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狗启事

喜剧片大陆2018

主演:丁鹤,黄靖芯

导演:蒋佳辰

 剧照

寻狗启事 剧照 NO.1寻狗启事 剧照 NO.2寻狗启事 剧照 NO.3寻狗启事 剧照 NO.4寻狗启事 剧照 NO.5寻狗启事 剧照 NO.6寻狗启事 剧照 NO.13寻狗启事 剧照 NO.14寻狗启事 剧照 NO.15寻狗启事 剧照 NO.16寻狗启事 剧照 NO.17寻狗启事 剧照 NO.18寻狗启事 剧照 NO.19寻狗启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2

详细剧情

  即将硕士毕业的张广胜不慎将教授的狗丢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去寻找,进而却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中几个长镜头场景手法娴熟,通过琐碎繁杂的生活场景很好地表现了普通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心路历程。

 长篇影评

 1 ) 寻狗启事——寻狗?启事?

寻狗——找寻丢失的狗,那么这是在找寻丢失的狗,还是在找寻丢失的其他东西呢?启事——字面的意思是公开发表说明某事的文字,那么这是在公开发表寻狗,还是在公开发表如今逐渐衰败的东北之下的众人的生活状态。看完整部影片我本身的感觉是这是如今东北年轻人在找寻如何复兴衰败的东北之路。就像他在整部影片寻狗的荒谬过程一样,政治和社会风气败坏。就像是公开告诉世人,在这种环境之下能寻找到狗——复兴的希望是多么的荒谬,就像是主角的论文一样是偏激的,是不合格的。

在谈谈影片本身,节奏很快,一场接一场密度很大,我感觉自己都没有能够停下来思考时间。人们的对话密度特别高,就如枪林弹雨一样一直冲击着我的脑袋。这是可能是它的缺点,但这也可能正是它的优点。它把如今逐渐衰败的东北之下的生活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耳边总是响彻这各种人的声音,人们已经几乎疲惫到没有时间去停留下来独立思考,人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个只会忙碌的机器。

影片在结尾给了一丝正义,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这是否也是导演对于东北本身存在的一丝希望,他认为东北的复兴不是偏激的,他认为丢失的狗就像影片中的狗一样,是会找回来的。

 2 ) 现实主义批判电影

寻狗启事,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长春电影节的一个惊喜收获。全片浸润着浓浓的东北幽默,不是那些生拉硬造的东北话电影,而是很接地气很用心的作品。导演用来比较长镜头时,说这一部是长篇文艺电影,我倒觉得已经很贴近生活,应该是现实批判作品。 演员虽然没有什么知名的大腕,却也表演的非常到位了,几乎每个角色都是丰满立体,印象深刻。能把东北语境和台词演绎的这么传神,想来也是本地人,有一些沈阳那边的口音挺突出。其实除了导的好,演的好,我觉得台词和剧本非常见功力,不仅流畅接地而且深度也足,应该是特别用了心的,寥寥一个生活小段落,很通俗易懂的把东北为啥这么难振兴说清楚演明白,不得不点赞。导演是摄影出身,看电影时觉得好多长镜头,有的很精彩,有的似乎不太合适,看后交流的时候才知道,几乎都没剪辑的。简言之,推荐东北人有机会一定看看。 剧中反映的教授把研究生当狗奴隶最后却卸磨杀驴的事,前阵子新闻看过,当然不可能说的太直白,不过据我了解,现在的研究生也不是个个都甩教授的,有时候只要被安排多干一点不是份内的事,扭头就走,不跟教授干一架都不错了,希望我这个了解的也是个例吧。现在这一代的年青人更自我,没办法脱离环境去评价了。 再说说狗,其实只要养了,就有责任,不能光顾自己高兴,太任性,无论是公共安全还是善后以及其他的,不能不当回事。但也不能太当回事,我不否认狗某些时候确实比一些人强,但狗代替不了人,事事都把狗和人放在一个角色地位上,不合伦理,早晚是要出事的。例子很多,不深说了。 最后说下象牙塔中的人际关系,大学是与社会接壤的一个场所,于是同学们的百态,有时就是他们到社会上的百态,智商高却情商不高的,人情世故圆滑的,家庭差距马太效应的,道德观扭曲的、有梦想有韧性的,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如果细思量,一定是非常好玩的。 最后再次推荐这部东北浮世绘一样的好电影,相信导演的潜力,未来一定会展现出更大的空间来。

 3 ) 是狗还是人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只是用来引入主题而已。这样的名字看着蛮奇怪的。但至少,快速把观众带入主题。

全程东北方言飙,作为南方人来看,不免觉得,怎么东北讲究的不是直,快么。怎么听着这对话显得很墨迹呢。不过这些写实的场景,真的让人一下就沉浸在东北的日常生活之中了。但是不断晃动的镜头,看着真的很想吐槽了。难道这也是什么表现艺术?

对于张广胜经历的这些事,作为市井小人的存在,是大多数的日常吧。那种无力感,被现实死死地扼住喉咙的感觉。尽管心里明白的很,却也知道有些差距是努力弥补不了的。这是大多数生活的可悲之处吧。尽管他老爸神神叨叨的,但在背后,仍是默默地为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这藏起来的好,他从来不知道。

如果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这个角色里,我想我早已觉得崩溃了吧。不务正业的老爸,生活的压力,毕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甚至是在其他同学面前,那种无形的低人一等的感觉。人和人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巨大的差距。他努力地挣扎,想要改变些什么。可是,26岁了。仍然一无所有啊。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有多艰辛啊。为什么如此感同身受,大抵是因为自己正在这条路上走着吧。向前没有看到多大的光明,背后也没有路。一个人背着所有的希望,漂泊他乡。

而在这复杂的社会里,并不是所有人的心都是明亮的。圆滑世故的富家子弟,借色上位的韩雪,见色忘我的牛教授。这只是社会乱象的一觉。更讽刺的是,广胜喜欢着韩雪,可是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配不上她,不敢触碰。可她却只是一个趋利附势的小人而已。光鲜外表下,谁知道是颗什么心。“实在”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的缺点,一直在人际关系中充当一个受害者。可有时候也许能算好事,至少自己活着,没有对不起自己,也没有对不起别人。

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对于“铁饭碗”的说法,也许是停留在上一代人意识里根深蒂固的一种谋生观念了。毕竟人活着,没了物质,何来追求与幸福。试着去想,安逸,没有变动的生活,不正是大多数人眼里的幸福生活么。但其实这种机遇的事情,很多时候也只能尽尽自己的努力,而结果,是只能“顺其自然”的。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永远保持内心的明亮,我可以多费点劲地生活着,但我不祸害人啊。无论怎么样,生活逼迫我夹着尾巴做人,但我,永远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只招之来呼之去的狗。

 4 ) 《寻狗启示》:落魄者肖像

狗并非主角,而是一个幌子,用来引出东北这片土地上略带喜感的人情世故。因为弄丢了导师拜托寄养的狗,张广胜有失去留校任教资格的危险,父子两人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找到那条狗。张广胜希望在导师出差归来前找到狗,好像啥事都没发生过。但荒诞的是,导师在知悉事情原委后,狗却出现在了导师的家里:自动跑回了老家。这场乌龙基本上葬送了张广胜留校的期望。同时,因为寻狗启示的贴出,不断有人借狗惹事来讹诈父子俩。

张广胜遗传了父亲憨直冲动的个性,如父如子。张广胜的父亲年轻时在工厂当一名技工,算风云人物,技术高超,却不懂人世。当下岗浪潮袭来,他自然成了首当其冲被辞退的对象。虽然电影没有明确说明他为什么离婚,但我们可以猜测离婚的原因与他的性格脱不了干系。。在酒桌上与同学交酬,或在警局处理狗的事情,张广胜表现出憨直的个性,无疑与家庭影响有关。虽然狗丢失的乌龙让张广胜在导师面前丢尽了面子,但至少他还能想到给导师送礼来保住留校的机会。

年迈的父亲经过岁月的洗礼也愿意放下脸,瞒着儿子向前妻的丈夫(大学教授)借钱来打通关系,帮助儿子能够留校任教。像国有企业(结尾出现的大烟囱)的职工一样,教师无疑也是一个铁饭碗。铁饭碗意味着稳定,这是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家都争着抢着想进入体制工作的原因。与张广胜有暧昧关系的女同学甚至愿意出卖肉体来获得张广胜留下的教师资格入场券。

《寻狗启示》展现了东北这片充满悲伤气息的土地上一个普通家庭的际遇,一群落魄者(或者说,在世人看来属于失败者)的群体肖像,带着辛酸和荒诞,背后折射出的是由潜规则建构起来的人情世故。这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情境的缩影:人情关系比个人能力更重要。落魄者并非社群中的少数个体,而是生活在这个国度的每位普通人。“寻狗启示”,最终变成了“寻人启示”: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中,人民还能正常生活吗?

 5 ) 《寻狗启事》

影片以找狗这件小事为切入点,最后落在东北的振兴与发展的社会问题上。总体来看,这是一部带有现实主义意味的黑色喜剧,他的幽默感来自于很多的反转式的转场、大量方言对白,形成了东北特有的风格;现实主义来自于即兴式的对白、摇晃逼真的手持拍摄、生活化的琐事描绘等,力图展现社会边缘等小人物对生活的抗争,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首先,开篇的长镜头设计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近距离的跟拍、群众围观、中年男女在公园的口角矛盾,制造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开头,牢牢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

影片很多剧作上的细节设计的很好,比如“十万块”这个数额出现了很多次:买狗钱十万,找狗赏金十万,买个留校名额十万,买老爸的自由十万。对于有钱人来说不值一提,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确是一个望尘莫及的数额。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再有,“顺其自然”出现了两次:丢狗的时候父亲说要顺其自然,最后教授东窗事发父亲也说是顺其自然,像这些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在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情时,只能依赖于“顺其自然”,寄希望于命运的眷顾。

选景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主人公家外面的街有两个大烟囱,是标志性的建筑物,一次是主人公晚上找狗,镜头最后停留在烟囱上,另一次是主人公坐出租车里离开这座城市,镜头再次停留在烟囱上。两个烟囱像是一个年长稳重的东北历史的见证者,坐落在那里安静的看着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兴衰。

最后,影片设计了一个见仁见智的结尾。如果张广胜厌倦体制内撕扯不断的裙带关系,那他大概率不会下车;可稳定的工作是他的追求,举报教授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最后张广胜到底有没有下车,不同的想法会得到不同的结局。

 6 ) 顶替这件事,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近频繁爆出的高考冒名顶替事件,让人悲愤,更让人不寒而栗。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作为普通人的我都会有种无力感,我不知道是因为无力而更加愤怒,还是愤怒加剧了我的无力。

教育是国之根本,正义和公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所坚信的一种力量。

当这类不公平事件发生时,像是把那些我们或许知道但不全相信的丑恶和黑暗,赤裸裸铺在眼前,像是把我们心中的一个东西给撕裂了...

陈春秀和苟晶等事件的处理结果已经公布,我们看到了迟到的正义!

但是还有那些以前被爆出来的和我们所不知道的,这背后可能形成的链条以及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才是更需要关注的点。

此次陈春秀事件有不少人觉得处分偏轻,不少人都赞同,冒名顶替上学应当入刑。

要知道,在清朝,科考舞弊是仅次于谋反的重罪。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一样了,但不应该变的是对其建立有效的监管和问责,但是让人欣慰的一点是,看到了“立法机关建议将「冒名顶替上学」入刑”和刑法修改的消息,但愿以后这些社会问题能够改进和减少。

其实,让人感伤的是,被偷窃人生的事,并不是最近才被爆出来。以前就有过,不过不被重视不了了之...

最近,经过多方面原因才终于引起了关注。其中,像胡锡进、赵蕊蕊等大V名人勇敢发声,也发挥了不少作用,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维护公道。

其实,在生活中被窃取的事屡见不鲜,高考被顶替,留校名额被取代,荣誉或工作机会被关系户夺去,就连去亲朋家拜访也有临近门口借着帮你拿着的人和事...

今天推荐一部国产新片,同样是关于「窃取」和「顶替」这件事。

影片无明星无名编导,但故事拍得接地气,借喜剧的壳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思考,结合当下看更有感触。

这部影片推荐给大家——《寻狗启事》。

故事并不复杂,一个下岗工人家庭的大学生张广胜(丁溪鹤 饰),没钱,没关系,没背景,为了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留校当老师,三年来一直鞍前马后,小心翼翼地讨好自己的教授...

眼见毕业即将来临,各种事情却轮番爆发,先是帮出差的教授暂时照顾斗牛犬,却被不知实情而做事散漫的父亲(于海 饰)遛狗时给弄丢了,他们不得不去想尽各种办法找狗:

贴寻人启事,找朋友帮忙,甚至是找算命先生求助,却被告知:顺其自然...

期间,广胜一直看不惯的父亲,不仅在这个关键节点帮不上自己的忙,反而尽是给他惹麻烦,因找狗又多次和他人产生冲突,同彪悍的大妈吵架,被无赖的年轻人碰瓷索要钱,喝酒了后同宠物店的医生打架...

另一边,一直笃行着「我从小到大一直靠自己努力走到今天」的张广胜却在不断经历的琐事中,渐渐发现了生活的部分真相。

他不得不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到处奔走应对,折腾了几日,寝食难安,却在给教授赔礼道歉时,发现了狗自己跑回来了,一直在隔壁的女邻居家...

真的是应了算命先生的一句「顺其自然」。

虽然虚惊一场,但接下来留校和毕业等事将成为广胜步入社会的重要一课。

广胜身边的人,父母,朋友,同学,教授和喜欢的女生等,都给了他生活的暴击,一点点蚕食他那单纯的理想主义,逼着他认清「何为现实」。

教授在口头承诺他之后出尔反尔,他不明白其中缘由,开始渐渐接受身边的人所说的「这年头,找个好工作,要花不少钱」这类靠关系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下,利益交换的事情并不少见,越是小城往往更讲究关系和人情,公平可能更少,而阶级跃迁难度更大。

广胜眼中那个一直瞧不上的父亲,早早下岗,整天不务正业,却也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也有「靠自己」的傲气和信念。

用广胜妈妈的话就是:「你爸就是个失败的典型,技术大拿,脾气犟,当初如果给领导送礼啥的,兴许就不下岗了,这不耽误一辈子了。」

原来,经过被生活的一点点打压,父亲才慢慢变成了那个向命运低头的男人,变得像大多数人一样无奈接受了「只有花钱走关系才能办成事」。

广胜的母亲更是深谙生活的门道,在她看来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大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

她将生活的残酷铺开在处世未深的儿子面前:「你当干部三好学生,拿奖学金之类的,不是都靠你自己,你爸爸在背后也出了不少力。你要是不知道这些,将来工作、生活不是要吃亏嘛...」

广胜苦心追求的留校任教的「铁饭碗」,在他的富二代同学刘洋看来有点可笑:「都什么年代了...」。

对于身边资源富足的人而言,自然拥有更多的选择性,有看不上「铁饭碗」的资本,而对于贫苦出身的人来说,这份安稳可能是他需要奋斗大半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追求。

当一个人被生活限制时,他内心的底气就会不足,更不太敢去尝试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因为他拥有很少的试错成本,因为他要先解决吃饭问题,有不少人毕业了却因为迫于生存,只能先做着一份自己不太喜欢的,也没有认真想好的工作...很多时候啊,底层的人根本没太多选择。

广胜对于喜欢的女同学一直都因为自卑而羞于告白,他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连带着他都不好意思对她说出自己的心意,唯一勇敢一次还是在被告知留校有变后借着酒精的力量,说了自己内心的话,并劝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大千世界,网络中多的是繁华和光鲜,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像广胜这样的青年,因出生因各种原因而年少无为又自卑,更悲哀的是,在生活重负面前连一句喜欢都成为了奢侈。

经过这一系列生活的重锤,而在「靠关系还是靠自己」摇摆不定,广胜最终迈向了成年人的世界,从他对靠自己这般信仰和理想化的幻想破灭开始。

更加可悲的是,当他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去将母亲为她准备的钱送给教授时,却意外发现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先他一步搞定了教授,他暗自伤神坐着公交回家...

广胜第一次开始理解自己的父亲,主动为他递烟点烟,这预示着他和父亲的和解,更是他对无力改变的社会的接纳。

结尾,广胜打算离开东北,到南方闯荡,当他和父亲坐上出租车后,镜头给了两个象征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烟囱,这一幕让人看的有点伤感。

一个曾经的辉煌老城,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渐行渐远,「东北振兴」短时间内真的如同电影中的口号一般,只是种美好的幻想,而无力改变的是,一个又一个少年为了更好的生活奔向他方...

如果影片到这里结束,可能效果会更好。

最后呢,则是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这交由你们去观看、品味。

影片《寻狗启事》作为蒋佳辰导演的处女作。在「早鸟计划」的创投中,脱颖而出,历经波折,终于,在近期以网播的方式与我们见面。

它的手持跟拍,自带幽默的东北方言,台词上的呼应和情节上的打脸设计等,都为其增添了看点,但也存在场景转换有点生涩,对台词的依赖偏重而对人物的内心深入刻画不够等问题,但总体值得一看,尤其是对部分现实的呈现,很容易引起联想,启发思考。

或许,生活过于残酷,只好撒上了黑色幽默,喜剧之外,尽是悲剧和无力。

影片通过呈现一个青年面临毕业这一人生重要关口的小事,而勾勒出大多数人渐渐从理想主义到放弃部分自我,再到向残酷的成人社会迈进的苦楚。

以小见大的生活故事,映射出对东北没落的反思,全国各地理不清的人情和「关系至上」,对故乡的逃离对现实的迷茫等问题。

可以说,广胜这一角色太有代表性了,他的迷茫和无奈,东北的迷茫和无奈都极具时代性。

这背后折射的是,年轻的一代人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面对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阶级固化所产生的迷茫,以及底层人的无力甚至是内卷的悲剧现实。

其实,在生活中有不少人,都经历了本该属于他的荣誉和机会,被比他有权或比他会送礼的人而抢走的打击。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人生节点中的一些机会被顶替了,人生的差距也就一点点被拉开了。

「顶替」和「窃取」是非常大的恶,是非常大的不公平,但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往往还不知道,就被改变了人生,这细思极恐...

而有些知道真相的人,可能也多的是无力,除了「顺其自然」和对人生的失望又能怎样呢?

其中,有些人会像广胜的父亲一样,在见多了黑暗和无力改变的社会与人情之后,放弃去维系和坚守那个破碎的自我,而选择了屈服,选择了认命,然后渐渐默认和习惯了社会上这套法则...

随着太多人将歪风邪气当作人之常情,少有抗争,又加剧了这种不公平和黑暗。

虽然城市比小镇要公平些,但这个世界上哪有真正的公平,你可能同样会经历「靠关系」顶替「靠自己」的幻灭。我看到有网友说了更扎心的话:

「有些事不是没有,只是你还没有接触或进入那个圈子和利益中心里,而暂时没有被波及而已。」

或许,在人生的成长中,很多人都会经历「很多事靠自己和努力并不一定会有结果」,接着仍然要面对惨烈而无力改变的现实,挣脱不了,发现原来仅是生存就不易了。

当诸多的人生梦想和理想主义的热情幻灭后,一个又一个人在现实中放弃了自我。

更可悲的是,这些人中的部分人又会因「反正这个世界已经这么糟糕而我又无力改变,不如我就改变自己去享受好了。」

于是,很多人的价值观里「钱才是真的,只有钱才能带给我快乐」越来越深入内心,甚至有些人羡慕和希望自己像那些网络上传出来的「成功者」一样,有一天也能够「美女相伴,到处旅游」和「包养年轻的网红」...

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对钱的过度崇拜,不同观念的结合可以催生很多东西,还比如,对「老实人」的调侃,以及当一个人开始质疑自己的「实在」不是优点而是缺点...

每当看见这样的字眼,我的心里都有一种隐隐的难受和悲哀之感。

这不是个体的悲哀,也是社会发展不均衡的悲哀。

我想,总有人会发声,会抗争,会坚守自己,捍卫正义和公平。

尽管这个世界不完美,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放弃自我的理由,比起被迫的沉沦,我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去试图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

 7 ) 20多个群,5分钟内,导演发出1000多块红包,就为宣传这部影片

已经过了大半年,影院还没开门。

尽管还有院线电影在苦苦支撑,等待上映之日。

但其中不少数也在现实面前被迫放弃原来的计划,选择通过线上首映的方式来和大家见面,如郝蕾、金燕玲主演的《春潮》

这次要和大家推荐的电影,同样选择了上线网络。

因为是导演处女作,加上没有雄厚资本做支撑,没有流量明星来参演,没有平台来做宣传。

在这波行业寒冬下,这部电影几乎是0营销,全靠导演个人手动发红包,托亲朋好友帮忙宣传。

上线网络后,导演把电影的观看链接转发了20多个群,5分钟内发出去1000多块红包。

这样的安利方式让人好笑之余,也觉得土味且寒酸。

一如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

《寻狗启事》

《寻狗启事》由蒋佳辰担任导演/编剧,丁溪鹤、黄靖芯、于海等主演。

这部影片是蒋佳辰的处女作,在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上获得最佳编剧提名和最佳男演员。

尽管获奖,但上映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在拖了2年之后能够通过网络方式和大家见面,或许也算是幸运了。

影片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正如片名所点出来的,主要讲述了一个东北小镇上青年寻狗的故事。

男主张广胜帮别人照顾几天斗牛犬,结果他爸带狗出去溜,没拴狗绳,给溜丢了。

为了在狗主人回家之前找到狗,父子二人焦头烂额,用尽各种办法。

上警局想要查一下附近的监控,警察却表示爱莫能助。

一来呢,狗丢了不是案件,没法查监控;二来呢,就算查了,那监控上人都看不清,也就更别说狗了。

于是父子两人只能回家各自出主意。

儿子是个研究生,人比较老实规矩,整了个“寻狗启事”出来。

满大街发传单式找狗,但却不幸被讹上了。

碰瓷男声称被寻狗启事照片里那只狗咬到,找上父子俩,要求赔医药费。

原本这种碰瓷别搭理他就好了,但父亲老张却是个直脾气,生气地踹了人家一脚。

这下不赔也得赔了,为息事宁人,男主只能自掏腰包打发走了碰瓷男。

碰瓷男刚走,又碰上无赖。

有人打电话来说找到了寻狗启事中的狗,男主急忙赶过去一看,却发现是只土狗。

无赖缠住男主索要“辛苦费”,并声称男主如果不要狗的话他们就把这只狗给炖了。

无辜的男主只好再次自掏腰包买下了小狗,带回家自养。

儿子这边的办法行不通,当爹的就准备出招了。

老张带上男主直奔算卦摊去,男主摇了一只签,大师念了一段24孝,说了4个字:

“顺其自然。”

老张表示,得了,那什么都不用做,狗总会回来的。

男主却愁得半死,半夜睡不着觉,还得溜出去找狗。

如果单从影片的前半部分来看,有点像是《平原上的夏洛克》

《平原上的夏洛克》用两个农民追凶之路引发出无数荒诞笑段,而《寻狗启事》则是用东北小镇上父子寻狗之旅来营造喜剧效果。

无论是大妈大爷们操着东北方言急赤白脸的吵架方式,还是父子俩寻狗的各种洋招土招,都令人捧腹大笑,十分接地气。

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寻狗故事”,那影片也不至于出彩。

因此,这部电影或许也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片名叫寻狗启事,但找狗一直不是影片真正的重点,重点是这是谁的狗。

那么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始。

男主是一名研究生,他帮人带狗,却意外弄丢了这只狗。

更加不幸的是:

这只狗是他的研究生导师牛教授的爱犬。

男主家境贫寒,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靠申请贫困生补助读研。

正巧,这名牛教授手里掌握着男主毕业后是否能留校的生杀大权。

按父亲老张的话说:

“企业能破产,工人能下岗,当官能下马,就学校这么一个稳当地方了,那谁有这个机会那不脑袋削个尖往里扎啊!”

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儿子能拿到一个“铁饭碗”,就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因此男主三年来对牛教授鞍前马后,不仅被同学嘲讽太狗腿:

“对,那是他爸。可不得改口了么?这家伙一天屁颠的就跟老牛身后,你都要成红孩儿呢,你知道不?”

连亲爹有时都忍不住吐槽:

“瞅你那德行,还牛教授的狗呢,我看你就是!”

牛教授出差期间,一只丢失的斗牛犬,让男主留校的前程变得缥缈起来,也点燃了父子两人长久以来藏在心中的矛盾。

父亲熟知人情世故,认为要拿到“铁饭碗”,就必须要花钱打点关系。

儿子则厌烦父亲这种圆滑势利的处事原则,认为父亲是把歪风邪气、不正之风当人之常情,想要靠自己谋得出路。

这对父子俩的矛盾,或许也是许多毕业生家庭面临的矛盾。

在象牙塔中长大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理想化的,就像男主,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而作为已经被社会驯化的家长来说,他们的世界是更加现实,充满了灰色规则。

其实,托关系为孩子找工作,在毕业生家庭之中也并非什么新鲜事。

只是寒门子弟与富二代,依旧还是有差距的。

对于男主来说,其实他何尝不懂得“花钱办事”的道理,只不过没钱又不能拼爹,只能在牛教授身边献殷勤刷好感度。

但对于男主的富二代同学来说,人家压根就看不上什么所谓的“铁饭碗”,前程早已是星光大道。

影片借“寻狗”做引子,来引出男主这个寒门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终要探讨的还是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影片中最后一个镜头里,沈阳热电厂的两座大烟囱静静地伫立在画面背景之中。

导演蒋佳辰说,这是沈阳的地标,如今听说要快拆除了。

在时代的浪潮中,电影里的东北正在面临转型和振兴,但个体命运的转型,却陷入停顿之中。

正如出身寒门的男主,也正如“农家女”苟晶与陈春秀,底层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一直是个难愈的痂。

但影片中仍然给出了一个喜剧结局,在同学、暗恋女生、导师处接连碰壁,遭受现实打击后,男主准备离开这座小城。

却由于导师和女学生的丑闻曝光而意外得以留校,又应了解签人的那句“顺其自然”。

这样一个荒诞而完满的结局,实则饱含辛酸和苦涩,你可以解释为希望,也可以解释为另一种妥协。

除了值得深思的故事外,我还想再夸一下影片中饰演父子的演员。

由于片中使用了一场一镜的方式来拍摄,导演的调度,演员表演的连贯自然,都至关重要。

在影片中饰演男主的丁溪鹤和饰演父亲的于海有多场对手戏,甚至是爆发式的争吵戏份,在这些长镜头里两位冤家父子的情绪变化都拿捏得非常准。

特别是丁溪鹤,在毕业散伙饭那场戏中,拍摄时全是真喝真吐。

一共拍了七次,到天亮的时候已经是醉酒状态了。

但尽管如此,他在这场戏中的表现依然非常自然,台词也都说得十分连贯,确实厉害。

凭借影片中表现,丁溪鹤获得了上影节亚新奖的最佳男演员,无论是实力还是努力,都值得得到这个奖项。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去关注一下这部影片,是喜剧,也依然具有现实力度,值得鼓励。

青石电影编辑部|Leslie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8 ) 寻狗启事观后感: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电影《寻狗启事》 如果满分10分的化,我会大方的给出9分的高分,因为这部电影太贴近现实了。现实是什么?是中年人那张沾满了俗世灰层的脸,是一把被各种磨难磨钝的刀。主角为了读硕士为留校给导师做着各种各种的事,内心是惶恐和压抑的,他心里清楚如果得不到导师的支持他三年的攻读就是白费。相信很多人也耳闻过之前一些导师的丑闻,私底下讨好导师塞钱走关系几乎也是国内公开的秘密。主角属于看法单纯的人,单纯的认为在中国这个资源型的社会靠自己本事就能走的很稳,但现实是社会并不单纯,很多事很多人往往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所以他想不明白为啥人们都喜欢在背后整那套,他的论文观点也偏激说明了他认为到看问题太单纯。他爸属于那种性格锐利的人,啥事都要争个占理,结果次次都吃亏被算计,从狗咬了小孩到被讹诈动手到带狗看病他动手。这部电影是黑色幽默,因为社会道路你泥泞的,而那种看法单纯性格锐利的人注定要摔很多跟头,反而出事圆滑心机复杂会耍手段的人能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存。主角对女友的暗恋而因家庭经济情况不敢表白,对狗丢之事的惶恐怕导师给自己穿小鞋,对他爸在外惹事求饶求谅解,关键时刻四处借钱被看不起,都反映了当代中国现实青年的焦虑,在电影的最后出租车上和母亲的那段对话得以全部的释怀画龙点睛:儿呀,你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不要学你老爸当个刺头一事无成!这个社会老实人不受待见!当狗吧!狗是忍耐性极强的,狗为了生存可以像人摇尾巴乞讨,可以一周不吃东西,可以没有尊严,可以咬了你一口就跑。要想人上人就得狗中狗!抛开所有君子那套,励志变得圆滑老练,变成道理能讲一二三,手段能耍四五六,才能更好的在这个泥泞的社会生存!主角终于醒悟了,他开窍了,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原来连评个三好学生都是爸爸给了好处,这可笑而又可悲的现实还有啥不能释怀的,他彻底的将他老实人的本质和他救下的小狗一起埋葬!片尾他拿着钱直接去找了导师没有一丝犹豫原先这事是多么让他感觉不耻,看到暗恋的女友居然在用身体交换留校名额,片尾准备放下一切去外地的他接到了学校电话,从他的眼神告诉我很显然举报者就是他自己,因为他是唯一的目击者在观察的时候已经拍照了,当然他在回去的公交车上还是犹豫了下,毕竟牵扯到他的暗恋女友,但关上窗户的时候已经想明白了:不再当个老实人,要当一条不择手段的狗!

 短评

真的挺好看,东北风情浓郁,台词又接地气又很逗哏。以寻狗事件为引,反映了工人下岗、高校黑幕等现实问题,最后落脚在父爱的核心命题,导演思路清晰得很,而且长镜头玩得也不错。男主醉酒那块感觉不像演的,呕吐的也太真实了吧,跟我呕吐状简直一样。

7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中间看到有些较为冗长的戏份有些坐不住,例如用东北话翻来覆去吵架的场景(其实那些吵的嘴都差不多一个意思),和广胜夜晚在大街上烂醉如泥的桥段(因为人物状态大于戏剧事件)。除此之外的部分其实还蛮有观赏性的。

12分钟前
  • 豆友壹零零肆
  • 还行

虽然没什么突破性,但拍得真是好!开头跟拍美如李沧东,那对话,那小长镜用的都挺不错。就是片名和内容有点跑题,然后转场方式有点儿重复。整体能看出想往达内的路上靠。

16分钟前
  • 王写写
  • 推荐

我一直以为我看了个加长版的小品,电影的有趣完全是依赖东北话,换成普通话,这歌故事得无聊死,以及过于依赖东北话,就让这里的东北话变得有点刻意,因为我们生活中真的不这么说话。

2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和《学区房72小时》同一个平面的直男风现实主义电影,可直接命名为“留校名额72小时”,对长镜头同样迷恋,而这些镜头同样只有叙事及心理表现的功能,没什么美感。对父子关系的描摹比较真实。但,我们的新导演,就只能写这种一地鸡毛的表象生活吗?

25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粗糙也是一种生活化吧

26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蒙吉写了个剧本,翻译成东北话,交给一快手知名Up主拍成了电影。

3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太能唠了

31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以摄影代替剪辑的意图是好的,但拙劣的技术与现场调度功力实在难以撑起这一野心。#实在不喜男主,表演完全不知收放。

34分钟前
  • 还行

1,剧情过于真实,值得点称赞。2,摄影,但是摇晃的镜头是我最讨厌的,愚以为除了两场接电话去公园找他爸的情景可以用手持外,其他部分都该正常话拍摄。3,浓浓的东北味,也是个人最不喜欢的地方。4,缺少电影味

36分钟前
  • 云图
  • 还行

好久没看过这么纯正东北基因的电影了,《钢的琴》以来吧,而且这部比《钢的琴》更加生猛和愤怒,感觉是踩着线过审的,寻狗,也是寻路东北。下岗大潮,就业困难,人情社会,阶级固化带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无力和迷惘。成长伴随着理想的崩坏,年轻学子的最终抉择似乎也呼之欲出。

38分钟前
  • m89
  • 推荐

如果特殊的语言并不能强化表达,那就是无意义的形式主义。东北话在本片的重要性并不大,反倒限制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台词部分。

41分钟前
  • NinianYann
  • 还行

东北黑色幽默。好高兴参与了优酷组织的主创线上交流,疫情以来久违了的与电影人交流的机会。

46分钟前
  • 黑色大丽花
  • 还行

方言电影,过分依赖台词带来的喜剧效果,整个故事架构也比较依赖地域性特色,虽然也乐得挺开心,但如果换一个环境的话大概就索然无味了吧。

51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我也从小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985本硕博,大学期间奖学金,还公派出国留学,我以为都是我自己的努力,但后来发现这背后都有我父母在做工作。最后他们尊重我,没有留校,其实我可能也留不下,背景不如人家硬,如今在广州,很庆幸。

55分钟前
  • WashBean
  • 推荐

龙斌大话电影,男演员歪头时酷似李佳航

56分钟前
  • 弹涂鱼
  • 还行

纯正东北风味的影片,环境、人物、台词、观念等,都百分百东北风味。也很写实,只是,贫嘴有余,格局有限。

60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顺其自然”的牌匾搬不上公交,人生低谷还需有个打印店兄弟,对酒吹一瓶吐一路的沈阳达内兄弟长镜,河蟹泡沫棺材,无法说出的话和清晨小黄车的背叛,娘们唧唧父子情深……咱个假东北银看着那是相当舒服,但小兄弟,你研究生答辩都不整个PPT,也别怪评审不让过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

好玩倒是好玩,非常东北,加上东北话自带喜剧效果,还挺有趣的,尤其对东北观众,自然更加亲切。不过剧情整体还是略嫌随意,有点太依赖东北话了。哦,有个呕吐的长镜头还挺好玩的,感觉演员那场戏很辛苦。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残酷的现实,夹着尾巴做人是常态

1小时前
  • MY BMM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