近还有小团伙把俩海军暴打了一通送医院了。那个说Vice无聊Fast and the furious的新片很lit的女生,现实里这种人少吗?社交平台时代人们都追求更大的感官刺激,什么媒体,电影,真人秀,难道不是精英用来控制大众思想,消磨时间,磨平棱角的工具吗?

Edit: 赖斯—>鲍威尔高举白色粉末。

 5 ) 影片最后有惊喜

好多熟悉的名字,好多曾经的新闻联播上各种新闻,作为完全局外者加上不同国家且年龄小对于当时的新闻只是纯粹的看热闹,这部电影不管真的假的确实把当时小布什伊拉克战争那部分讲的挺深邃的。影片的风格一看就和当年的大空头如出一辙,诸多大牌汇聚,黑色幽默加持,讽刺加写实。贝尔的演技真牛逼,说胖就胖说减就减,配得上影帝了。女主是超人女友,挺好看的,而且这里面的性格刻画比较有野心,好男人都是她教育出来的。影片把黑暗肮脏的政治用黑色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杀人放火金腰带啊,这边一个决定那边炮火连天,血流成河,正义与人权那么微不足道。影片最后还有彩蛋骂特朗普的,挺有意思,里面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真的经常出现新闻联播里啊。

 6 ) 完全一边倒、东拼西凑、半虚构的政治宣传片

《VICE(副总统)》,2018年 观感:拼凑而成的半虚构历史

有好几个朋友推荐了这部电影,而且还被提名了多项奥斯卡奖(成为历史上被提名最佳电影的最具争议的电影),又是关于小布什政府和伊拉克战争的,因此就看了一下。

看完后大失所望,而且很吃惊:这样水平的电影居然还被提名奥斯卡。可见美国政治分化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完全屁股决定脑袋。说这部电影好的,一定是普通民主党(包括整个好莱坞)和反伊战的人。说电影不好的,就是大部分的共和党以及稍微对历史还有点了解和尊重的人。

1、 这部电影非常奇特,又是历史重构(reconstruction),又像纪录片,但里面包含大量的想象,其实就是历史虚构。可以归类为historical fiction,而且是政治立场驱动的historical fiction,为了达到特定的预设结果,要安排一些特定的场景与对话,纪录片形式是不足够的,于是加上历史想象。由于应用了演员,又不得不把所有有演员参与的历史人物的印象影响重构——例如鲍威尔的联合国讲话;小布什在航空母舰上宣布伊战圆满结束,这些场景全部用影片中的演员按照真实情况重构一遍,然后配上低清效果。为了虚构一小部分,就要重构所有相关历史,我觉得可能达到历史题材电影的一个新的高峰。其效果就是让不熟悉这段历史,不熟悉电影手法的人完全没有办法辨别这个片子什么地方是纪录片,什么地方是真实的,它把历史和虚构用我所没有见过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政治宣传领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2、 电影的人物刻画一方面是一边倒的,另一方面是非常不完整的。比如小布什的刻画,就摘取了他参加父亲酒会里喝醉的一幕,显然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场景来给观众形成印象是一个不靠谱的浪子。Rumsfeld这个人物的想象非常模糊,他是什么背景?干什么的?什么性格?都没有交代,观众有印象的可能就是两个场景,一个是他对国会实习生的讲话,一副政客嘴脸,一个就是当Cheney问及他“我们信仰什么”是他嘲笑的关上门并大笑不止,表明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犬儒主义者和政客。这是非常粗糙地矮化。对于z主角Dick Cheney,不知道作者/导演要塑造一个什么人物?Cheney到底是个什么性格?他到底是一个极度热爱家庭的温情父亲和丈夫(跌落至谷底但可以被爱唤醒的有责任感的男人,又深深热爱自己两个女儿的父亲),还是一个精于心机非常冷漠的大政客?大关注的是什么?金钱?权力?某种特定政治信仰?对这个人的描述非常的模糊,看完电影你除了认为他独揽大权,和美国发动伊战有直接关系之外,看不出其他的。这个电影的人物刻画如此薄弱,原因也在于一两个小时的重构叙事影片是没有办法把人物性格背景展示出来的(但纪录片通过旁白和访谈却是可以做到的)。那么为什么电影要拍成重构的叙事影片而非纪录片?因为它要塑造、构造特定场景的对话和互动,而这些互动可能是虚构和想象的。为了部分的虚构而牺牲了历史叙事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

3、 这个电影在历史问题上槽点实在太多,多得没有办法一一道来。我只是这个电影对历史的叙述非常、非常、非常的不完整,只抓取了整个大事件中极小的个别事件,以非常跳跃、非连贯、缺乏逻辑、发散的方式牵强的串在一起,引导观众接受某种作者/导演认定的结论。这个结论大致是:

1)美国政府编造了证据,对伊拉克这个主权国发动了攻击并颠覆了政权;

2)Dick Cheney及其幕僚策划了对伊战争以及其他对一些政策举动(包括酷刑及关塔那摩)。他们(而非小布什)对此要负主要或全部责任;

3)Dick Cheney攻打伊拉克是有预谋的,并且和他在Haliburton的任职有关。

4)攻打伊拉克造成了人命伤亡,并催生了ISIS;

就这么几个主要结论,把非常复杂的历史事件简单粗暴的呈现出来,在一些非常重大、关键的地方仅做暗示,但因为自己的证据不足,又不敢做实。例如,止于指控说Cheney就是为了Haliburton等能源公司的利益攻打伊拉克的,这是美国伊战最大最主要的阴谋论,但电影止于把这个说出来,只提到了Haliburton在伊战后希望争取项目,以及股价上涨。还有就是暗示说Dick Cheney早在911当天就在酝酿某种阴谋(例如扩大行政权力甚至具体到攻打伊拉克),但又不敢这么说出来,让读者如此联想。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很容易受到电影的暗示所引导,得出导演希望得到的结论。

这种对如此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的草率和非专业实在让人震惊,而且考虑到电影潜在的影响力,只能说极度不负责任。可见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下,为了获取本党的政治目的,一切手段都可以应用,我只能说这种片子可能比戈培尔的宣传片还有力。相比这部片子,之前Michael Moore的片子就是小儿科了。

4、 伊拉克战争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这部电影把当时非常复杂的背景环境基本都忽略了,只强调一条线索(即萨达姆和基地组织/911的关系),试图说明Cheney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就是依靠的这一条。这个并不是当时的历史情况。在2002-2003年,我在国外,通过主流新闻报道非常投入的跟进了整个事件我凭借记忆简单概括当时的场景:

1) 美国在911后确实被伊斯兰恐怖主义彻底震撼,作为全球军事、政治、经济的老大,怎么能忍受曼哈顿的两栋地标大楼被恐怖主义炸掉而束手无策?全国上下都希望惩罚真凶,并且残酷打击所有庇护恐怖主义分子的个人、机构/团体和国家。这是本世纪初美国总体的情绪和立场,不退回到2001-2003年那个历史时点是不能理解的。公众总体上支持一切反恐的举措。这和美国发动越南时有很大的区别。美国老百姓不是都能理解远在亚洲、和自己无关的代理战争。但恐怖主义在美国本土发生了,对伊斯兰又十分恐惧,对反恐是非常支持的。

2) 美国很快就知道911的真凶是基地组织,并且发现基地组织由阿富汗的塔利班庇护,在向塔利班要求交出本拉登未果后,就决定攻打阿富汗。对于美国来说,基地组织是一个跨国的准地下网络,很难打击。但阿富汗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美国政府不能对911的后果无作为,必须对谁发动打击,结果瞄准了阿富汗。但在初期,对911的主谋是谁肯定是有讨论的,这部电影所做的事情是放大了对伊拉克的猜测:专门说Cheney怀疑伊拉克,好像Cheney早有预谋,故意要往伊拉克身上引。实际上很多中东国家都是嫌疑。包括大多劫机者来自的沙特阿拉伯。这就是导演引导的手法。

3) 美国很快就打败了阿富汗塔利班,但发现本拉登逃跑了,还没有抓住。这就说明抓911真凶的事业还没有成功(直到奥巴马第一任后期,本拉登才在巴基斯坦被美国特种部队奇袭击毙),反恐战争没有目标了,没有“抓手”了,这时当然要寻找新的目标,让反恐事业得以前进

4) 伊拉克很快就成为反恐的新目标,因为

i) 伊拉克有进攻科威特的往绩,在第一次海湾战争被击败,但老布什手下留情,放了萨达姆一马。

ii) 伊拉克和美国及以色列关系非常紧张,大家还记得飞毛腿和爱国者对抗的故事吧。萨达姆希望将自己打造成阿拉伯民族英雄,独立代表中东和美国对抗。美国早就想把他除掉

iii) 共和党的一群主要都是犹太人的智囊/知识分子——新保守主义者(neo-Conservatives)一直都有一个独立的议程,即希望美国借军事/政治力量,在中东推动民主国家。一方面可以推动西方的lib dem体制及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还有一个潜意识即保护以色列。之前,一般都认为neo-Conservative是劫持并利用了小布什政府实现自己目标的小团体的。2002年,小布什提出的美国先发制人之布什主义(Bush Doctrine)即被认为是neo-Conservatives的主张。Paul Wolfowitz是neo-Conservatives白宫里的代表。但大家可以注意到,这部电影对neo-Conservative几乎只字未提!Wolfowitz(也是犹太人)整个就是一个边缘人物。我认为这是希望淡化一切其他对布什的影响因素,将其全部摊到Cheney身上。另外民主党的base是犹太人,对于处理压倒性为犹太人背景的neo-Conservaitve处理上要比较谨慎。这是制片者的考虑

iv) 布什自称是一个再生的基督徒(born-again Christian)。道德和正义在他任内的话语体系里非常重要。他的行为是有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维度的,包括支持了neo-Conservatives。仅仅用地缘政治(甚至简化到若干美国能源或军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来判断布什及其政府的行为是不对的。

v) 萨达姆被各国(包括法、德、俄、中)普遍认为或怀疑在偷偷进行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发,并拥有储备,虽然伊拉克宣称武器均已销毁,大家没有对此直接证据,只能怀疑。但各国八九不离十基本都认为伊拉克肯定多少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当时的顾虑并不是伊拉克会使用这些武器,而是会出于经济或其他目的把这些武器销售给国际恐怖主义。这种可能性肯定是不能排除的。

vi) 最初,美国是通过联合国要求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检查。萨达姆一直不予配合,并对国际组织提供的要求和熟视无睹(关注当时新闻的人应该还记得伊拉克政府的强硬以及他们出来发表强硬措辞、开战后瞬间逃跑的那个外交部长)。在伊拉克持续反复不配合联合国的调查行动,发表强硬措辞,漠视通牒后,美国即联合盟国发动了进攻。这是美国对伊战争的主要契机。没有萨达姆的嘴硬,美国当时不能开展。事后我们发现,萨达姆就像打阿拉伯英雄,就是逞能,开战很快就落败。他根本没有抵御美国的实力。当时看(在2003年那个时点),他的行为极度不理智,只能用莫名其妙来形容。

vii) 美国既然打下了伊拉克,全球都相信很快就会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居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当时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美国最主要的盟友)绝对是傻了眼了。他们做梦也无法理解伊拉克居然没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同时萨达姆如此强硬的拒绝配合联合国进行检查。如果你没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你配合调查不就完了么?萨达姆的嘴硬和理性葬送了自己,也让美国和英国完全完全的错误估计。当时美国提供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证据非常弱,基本拼凑而成,并且让鲍威尔用自己的人品人格担保去联合国讲话,这些都是事实。美国政府认为,打下了伊拉克自然就会找到这些武器。早些时候的证据也不重要了,结果居然没找到这些武器!因此,说Cheney和Rumsfeld早就知道伊拉克没有这种武器而硬是发动战争是不成立的。我印象中电影也不敢做这种暗示。

viii) 电影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希望说明:Cheney等人虚构了萨达姆和基地组织/911的关系,籍此说服美国人支持攻打伊拉克。这个和当时的情况是不符的。当时美国民众反恐心切,基本指哪儿打哪儿,根本不是要引导的重点,重点是说服美国国内的政治军事精英以及国际社会,特别是安理会、西方以及愿意当美国盟友的“新兴国家”(主要为东欧国家)。当时熟悉中东政治的人都知道,萨达姆是一个世俗政权,靠个人权威对伊拉克的多宗派(什叶、逊尼派)、多民族(阿拉伯人、库德人)等进行统治,属于传统的世俗威权主义。他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代表,不是原教旨伊斯兰的代表。他和基地组织这种伊斯兰恐怖主义没什么关系。甚至,萨达姆作为世俗政权,可能还是原教旨主义反对的对象。但问题是:不能排除他们有出于利益考虑的联系,如果有联系,万一伊拉克把大规模杀伤武器卖给基地组织或其他恐怖主义组织怎么办?如果设想他拥有这样的武器,同时他又如此反美,“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他把武器卖给基地组织大概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情吧?回到911后的本世纪初,在对恐怖主义的巨大恐惧下,有这种联想就足够了。同时萨达姆拒绝充分配合联合国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调查!这就让人们愿意支持打倒萨达姆,尽管他们不一定认为萨达姆和911有直接联系。这就是说服精英们的真正理由。

ix) 有了上面这种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在未来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作为基础,鼓动对伊战争的话语实际上落在了对萨达姆政权的描述上。我记得当时美国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就把主要时间花在对萨达姆的描述上。这是一个专制的屠戮自己百姓的专制者。从人道主义干预的角度,就应该打倒萨达姆。这是为了帮助伊拉克人民。让伊拉克获得民主。这是当时支持对伊战争的非常重要的依据与叙事。因此,对伊战争发生,西方社会非常关注伊拉克老百姓对战争的举动(例如是否积极的推翻萨达姆雕像),以及民主机制在伊拉克的建立。这是他们评价这场战争是否为正义战的依据。在这个角度上,反对者的理据是伊拉克没有发生这种人道主义干预的具体事件,就此进攻一个主权国家是不对的;另外伊拉克在战后陷入内乱,民主难以落地,ISIS崛起,都是在事后证明这场战争非正义战、应当予以批判的原因。

首先,不能抛开911后的美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心态、脱离历史语境去探讨伊拉克战争。其次,发动战争是各种力量聚合的结果,比如美国民众希望寻找一个抓手,解决给911报仇的问题;人们恐惧萨达姆在未来与基地组织联手打击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希望在中东推动民主;西方水对萨达姆政权的普遍憎恶,等等。把这些因素全部忽略,说成是Cheney早已酝酿的个人阴谋,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的捏造。

5、 上面展我开写了许多,旨在说明这部片子多么的不严谨,它不是客观呈现,而是戏剧化的曲解历史,以达到某种针对现实政治的目标——包括反对共和党、反对Trump(包括将Trump对待伊朗的态度和Cheney对待伊拉克的态度联系起来,以及批判Trump扩大总统行政权力的做法)等。。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的历史价值。除了Christian Bale的精彩演出外,我认为也没有电影价值。里面跳跃式的叙事让人非常崩溃。还有其中加插一段Cheney不再介入政治而“养老”的剧情简直就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想说什么。

6、 基于美国左翼反共和党、反Trump的强烈立场,在左翼主导的好莱坞,这部片子居然被多项提名到奥斯卡了。我觉得为这种片子捧场的人——除非是确实不了解历史的——和为戈培尔宣传片捧场的纳粹并没有本质区别。而对导演,只能说,要么是不诚实,要么是无知。

 7 ) 权利的诱惑

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的传记片。影片时间跨度大,剪辑利落,对时空的处理很有深意,倒叙与插叙并用。除了巧用时空,剪辑的另一高明之处在影片结尾,演讲台后小布什抖腿的特写与伊拉克战争中因恐惧而抖腿的特写被剪在了一起,极具讽刺性,引人深思,深刻反战。

传记片的核心是对人物的塑造:迪克·切尼爱妻子、爱女儿,对于家庭而言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对于工作而言他是个果敢的政客。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是迪克·切尼为保护是同性恋的小女儿不被攻击,主动放弃总统竞选。(这里影片还出现了类似片尾的滚动字幕,我惊讶于“怎么就没了”,没想到影片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亦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迪克·切尼)

在小布什的邀请下,迪克·切尼重回政坛,从此开启了逐权夺利、呼风唤雨的晚年政治生涯。大女儿利兹竞选州长时,迪克·切尼因为想延续家族荣光,鼓励大女儿追逐权力,反对同性婚姻,亲眼看着两个女儿反目。结尾接受采访时,迪克·切尼面对镜头,义正言辞:让我因为保卫你们的安宁,维护国家利益而道歉?No!

传媒无法避免成为正式宣传的手段,这部影片立场鲜明,可以说是有些偏激,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但是从电影本身的叙事水平和艺术性来讲,是一部成功的好片。

 8 ) 虽然政治上很奈伊吾,但是真是一部好电影

从历史角度,这片把众多责任一股脑推到切尼个人的野心和阴谋。当然,按照美国媒体的德行,最后给了切尼1分钟的独白让他自我辩解。不过通过前面各种电影技巧的引导,只会增加观众的感觉:切尼毫无道德底线坏的理直气壮。

但是从美剧治国的角度,电影把美国政商旋转门,政客如何操控民意等等揭露的淋漓尽致。挺好。

 短评

cant wait to see the new fast and furious movie

8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力荐

我算是挺左的人了吧,而且也是the big short的粉,但这个真的无论从立场上还是叙述处理上都有很大问题。偶尔的爆笑解决不了这些问题。6/10

11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还行

麦凯有些漫画风格的电影技法(从《大空头》就有的)其实帮助了本片,因为预先知道他的政治立场,他也吐槽了自己是libertard 嘛,所以会怎么塑造主角形象没有什么意外的。相比前几天看的那个纪录片,有些自由派表面反战,内心却又想“其实是派少了人吧”“战后重建工作没搞好”,麦凯好歹没有这么虚伪,还讲了一点点石油利益问题—— 喇,问题就在这里。其实讲这个就是很好的切入点,还能从切尼的角度扩散到其他人以及民主党;毕竟这样一个仗打起来,没有两边的人都支持怎么可能?但是现在讲成这种很个人化的,比如这个人他追求至高权力啦,他的老婆是个野心家啦,等等,虽然细节充沛,但作为政治电影的核心就意思不大了。演员的表演还是很娱乐的,尤其Sam Rockwell。话说这电影是在用智商问题给小布什开脱嘛?😅

12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可以说是某种影像极权了,套在政治题材上尤为危险,不同于前作的“科普”,本片的论述和嘲讽都是强加于人的折磨,麦凯一定是被拉斯·冯·提尔附体了吧。

16分钟前
  • TWY
  • 较差

导演沉浸在自认为独树一帜的剪辑风格的自恋中无法自拔,建议找拉斯冯提尔开一门小课程名叫“如何把电影瞎几把剪还能剪出花来”。川普时代的定制反右电影,在最后抛出来的右派观点却让前面所有的讽刺没了意义,简简单单的一句“再坏的民主也比好的专制要好”太单薄了(对不起老杨)。所有影片的优点都在表演,止于表演。而我最最惊喜的就是山姆洛克威尔,如果导演愿意接着拍president的话我会更期待吧。(作为粉了多年的粉丝,我真切希望芭乐同学能在自己还没老到没法看之前赶紧再去演一个帅逼,好保住自己靓绝哥谭的名号)

21分钟前
  • 银河美少年老杨
  • 还行

艾米下次可以演希拉里了

22分钟前
  • 推荐

副总统不是摆设,万岁爷决定存在,九千岁决定状态,只要他想,看似坚硬的政治制度也能被小小的鱼钩戳出大窟窿,血流成河。是惊喜也是bug,电影完全把人物塑造成欲望的傀儡,很多段落都缺乏动因。亚当麦凯继续疯狂吧,奥斯卡迟早是你的!

2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终于把今年奥斯卡提名的几部最佳影片全看了。本片像拉洋片一样地把这位副总统的一生过了一遍,内容是我们这代人熟悉与有兴趣的,结论却难以认同;44岁的主演贝尓下了功夫,从青年演到老年。这位演员12岁时来中国拍过《太阳帝国》,前些年又来参演过中国电影《金陵十三钗》, 是位好演员。八部最佳影片提名的我喜欢的是《罗马》和《绿皮书》,至于谁会得奖咱们猜不准,这是美国电影人的奖,投票的是人家电影学院的会员们。

2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比角色脸谱化更尴尬的,是政治儿戏化。

3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谁会在圣诞节看这样一部电影,结果第一次只能买到第二排的座位。琳恩切尼和里根的话放到今天说是川普说的也没有丝毫不妥。反复出现的鱼饵,民意被手持鱼竿的人操纵,持鱼竿者又何尝不是被权利引诱的大鱼。太阳能板装了又拆,对于liberal和conservative的隐喻还蛮有趣的。作者终于忍不住在彩蛋中呐喊“Why just showing fact will be consider liberal”,可是即使showing fact也有被操纵的余地,想想真的是费脑,也难怪小女孩说不如我们看速度与激情吧

35分钟前
  • 碎梦机
  • 力荐

小布什吃鸡翅这段好可爱

37分钟前
  • Gale
  • 力荐

黑得接近英式喜剧了,有好几个精妙绝伦的片段,笑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太真实了。编辑就差从幕布后面冲出来大叫open your stupid eyes了。说太左不看的都是没待到演员表之后的彩蛋吧。

39分钟前
  • 拜金沃斯学者
  • 力荐

Bale和Adams的表演十分精彩。但是電影總的來說和The Big Short比起來還是有很多欠缺的。一直感覺只是接觸了事件的皮毛,沒有足夠達到深度。不過還是反映了美國現今的political decay。作為global hegemon為所欲為的同時自掘墳墓。在民主的路上漸行漸遠,逐漸轉型為寡頭政治。Dick Cheney理當是應該去海牙接受審判的,但現狀是他靠Halliburton賺了盆缽滿盈可以安享晚年。Post credit那一小段電影自嘲可謂點睛之筆,概括了美國公眾現狀。

44分钟前
  • 風颭雲
  • 推荐

求求奥斯卡给贝尔一个最佳男主角吧,他就不用再折腾自己的身体了。

47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像自由党劫持了Times之后用一整期的版面把众人吃十次饭后谈论的政治搞笑本子做成了年度专题,正剧式剪辑被不时插入的伪纪实手法搞成了四不像,戏说批判倾向要是强到这份上的话不如多看两遍In the Loop还更轻松.......

5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较差

导演拍完电影也发现自己拍的很难看了,逻辑很站不住脚了,于是自以为“聪明”的开始在后期上下功夫“自黑”,开头字幕,中段假装结束,自以为高级的荒诞笑点。很忍不了这样的设定,包括最后那一堆极具煽动性和误导性的字幕,让整个电影完全沦为为政治服务的“春秋笔法”。

55分钟前
  • 热情华夫饼
  • 较差

爆满的圣诞场,用副总统野史串联起米国50年当代史,中间出演职员表这一招玩的真的是够邪性的,McKay剧本依然很出彩,机灵抖多了让传记片更像是戏说。Bale的演技真的是靠体重完成,Sam真的很适合演小树丛这种阳光蠢零的角色!

60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作为电影的节奏和戏剧性都有,对现实的描写和推测好像也蛮有道理。你可以说它是自由派阴阳怪气的抱怨,但如果没有过硬的事实证据,你也没法反驳它。

1小时前
  • 贱草
  • 力荐

2.5 / 相当于一篇语气诙谐处处大写加粗红字且带动图的八卦公众号高层秘辛推文。对权力的刻板想象往往只能让权力的网络隐形,继而把各种原因粗暴地引向漂浮孤立的个体并用各色笑料搪塞而过。以及,假如贝尔真的要拿影帝的话,不如把小金人给化妆师和剪辑师吧。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今天看的两部电影很巧,都是满满前作的既视感。这部电影也基本就是照搬《大空头》的套路,导演亚当·麦凯黑完华尔街,又兴冲冲地把炮口指向了白宫。说好听了叫灵活的剪辑,说不好听了叫跳脱的剪辑,随时随地插一杠子的旁白,以及很具时代感的配乐。最黑的是结尾给那颗心脏的特写,我快要笑死了,真 ·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1小时前
  • AilsonAir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