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喜剧片新加坡2016

主演:陈丽贞,李国煌,萨米·优素夫,陈俊铭,王雷,黄晶晶,廖永谊,薛素丽,黎沸挥,程旭辉,苏海米

导演:梁智强

 剧照

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38

详细剧情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  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

 长篇影评

 1 ) 温情且积极正能量的故事

虽然剧情里有很多历史的东西,然而我看到的是温情与正能量。女主是个旧社会且有着旧思想的朴实的妇人,被嫁作二老婆,因没生儿子而被赶出夫家,回到娘家,娘家也说她不祥不肯收留,本是一个悲惨且没有人情味的开头,然而妇人通过她的勤劳慢慢改变了一家人,没有特意改变,而是勤勤肯肯,努力向上的劳动。经过时代的变革,一家人慢慢走向更好的生活,而通过一些只困因为亲情而不计较一切,而慢慢感化了哥哥和父亲……

在这个疫情无法出门的日子里,负能量越来越靠近,这样的片子看了后,觉得只要生活积极阳光,后面的灿烂美好一定会到来……

 2 ) 主旋律新加坡家庭伦理

第一次看新加坡电影,观感极好。影片一开头将我们带入新加坡的农村,一位名叫“招娣”的妇女带着三个女儿回到娘家,快临盆的招娣走投无路,而她的大弟阿坤和爸爸竟讽刺挖苦,在招娣发誓生产后努力赚钱养家后,父子俩才同意她们留下来。医院里招娣拼尽全力产下一女,她绝望地呻吟着,求子不得受尽白眼。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就在她心灰意冷时,医生告诉她腹中还有一子,招娣如愿般得生下了儿子,接下来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双胞胎女儿被视为不详,被迫送给他人,招娣开始艰难地经营自己的小生意……

华人以福建移民为主,大多数人迷信,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深入骨髓,原本以为大姐在受家人嘲讽之后能将心比心地对待自己的大女儿素婷,可就在这时招娣将自己的所有怨恨发泄在素婷身上。其一,小儿子被扇耳光,招娣心疼认为素婷没有好好保护弟弟,弟弟挨了阿坤一耳光,素婷不仅挨了舅舅的一耳光,还挨了妈妈的两耳光。其二,招娣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有苦说不出,无奈撕心地对素婷说“谁让你是当大姐的呢”,素婷理解妈妈的不容易,也正是这句话让招娣一辈子护着阿坤。看到这儿时,犹如当头一棒,招娣有着华人群体(女性)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但她作为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在此时也成为了施加者,被环境影响的人性被刻画地淋漓尽致。心疼这对母女,被重男轻女思想残害的女孩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真的好难,求和向团圆是中华民族的特点,不可否认的是重男轻女是糟粕,一味地忍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后来阿坤才会有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大姐,推卸自己的责任,贪婪地享用别人的努力成果。他最后收到了惩罚,一家人和好如初,招娣含笑辞世。

另外在影片中强调了“种族和睦”,华人和马来人,再到后来的华人和印度人,只有美美与共,各美其美才能让新加坡这个新生国家越来越好。随着新加坡的建国发展,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时代的变迁,招娣一家只是新加坡华人家庭的一个缩影,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真实平凡又感人。那段故事也会成为华人共同的回忆……

 3 ) 我们的故事

如果一生充满这么多的苦难和悲痛,那么是否还值得苦苦挣扎活着?招弟在回顾她一生的时候,是感怀自己经历的苦难,还是感恩自己创造的改变呢?她确确实实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可能有些人注定是要做蜡烛的,以微弱的光照耀一个角落,流着泪默默走完自己的一生。 或许不该问值不值得,既然活着,就继续努力地活下去,明天会发生什么,好与坏,喜与悲,又有谁知道呢? 伴随着缓缓响起罗大佑的歌,这短暂又冗长的一生终于拉下帷幕,留给们我们的长长的深思cr:Devin.Lin

 4 ) 这是别人的故事,也是每个人的故事——《我们的故事》1和2

连着看完了第一部和第二部,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华人面孔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可是那让人听不懂的方言却又让人感到疏离。这既近又远、既熟悉又陌生的关系,异域的吸引和相识的认同感巧妙杂糅,扑面而来。

《我们的故事》1和2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1、这是一部女性血泪史。

“做人家大姐,就是这么苦的。”这是上一辈的大姐对自己大女儿说的话。

这既是规劝也是认命。

但是谁规定做人大姐要这么苦命的呢?

没有人知道是谁,总之所有人一出生就被安排好了。男孩受宠,女孩受累。

最可怕的是,女人自己也认可、践行这套规则,遇到违规者,比男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出来维护。

因为算命的说女人的八字与父亲对冲,所以从小管父亲叫四叔。好像称呼变了,感情就更加淡薄,女人挺着大肚子回来投奔缺无人关心,一听算命的说外孙女的八字会克家里,四叔马上安排送人,还美其名曰是为女儿好。

女人有两个弟弟,小弟还知道关心大姐,大弟弟完全是恃宠而骄的典范,是趴在大姐身上喝她血的“吸血鬼”。稍不满意就说要把大姐赶出门去,为了获得政府赔偿金,胡乱污蔑大姐。

时常看的我生气不已,好像《娘道》重现。可是在那个年代,甚至是现在,很多地方仍然有这样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孩是宝,女孩是草,“伏弟魔”层出不穷。

不知道是否结局做了美化,女人喊了一辈子的四叔,终于悟透儿子不如女儿孝顺,让她叫自己爸爸。她的“吸血鬼”弟弟也主动拿出大姐给的赔偿金,让她好好治病。

这两个几乎没有给过她一点温暖的人,稍微对她“仁慈”了一点,她便觉得此刻是最幸福的。

也许这才是女性最大的悲哀。

2、这是一部新加坡建国史。

新加坡公民主要包含四大族群,华人、马来族、印度裔和欧亚裔/混血,其中华人占了全国近3/4人口。脱离马来西亚后新加坡致力于维护种族和谐,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

大姐的朋友是马来族,小弟娶的老婆是印度裔,这一家子的人际、亲情关系也是新加坡种族关系的缩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医院有一段对话非常值得琢磨,大姐的弟弟与大姐发生争执开飞车被撞后入院,小弟的老丈人(印度裔)和大姐的朋友(马来族)来医院看望,老丈人说你们华人真奇怪,政府还没来核定如何赔偿你们就开始争抢,真是听风就是雨。这时他女儿说,我们印度人也是这样,听风就是雨。大姐的朋友也说,我们马来人也一样。大家哈哈大笑。

3、这是一部城市发展史。

很多镜头着墨在乡下老屋的周边环境上,屋外的空地、猪笼、椰子树、菜地,这些“占地方”的空间最终在国家的发展中逐渐被侵占,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组屋,邻居之间互不认识,人人门口上着一把大锁。

其实我个人对这个部分没有太明显的感觉,“90后”的我一出生就住上了楼房,对农村的唯一印象就是周末去的农家乐,所以这些东西对我而言只是调剂生活的乐趣。但很明显,对导演而言那就是他是童年生活,是儿时的记忆,是一个人的根。

虽然楼房不会漏雨,不必担心停电,但对导演来说似乎少了点“地气”,也缺了些“人气”,可是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5 ) What a interesting choice to choose English as the main language

in this movie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languages appeared in this movie, they are: Mandarin, Cantonese, English, Hindi, Bahasa Melayu. but during these languages nobody use English as their first language, but Singapore want to better mixed in this global environment, so it choose English as its governmental language.

this really helped different nations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more convenient, and it also form “the Singapore English”

 6 ) 有家才有归属感

昨天中午,点开优酷,无意间发现了这部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简介中“海外华人的故事”几个字搭配类似下南洋题材电视剧的海报封面,一看就是外婆最爱的剧情,我就猜到一定好看!

电影中的插曲十分复古怀旧,搭配60年代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的画面,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坐在外婆脚踏车后座的小不点,回到了外婆牵着我的小手走在农场路上,听到农场场部的大喇叭传来的歌声,就像一杯馥郁芳香的浓咖啡,喝了久久回味。

果不其然,令人熟悉的闽南语系和马来语带来的异域风情,搭配恰到好处的高潮和戏剧性情节,看到结尾意犹未尽,我和外婆都爱看,很有共鸣!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场的生活片段,虽然算不上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却充满了暖暖的温情,亲情、邻里之情和大时代,跨越地区和种族,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真实质朴,温馨感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献给新加坡,也是献给东南亚华人,献给潮汕人、福建人的电影。新加坡华人通常由福建,广东(潮汕),客家,海南人组成,这部分华人长期沿袭中国传统风土习俗,以唐人自居。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你的祖上有人去“过番”,看这部电影,想必更会感慨颇多!

刚好今早和好友LF聊到关于家和家人的话题:

她是一个非常恋家的女孩,其实我也一样。她说:“很多时候,感觉撑下去的理由真的是家人。看来看去,世界偌大,家人给自己的爱,即使不是所有,却很真挚,人生在世,好像追求的就是一份真挚的情感,友情,爱情,亲情,有人发自内心的爱你,真的是一件胜过所有美好的事情。

我回答她:“没人能比家人更重要 ,没人能比家人更爱你。在家不知离家人的苦,离家方知想家人的愁。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家人,毕竟有家人的地方才有家。不过,人生的最高理想是把朋友变成家人,把家人变成朋友,哈哈哈。”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一家人的感情历经悲欢离合愈加深厚,文明新思想代替迷信旧思想,组屋代替村落,生活越来越好,华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也都成了一家人的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该有温暖
有人的地方就该有互助
有人的地方不能只有利益

要说电影吸引我的地方,除了能在视觉上唤起我在农场外婆家成长的光阴故事,还有就是听觉上,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的大女儿的第一口吻介绍整部影片的,给你一种听当事人当面给你回忆往事的触动感,又有一种你在翻阅主人公写的一本自传,一本旧日记的感觉:

1958年出生的我,1965年和妈妈及两个妹妹被大妈赶出家,原因是因为大妈不能生养,后来爸爸娶了二房,也就是我的妈妈,结果我的妈妈接连生了三个女儿。在那个年代,生女儿和没生没多大区别。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们去了四叔家,四叔是妈妈的亲生父亲,因为算命的说妈妈的命不好,和家人相克,于是不让妈妈喊她爸爸。就这样,妈妈喊自己的父母叫做四叔四婶。在严重重男轻女的年代,女主作为家里的长女,其名字也是取的极有代表性,招弟。这使我想起,我外婆的好朋友叫做惜弟,其实是一样的寓意。

我们来到四叔家里,四叔和大舅都不愿意我们留下来,他们说家里也没有位置,也没有条件供我们这么多人吃住,后来四婶说让小舅把房间腾出来给我们住,小舅和表哥表弟一起住。其实大舅和四叔可能还是不想的吧。

等四婶这样安排完,妈妈的羊水就破了,后来大舅他们赶紧把妈妈送去了医院。医生说是一个女儿,妈妈崩溃了:“老天爷啊,为什么这么对我,难道我就生不出来一个儿子吗?”说完这话,医生说肚子里面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呢。

妈妈又鼓足了力气生出来了一个小弟弟,生了一对双胞胎,小舅激动的想进房间看看,但是四婶说男孩子进月子房会长不大的。小舅不屑的说这原来就是我的房间,但也没有进入妈妈的月子房。头上一颗痣的是我的弟弟,两颗痣的是我的妹妹。这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家了。

四叔又请了人来看相,看相的说妹妹的命克人,放在早期的唐山那会儿是要被掐死的,但是弟弟的命好,是大富大贵的命。四叔说还好有个命好的,但是妹妹他们决定想个办法送她离开。看相的刚走一会,表弟(或者是表哥)就摔破了头,流了血。

四叔就借此来到我妈的面前说,都是因为我们来了,才带来了麻烦。威胁妈妈说要么把妹妹送走,要么妈妈就带着我们全部离开。妈妈为了我们可以留下来,无奈的听了四叔的话,把妹妹送人了,没有人能体会我们当时的那种感受。

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如此局限,小女孩就被从小教育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女儿是草,儿子却是宝。想起我自己的身世,如果当初妈妈不是为了不让我被送人,被逼无奈主动提出离婚,如果不是外婆辛苦把我抚养长大,我现在的生活定是千差万别的,你们可能也不会认识到现在这个小雅了吧...

为了能在家里做出一点贡献,妈妈开始帮别人洗衣服赚钱补贴家用。后来,一个妈妈原先嫁过去那家认识的一个好朋友遇见了妈妈,她还给妈妈介绍了一份活,自己弄豆脑花和豆汁水去街上卖...后面的剧情小雅就不剧透了,想知道的推荐去看下这部电影。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小人物映射出时代变化的电影手法,有很多细节刻画显得非常有血有肉,就好像在看新加坡版本的《请回答1988》,重点是不看字幕我都能听懂的闽南语系方言,亲切感更是倍增,还有那些大都相同的节日风俗习惯和老人家的讲究,真的回忆感满满,我们的情绪随着人物的命运悲喜交加,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落沉浮。

我相信能拍出个人风格的导演都是有情怀的,而最能打动人的情怀就是本土情怀。当听着咖喱味的英文,乡音浓郁的华语,我和外婆都被迷住了,方言是我们自出生第一个掌握的真正的母语,有了它的家,才有了真正的归属感,不是吗?

曾经
我们以为没有明天
我们的故事
在时代与命运面前微不足道
但,卑微就是活过的证据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月雅岛(yueyadaooo)

(一个三亚追梦少女的精神岛屿,岛上有她的人生奇幻历险记)

 7 ) 我看过的最朴实的电影

原创 给丘吉尔做饭 2022-11-12

于2016年上映的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分上下两部,共227分钟。豆瓣评分都有8.4分。

将近4小时的时间,从一个小女孩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新加坡建国的历史,是我看过的最朴实的电影。

朴实可能首先在于选择了命苦的寡妇招弟作为女主角。二十多岁的招弟生了三个女儿,丈夫死后,被大老婆连人带女儿一起赶出了家门,她不识字,没有工作,还大着肚子,只能回娘家。

娘家并不欢迎她。首先因为她八字与父亲相冲,从小她只能管父亲叫“四叔”。家里还有一个娇生惯养游手好闲的弟弟,自然对增加的这几张嘴极不欢迎。

但招弟已经快要临盆,一边保证自己将来会对这个家有贡献,一边就把孩子生了下来,还是龙凤胎。

家里人又说新生女孩脸上的痣会与大家相冲,要招弟把女儿送走。

如此,招弟才得以在娘家住下来。

娘家是有娘的家啊,但是娘也只是招弟的“四婶”,跟着“四叔”来的。招弟是他们的长女,是家里的“大姐”,但是,重男轻女,大姐要照顾弟弟妹妹这些观念似乎天经地义,没有人会觉得奇怪,所以招弟也只能忍受,更加辛苦地工作。

这些观念贯穿始终,从来没有要批判要反对的意思,包括“一家人不要太计较”、“朋友要互相帮助”等古老的信念支撑了全部的情节,这大约是我觉得电影“朴实”的第二个原因。

招弟的“工作”,是每天起早贪黑地种地、养猪,磨豆子做豆花到市场去卖。

当时的市场,有印度的督查,和本地的黑帮,轮番骚扰摊主们,令大家苦不堪言。

新加坡主要有三个种族:招弟一家这种讲福建话的华人,招弟家的邻居,讲马来语吃手抓饭的萨米一家,还有任督查的印度人,他家女儿后来嫁给了招弟的小弟弟。

至少从电影里看到的是,华人和马来人的地位比较低,住的都是会漏雨会被洪水冲走的寮棚。

一个很有喜感的场景是,印度姑娘要嫁给华人穷小子,还未婚先孕,让原本凶神恶煞的督查爸爸相当暴怒,去当说客的除了敢于出头的招弟,还有同为摊主的萨米。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连比带划,居然把婚事说成了。

这也是“民族融合”象征性场景。

在实现这场“民族融合”之前,还发生过当地黑帮为保护被他们收了“保护费”的摊主而痛打督查的冲突,只能说阿龙“这个黑帮不太黑”,他佩服能为了保护兄弟不惜自己挨打的招弟,改邪归正后还一直关照她们一家,这种人情温暖,也表现得非常朴实。

第三重的朴实,应该就是演员的表演和影调。中规中矩,略带一些喜剧的夸张。你想看到的表情都有,都到位,一览无遗,也无需更多的深意。正如全片都打了一种类似电视剧的大白光,完全放弃了对“电影质感”的追求。

能够达到这种朴实,除了切入视角低、价值观平民化、表演和影调风格求拙,我觉得还有两个辅助力量。

一是故事情节平实,起承转合都在意料之中,没有狗血的夸张和反转,所有的狗血,都由招弟那个招人恨的弟弟一个人担当了——他真是满嘴喷粪,坏事做绝,当然最后也改邪归正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接管观众情绪的大反派,其他情节就可以只管平实走来就好。

二是略带喜剧的表现手法对冲了全片的悲剧气氛。

老父亲病重,开着“霸王车”的弟弟跑得不见人影,还是招弟请了假,推着板车送“四叔”去医院。路上,老父亲良心发现,让招弟叫他做“阿爸”。招弟说,不是叫了会相冲吗?父亲说,还有什么冲不冲的?原来以为儿子会孝顺,到头来发现还是女儿孝顺。招弟高高兴兴地叫“阿爸”,阿爸却没声音了。招弟大哭,说:讲了不能叫阿爸嘛~阿爸悠悠醒转,说我只是累了啊~

这是我觉得非常高级的段落。

最后,阿爸还是走了。

家园没有了。一家人搬进了带电梯的祖屋。

农田消失了。代之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方言没有了。官方语言是英语。

曾经,他们以为没有明天,最后,发现遗失的是昨天。

幸好,他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闪亮的日子

音乐:

音乐热搜 - 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现场歌曲

我来唱一首歌

古老的那首歌

我轻轻地唱

你慢慢地和

是否你还记得

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

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

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

永远地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你我为了理想

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

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

永远地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罗大佑的歌如此贴切,让人以为是专门为此写的。但这是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献礼片,2016年上映,《闪亮的日子》发表于1989年。对了,影片中用了好几首华人熟悉的歌来表现年代,也是该片朴实的看点之一。

 8 ) 这部别人家的主旋律

文/伍脊六兽授权作者:一张眼,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发达程度自是不必多说。同时,作为移民国家,它也像一个大熔炉,包含了多元的文化。梁智强导演的《我们的故事》,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村落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伴随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我们展现了新加坡的变迁。

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各种冲突,而这些冲突,在一个叫招弟的女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

招弟因为只生了三个女儿,所以在丈夫去世之后就被大老婆赶了出去,而这时她还怀着身孕。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回乡下的娘家,但在这个家里,就连自己的父母她也只能叫四叔四婶,就是因为家里人相信她会和四叔犯冲。连她生的龙凤胎中的女儿也因为脸上的痣不吉利被要求送人。荒谬吗?或许吧,但就连她自己,也为自己一直生的都是女儿而懊恼。这就是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没人觉得有哪里不对,

招弟在卖豆浆和豆花时也不那么容易,不仅有“地牛”(稽查员),还有以阿龙为首的706黑社会来收保护费。但阿龙是个跟我们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地痞流氓,他说了:“既然我收了你们保护费,就会保护你们。”说到做到,阿龙真的为了保护他们对稽查队员大打出手。但也是因为这个,阿龙坐了牢。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一场戏大概是阿海和拉妮两家商讨结婚事宜的场景,一边是华人,一边是印度人,而中间的调和人是马来西亚人。还有比让两个不同种族的人结婚更能体现种族团结的吗?

而这部影片中,最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就是招弟的另一个弟弟——阿坤。他就是典型的自私小气,并且眼高手低的人。因为从小被惯坏了,怕苦怕累,但却想不劳而获。因为他想开霸王车,所以就让招弟拿出卖女儿的钱给他买车;因为刚出狱想喝酒,就连家里遭水灾他都没回来;他自己的孩子把他的盆栽打破了,却诬陷在招弟的孩子身上,还让招弟买电视机赔礼道歉。而他在贪招弟赔偿款的时候终于被全家人指责,但却出了车祸。这个设定很老套,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是的,他改过自新了,他终于明白了招弟对这个家的付出。

他们也终于要搬到了政府的组屋去住,再也不用担心水灾,再也不用担心要补屋顶。可这时,招弟因为癌症去世了,但在这之前,她为所有人安排好了一切。

这个女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惨,生活给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重击。或许在她的一生中,感到被救赎的那一刻,就是四叔终于愿意让招弟喊他一声爸爸了吧。看起来这么普通的一件事,却能让她感到终于被认可的感动。

与其说这部影片是剧情片,我更觉得像是纪录片。它记录了这个女人的一生,记录了流失的方言,更记录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但其中也有弊病,比如关于阿龙和招弟关系的这条线并不是很清楚,再比如人物略显类型化。可能是导演想要叙述的东西太多,反而一些东西顾及不到。但如果你对新加坡感到好奇,那就不该错过《我们的故事》。

-THE END-

PS.想看这部影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伍脊六兽。

 短评

这是一部献给新加坡,也是献给东南亚华人,献给潮汕人、福建人的电影。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特有的华族文化的光彩。尤其是祖上有人去“过番”的观众,看到电影里的人物和场景,一定会想起自己在东南亚的亲人……

3分钟前
  • dblddx
  • 力荐

好久没看梁导的电影,还是一样搞笑。非常真实,那一代人的情怀,真是很让人动容的。阿龙和奥斯曼很出彩

8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推荐

第一部更像是家庭关系,第二部上升到了新加坡的建国史。像哥哥那样的直男到骨子里的人要改变很难,最后的“大圆满”结局我还是不喜的。看完两部发现李光耀真的很牛逼啊。

11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看看人家的国家主旋律~~~~~~

16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闽南人看着很熟悉

19分钟前
  • 木木
  • 力荐

想知道女性生存环境有多恶劣?看看这部新加坡史就知道了。

22分钟前
  • Spring Cool
  • 力荐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好看!ps: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走心,值得鼓励。

23分钟前
  • 迷影真嗣
  • 推荐

我很喜欢,新加坡往事。大儿子没让蛇🐍吃了真是意难平。

26分钟前
  • 小狐腻
  • 力荐

催泪弹

27分钟前
  • 半醉先生
  • 力荐

新加坡历史片。这么传统迷信的观念,真是看着不惯,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华人社会特有的

29分钟前
  • Myffel
  • 力荐

风格很纪实、影像很粗粝,导演带着模糊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拍了这部不像电影的电影。从一个华裔家族的变迁到一个新生国家的成长,未必要亲身经历那段时光才能为之感动,因为人类的情感总是共通的,遗传、境遇、偶然——掌握我们命运的,终究还是这三样东西。

32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第一部挺震撼的,第二部就庸俗了。

36分钟前
  • 迷狐
  • 推荐

吃屎之后整个人都变了..

37分钟前
  • Saber
  • 还行

一个华人大家庭在新加坡独立建国后的历史潮流中生活的故事,有些许新加坡版《活着》的感觉,他们主要说闽南语,又有与我们类似的思想风俗(如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等),因此让身为泉州人的我看得挺有代入感。虽然他们的日子过着比较艰苦,但导演在剧情里时不时穿插一些笑点,使得电影不那么悲伤反而挺有喜感,这样的编排设计于我而言其实有损故事的真实性,不过也因此使得整体观感比较轻松愉悦。附注:双胞胎姐姐送养的那对夫妻,丈夫的扮演者就是导演梁智强。看之前强调她有两颗痣,还以为后续会有认亲情节,结果第二部看完了,也没有上演。&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占领;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同意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隔日,新加坡独立建国,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新加坡的一段历史,催泪大戏。长子确实很讨厌,死了几次最后没死终于有人性了。

45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力荐

女性尤其的艰难,勇敢!那种坚毅是骨子里的

48分钟前
  • 一实
  • 力荐

某种苦难是我们的父辈们经历的

51分钟前
  • 王福田
  • 推荐

另一种可看的主旋律,闽南移民槟城血泪史,新加坡建国简史。

5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第一回新加坡电影等于科普片。心酸喜剧又足够真实,所有故事到了这个特定语言系统就露出一种原始来。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生存斗争,民族主义,种族冲突,政治斗争,驱蛔虫,洪水中大战蟒蛇。。。

57分钟前
  • 无鬼斋
  • 还行

宣传片拍的很好,黑社会看了都落泪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