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天堂

爱情片美国2002

主演:朱丽安·摩尔  丹尼斯·奎德  丹尼斯·海斯伯特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维奥拉·戴维斯  

导演:托德·海因斯

 剧照

远离天堂 剧照 NO.1远离天堂 剧照 NO.2远离天堂 剧照 NO.3远离天堂 剧照 NO.4远离天堂 剧照 NO.5远离天堂 剧照 NO.6远离天堂 剧照 NO.13远离天堂 剧照 NO.14远离天堂 剧照 NO.15远离天堂 剧照 NO.16远离天堂 剧照 NO.17远离天堂 剧照 NO.18远离天堂 剧照 NO.19远离天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20:05

详细剧情

  1957年的秋天,凯茜(朱丽安•摩尔 饰)与丈夫弗兰克(丹尼斯 •奎德 饰)生活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上,他们的生活舒适平静,有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他们一家吸引了很多人的羡慕。  令凯茜意想不到的是,她发现了自己的丈夫竟然与一名男人发生了关系,她感觉自己的世界将要沦陷了。她与教养甚好的黑人园丁雷蒙德(丹尼斯•海斯伯特 饰)交谈,雷蒙德的安慰让凯茜感觉到了鼓舞。但很快因为种族问题,众人开始用异样的眼光对待凯茜。  凯西与丈夫害怕流言蜚语,因此他们一直勉强维持着双方的关系,但各自心中都各有爱人……

 长篇影评

 1 ) 一切都是那么平凡、不幸和动人

电影舍弃了剪辑的精细刻画,换来的却是浓郁得像是花丛的生活气息。在摩尔饱含情感、神韵得当的拿捏举止间,优雅温柔和善良的中产阶级主妇的形象在脑海中浓得化不开,而其他角色的表演也同样鲜明各异和情态充沛。音乐和摄影都如此直白和简单,却再好不过,因为Cathy的故事是如此平凡。而丈夫的谎话和懦弱、镇子的流言蜚语、面对人种歧视的无力感,又是那么不幸。但终归,一个充满希望和寄予情感的送别,让Cathy即使远离了天堂的美好,却有着充满了人情味的动人。电影剧情趋于平淡,波澜起伏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但却丝毫不影响让人沉浸在久远年代的牵动人心的情感关怀里。

 2 ) 我们如此艰难又晦涩的爱过,最后却也不得不错过,因为有过深情,便已足矣

看似光鲜亮丽幸福美满的家庭,彼此却各怀心事,美丽贤惠的家庭主妇Kathy的丈夫Frank爱上了男人,对着她声泪俱下地说:我从不知道爱情的滋味,在遇到他之前。她只能无声的妥协,与丈夫平静的离婚。她还能怎么样呢?面对那么痛苦的丈夫,她又如何忍心再继续欺骗自己。她又何尝不在受着面对爱人无法言说的苦,在当时那样闭塞带有浓重种族歧视的大环境下,她钟情于绅士的黑人园丁Raymond,却无法和他在一起,最后却还是没有登上和他一同南下的火车,末了,两人相望,唯有沉默挥手,因为有过深情,便已足矣。

 3 ) 从来没有时代,而只有时代里的人。

美国人真是很擅长批判自己。 千疮百孔的资产阶级。 完美的夫妇,完美的生活。 然后被赤裸裸的打碎。 今天所仰仗的一切都成了明日的噩梦。 而我所看重的,家庭,丈夫,孩子,房子,朋友,阶层,归属感,认同感,不是成了泡影,就是成了羁绊。 那美好的纯洁的爱情,被我揉碎了甩在地上,再用华丽而虚伪的告别啐它一脸。 曾经大概是有那么一瞬间的闪光,我们都看到过。在你捡到我的丝巾,在你看到我偷偷的哭,在你带我去你常去的餐厅,还有最后一刻你紧紧地抓住我。 而我的丈夫,他阴冷而自私,但他起码还有勇气追求他想要的生活。 而我爱的那个人,他被社会排斥贬低,但他却能离开这儿去他想去的地方。 只有我留在这里。 留在这个社会为我这样的女人量身打造的笼子里。 美国大选之前,郎咸平说,希拉里不会胜,奥巴马汇当选。 因为美国社会对妇女的歧视要大于对黑人的歧视。 从来没有时代,而只有时代里的人。

 4 ) 但是,你很漂亮。

原始的欲望促使他去酒吧钓凯子。

已婚妇女之间会谈论性生活频率。

自我不认同,搞得夫妻两个都很痛苦。

敏感的闺蜜看出她跟丈夫有问题。

性不和谐是个大问题。

漂亮的金缕梅。

夫妻俩,谁比谁勇敢?

为了所谓的声誉,两个人要维持着虚伪。

你觉得我们能看穿这些事物的表面吗?

就像超越落魄的儒雅,视为曾经沧桑的华殿。

在这个年代,我这个白人女不能跟你这个黑人男在一起,但是,你很漂亮。

仅仅靠目光和腹肌就能勾搭上。

爸爸,我今天学了劈叉,你想看吗?

丈夫对妻子说:我爱上了一个人,他想跟我住在 一起,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我在艰难抉择。

好闺蜜最终也无法完全理解她跟一个黑人交往。

值得骄傲的生活、美好的生活。

曾经爱过,虽然得不到。

车站离别的场景好美。

 5 ) 爱一个人,何必在乎阶层人种与性取向?

Denis Haysbert有点像大一版的Denzel Washington,看腻了美式白人帅哥现在更喜欢有色人种与拉丁/意大利风情的男人

美国60年代的场景和服化道很可以,黑人男主一身黄绿搭配真是好看极了,再加上金黄色林中散步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这片子重新了解下gay的性行为与性取向差异,有说法认为所有人天生都是双性向。只不过异性向更多的演化成异性恋,同性取向更多的则演化为同性恋。也就是说理论上不管男女都应该可以和同性发生性行为,但不代表他/她的性取向就是同性。

故事本身乏善可陈,基本就是美式中产家庭妇女重新发现自我情感的轨迹,事实上这片子并未更深入刻画心路历程而流于表象的浮光掠影。

同志议题只是工具人,为了铺垫女主与有色人种交往所面临的社会压力。那么看完问题来了,女主对黑人男主的感情有多少是来源于彼此的情感呼应,又有多少是因为老公出轨/社会压力/朋友背叛所带来的逆反心理?如果你可以接受一个有色人种的感情,潜台词是相对可以更包容多样化人群与观念,为什么不能更多同理丈夫作为同志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压力而给予一定的理解同情?

参考其他影评,才发现原来是翻拍自道格拉斯 瑟克的《All That Heaven Allows》,果然男主的服装搭配是致敬旧作。然后原作的男主是白人,强调更多是中产主妇与下层园丁的跨阶层情感,到了本作这一主题在性取向与有色人种这两个时髦话题下显得不那么突出,这也是本作观感不够给力的原因之一

 6 ) 边缘人的差序

文/caesarphoenix

简单笔记。

一、影片显在的源流
该片的表现主义用色、用光,音乐,空间设计,大致的情节线,人物身份(家庭主妇、园丁)都来自《天堂所允许的一切》。从整体呈现出的风格来说,这是一次惊人的翻拍。但《天堂所允许的一切》中隔开女主角和园丁的主要是阶级和年龄。(但因女主角是保养有道的中产阶级,和男主角的年龄差并不明显。)
法斯宾德在《恐惧吞噬灵魂》中放大了年龄(外观上看几乎是老太婆和肌肉男),抹平了阶级(女人变成了独居的清洁工),加入了族裔问题(德国的阿拉伯移民),删去了孩子。
《远离天堂》把这个欧洲移民问题替换为美国最常见的人种问题(历史遗留的、困扰美国的顽疾,有色人种中最突出的黑人),把孩子低龄化,给园丁添加了女儿。而且不同于前两部,丈夫并没有死,而且有着同性恋问题。(丈夫在迈阿密看到小gay的段落,甚至有点想到《魂断威尼斯》,通过镜头运动将视点后置,当然总体完全不同)
由此阶级、族裔、性别、性向,文化研究最爱指涉的问题全了。
(但此片中的阶级问题主要是由族裔差别带来的,读商科、看画展都展现了该黑人园丁和女主角隶属于同一个文化阶层)
所以影片虽然从风格上看是对50年代Douglas Sirk的惊人再现,但其内容却是平权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后才可能涉及的,是21世纪重构的50年代。

二、两种边缘人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其实也可以将这些安排在一个人身上,即让女主角爱上一个黑人女性。【为什么很难这样做,值得另外讨论】
但影片将这些分配在两个人身上,便构成了两个边缘人的对峙。
妻子是同情甚至爱恋黑人、支持黑白平权的白人女性(家庭妇女-小镇社交名媛),丈夫是有着同性恋烦恼的白人男性(事业有成)。
丈夫在Gay吧和办公室进行的恋情,去心理医生那接受的治疗,虽然秘密也没能被妥善的保管——休假一个月、职位岌岌可危,但他终究有选择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的空间。
而想要跨越人种,女主角不但要被白人们嘲笑,而且黑人们也要去砸园丁家的窗户。丈夫的行为不过是不规范/离经叛道,而妻子的行为既是一种政治主张,同时也被白人男性看作自己的“财物”被黑人僭越。
而对于社会秩序冲击越大的,便越不可容忍。小餐馆、电影院门前的公共场域比隐秘的gay吧更易被视为挑衅。
(结尾女主角在火车站,甚至不能像大卫·里恩《相见恨晚》中的那样跑着追两步)
在影片讲述的年代及之后,通过大规模的黑人平权运动,有色人种平权在美国已经成为政治正确,这也使得今天白人女性终于可以比较自如的和黑人男性交往。而当同性恋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社区,而日复一日地追求全面平权后,则跟保守派发生了更广泛的冲突。
不同的边缘人的结构性关系的变化,让我们注意到时代的发展,这也许是托德·海因斯这部Far from Heaven的隐秘含义。即为了主流观众市场在主体上讲述一个跨种族恋爱悲剧(也完成cosplay《天堂所允许的一切》)。然而当观众意识到在美国这个“天堂”里跨种族的爱恋已成为现实,那么让美国还far from heaven的就是稍微隐性一点的同性恋全面平权了。

 短评

{★★★☆} Melodrama,多么标志的复古melodrama:将茶余饭后的出墙与柜中恋绵长又哀怨地包裹在精致而艳丽的片场装潢中,置盘呈上,好一道生活琐事的盛宴。所以你不必指望从Todd Haynes那盼来更精彩的故事,正如你不必轻率冷落电影给予你的视觉刺激。在这个57年的小镇上,不曾有充斥着讥讽的辛辣批判,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历史交予自己的局限之戏角。苦闷,离群,承受--you name it,you have it。

4分钟前
  • Aesthetic Mass
  • 还行

三星半吧,很古典,其实和罗密欧朱丽叶什么的母题是一样的,都是禁忌之恋,只不过从穷富等等变成了黑白同性等,顺道还黑了挂男女不平等。

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最馥郁典雅的画面,最正统的中产阶级drama,摩尔阿姨更是惊人的美。可惜禁爱剧情工整得像一条熨平的长裙,缺少打动人心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卡罗尔”算是继承和发扬了“远离天堂”的美学。PS这两部片的男人都好讨厌!!!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属于特定时代的悲剧。托德·海因斯用非常复古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向道格拉斯·塞克等导演的致敬,甚至女主人与园丁的设定基本就是照搬了塞克的《深锁春光一院愁》。朱利安·摩尔出演的那位主妇真是端庄得体。虽然是老派的伦理剧,不过仍有旧瓶新酒的味道,同性恋和种族问题都是塞克年代很难涉及的。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所谓托德·海耶斯的精致女性主义,完美的复古范儿,细腻的情感与别致的细节;如不是先锋的主题和鲜明的色彩真是会让人误以为这是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制造。

1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Melodrama典范之作,海因斯完美再现了50年代电影的一切元素【台词,置景,打光,梳妆,配乐】,唯一保持其先锋特性的只有同性恋和种族歧视这两大当时依然禁忌当下开放瑟克当时所不敢触及的主题自然揉进一派五十年代美国郊区中产阶级的生活景象中。摩尔把外表光鲜内在枯萎的主妇演得华光熠熠,层次分明

17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资料馆2014.7.3.7pm 《天堂所允许的一切》的颜色、用光、音乐,主题上融合了《恐惧吞噬灵魂》中族裔,并加入了同性恋。族裔、阶级、性别、性向,虽然是50年代的形式却是21世界反观下的50年代。丈夫-同性恋的线分散了剧情,女主和黑人园丁的情感欲念线较薄弱,两种少数(边缘人)的对比倒成了某种重心。

18分钟前
  • xīn
  • 推荐

3.5 托德海恩斯能够高保真临摹一部1950年代瑟克式风格的家庭情节剧(连用的照明设备都是1950年代的),确实有本事,不过对于女主角的处理有点问题,只停留在“情”,没有触及到“欲”,毕竟开场没多久一群太太聊天时的主题是性,作为情节剧,这个伏笔断了,有些不太合理。

1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17/4/2003 7:00pm Cultural Centre (27th HKIFF)

20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托德海因斯挑起种族歧视和同性恋这两根1960年代保守的美国资产阶级的最敏感神经,影片的叙事手法、摄影、配乐和服化道都颇具古典主义色彩,借这样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美满家庭,狠狠的讽刺了一把所谓的上流社会自诩的高尚和高贵!★★★★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周末去打球!” Frank的同事指着他,做了个直男的手势,Frank尴尬地伸出了自己的手指。片里面Frank甚至更让人同情,因为他在叙事上被置于”边缘“的位置。最后Frank和他的伴侣从旅馆打电话回家,这一场景的镜像版出现在Carol当中。

2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那种远离幸福,接近现实的无奈

2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仿佛一部大胆的五十年代情节剧,传神地展现了低逼格高档社区的生活百态。想挣脱社会偏见的制约着实需要巨大的勇气,且违背这些守则的结果往往是无处可逃。多数人只能扮演邻居的角色,极尽伪善之能事,站不到时代的前列,吮吸着暗处的尘埃。

33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热衷围观中产阶级的光影生活,《远离天堂》也不例外。起初的光鲜靓丽,中途的屋顶坍塌,末尾的凄凉重生,生活循环往复。深锁一院愁,此刻换秋霜,可暖光冷调下,华袍里有虱,恐惧依旧吞噬灵魂。从瑟克到法斯宾德再到海因斯,日子老是被蒙上黑布,留下禁忌的圆圈,在原地暗自打转。

3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当一个白人主妇向一个黑人园丁说出“你真美”这样的话,再教条的社会总有变化的机会,虽然这种变化一定很痛苦。推荐给研究Diversity和Discrimination的同学。

43分钟前
  • 容懂
  • 推荐

片长107分钟,KTV的讲解+互动120分钟。PPT真心碉堡了,对灯光和配色的讲解也是通篇无尿点,对影片豁然开朗。Melodrama今犹在,不见当年赫德森。用道格拉斯.瑟克的拍法还击50年代不可触及的两大禁区。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这是一个平淡简单的关于同性,黑人问题的一段故事,甚至没有高潮,亮点,也就最后让人想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PS:1原声耐听。2片名怎么想出来的?

50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简直无法想象这是一部21世纪的影片,对当年melodrama的模仿足以以假乱真。Elmer Bernstein更是为我们献上了最后的佳作。然而本片的缺点与Todd Hanyes后来的卡罗尔一样,精于形式而疏于内容

55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The world just seems too fragile a place for it. And of every other kind, life remains full. Perhaps it’s just we who are too fragile.

6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8/10。真是要费点口舌才能阐明镜头语言的耐看,奇曼拉采用50年代相同型号的摄影技术(包括大量不自然的打光),拍出了黄金时期家庭情节剧的细腻从容与精致高雅,氛围独特。而始终坚持自我同性立场的导演海因斯,以一个事物表面从辉煌坠落的中产阶级家庭为缩影,师承塞克的再度调侃了这类美国式的迷失。

1小时前
  • 火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