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剧情片其它2007

主演:依尔卡·泽特,米里亚姆·霍维茨,Agnes Schanelec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剧照

午后 剧照 NO.1午后 剧照 NO.2午后 剧照 NO.3午后 剧照 NO.4午后 剧照 NO.5午后 剧照 NO.6午后 剧照 NO.13午后 剧照 NO.14午后 剧照 NO.15午后 剧照 NO.16午后 剧照 NO.17午后 剧照 NO.18午后 剧照 NO.19午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4

详细剧情

  19岁的Agnes回到了柏林避暑小屋(Berlin Summer House),她从小在那里长大。在那里遇到了自己暗恋很久的男孩Constantine,他成为了一名作家,面对他复杂的家庭和生活,Agnes该怎样说出她的爱呢?

 长篇影评

 1 ) 物与器

如果现在我有一件事不能做到,那就是引诱女孩。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也找不到和她搭话的理由,我对她无索求,我能对她说什么呢?但我感觉婚姻正包围着我,剥夺我的权利。我想逃离。对安静的快乐的渴望,无止境地在我面前延伸,带来沮丧。我发现我想念那个时候,就在不大久之前,那时我也经历着期待的剧痛。我梦想一种生活,只由初次的爱与最后的爱组成。我知道那是水中捞月。我不羡慕他人。当我看到恋人们时,我想他们和他们的将来,多于想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所以我爱城市。人们出现然后消失,你看不到他们老去。让巴黎的街道如此迷人的东西是,女人频繁且稍纵即逝地出现,我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在见到她们。有她们在就足够了,冷漠,对其魅力的自信,乐于在我身上测试它的效果。就像我用微微一笑,或者不经意的注视,测试我在她们身上的效果一样。我感觉她们的诱人力量并没有为此屈服,这没有让我疏远海琳,完全没有。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的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女人美丽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时,我拥抱了所有的女人。

当他人不再是物体,而作为器具以抵达的那刻为初始生命而存在。他是我思与我欲之延伸。过路的美女的美为何成为“我”的妻子的美的延伸?当“我”拥抱海琳时,“我”为什么拥抱了所有的女人?物的同一性趋往粗暴、单一,缺乏生命的回顾,而器的多样,是含糊的,不可定论。我,对他人不采取物化手段的吞噬,无非是器具,将欲望倾倒在本体感知下的他者内核里,使其美,使其冷漠,使意义穿过她,照耀出德行。更深刻的醒悟,是,器具之下“我”最终降临的虚无,伴随来多样坍塌后的初始状态,回归到单一,孤寂。经历了漫长的,在不同器皿里的,有关他者与他身的边界摸索后,留下我与我在那处——同一处,空空荡荡的回响与对视。

 2 ) 午后之 爱

       就像他去商店买套领毛衣一样,美丽的女店员向他推荐一件绿色格子衬衫,他开始抵触,然后让步说可以试试但一定不会买,然后穿上衬衫并引来女店员的称赞并最后愉快的买下了常规计划之外的格子衬衣,回家后并声称自己爱这件衣服。
       他对于克洛伊的感情也是如出一辙。但,人很难会因为厌倦了习惯穿的各色套领毛衣转而把衣柜塞满格子衬衫。
       妻子在最后噙着泪的那段告白,不也正是他自己的回答。
       我一直觉得侯麦的电影不是想要告诉我什么道理,而是让我从一个观影人的身份来看待我们的生活,它处处充满巧妙地难题和不经意的愉悦。没有人是孤单的,你和身边漂亮秘书或同事玩着无伤大雅的调情,你在不同场合用不可知的可能性应用在各色女人身上,你不吃午餐然后再下午2到3点来一份简餐,这些事都有人在陪你做,很多人,就如同那个他很久不见的老朋友说的:你以为自己很特别,但有成千上万和你一样的人。
       男人做过一个清晰的白日梦,梦见所有咖啡馆旁路过的漂亮女人都能被自己所诱惑。而最后那个女孩子却因为 对恋人绝对的爱 而清醒的拒绝了他。这在潜意识里,暗示了他对于 爱 的强大信仰。这也使故事得以有了这样的片尾。
       由电影延伸的无关的:安定感有时可以成为出轨的保障。一个男人会在有爱人的情况下对身边任意女人捏造暧昧的假象,而在他单身时,这样的自身状况会限制他的妄想。

 3 ) 道德审视、诱惑、话语

去仔细地看一个自我反思很强的人如何一点点陷入诱惑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仅是诱惑的变奏:从“熟人”到离不开的熟人(我受不了孤单,需要见你;有你在一切都很顺利),到正常的生活开始受到诱惑的入侵,再到终极诱惑前的醒悟。

克洛伊的诱惑最基础层面是肉体的,其次她的生活同样满足了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幻想——被本能欲望驱使的,随性的,不稳定/自由的生活(男主每天下午的逛街等等,在他催眠自己的“自由地欣赏异性”的“正当”理由下,其实都是一次心理的猎艳,心理的出轨,在循规蹈矩的生活中“透一口气”(当然,因为他不断地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合理化,所以在他自己的叙事中不存在透气,因为透气就意味着被压抑,而他不会承认他的生活是压抑的),这在一开头其实就铺垫好了男主角内心最深层的欲望),再次,克洛伊糟糕的生活和个人状况,满足了“英雄救美”的幻想。再次,克洛伊作为曾经的朋友的情人,满足了记忆中的“梦中情人”幻想。最后,克洛伊将自己完全摆在第三者的位置,没有表露出一点“僭越”,给男主造成麻烦可能。这让男主能安心的、没有负担的与其交往,从而一点点陷入。

头两次看这部电影,会觉得克洛伊很有手段,把男主角套的牢牢的。但这一次我感觉到她在许多时候也是真诚的,真实的展现自我。她本来就是一个“随性”的人,而她的生活也的确如此——突然消失去意大利度假,回来后在办公室绘声绘色地谈自己的风流韵事,如果一个凯旋回国的将军一样炫耀自己的战绩(“魅力”)。一个在交往中完全用手段的女子是不会有这样的行为的。再比如她回国后一段时间又找不到工作,非常沮丧。在男主帮她找到工作后又神采飞扬,喋喋不休地谈起服装店里的趣事。这些都非有意之举,也许是她的言行违背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伦理道德,所以在观众心中,她的形象自然就与真诚相背离,从而成为了一个有手段的“诱惑者”。

(侯麦的电影中,很多时候最亲密的时刻是用“自白”的形式表现的。因为侯麦电影中的角色,很难完全脱离自我审视表达纯粹的欲望。而这也导致了真正到了语言消失的时刻,侯麦的电影就变得神秘。比如《克罗尔的膝盖》中雨中摸膝盖的一刻,以及《绿光》中最后的奇迹时刻)

准确地表现一个强烈道德感与“自由主义”混合的中产阶级一点点被诱惑,是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从整体的视角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陌生且戒备、熟悉而逐渐放下戒备、友谊占上风欲望占下风、欲望占上风、醒悟。如果仔细地看男主的自我审查话语的转变,其在视听语言上主要表现为男主的心理自白。随着男主的一点点陷入,自白也在逐渐隐去。从开头的大段大段自白叙述自己的生活和欲望相比,到最后男主在洗漱台前看着套着衣服的自己的时候,不仅没有了自白,而且整个影片都几乎没有了任何杂音。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个逃脱了语言编织的牢笼的时刻,在心理活动最强烈的时刻反而成为了最安静的时刻。(这也说明了侯麦对画外音的使用,对语言的认识和使用都想当深刻)

其次,从银幕空间的角度看,可以将男主和克洛伊交往的空间分为三类:熟人空间、可能熟人空间和无熟人空间。这样的分法就像其名所暗示的一样,是按照空间中有无熟人的目光(道德审视)的标准来分的。熟人空间,即办公室;可能熟人空间,包括了餐厅、街道、商店这样的可能出现熟人的公共空间;无熟人空间,即克洛伊的公寓。男主和克洛伊的交往,一开始是发生在办公室。(直到克洛伊从意大利回来,对自己的魅力十分自信,并声称要“诱惑你”之前,办公室都是两人交往的主要空间。这体现了两人尤其是男主不惧怕将交往活动置于熟人的审视中,说明了男主认为(至少自以为)两人的交往是纯洁的,对男主来说,遮遮掩掩反而意味着自己有不洁的欲望)。男主角被诱惑,两人关系更进一步,有的发生在餐厅这样的可能熟人空间,有的发生在更加私密的无熟人空间。最后的终极诱惑,则发生在克洛伊的公寓之中。

再次,如果以诱惑的“手段”看男主的陷入过程,首先在不熟悉的阶段,也就是两个人尚且陌生(从开始一直到两人第一次一起吃饭以前),男主防备心还很强,怕麻烦找上门不愿意帮克洛伊。此时克洛伊所做的除了表现出善意以外,最重要的说自己糟糕的处境,以期望获得男主的同情。第二个是两个人逐渐成为朋友的阶段,从第一次一起吃饭开始到男主陪克洛伊去看房子结束。此时克洛伊的方式是继续表达善意(送娃娃衣服)、自白(讲述过去的事情,现在的处境),而男主也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第三个阶段开始于“欲望”初现的看公寓阶段(房东误会后男主的微笑),看房子后两人在餐厅吃饭,克洛伊说“我受不了孤单,需要你”以及“你在一切都很顺利”。可以说是强烈的暗示,但没有直说喜不喜欢。她主动握住了男主的手。而当男主想“顺理成章”地亲一口她的手时,她抽开了手。克洛伊的自白更加私人(说起自己自杀的欲望) ,两人交流的话语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阶段,男主的自我审查依旧在,如在他帮克洛伊搬完家后的出租车上的独白。第四个阶段开始于克洛伊第一次消失,到最后在镜子前的醒悟,是欲望渐渐压过了友谊,压过了“道德”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克洛伊的两次消失,都使得二人的关系亲密程度上了一个台阶。第一次消失后回办公室,男主的举止就很亲密了。其后克洛伊和男主多次一起出行吃饭。第二次消失后回办公室,男主更加克制不了欲望,开始和克洛伊一起逛街,在大街上的举止如情人一般,随后同克洛伊单独待在私人空间。在第四个阶段,婚姻道德与欲望的冲突越来越剧烈,也以最侯麦的方式表现——两个人观点的交锋。(在侯麦的电影中,角色交流的内容就体现出角色之间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夏天的故事》中加斯帕尔和玛戈的海边散步聊天。)

(其中有一场戏很有意思,两个人买完衣服后在楼梯间照镜子,男主说:“克洛伊,你愿意嫁给我吗”。提出两人在“另一个幻想世界结婚”时,用了一个微妙的推镜头,使得画面中真实的两人出画,而仅留下镜中的形象。在两人走出幻想,“不可能”之后,两人走下楼梯,重新回到画面中)如下图:

进入幻想

幻想之中

走出幻想

在这一个镜头中,利用镜像,表现现实与幻想的切换。

 4 ) 正餐后的调味与空想

这个男人说他喜欢城市。不倦于跳进人群中,爱人群就像爱大海。
他的感觉竟然是像孤独的海盗一样,满足于被潮水带走。
在潮水分开或被驱逐时,自己再努力的向前游。所有的意念来自街道。

这个男人在火车和街道上观察各色的女子,想象如果没有结婚的话会不会和她们有不样的遭遇。而因为已经结了婚,对其不能再产生什么目的,就不能有所作为。把所有女人的美看作是妻子美的延续,虽然他不清楚为什么在众多喜爱的女子中选择了她,但对于她的肯定是不可置疑的。

这个男人喜欢被漂亮的人包围着,可妻子却放心他不会被肉欲左右。办公室里风韵的秘书,家里喜欢裸体走动的保姆都不是问题的所在。与克洛伊的频繁联络,最初或许是出自好心,后来是变成了生活中的调味品。我想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女子是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倒让他徘徊留连。到最后,当克洛伊说,我爱上你了的时候。他却说,希望那不是真的,如果你爱我我会掉头就跑。即使她说不需要他离开他老婆。果然!他还真就跑了。

这个男人说他其实不喜欢下午的时光,却总是和暧昧对象在下午的空闲时间里约会。最后他突然出现在孤独的妻子身边时,妻子的喜极而泣,让他说了些还算中规中矩的话。他说他坐在她身边,还能感觉到危机。这就是爱和占有同时存在的危机么?他俩比着说自己傻,其实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什么傻不傻,比装聪明来的轻松的多。

她是个不想被控制也不想勘破什么的女人,而他又是喜欢在人群中胡思乱想的男人。他说他没完没了的去和那些他不了解的,对他毫无意义的,偶然碰见的熟人说话而没有去说话而没有关心到妻子的想法。

要是他和克洛伊上了床,等她有了孩子之后估计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像他进商店不买衬衫,被劝说着试穿了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


这个男人就是个空想主义者。不过他的空想主义倒是挽救了他现实的美好存在。我觉得他是在最后脱套头衫的时候想起来了给儿子做鬼脸的那一刻,及时停止了他即将改变的生活。再绕着回旋的楼梯百转千回的走回原点。

生活就是喜欢绕弯子。永远没有直路可走。也没有永远的宁静,有点小波小浪。就跟你做一道菜,总有个主要食材和主要口味。偶尔加点不同的配料,或许能提鲜或许会败味,这就看烹饪的人的拿捏了。不要影响到真正的口感即可。

午后之爱,是因为这是发生在下午时光中的暧昧之情,还是因为这情正餐过后的意外调味。很喜欢这部电影,终于知道很早买的那本《埃里克侯麦:爱情,偶然性和表述的故事》的封皮上那光滑女人的后背是谁了。呵呵。

 5 ) 午后-爱的仍是自己

       午后的时间,总是会觉得用了一餐饭的分隔将身心的精力不情愿地交了出来。早晨的生机昂然消磨怠尽。正如男主角说的,“他很少吃午餐。用逛街打发时间”。是试图与自己靠得更近一些,握住更多东西吗?走在午后的街上,看的是风景,空洞的风景,并同时成为风景,无意识的风景。
    当男主角被某种无力、虚脱和黯然感控制的时候,外部的空气和内心生长出来比潜在的自我更为曼妙的东西生长出来。他开始迷失、左顾右盼。有一个下午,他坐在咖啡馆的玻璃后,把路过的女人分为冷漠的、踌躇的、忙碌的、有人陪伴的、孤独的和仓促的。他幻想自己能以三言两语得到他们。叫他失败的只有一个仓促的女孩,只有她的眼神如同孩子可以被曝露无遗,其他都与男人一样。也许在世上游走的时间越久,就和魔鬼做了更多的交易。午后,是把自己不情愿地抽离出来,交给马路、行道、未开的路灯、办公桌……一切可以触摸却万分虚无的时候。
    Chloe便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女人。也许对于她来说男人则是这个时候她需要的男人。
    Chloe与妻子是完全不同的,妻子太日常化了,她的语言、笑容、体态以及做出的决定,就像成家男人身上缠着的丝绸。而Chloe则主动、自我、有男性化的气质,最重要的是她飘忽不定。
    起初男人有些排斥,或是怕见到她,很有可能他太清楚自己处在危险之中,而危险则是自己造成的。慢慢地,当Chloe不断出现为他填补午后时间的时候,他开始动摇了。他挣扎,但是并不痛苦,自认为享受着这个过程,并把握了最自然的节奏。他甚至会对着Chloe露出幸灾乐祸的笑。我之所以认为笑不寻常,因为男人的平静、沉思好比一个钟罩,一直保护着他。他开始思念Chloe,为她的短暂消失而焦虑,等待她的消息。但是由始至终,他都像一个守株待兔的猎人。
    当男人开始出没在Chloe的寓所时,是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我说不清是在等待他肉体上的出轨,在期待它,一种宣泄。既然是“道德故事”,我想这一笔绝不会轻率。
    男人最后一次去Chloe寓所时,他捧着一大盆植物,我想他原本是准备不再控制了。后来Chloe不断地,轻巧地挑逗他。然而,他去站在浴室的镜子前时,他看自己的脸,企图认识自己。逃走。走下回旋的楼梯。
    楼梯和最后妻子的哭泣,又一次提醒我这是一个道德故事。男人在游走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被告知妻子在做什么,也许她也经历同样的事。然而,我并不想把它简单地归为出轨、回归、精神、肉体等等。
    影片中的每男人,爱的始终是自己,那是一种大爱,容不得任何人,于是也就成了可以接受、欣赏任何女人。带有悲剧色彩的是,这一次的回归,却可能是以后无尽的午后游离的意识化的开始。
    “午后”像一个概念,悠悠地抓着整部影片。
    没有人喜欢午后,因为太真实而又太虚幻
        

 6 ) 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

“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之作,在这六部或长或短的作品中,侯麦精妙地剖析了恋爱与婚姻中的男性心理,其微妙与力度为影坛少有。

所谓“道德故事”,即影片牵涉到的关于不忠、出轨、洛丽塔之爱等等反常的恋爱行为,但对于观众而言,这种两性关系的探讨却并不沉重,反而显得幽默又意蕴盎然,这不仅仅得之于侯麦将游戏的成分纳入两性关系之中,也在于同时借由人物对自我心理的评析来消解这份批判意识。侯麦的观察视角不是客观的,观众知道的并不比角色多,反而角色的自我评判在不断地增加观众的认知。这是第一人称的视角,而不是第三人称。侯麦并没有站在故事外进行观察,反而是消灭观察者,让角色自己去看、自己去说。而这个在六部作品中至始至终存在的评析声音就是男性自身。

所以,它们有极强烈的带入感。对于一个男性观众,六部电影犹如六面镜子,不仅照出了他的那一张长满胡须的脸面,也照进了隐秘的不可察觉的内心。就我个人来看,每一部都有令我惴惴不安之感,有时候被剖析到隐秘之处,往往油然而生一种拍案叫绝的感觉。

最让我的两块肩胛骨有颤动之感的是《苏珊娜的故事》,两个男人在相互角力、追求苏珊娜的过程中,却不想最后通通不幸地成为备胎。指出的一点是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类似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上,极其相似,让我恍然间以为生活又一次模仿了艺术。

此外,还有在《在穆德家的一夜》中,侯麦点出的男人的道德困境在于恋爱关系确定之前而不是之后,是极有启发意义的一个观点。一个男人的勾搭之术在成功一个之后,便会永世使用,这也说明了为何婚外情并不会受到自我道德上的批评。在《克莱尔的膝盖》,男主正是在婚姻确定之后展开“征服”活动的,对未成年女性的勾搭,如劳拉这种送上门来的角色自然是只是逢场作戏,只有在遇到不理不睬的克莱尔之后,男主才真正启发起了征服的欲望,甚至不惜以编缀谎言来获得触摸克莱尔膝盖的机会。而到最后在女小说家的视角下展开的事情真相则狠狠地射了这位颇有点自以为是的男性角色一箭。侯麦正是在恋爱中掺进了游戏的成分,构建三角关系,才使得如“洛丽塔”之类的反常爱情逃离道德的审判。

对于婚后男性心理,举两个例子。而在《午后之爱》中,跨进婚姻殿堂的男人将所有的女性幻想成妻子的化身,这当然是一种自我欺骗与自我蒙蔽,是他们逃离道德束缚的方式。他们虽然因此可以去到处沾花惹草,但自我批判的声音依然存在,而这位男性的悲剧在于虽然约束了自我没有被诱惑而出轨,但却不得不面对妻子已然出轨的事实,他甚至没法把这一点给揭露出来,这位中产阶级的虚伪之士只能带着这种伤痛将婚姻继续下去。此点同样也是《在穆德家的一夜》结尾出现,当丈夫可以将妻子的往事揭露出来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倘若他要继续维系住这段婚姻,这只能是他唯一的选择。所以他闭上了一只眼睛,并编撰出一个谎言对妻子说“她是我最后一段恋情”以安慰她(这就等同于在暗下对她说”婚前你有外遇,我也有过,咱们扯平了,不用受良心自责,我们继续生活)。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与普鲁斯特在《女囚》中阐发的命题相类似,侯麦在几部作品中也点出了对于男人来说,女性猎物越难得到,就越会激发起他的欲望,典型例子是《克莱尔的膝盖》中的克莱尔与劳拉形成的鲜明对比,前者正是因为“占有”(精神上,而非肉体上)的困难度远比后者来着强烈,才激发起男主征服的欲望(去网球场,编谎言等等行为)。而在《午后的爱情》中,情人一次次地来到男主的办公室,就变换掉装束,从发型到穿着,甚至还有谈吐方式,这都是为增加勾引成功率下的筹码。以一种加强陌生感的方式,并间以一次次的消失、放鸽子,不定时的出现不断地将男主勾引到手。

六部作品,六面男性自我映射的镜子,必将永存。

 7 ) 我们应否真的行房,这样会否破坏了交往

看了第一部侯麦《午后之爱》,非常好看,大师果然名不虚传,同时也发现洪尚秀简直是在赤裸裸抄袭,不过还好不是拙劣的模仿。这类平淡如水的聊天电影,法国导演拍的特别壕,算是一种文化特权。这本来是一个中产中年男的白日梦,却弄的像哲学家一样深沉.

经历了几段戏剧性的恋情后,Federek认为自己找到归宿,和海琳结婚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早上坐车进城(巴黎)上班,由于他是半个老板,下午他还会出去溜达一下看看街上的人散散心,太太海林是老师,并在攻读博士学位,她优雅大方,性格温和。Federek觉得自己深爱他的妻子,并对这平淡如水的生活感到满意,但其实他还是不甘心的,像大部分婚后男人一样他发现,结婚前觉得谁都不合适,结婚后觉得谁都合适。同时,作为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家庭是生活的核心,他禁止自己这么想,并自我解释到:啊,我失去了爱的能力,我发现车上的美女很多,路上的美女很多,我喜欢的知识型美女很多,性感美女也很多,但我没法开展一段关系,不想和她们搭讪了。而且,他把这种感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

写出这样的独白,不得不说侯麦的中年危机比李安的高级多了(李安的中年危机是拍了部《色戒》设计了个曲别针儿体位)。Federek和他的合伙人毫不讳言对美女的热爱,请了两个貌美大方的女秘书在办公室,他自己则每天中午溜出去逛街,幻想着街上的美女都不顾一切的跟他走,这种幻想是美好的,他不喜欢乡间生活,“我热爱城市,我走向拥挤的人群就像走向大海,乡下的午后寂静的让我发疯”,“我喜欢在火车上看书,从头看到尾,我不喜欢看报纸,因为看书可以把我抽离身边的世界”,接下来他晃悠到时装店,在风情万种的店员推销下,突破常规,没看高领羊毛衫,而是买了件格子衬衫。下班回去后拿给老婆看,老婆称赞他的眼光,他感到无限满足,这里的形与意完美的切换:Chloe就是他生命中的格子衬衫。他没有拒绝新的尝试(和店员的几句对白,试衣服时的身体接触都充满了暧昧的暗示意味)。并且,这尝试被老婆高度接受。

接着Chloe出现在他办公室,她是他朋友的前女友,一个奔放大胆自由自在的模特,他的(富二代)朋友被Chloe折磨的要生要死,Chloe还是离他而去了美国,他从美国回到巴黎,去办公室找他,希望他能给介绍个工作,Chloe暗示他曾经背着朋友和她调情,他大方的承认自己结了婚,很幸福,并且没有给Chloe介绍工作,Chloe的出现把他的哲学思考具象化了,这样一个捉摸不定的尤物站在眼前,他乐得和她暧昧一下,喜欢和她一起走在街上(接受别人的误解),同时他也一再的暗示:我们是清白的,男女友谊。Chloe又经历了两次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介绍了工作给Chloe,他们见面更多了,他开始感到危险,他身不由己的说,我们不要上床,这样会破坏了交往。

Chloe则大胆挑衅他:我发现我爱上你了。

他:可我已经结婚了,你接下来是不是让我离开我老婆?

Chloe:不会的,这跟结婚没关系,我只是告诉你一下,我打算生个你的孩子,我喜欢孩子,而且你满足我对孩子他爹的所有要求(高大英俊,蓝眼睛,人也不傻)。

他:这太可怕了。

Chloe:假装爱自己的身边人才可怕。

他:我真的爱我太太,我也爱你,但我不能两个都爱,社会不允许。

Chloe:当然可以两个都爱啊,为什么不能呢?

他:如果这社会接受一夫多妻就好了,我就会觉得正常,但现在这样不正常。

Chloe:如果我告诉你,我看到你妻子和别的男的一起,你是不是会稍微平衡一些呢?

他:可能只是她同事,他不乏追求者。

Chloe笑了。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发生在Chloe小卧室里的对话。侯麦把男人的心思写到家了。

接下来Chloe继续不管不顾的展开她的计划,而他也明白自己心理防线就要崩塌,毕竟面对Chloe这种火辣挑衅的眼神,没几个男人能抵抗到底。终于在另一个约定的午后,他买了植物去Chloe的住处,Chloe正在洗澡,给他打开门,Chloe让他为她擦干身体,他局促不安的看着他意念里抚摸过多次的玉体展现在她面前,就在他终于抵挡不住脱去西装,脱高领羊毛衫时,他想到自己在家把高领提到头上扮演怪兽逗孩子的情景,迅速穿回衣服落荒而逃了。他匆忙逃回办公室,打给太太,确定太太在家匆忙赶回家,他们互相诉说情话,他仍在为险些失去的平凡生活而心跳加速有些失态,他太太显然也感受到他内心的风暴。接下来,一切都将恢复正常,一场酣畅的性爱在等待他们。

也许这部电影的优雅之处就在于Federeck直面了自己的欲念和软弱,并在最后一刻做了一个艰难但果断的抉择,终于一场略微尴尬的风流韵事而不是小男人内心的猥琐。这一点,洪尚秀学到了,洪尚秀的电影往往也会回归风流而不是流于猥琐(即便在《这时对,那时错》里出现短暂的不雅场面)。

作者电影观照出作者内心,而这类电影让人继续看下去靠的是强大的独白对白能力,这一点没几个能做好的导演,那意味深长的独白或者对白,每每让人会心一笑,并强烈的吸引人看下去,侯麦的构图也极其吸引人,哪怕是火车上的路人,逼仄老旧的亭子间,他都拍的那么美。同时,已婚男女可能看到更多,想到更多。这是我的第一部侯麦,尽管十几年前就已经买了碟但一直没看,很难想象二十年前的我能欣赏这样的电影。

 短评

午后处在一种饱暖的状态,好似对妻子的爱无法更近一步(怀孕象征夫妻新的障碍),因此思起淫欲。从序曲开始就可以注意“衣服”这个时刻高亮在场的客体:买衣服体现男主性格;幻想与不同衣服女性约会;保姆和克洛伊都曾脱下衣服;花色和样式各异的衣服(能指)也承载着留恋花丛的所指。套头衫用得好。

8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侯麦的片色调都特别好看。青色,棕色,乳白,朱红搭配在一起非常舒服和谐。还有喜欢男主一开始的格子衬衫。

13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道德故事系列集大成之终篇:人到中年难免危机,已经不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问题了,这问题就好比男主的高领紧身开司米,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玫瑰呀。“女人如衣服”,侯麦把这句话展现得太好了!

1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2017.09.23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最后这一句,我老公也曾对我说过几乎一样的话,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句谎言。

17分钟前
  • ᴍ ᴀ я ʟ ᴇ ɴ ᴇ
  • 推荐

三位主演的长相气质并不讨喜,但依然是个精彩的故事。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忠贞的约束,它是一种感性的坚持,信者得救。

22分钟前
  • 小熊QQ
  • 推荐

一个已婚男人,家庭美满,但无聊的午后总让他想入非非。老朋友的前女友找上门来,于是,他的午后变得多姿多彩。他相信他深爱他的妻子,他相信他能够抵制诱惑。你一定认为他最后出轨了,但是,侯麦却让他逃走了。不过,正如克洛伊所言,她的诱惑也许会让别的女人享受成果——谁知道呢。

25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侯麦台词最好的一部。

27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真相就是男人抵挡住诱惑没有出轨却只能面对妻子已经出轨的事实,在结尾狠狠地摆了一笔。注意两点细节:1.外遇发生在妻子怀孕期间,2.情人的每一次出现都改变着装束(发型、衣着),与呆滞的妻子(狐狸样)形成对照。而诱惑的不断变奏无不诠释着普鲁斯特在《女囚》中点出的命题:越难得到越会激发欲望

29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克莱尔的膝盖》之后,侯麦还能拍出什么呢?他的道德悬疑曾经只是女人柳暗花明的陷阱,这如今在他炉火纯青、如入化境的隐身术中渺无影踪。他还能给我们惊喜吗?侯麦的选择是始料未及的,我们从未在之前的故事里这样不带防备地直视阴谋:主角在序幕中就毫不避讳地幻想与陌生女人的幽会。我们与阴谋捉迷藏,这是希区柯克电影;而当我们在阴谋面前无处躲藏时,这便是库布里克。侯麦拍摄了一部《大开眼戒》的预告片,道德故事的终点、这在道德两级滑动得最为剧烈的电影,却恰恰瓦解了道德,走向了它的反面:欲望。这正是最好的结局,电影违背自己赖以生存的语法,让精巧阁楼轰然倒塌。侯麦一路艰难跋涉到达的终点便是这里:他不再让自己的人物看上去像个衣冠楚楚的罪人,而像个衣冠楚楚、却满怀悲伤的怪物,他竭尽全力守住人的底线,却不可能如愿。

30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3.5. 第六个没有得逞的感情因所谓的道德挑战而搁置。Maud、Françoise、Haydée、Aurora、Laura、Claire 都登场了。2020.12.13 午后三点大银幕看午后之爱。咦原来Bernard Verley和Françoise Verley现实中也是夫妻呀。最后的道德挑战,也在城市人潮中沦为笑话,没有一件衣服不好看,没有一个女人不好看。

34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喜欢男人的一点点克制,和女人的一点点放荡。

3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如巴赫平均律,明线上的复调叙事将男主面对妻子与情人的时刻并置,并隐藏了一条暗线——他理想中的暧昧出轨与现实中的尴尬偷情,一面是小布尔乔亚式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式的。圆融的叙事结构少有节奏的错拍,保持冷静的旁观视角,却也令人物少了某种活力。片尾的警醒时刻是寻找出口的必然,但如果没有出口直接跌入洞中呢?洪尚秀接过了这一棒。

4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我们在与婚姻形式相悖的《午后之爱》里并没发现所谓的自由意志,而是看到了一种存在于想象世界里的柏拉图式恋爱。侯麦的道德故事表面上都是关于选择的冲突:选择道德不快乐,选择快乐不道德。道德与幸福之间的矛盾不仅困扰着爱情当中的男男女女,同样也让资产阶级焦虑得不知所措。然而作为一个极富审慎魅力的资产阶级代表,男主角的“选择”却具有强烈的宿命论调。因为在他看来,消除危机获取安全感的前提只有一个:将具体的人抽象化或把欲望概念化。于是他在序言里那些自欺欺人的白日梦便赤裸裸地揭示了自身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可以心甘情愿陪你逛街吃饭买买买,就是不能跟你上床睡觉嘿嘿嘿。究其原因在于男主只想巩固自己作为主人的道德,根本不想因改变而成为奴隶。形而上(资产阶级)的爱情与下半身无缘,这才能保证婚姻秩序(自身地位)的稳定性。

44分钟前
  • Muto
  • 力荐

重新想了一下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是,男主角乐于与克洛伊相处、说爱她,可是一直不愿意改变她贫困的生存处境,而我在看的过程中竟然代入了男主角的心理,认为他的行为很正确。侯麦用同情的方式,揭露了爱本身的懦弱与残酷。

45分钟前
  • 明鑫
  • 还行

#bjiff2020#北影节最后一场,午后欣赏一场法式午后之爱,把“出轨”上升到人文哲学的高度也真没谁了,候麦再次以冷静疏离的眼光审视中产阶级寡味的婚姻生活,略带讽刺又异常可爱。午后人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异想天开的已婚男人却幻想着另外一种生活,比如借助神奇液体(丘比特之箭or费洛蒙?)让自己人见人爱,与无数巴黎美女邂逅陷入爱河。可等到真有那么一个完美“小三”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犹豫不决且退缩了,最后在“小三”刺激之下,他反而鼓起勇气忏悔表白,从而加深了与妻子的情感……爱让现代人迷惑,而男人真是让人费解的矛盾生物呢。ps,不妨追问下,夫妻之间精神出轨而肉体未出轨究竟算不算“出轨”呢?

50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独白如诗。猥琐又真实的白日梦,妄图占有所有女人的天然梦想VS.必须忠于婚姻伴侣的道德现实。无法平衡的摇摆,可怜又可悲的止步/逃离,怀中哭泣的妻子……对中产阶级空虚精神状态和婚姻道德的入骨讽刺,Cholé起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爱逛街爱购物的男主,最讨厌男人穿高领紧身线衫(福柯躺枪)

53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Frederic他老婆也够厉害的,生孩子,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写论文,还时不时会情人 lol Rohmer is so subtle.

57分钟前
  • 苗儿
  • 还行

道德故事系列里我最喜欢这部。不论开头部分的抒情化表达还是后来的热情与理性间的挣扎,都表现得很到位。人心的幽深易变与生活的杂乱失序,在日常秩序的运转之中一览无余。

59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最后一部。与慕德家一夜 女收藏家 克莱尔之膝同样讲了中年男人在道德与情欲间摇摆不定的故事。电影感的削弱以及生活况味的自然展现无疑是侯麦特色 亦是我最爱他之处 本片依然如此。至此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刷完 最爱克莱尔之膝。

1小时前
  • 松枝清顕
  • 力荐

“一种新的婚姻哲学,在婚姻与奇遇之间的选择,暧昧的道德。”很多人说洪尚秀像侯麦,探讨一些中年男子在婚姻中的道德困境。在这一点上,洪倒像一个东方人,而侯麦则严肃克制的多。伍迪艾伦则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美式风格。(高领毛衣像神偷奶爸)

1小时前
  • Eco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