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活着

剧情片其它2007

主演:伊丽莎白·赫兰德,比约恩·恩隆德,Jessika Lundberg

导演:罗伊·安德森

播放地址

 剧照

你还活着 剧照 NO.1你还活着 剧照 NO.2你还活着 剧照 NO.3你还活着 剧照 NO.4你还活着 剧照 NO.5你还活着 剧照 NO.6你还活着 剧照 NO.13你还活着 剧照 NO.14你还活着 剧照 NO.15你还活着 剧照 NO.16你还活着 剧照 NO.17你还活着 剧照 NO.18你还活着 剧照 NO.19你还活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5

详细剧情

  瑞典小城,形形色色看似普通而又古怪的小城居民。天天神经质般叫嚷“没有人理解自己”的胖大妈,破坏别人宴席而被宣判坐电椅执行死刑的中年大叔,一边做爱一边念叨银行基金赔钱的怪男人,口不择言伤害到对方的争吵夫妇,听了二十七年精神病人倾诉已经不堪重负的精神科医生,一个随时都会解散的业余乐团,敢于追求爱情哪怕只是梦境的女孩安娜……一段段看似毫无联系的生活片段,或荒诞滑稽或离经叛道,却共同讲述着人与人之间爱与被爱的幽默悲喜剧。  由广告鬼才导演罗伊·安德森执导的诗意另类影片《你还活着》,以短篇散文诗般的笔法描绘了芸芸众生,一幕幕有关伟大与卑微、欢喜与悲伤、自信与焦虑、爱与被爱的平凡小故事。

 长篇影评

 1 ) 《你还活着》:知足吧,活着的人

■入评理由:瑞典著名导演罗伊·安德森有着“滑稽版的英格玛·伯格曼”的称号,作为慢产型导演,这是他时隔七年之后的新作。

■片名:《你还活着》

■导演:罗伊·安德森

■主演:杰西卡·卢德伯格

■上映日期:2007年9月21日(瑞典)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通过小城中形形色色的古怪居民,影片对现代瑞典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一次戏谑扫描。

细分不同地区的欧洲电影,可以发觉它们是如此迥异。东欧的诗意长镜不会在英伦三岛出产,热情的伊比利亚半岛又远去于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如气候环境所决定的,北欧电影与生俱来就带着“冷”的气质。冷,可以注为冷静、冷调以及冷色,从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到芬兰的阿基·郭利斯马基,莫不如此。在罗伊·安德森《你还活着》中,冷还可以有着“冷笑话”一说。罗伊·安德森被称为“滑稽版的英格玛·伯格曼”,他的作品乍看上去相当严肃,却随处寻得着黑色幽默、荒诞情景。不过称呼罗伊·安德森为冷面笑匠并不适合,他不是为了让观众发笑而堆砌笑料,这个有涵养的风趣老头喜欢在电影里挖苦一下瑞典人、讽刺一下社会文化,而这无伤大雅。

罗伊·安德森的第一部长片要追溯到1970年,2007年的《你还活着》是他的第四部长片。前后相距近四十年,相当于每十几年拍摄一部电影,这固然可以理解为慢工出细活。整个生涯中,他并没有远离人群,跑到小岛隐居或者远离瑞典。不在电影圈的一二十年,罗伊·安德森创办了公司和工作室,拍摄了大量短片和商业广告片。

《你还活着》就是由众多小人物组成的一个长片,里头有医生、理发师、中老年夫妻、年轻的姑娘小伙,一个聚集了无处可去人们的酒吧,一队不介意丧喜事的业余军乐团。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小城中,但彼此活动范围却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以划分为独立不同的一段段剧情短片。

和芬兰等国一样,瑞典人也算是物质富足、生活至上,但《你还活着》里并没有显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瑞典社会风貌。相反,人们不苟言笑,动作迟缓,最常做的事情是发呆和牢骚,应付充满琐碎麻烦以及孤独无聊的灰色人生。无论是富翁还是穷鬼,也不管光鲜与否,

他们外表看上去没啥特别差异,有着差不多的烦心事。典型的人物有以下种种:一个抽泣叫嚷着“没有人理解我,甚至连个鬼都没有”的胖大妈,她周期性地跑出来重复以上话语;做噩梦的中年大叔,他破坏了一场宴席,被哭笑不得地宣判执行死刑,要坐电椅;一对吵架的夫妻口不择言伤到了对方,各自黯然神伤;听了 27年精神病人倾诉的医生,他疲惫不堪,无法继续;被老婆骑压在身上的大号手,一边念叨着基金亏损、倒霉赔钱……芸芸众生的生活怪状在影片里得到一一展示,仿佛缺了这些小打小闹,生活就更像是一潭死水。还有可能是影片最神奇的一段:女孩安娜,到处寻找米可、期待重逢的安娜。她做了一个温馨而神奇的梦,穿上了白色的婚纱,做蜜月旅行,等候欢迎的人们献上祝福。即便是超现实的白日梦,那也是美好得让观众想齐声鼓掌叫好。这还没有包括那些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们,他们用僵硬或者慢放的面部表情或形体动作,与上面的线索人物组成了一部小城的生活闻录。

跟《二楼传来的歌声》一样,《你还活着》由一个接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组成。罗伊·安德森再次采用了几乎不动的广角镜头,人物占据很小的画面比例,由此强调了冷色的室内场景以及极简的摆设布置。影片的许多地方都依赖着演员的台词、走位的变动、音乐的变化,因此也考验着观众对于细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如餐桌布上的纳粹卐字标记,兀自加快敲击节奏的鼓手等)。正如片中那幢移动的房子,《你还活着》就像一出有着活动背景的舞台话剧,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换,讲述剧中不同角色的百无聊赖和糟糕人生。

《你还活着》剔除了存在的低俗幽默可能,不会有人扮鬼脸或者滑稽动作来挑逗你。一些黑色幽默甚至需要回味才能感受得到意义,好比听第一遍的冷笑话一下子还反应不上来。导演在灰冷基调上呈现了生活的花絮,并加以夸张扩大,形象化。消除沉闷缓慢的影像错觉,多点耐心去跟蝼蚁般的小人物对上号,你会发现影片有着太多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你还活着》是这样的一种电影,能让你在眼花缭乱的不同影片画面中,看上一眼,就认定这是罗伊·安德森独树一帜的风格。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电和暴雨到来,如同只有那时,生活在小镇的人们才意识到周围的世界在改变,以此反衬出日常生活的松散平淡和一成不变。还活着,就免不了烦恼。生活让你笑不出来,这也正常不过。中间借某个人物之口,说出那句耳熟的谚语“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即使眼前的生活如何不堪,罗伊·安德森说你们这些还活着的人,知足吧。

成群结队的轰炸机群,从小城的上空飞过,人们抬头仰望,为之震惊。这是《你还活着》的开放式结尾,呼应开头男子“炸弹掉下来”的噩梦。有那么一天,你抬头也看到机群轰鸣而至,那会是人生的末日,还是老天的玩笑?影片开头有歌德的诗句:知足吧,活着的人,在那温暖舒适的床上,在勒忒河的冰冷寒风鞭打你那奔逃的双脚前(冥界的勒忒河,人过了该河就忘记前生)。

http://bjyouth.ynet.com/attachment.db?38644535 【来源:北青报】

 2 ) 该用什么语气说“你,还活着”?

我有时会忘记我的角色
以为自己被一条疯狂的鲸鱼带走了
这鲸鱼不是别的
恰恰就是这个世界
                  ——萨特


你,还活着。

我该用什么语气说出这4个字?
高兴?因为你毕竟还活着;
惊讶?没想到你居然还活着;
憎恨?巴不得你可以不活着;
还是,无奈?
一声叹息,因为“你”就是“我”。

在琐碎的抱怨和任性的小脾气里,一幅关于生活的手卷缓缓铺开。没有强盗,没有英雄,没有不共戴天的大风大浪,甚至连个有钱人都没。一切热烈的求索都走到了灰白的尽头。既没有绝对的偶像,也无法祛除生活本身的无奈,那么,接下来呢?
一个胖女人不断嘟囔,说世上没人理解她;
一个老师突然哭了,因为早上和老公吵架;
一个理发师把中间的头发刨掉就任性地跑了,因为顾客嫌他罗嗦;
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背着一顶硕大的圆号,仿佛在吹奏一朵长在背上的牵牛花。
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个赶不上电梯的精神病医生,一个呆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一个喜欢摇滚吉他手的年轻姑娘,一个不断重复“这是最后一拨,明天又是崭新”的酒吧老板......


所有人都带着一种细小的情感生活。
他们体型微胖,步履缓慢,喜爱音乐,而且爱哭。
他们是北欧人。
他们在大雾中离开一辆名叫“lethe”的公交车——忘川。

只要登上卡夫之舟,顺利地渡过冥河忘川,就能抛下“你还活着”的沉重肉身,到达轻盈的彼岸。这种对未来的冀望常常是可疑的。因为未来是不存在的。从装满人类大敌的潘多拉魔盒中,希腊人最后释放的,恰恰就是未来。他们知道,乌托邦式的希望将会是人类最大的灾难——因为死亡无法避免。

于是,巨大的莫比斯悖论像天空的云朵一样悬浮。它不分昼夜地笼罩,而你常常忽略。
你以为生活是有规律,有章法,有秩序的。抱歉,你错了。
世界是偶然的。
物质世界的存在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而成,它没有预设意义。它是断裂、模糊、充满歧义和没有理由的。它是荒诞的,而且是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消灭的荒诞——就像一枚忠诚的影子,一旦被意识到,便永世跟随。那么,此刻,我又该如何念出“你,还活着”?

影片有价值的部分,不在于破除宏大叙事或揭示生活意义上的细小和荒诞。它的能量在于,“搬演”了这一切之后,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诚恳而又人道的北欧式出路——继续,让一切继续。在宜家样板房式的极简空间内,音乐继续,眼泪继续,存在的勇气继续,对幻想的阐述和无奈也在继续的推进中一滴滴继续。

这是加缪式反抗的具体化。
置身于苦难和阳光之间,带着伤痕,继续保有地中海式的热情——明知世界冰冷,却仍尽力燃烧。当恍悟人永远无法消除世界的荒谬之后,仍然敢于倾诉、敢于哭泣、敢于幻想、敢于脚踏实地地生活。这比任何理论都来得真诚。

为了不浪费时间,只有把自己投身进漫长的时间之河。这种“置身事内”的体验,使他们尽可能地享用了现有的一切,而且还带着幽默。这是一种拒不文饰的简单逻辑——简单得令人生疑,使人在顷刻之间就受到了威胁——凭什么,他们凭什么这样?

他们带着自己的童年面对未来;他们把自己设想为一个目击者去见证荒谬;他们聚集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名叫“你还活着”的故事,而且,他们还唱歌。

那么,现在,我该用什么语气说“你,还活着”?

 3 ) 释然和开朗

自己觉得这部比《二楼传来的歌声》好。看起来这两部其实差不多~不过这部的结尾突然让人有种释然和开朗。你还活着,知足吧,就像片头的那句话。被烦恼琐碎缠身而阴郁的人们,不知道明天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最终出现在天空中成群的B-52是魔鬼还是上帝呢?有那么一刻,你会发现所有你所烦恼的烦恼其实不比地上的蚂蚁须子更值得注意……
看起来整部电影都是在摄影棚里完成的~如果有幕后花絮,相信会更好,对于自己来说更有启发。
非常喜欢那个结婚的梦。一栋在铁轨上行驶的房子。新奇而舒服的想象力~有些时候,那真是一个梦境。然后人沉溺在其中不想出来。
我觉得这是一部让人开心充满希望的电影。

 4 ) 你还活着

影片直击人类的心灵空洞和存在感缺失,片中人物无论如何折腾、碰撞、追寻甚至互相攻击,最终都无法换来自我灵魂的被理解和被接受。影片还是小情节串联的方式叙述,但如同散文一般,具有更明晰的主题。导演视听风格独特清晰,几乎完全固定的机位放大了人际关系的疏离,让人物在镜头里的独白、自嗨都显得更荒诞幽默,也更加孤独!本片配乐很好,为影片增加了不少黑色幽默气氛!
作为系列作品第二部,与前一部作品的风格别无二致。仍然是静止长镜头,依然是琐碎的生活片段,演员的脸被涂以白色,最大程度上消解了表情变化带给观众的情绪波动。与第一部大范围探讨宗教信仰不同,本片范围更广,诠释了生存与死亡、欢喜与哀伤、自信与自卑、平凡与渺小、爱与被爱等主题。

 5 ) 独立-荒唐-黑色幽默

 欧洲的一个非常独立的电影.叙事怪异.我胡乱起个名字叫乱叙吧.
 探讨了人生.也探讨了活着的意思.诠释了人与人之间是无法沟通的.任何沟通都是多余的.而且会盾入黑暗的空洞中.爱与被爱.
 影片开始的几件小事诠释了生存的阴暗,冰冷,悲哀.后面用吉他美妙的过载声音展现了生存的美好,理想,欢喜,善良.
 影片在小的细节上刻画的非常仔细.如那个女孩从出场到自己在美梦中的新娘到最后在空地上大喊.都穿着那双粉红色的靴子.那靴子暗示着什么.暗示着残酷的现实社会.女孩在自己的梦中实现了理想实现了希望.而那紧紧是自己的一个小理想.小理想在现实的环境里是多么的脆弱.于是梦醒了回到现实依然是脚踏着那双靴子在空地上大喊.还有那个晚上在家练习大圆号的中年人.估计在他的生活中没有人会理解他.惟独那只大圆号是他唯一的老伙伴.表现了生活的无奈.
 其实个人觉得这部影片都可以不用对白了.完全用画面演绎.用电影演绎电影. 
 本片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都非常的另类.不向所有人推荐.
 最后支持独立电影.

 6 ) 金色大号

广场上鸽子掠过去
乐手们奏起了行军曲
铮亮的是尖顶头盔
金色大号穿透了耳膜
指挥官把手中剑挥向天穹
渐行渐远的豪迈气势
人群散开了
乐声落下来
清晨中巍峨的大房子
一遍遍传述昨夜笙歌


“我听说有座天堂一般的城市
它远在地球外的一块神秘土地上
有阳光普照的海岸与沙滩
我听说有一块没有眼泪的土地
没有痛苦没有欲望没有战争
疾病与伤痛在那里难得一见
有一天
有那么一天
我会到那里”


路灯被点亮的时候
你为我举行盛大的婚礼
空前浩大的祝福人群
号角声在街头回荡
你告知我要一生给予的幸福
还有即将走遍世界的脚步
我期盼这个成真的梦想


“我听说有座天堂一般的城市
它远在地球外的一块神秘土地上
有阳光普照的海岸与沙滩
我听说有一块没有眼泪的土地
没有痛苦没有欲望没有战争
疾病与伤痛在那里难得一见
有一天
有那么一天
我会到那里”

 短评

看多了要上瘾啊!!可是就这样三部都看完了%>_<%

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我是个精神病医生……年复一年,听病人倾诉。他们都对生活不满意,有些人想找乐子,有些人想让我帮他们找乐子。我跟你说,这会把人搞得精疲力尽……人的要求太多了,这是经过多年后,我得出的结论。他们想要寻开心,同时又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在我看来,他们真是吝啬到家了。

12分钟前
  • 花黄夏天香故
  • 还行

"观众"视野等同于"观者"之所见,并非"闯入者"而是本身于伪封闭定镜之中存在,它们(观众)在"静观(偷窥)"中无法产生不安反而对构图主体的攻击性或潜在威胁被证实。将消亡的后现代性解构重新放置于类似舞台的装置之中,反而重新确立了"歌队",作为反讽,或叙事(如果有叙事的话)的一部分

13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那些动作迟缓、面容悲伤、情绪化又神经质的人们,就是潜意识里的我们,所以电影看上去真实又荒谬,现实又超现实。非常冷幽默,非常贾木许。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不知道是不是画质的原因,这一部没有之前看的那一部有魔幻的气息,只有后面的那段梦,移动的房子真是神来一笔,其他的就太平凡了一些,置景没有之前的那么好了,还是觉得这种装置艺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18分钟前
  • 樂啊樂
  • 还行

罗伊·安德森是21世纪最具创造性的导演之一。

2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罗伊·安德森生活三部曲之二。1.比及前作,尴尬美学更强,自由度升高(移动长镜头数量增多),寓言性降低,更趋碎片化,自反性提升(多次打破第四堵墙),荒诞程度减少——超现实段落被嵌入到(前后对镜指明的)梦境中。2.不过,依然贯穿着几个主要人物与近似线性时间,私以为还是[寒枝雀静]的一次性人物+乱序时间+着力探讨生死的碎片寓言体更胜一筹。3.人与人的疏离&沟通的不可能成为主题(多次复现的控制不住哭泣的人、对不被理解的控诉、乐器扰人,以及造爱时老公在下不断抱怨倒霉事老婆在上却不断叫爽的场景),其次是虚荣而自私的普通人。4.拉下整张桌布令我兀自忆及安哲[流浪艺人],梦中法庭则被非理性化(法官喝酒,律师只哭,拍卖式宣判电椅)。5.卡在门缝的花。6.梦中的移动房子与婚庆告别。7.群机。8.安德森片中总有酒馆和医院。(8.5/10)

2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画面色彩很柔和,像淡雅干净的水粉画;就这样逐格掉进、逐格陷落到没有逻辑的片段——逗趣,却泛着无奈,还有些许伤感。敬!创意。敬!人生。

29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力荐

躺在绿色的沙发上睡觉,墙上挂着一画,堂吉诃德藏在里面;说着“吃饭并不是要紧的”,然后餐布连带餐具一同从长长的餐桌上拉下来,露出桌面上两个大大的卐;判刑超过两百年,三次坐电椅;对着窗外的电闪雷鸣吹大小号弹吉它演奏;一坨鲜花夹在门缝里;移动的婚房;对歌特男痴迷不已自言自语的小姑娘……

3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让我觉得adorable的电影了感动!虽然是片段化但是特别整体。第二个scene我就泪目了(傲娇毒舌胖姐太萌了!),之后就一直盯着屏幕要么傻笑要么泪目…最后那个妹纸的梦境又美又萌又虐的,铁轨上的婚房什么的我还是不剧透了> <最爱的还是那个雷雨中的Louisanna Brass Band啊!

39分钟前
  • 力荐

#HKIFF# 又一场35mm胶片(略旧)。音乐的戏份足,在构建悲喜交杂的荒诞场景中作用大。对话几乎都要重复二遍(沟通失败,“没有人了解我”)。对当代生活的各种隐喻及控诉。孩子、老人和销售员的角色始终出现。多人场景中的凝滞感。麻醉、梦境与一丝虚幻的希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40分钟前
  • btr
  • 力荐

搭景 单镜头场调噩梦

43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既没看到郭里斯马基的幽默,也没欣赏到散文诗式的音乐美,只看到一个碎片化,而且碎得不那么好看的电影,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导演的那股小清新调调。及时享乐,趁你还活着的时候,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但也没有必要刻意淡化到没有丝毫存在的地步。另外,把贫弱的想象力植入本就没什么活力的电影只会更失败

44分钟前
  • deus
  • 较差

一场一镜,看着像欧洲的讽刺漫画。导演把太多心思花费在场景布置上,北欧冷幽默,越往后越好笑。电影最后有一个场景,女主梦境里与乐队主唱结婚,她们的房子像火车一样缓缓驶来,外面观众在向他们祝贺,真的很感动。这难道不是一个梦中梦吗?罗伊安德森的电影就是痴人说梦的呓语,可哪怕是在导演的梦里,导演还是要假借周公托梦,北欧人的玩笑很高级。

47分钟前
  • Eco
  • 推荐

你还活着!?其实你已经死了?!我们的人生看似正常,其实无比荒谬,人们不愿正视而已。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雷雨天的乐队演奏,移动的房屋,满满都是不一样的电影符号和情绪,安静洁白而又律动。数了下结尾共19架飞机…你还活着,便是晴天。

5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为了中间那个美好的梦,还是给三星吧。其实真的很无趣啊,什么滑稽版的伯格曼,比伯格曼差远了,也比不上他自己的《二楼传来的歌声》。也许现在人们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趣,所以才会如此表现。

57分钟前
  • 习影记
  • 还行

以后他的片子不看了

1小时前
  • Craze
  • 较差

永远漠然的隔阂,无人能被理解。两百年的瓷器传家宝换来了在啤酒法庭拍卖出的电椅死刑,雨中的车站和满载的电梯内是陌生无言的群体,同样的群体在梦中却热情祝福着列车公寓中的新人,突然的歌声和死亡让世界末日响应着最开始的梦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

色彩和表演方式很有意思,无奈除最后一段外缺乏感觉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