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放逐

剧情片俄罗斯2007

主演:亚历山大·巴鲁耶夫,玛利亚·邦妮薇,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Dmitri Ulyanov,Maksim Shibayev

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剧照

将爱放逐 剧照 NO.1将爱放逐 剧照 NO.2将爱放逐 剧照 NO.3将爱放逐 剧照 NO.4将爱放逐 剧照 NO.5将爱放逐 剧照 NO.6将爱放逐 剧照 NO.13将爱放逐 剧照 NO.14将爱放逐 剧照 NO.15将爱放逐 剧照 NO.16将爱放逐 剧照 NO.17将爱放逐 剧照 NO.18将爱放逐 剧照 NO.19将爱放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艾利克斯(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Konstantin Lavronenko 饰)和妻子薇拉(玛利亚·邦妮薇 Maria Bonnevie 饰)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位于乡间的老家度假,这里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风景安抚了一家人疲惫的心灵。  正当艾利克斯沉浸在宁静的情绪中时,薇拉告诉丈夫自己怀孕的消息,让艾利克斯震惊的是,薇拉坦陈,腹中孩子并不是艾利克斯的骨肉。在巨大的打击之下,艾利克斯找到了兄弟马克(亚历山大·巴鲁耶夫 Aleksandr Baluev 饰),向他倾吐胸中的愤懑,在两人的商讨之中,艾利克斯决定让妻子堕胎。不幸的是,薇拉死在了手术台上,艾利克斯的世界崩溃了,他的悲伤和愤怒化为了仇恨,他发誓要找到妻子的情人,让他也尝一尝和自己一样的滋味。

 长篇影评

 1 ) 暇不掩瑜,常人勿读|关于爱,我有很多话想跟你说.

没有第一部电影好,却看出了安德烈的野心.
看来安德烈也是打算拍出一个系列.
第一部成长之初,父性之回归传承.
第二部成人世界的疏离,两性的障壁.爱的局限.

这部着实不够纯.有点落入形式主义圈套.
虽然如此,还是必须佩服他能把这样的故事讲成这样.
要学基本功,认真看看安德烈的电影就可以了.

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不知会以什么为题材.希望能够重新成为我心目中的巨牛巨牛电影.本片着实期待太高,相较第一部电影水准有所下降.因此只给个四星.

此片之艰涩是暇疵之一.奉劝常人勿要随意解读.以免误导观众.

------------------------------风格分割线-------------------------------------

关于爱.我有很多话想跟你说.

鉴于这点儿小情绪是今天因为天才安德烈同学的新片儿引发的.就像为在世界尽头相遇所写的那点小字儿一样.这些话就留在这里吧.

我知道没人想要孤独的生活,也知道没人不会不觉孤单.除非你我永世都是不谙世事的少年.或者你我就像从不曾步入过城镇的乡野屠夫.看起来那般平和的活在自然的暮色之中.然而,那个酷爱追根究底的我,总是在你不知的所在追问着:为什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在我身后.你只会温柔的注视着我.如果就这样我们留在这片土地上,我就在饭后酌一杯酒,隐忍沉默的把这一切作为了回馈你的爱情.

若不是如此,若有朝一日.你是我追逐的风霜雪雨.就算勉强着生活共渡过.在你自私,无知无觉的房间里.关于爱的印象.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悱恻之声.

关于爱,我有这么多话想对你说.你如果永远在你的世界过你的生活,我就算说了也是无济于事.对这一点.我比你清楚,但是你永远连听也不会听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让你来懂我?语言没有用,那么流血是否有用.流血也无用,那么把生命都给你,行还是不行呢?

我也知道.爱是我流尽了自己的血.生命都给你们.也洗不清的尘俗的罪孽.在轮回中畅想痴妄的过活.不论是像人,像兽.在那处只有你们自己所在的国度里.救赎就像从不曾被你们企及过的爱一样.是天国的谎言.是对朱丝蒂娜的惩处.

生命在泥土中奔流不息.一个是孤独的罪.一个是孤傲的爱情.如果没有你.如果你根本不愿将我聆听.纵使我拥有天使的嗓音,也不过只是,空心的铜管乐器.

 2 ) 将爱放逐到哪里?

妻子告诉丈夫,自己怀孕了,孩子是别人的。丈夫应该怎么办?
A, 离婚
B, 堕掉孩子忘记过去两人继续生活
C, 生下孩子继续生活
D, ……

算是常规的选择,丈夫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可是秘密堕胎过程中妻子死了……

就是这部安德烈•萨金采夫(Andrei Zvyagintsev)的《将爱放逐》,这部157分钟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艾力克斯,妻子薇拉,女儿伊娃,儿子吉尔,他们的生活是安静而祥和的,可是当如开头的问题出来时,该如何呢?

离开家乡12年后,丈夫带着全家坐火车回乡下生活,开启尘封已久的房子,收拾打扫,带着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嬉戏游玩,其乐融融,可是这个时候,妻子告知上述状况。
也许是一头雾水,门口两人相顾无言,丈夫发泄式的狂奔穿过小树林,在路上遇到了在城里当邮差的乔治家孩子,他认识他就捎带了一程。到了镇上,给哥哥马克打电话,想和马克说说这事。固定的长镜头中可以看到的是艾力克斯开车的背影,可感受到的是他的徘徊和犹豫,到了半路还是回来了。当然,电影在一开始的时候,交代了艾力克斯帮助手臂中弹的哥哥马克取子弹,似乎告诉我们马克的江湖生活。
艾力克斯回到家中,面对妻子薇拉只是沉默,也许作为男人,一种被侮辱的感觉,让他无法应对这样突然的袭击。他们各自能做的是,艾力克斯不断打电话给朋友,薇拉只是睡觉。看完片子,我们都知道这是个“阴谋”,一个薇拉为了求证丈夫对自己爱的“阴谋”,也许薇拉的这个“阴谋”实施得太不成功,以至于搭上了自己小命,可是从他们夫妻的交往,也许能感受到薇拉的些许苦恼,夫妻之间的对话总是被艾力克斯强行打断,甚至会直接一个耳光,扔下一句:你做之前怎么不先想想?一个被羞辱的男人正常举动,却在一步步的将一个妻子推向死亡。

12年前,艾力克斯和哥哥离开乡下去城里,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城里具体做什么,总之一直没有回来,他的父亲甚至都不知道孩子长什么样,也许我们从他的哥哥马克可以看出点门道,马克在生活和家庭上,似乎也是不成功的,破碎的家庭合影,手枪,中弹的胳膊,而且,他的生活集中在酒吧、赌场、旅馆和妓女之间。
同镇的老人用拖拉机把艾力克斯和孩子们接去玩,和乔治家聚餐,这是他们和离开12年后和朋友的一些聚会活动,除了长镜头,还是长镜头,聚会的氛围由于这件事,总是别别扭扭的,远处的孩子们在开心的玩捉迷藏的游戏,不知道父母的战争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升级。女人们聊的话题,是家庭丈夫孩子,男人们聊的话题,是“你说什么我根本不懂和不知道”。
艾力克斯带着儿子吉尔在火车站见了哥哥马克,在路上,吉尔不经意说的话让艾力克斯认为妻子肚子里孩子是罗伯特的。车站里面,马克的意见是,你有权做你想做的,枪就在楼上。艾力克斯说,你有没有可能耍了你自己?事实我们也知道,马克就是这样耍了自己,耍了自己的家庭。
宾客散去,夫妻之间第一次的交谈是失败的,艾力克斯体现自私的一面,薇拉这会儿觉得孩子大概是维系夫妻感情唯一的东西,和以前一样,从丈夫身上,他没有看到那些温存的爱。艾力克斯的强势和粗鲁让薇拉更加的绝望,窗外雾气很浓,同床异梦,薇拉仔细端详丈夫,也许在想这样的“阴谋”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也许第二天能够化解,可是早起的莫名电话又让艾力克斯认为是是罗伯特的,更增添了他的烦恼。楼上,他看到那张破碎的哥哥马克家庭照,还有那把枪,正是这把枪毁了哥哥马克的家庭,而现在他又一次拿起了这把枪。
艾力克斯带着孩子们去是看爷爷的坟墓,散心的表面,我们能看出艾力克斯的烦恼和说话的漫不经心。幸好,维克特叔叔家邀请孩子们去玩,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安静地来处理这个问题。树林里面的对话是这样的。
艾力克斯:你还是孩子的母亲,我还是孩子们的父亲,我不想谈你的奸情,我要忘掉这一切,把孩子处理掉,我们必须这么做,让我们一切重来。
薇拉:你要怎么做,我不后悔。
这当中,我们甚至被导演欺骗了,薇拉这个时候给罗伯特打了个电话。罗伯特给了些许的安慰,对话是那么的含糊,以至于我们都以为就是罗伯特惹的祸。



最震撼人的场面出现了,镜头转向维克托叔叔家,孩子们在那边玩拼图,读圣经然后睡觉。再回到艾力克斯这边,马克帮忙找的大夫在给薇拉做堕胎手术。很快手术结束了,大夫说很成功,可是薇拉死了,走得那么安静让所有人都诧异。艾力克斯很痛苦,不经意间,他成了刽子手,他快速处理完这里的一切,离开了这里,尘封的房子被重新封上。
可是,很快发现不是大夫的错,大夫在薇拉的身边发现了信件,薇拉是自杀的。薇拉在做手术之前,就已经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是什么促使薇拉选择死亡?这份虚空又让她绝望的感情?城里,雨一直下,艾力克斯找到罗伯特探问详情。
故事回到开始,薇拉给罗伯特打电话的时候。薇拉苦闷于和丈夫干涸的感情,在一次自杀当中被罗伯特就起,虽然有两个孩子,即将诞生第三个孩子,因为刚刚收到邮递员的孕检报告说她怀孕了,可这又怎样呢,薇拉在孕检报告后面表达了自己想死的想法。女性对觉醒的时候,就是对自己的通透认识,她怀孕了,可是丈夫带给他的感觉是,孩子总是丈夫的,她的存在在哪里?什么时候孩子可以是她自己的?也许自杀同孩子一起死去,可以让自己真正拥有孩子。
罗伯特去安慰薇拉被他们儿子吉尔看到了,也就是后来让艾力克斯误解罗伯特的原因。镜头从电话声响起,回到过去,故事讲完再回到现实,一个的长镜头交代了。了解整个缘由的艾力克斯如何想,坐在路边面对夕阳,12年自己都没有觉得变化的山山水水,这次完全应该不同了。




艾力克斯开着车离开这个地方,还是如开头,空旷的草原上,只有一株树挺立着,道路远远的伸向天边,路的两边是荒芜的土地,艾力克斯开车远远过来,车持续向前开,穿过烟囱高耸的工业化氛围浓厚的城市,一直向前,只不过这是归路。
导演刻意安排的首尾呼应,似乎告诉我们一个回环,生活就是一段轮回,人生就是一段轮回,只不过一段痛彻心扉的历程之后,季节轮换,生命轮换,人们都有了收获,原来荒芜的土地上,农民们开始收割,还哼起了古老的俄罗斯民歌,这个时候艾力克斯行将远远的离开这个地方,永远的离开,对于艾力克斯而言,那份刻骨铭心的痛,将伴随一生。
最后说一下导演Andrei Zvyagintsev(有多少人看过这部电影,就有多少种导演名翻译),导演的处女作《回归》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讲述的是12年后突然归来的父亲,回家后,说要带两儿子到荒岛旅行。荒岛上,父亲与小儿子伊凡矛盾加剧,最后导致父亲的意外坠死,变成一个无可挽回的结局……这是第2部作品,剧中的男主角获得了戛纳影帝。


雨水,雾气,草原,羊群,木屋,汽车,……也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承载着故事的推到,平静移动的长镜头(较之于《回归》,《将爱放逐》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些长镜头),影响风格简直是塔可夫斯基的翻版,比如首尾呼应的长镜头,中间小沟由于下雨而变积水的长镜头,所有的外景停下来都是一幅列宾的油画,无论是《回归》,还是这部《将爱放逐》都是如此,电影中的色调、音乐、建筑、景色,还有那张总是侧着,满脸胡渣的俄罗斯人独特的脸,蕴藏的深沉和忧郁,只等着一场大雨,直接抵达观众的灵魂深处。
这部《将爱放逐》,从开始的悬疑剧到家庭伦理,最后上升到俄罗斯民族性的思考,这里有宗教的,有哲学的,严肃的启发着你的思考。延续着塔尔科夫斯基,许多人会自然不自然的想起《乡愁》和《伊万的童年》,探寻民族精神的深处,探寻人类共通的灵魂。12年,突然到来的父亲会让一个孩子手足无措,12年,一次回乡之旅竟然变得这么沉重,让一个严肃的父亲和一个寻爱的妻子这样死去,是一种惩罚,还是另一种救赎?也许离开太久,你根本就回不去,无论从现实当中,还是精神当中。

 3 ) 将爱放逐

影片其实在控诉男权的专制和暴力,而配角则衬出软弱无能的另一种男权极端!故事的悲剧最终是因为男人的自负和缺乏沟通,源头是自私和自以为是的思维。导演刻意选用仪式感很强的视听,强化出这一慢性杀人的过程中,男人的种种表现,如同肃静的审视;尤其冷色调的布景和摄影做得十分精妙,油画般精致却又十分压抑!但摄影和剪辑强调形式感,反而拖沓了节奏。整体来看,影片的形式感和概念,要好过故事情节!

 4 ) 影评

《Andrey Zvyagintsev 电影<流放>短影评》

巾城/文

电影又译《将爱放逐》。
影片暗示一种俄罗斯式的男性主义在女性的渴望崛起后所不可避免遭受的碰撞。它暗示这种男性主义将除了其主体(男性)外的一切——包括妻子与儿女——视为客观存在之物,而忽略其本有的生命力与同作为人的情感与尊严。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与看待问题之角度的不同,使得原先弥补性的尝试和沟通沦为更深的误解,最终形成一系列悲剧。片子的反思更多针对文化与精神的传统而非特定个体或群体,因此相较一些肤浅的女性主义电影,显得更为厚重。
电影拥有迷人的长镜头(尽管有时人工布景的痕迹较为明显)和恰到好处的镜头暗示(罗伯特为薇拉拦车时的大幅海报、影片结尾处的农作妇女等),虽可能缺少节奏的变化,但值得观影者细细品味。

 5 ) FIFF13丨DAY5《将爱放逐》:把爱放逐了,只剩冷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将爱放逐》,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矛盾夫妻们互不信任的评价了!

墨夜轩:

过于压抑。

曲有误:

绝望的压抑,一种不想重温的煎熬。

莫扎特仑苏:

画面中透出不少老塔的影子,但真的没必要。

我们敏熙:

几乎是一部悬疑片了,而女主角则是那个“谜”。

杰夫江:

100分钟能讲述完的情绪和内容,拖沓成157分钟,影像再“好看”又有什么意义呢?

法罗岛帝国皇后:

塔里塔气的,《将爱放逐》的丈夫和《回归》的父亲是同一类角色,杀之得救赎,顺之堕地狱。

果树:

油画质感的摄影好评,如此沉重又如此篇幅让人想起俄国大部头小说,但这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看下来真的是太煎熬了。

松野空松:

在2:17:43时,薇拉看着罗伯特站在苏联标志性墙画,她久久得站着,望向那一边,结合最后薇拉哭泣的告白或许有另一层解释。

RIVER:

问题出在文本上,贫乏的信息量完全撑不起这个片长,各种空镜构图的确很美,但是任何意义上的泛滥和放纵都只会将观众对创作者的“爱”放逐。

Outisss:

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题材上面也不是很吸引我,但是萨金塞夫的电影技术还是那么优秀,但是整部电影总体来讲还是略显沉闷,看得有点浑浑噩噩的。

蝠蝠:

飘落的雨滴,倒映的水面,悠久的天空,注重于物体的运用这一要素自老塔之后便成了俄罗斯文艺电影的标配。选择将爱放逐也等于判了自己死刑,非常沉重,非常痛苦。

盆满钵满赵+:

我觉得是个好故事,同时我也不排斥节奏慢的电影,但在这冗长的篇幅内讲述的信息量实在太少了,想营造悬疑感一切又讲得那么明白。 惊喜的是很多画面远近层次分割的美感想到了《安德烈·卢布廖夫》。

Pincent:

广角镜头摄影如油画,大量利用家园周围广阔的室外空间,包括天气元素也利用上,而乡镇内则是清冷无人,如鬼城一般,但诚实地讲比较难以进入这个故事,难以感受到内在的情绪力量,我反而只是凝视着那些美丽的空镜。

George:

开头的公路戏、一家四口坐火车、男主的第一次奔走,这三段印象很深刻,小朋友做Annunciation拼贴那里转折得也算动魄惊心。摄影实在好看,但是很多时候导演的attribution to high culture我还是接受无能,也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欧.尹:

萨金塞夫第一部,意外地还不错。男人与兄弟与儿子构成了一个阵营,他们并非无情无爱,也非爱得不深,却因未能回应女人的爱而终将爱放逐。影片沉郁的配乐可圈可点,摄影与构图极具诗意,幽美的空镜头描摹自然,更映衬出人物的喜乐疏离。尽管剧情推进极为缓慢,却也构成了独特的节奏,不失为一种影像风格。但有一说一,这缓慢有时的确让人不耐烦。

Bwheat19920313:

和《太阳照常升起》一起纳入本届我最讨厌的电影行列。萨金塞夫的温吞克制风格与激烈的家庭矛盾之间显然八字不合,本就无聊的故事在这种要命的节奏处理下显得更加无趣。另外影片的剧情也显得比较差劲,对于夫妻和隔代之间的关系波折叙述非常随意,人物似乎完全立不起来,显得非常生硬和缺乏生活真实感。最后演员的表演也不一般般,尤其是戛纳影帝的表演让人非常失望,一度让我想到《阳光普照》里那个只会恶语相向的陈以文,反倒是男主角“出轨”了的妻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显得出彩而情绪饱满。影片的影像处理尚可接受,但当一出家庭闹剧被无限延伸为冗长的情绪流时,注定了它就是失败的尝试。

子夜无人:

毫无疑问,萨金塞夫就是新千年后涌现出来的导演当中最懂得呈现人与人的疏离、心与心的冷漠、不断叠加堆积后最终形成雪暴般绝望的那一位。让误会变成无法挽回的,女主角难以理解的行为动机是一层,男主角过剩自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也是一层,但真正致命的是这两者对撞到一起之后,就像他后来拍出来的那部电影一样——“无爱可诉”。因为无法互诉衷肠、每一次相对只剩下失语,所以信息的交互全都紊乱、悲剧的造成几乎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定势。 但不吐不快的是,文本上先入为主的预设浓度实在太高,这两个人之间情境式的套招感,就像《殡之森》中女主角最后一定要向一片幽冥传达音乐声、《精英部队》里男主角结尾一定要对着屏幕露出漆黑的枪洞一样,这些很流畅却不自然的“缜密”最后都显得过犹不及,连着三部看下来居然都没有罗伊·安德森更“浑然天成”。

#FIFF13#DAY5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将爱放逐

《将爱放逐》是由安德烈·萨金塞夫导演,康斯坦丁·拉朗尼柯、亚历山大·巴鲁耶夫、玛利亚·邦妮微等主演的电影。 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带着妻儿返乡定居的男主角,在展开新生活之际,却从妻子口中得知即将诞生的孩子不是他的骨肉。从树梢开展到水塘的超长镜头,俯瞰生命无常,呼唤着塔科夫斯基式的俄国灵魂;一个意外,就足以倾塌人伦的地基。康斯坦丁拉朗尼柯,荣膺本届坎城影帝。

阿莱克斯(康斯坦汀·拉夫洛南克饰)和妻子维拉(玛丽娅·波耐维饰)带着一对儿女,来到阿莱克斯父亲留下的位于乡间的祖屋,准备在这里过一段假期。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沸言,乡间的这座独居坐落在群山和草地之间。就在孩子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时,维拉却在屋内向丈夫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她怀孕了,但孩子却不是阿莱克斯的。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阿莱克斯几乎崩溃,他向自己信任的兄弟马克倾诉内心的痛苦。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阿莱克斯决定采取行动,他告诉维拉希望她打掉肚里的孩子。马克为找来了堕胎的医生,然而维拉却没有逃脱死亡的邀请。失去爱妻的阿莱克斯几乎疯掉,他决定回到市内,找到妻子的情人报仇。当隐藏的秘密大白后,观众面对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孤独的爱情和交流的障碍是导演想要挖掘的主题,因为它们,才有了误解和悲剧的发生。

从树梢开展到水塘的超长镜头,俯瞰生命无常,呼唤着塔科夫斯基式的俄国灵魂;一个意外,就足以倾塌人伦的地基。

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大自然的一笔一画,在镜头下,都美得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正是在这一片绿油油、充满生机的画面前,一场悲剧发生了,天空和草地突然变得枯黄。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导演用充满暗喻的手法讲述了人类的孤单。

真的生命更直接更丰富更真切的在女性体内,她们早应该变成比男人更纯净更人性的人们;男人没有身体的果实,只生活于生活的表面之下,傲慢而急躁,看轻他们要去爱的事物。”祖亚金采夫真的最好的俄罗斯新生代导演之一。

 7 ) 放逐自己

■一句话点评:谜一般的人物,诗情洋溢的超长镜头,回味久远的摄影画面,一个带有宗教乃至哲理意义的抽象故事。 兹维亚金采夫的第一部长片《回归》(又译《爸不得爱你》)横空出世,在2003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前苏联乃至俄罗斯电影的优良传统仿佛跟着他一同回归,一时间“塔可夫斯基灵魂附体”的呼声不断。时隔四年,新作《驱逐》看上去依然是传统的家庭题材,讲述重点却从生疏父子转移到陷入痛苦的中年夫妻。片名选择上,上一次是“回归”,这一次是“驱逐”。一来一往间,故事大不相同。 《驱逐》讲述一个男人得知妻子背叛后的情感疾苦,他满腹怒气,决心打掉她肚中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剧情简单,刚过半段就暗涌不断。几个主要人物更是琢磨不透,只等观众去揭开那层面纱,消去疑云。如果说《回归》的主题已经令一部分人感到理解有障碍,那《驱逐》是再往高塔走上了一层。在缺乏西方宗教文本、信仰及其表述的东方国度,表述起来尤其困难。所以不能抱着解谜的心理去揣测人物动机,只会是纠缠不断,比如处于对立位置上的丈夫和妻子。常人看来浅显易懂的一个问题,只需要在“是”或“不是”间选择,结果他们搞得虚实不清。完全可以避免的误会被扩大化,一段能够修复的关系遭遇阻断,连带幸福的家庭一起毁灭。开玩笑说,还真是剧中人物自找的,但搪塞终归是搪塞,正经分析的话还是有很多东西可说。 故事里相似的意外突然,《回归》表现为突然归家的父亲,《驱逐》的平静则被一次意料之外的怀孕所打破(对于丈夫而言),冲突由此引发。事实上,《驱逐》里突然乍到、还未成形的孩子并非不可以解释,如果执著于孩子是不是偷情而得,那显然是非理性的进入方式。《回归》中导演借用了《圣经》和“七天创世纪”的素材章节,《驱逐》里的宗教色彩体现为东正教里对圣母的崇拜,换话说问题出在孩子的“归属”上。站在妻子的立场上,这个孩子不属于他们夫妻的任何一方(听上去不可理解,但影片要点正在于此),但也不是生搬玛丽亚和耶稣的关系。隐喻的不断组合只会让影片更加沉闷,为了避免问题被复杂化,不妨将《驱逐》看作通过寓言(神话乃至传说)来解读人生的处境,它不是随处可见的个人案例,也不是带有强烈暗示的社会题材。一旦道破这种影片与神圣的重要关系,《驱逐》就要失色不少。它的深层意义在于:唯有每个人自己去尝试理解,如同面对没有作出选择的开放式结局,找到一个合适的故事出口。 当死结出现,丈夫急于从妻子身上寻找原因,而从没有想到过需要拯救的是自身。放下这个问题的困扰,转而讲述兹维亚金采夫的影像风格,那实在轻松很多。主题晦涩并没有让摄影随之沉郁,说下印象深刻的几处地方。树林里有过两次谈话,一次两个小孩在交谈,摄像机一直在移动,人物走位自由变化。后来是丈夫与妻子,镜头跟随妻子前行,丈夫由左边出画,又由右边入画,很好地体现了他在是非问题上的咄咄相逼。后来的暴雨降至、水流穿过草地而下的长镜头,两分半钟一气呵成。绝妙的地方不在于由高及低、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而在于最后水面呈现出房子的倒影,继而被砸落的雨滴完全打破,安静不在。这只是影片里随便挑选而出的例子,片中臻于超然境界的美妙镜头俯拾皆是,山野羊群、雾中小屋……用质感逼真乃至油画效果都不足以形容和表达得尽。 雨和水是兹维亚金采夫喜欢的天气意象,《回归》中的几场雨微妙地改变了故事进程。《驱逐》中,开头结尾的两场雨,使得整体气氛更加凝重压抑。车子同样是个重要道具,在《回归》里始终伴随着旅行,后来两个孩子独自驾车离开。《驱逐》里车子贯穿了全片,从城里到乡下,跟着焦躁不安和濒于崩溃的丈夫,来回不停。拉夫罗年科在饰演丈夫角色上,喜形怒色收放有度。他将情绪起伏还有丧气的沉默表现得精彩不已,像极了现实生活中遭遇妻子偷情出轨的愤慨丈夫。一番求解后遭受更大打击,换得无法述说的痛苦。他被驱逐流放,走向不可预知的将来,这种来自内心的挫败又成功地传达给观众,获得影帝也是实至名归。【北青报】 一个导演的内容题材风格都会延续,《回归》里宗教就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采访里导演本人也指出了。 1.哥林多前书 13 refers to a single abstract chapter in the Bible on love: 1 Corinthians Chapter 13. http://www.bbintl.org/bible/gb/gb1Co13.html 2.伊甸园,圣母玛利亚。 the anti-hero’s tranquil family house, far from the inferred socio-political turbulence elsewhere. Soon after the wife’s proclamation we see her children playing with the jigsaw puzzle depicting an angel appearing to Virgin Mary, mother of Jesus, that she will bear a child. These clues indicate to the viewer that wife was innocent. 3.Vera身着蓝色(红色) 蓝色与圣母玛利亚 4.巴赫的圣母圣歌 the selection of classical music Bach’s Magnificat or the Song of Virgin Mary. 5.彼拉多的洗手 There is washing of the brother’s bullet hit arm, reminiscent of Pilate washing his hands in the Bible. 6.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 At the heart of his failure is a failure of love, indicated in a scene in which he reads to the children at bedtime from St Paul's First Letter to the Corinthians, one of a number of biblical allusions in the film: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and have not charity, I am become as sounding brass..." In a film pervaded by death, it is Alex who seems deadest of all. ……

 短评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深深被吸引...节奏令人不能自拔

4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闷到中途溜出去找人聊了十几分钟天。

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看了要睡着了

9分钟前
  • 我玩豆瓣无人知
  • 较差

剧情比《回归》差太多,文艺闷片最难嚼,勉强3星

13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俄罗斯导演怎么出一个是一个?

18分钟前
  • mongolialong
  • 力荐

萨金塞夫的电影技术上真是没话说,好与闷就取决于故事和人物能否撑住了。的确有老塔的神韵,但在同一个长镜头里时空转换是学的安哲吧,可是安哲的长镜头情感力量多么强大,因为他的人物需要那样一个镜头去穿越时间见到自己的所爱,是有灵魂的。这里就显得有些滥用了。技术真的需要建立在情感之上呀

21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安德烈·薩金塞夫在《回歸》和《將愛放逐》里依舊探討如何男性如何成為真正的兒子,真正的兄弟,真正的丈夫,真正的父親。

25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孩子拼出圣母,农妇对起欢歌。婚姻是需要合作的表演,却只有一人得到掌声。女儿唤错名字,儿子目睹暴力,窗外一场骤雨,屋内一个耳光。男人的溪谷已经干涸,在手术台扼杀骨肉;女人的爱情走向末路,用药物治愈绝望。若不能像孩子般协作,如农妇配合,婚内二人就只能像漫天乱鸟,在雨水到来前被爱放逐。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很美的电影,喜欢俄罗斯电影

30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4-4-2008 6:00pm science museum

34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想不开的作女把自己作死了,全世界这样的夫妻还少么,不会调节只能每天度日如年。剧情比《回归》闷,这样的文艺片太小众,注定没票房。但镜头太美了太棒了,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挪不开眼,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置景和运镜都是教科书。

36分钟前
  • 地念儿
  • 推荐

虽不如《回归》震撼,看完也是沉重绝望。疏离的夫妻,干涸的水渠,重复无尽的道路…镜头语言与故事情节相辅相成,配乐悬疑且有张力,太对胃口了。

3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主席的片四部都看完了,深觉按时间顺序前三部是导演小心翼翼的试水、积累经验、致敬先辈,待到利维坦才厚积薄发自成一家。本片摄影帧帧都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画作,移动的羊群,辛勤劳作的农妇,几乎压到山脊的云彩,甚至连墙面剥落的泥墙陋室都自带格调。

41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妻子怀孕了,孩子不是丈夫的。困局即将解开之时,情节却急转直下。一部带有强烈现场感的俄罗斯电影!甚至能够感觉到彼时天气的冷暖和空气的凝滞。

45分钟前
  • 章鱼
  • 力荐

一开场大雨一来,就被压抑到了,然后这种压抑感就持续了整部电影,节奏缓慢到我非常理解为什么片中的角色都想死了。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重复的生活使人厌倦,最亲近的家人使人倦怠。日复一日,平淡如水,褪去激情,爱情已死。交流阻碍,漠然丛生,心与心已经相距甚远,用离开来解决问题,是一场报复。镜头、配乐合我口味。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呃,怎么说呢,喜欢这种影像风格,毕竟继承了塔可夫斯基的某种特质。比如开篇的树,很难不让人想起《牺牲》的开头,读《哥林多前书》想起《安德烈卢布廖夫》,景色表现也有他的风格。达芬奇《圣母领报》的拼图都有深意。但是,我对导演故弄玄虚遮遮掩掩的叙事风格挺反感的,特别是女主角说的那些话

56分钟前
  • 雅尼以西
  • 推荐

浓得化不开的俄罗斯情结。被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冲淡的阳光,以及照样浓烈的爱。当然,最后那个镜头,农妇在田地里劳作歌唱,在我看来代表了导演的一种现实倾向,以及适当的讽刺。

59分钟前
  • 宋阿慕
  • 力荐

SIFF@影城;从第一个场景的孤树屹立就奠定基调,每一帧都可入画,尤其喜欢室内静物描写、室外写意风景,风卷草原,木屋内的光线,湖蓝斑驳的墙壁,沉静的母亲,都极其符合我的审美,也保持了导演一贯的美学思想;究竟是放逐爱,还是被爱放逐?结构精妙。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siff2015#第一部,也是第一次看萨金塞夫,俄氏隐喻冷酷但太沉闷了,好在油画般的影像悦目。标志性的摄影机运动和人物在画面中的走位调度构图无不大师风范,城市和村庄的色调反差,结尾和小溪的长镜头印象深刻,以及色调像极了塔科夫斯基。上海影城小厅真暗。

1小时前
  • seabisui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