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剧情片大陆2007

主演:蒋雯丽,张瑶,李光洁,董璇,焦刚,吴国华,张静初

导演:顾长卫

 剧照

立春 剧照 NO.1立春 剧照 NO.2立春 剧照 NO.3立春 剧照 NO.4立春 剧照 NO.5立春 剧照 NO.6立春 剧照 NO.13立春 剧照 NO.14立春 剧照 NO.15立春 剧照 NO.16立春 剧照 NO.17立春 剧照 NO.18立春 剧照 NO.19立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20:02

详细剧情

  北方某小城市的大龄音乐女教师王彩玲(蒋雯丽)相貌丑陋,却因天生有一副唱歌剧的嗓喉,相当清高。不甘像周围人一样过平庸世俗生活的她,一心要将根扎在北京。钢铁厂工人周瑜迷上了在广播里献声的王,以拜师的名义对她展开追求,却间接令王爱上了其一心想去北京念美院但屡考屡败的表弟黄四宝(李光洁),然而黄只当王是自己苦闷精神世界的知音。后来,黄因为认为这段纯洁关系被王玷污去了深圳,周对王的再度追求也不了了之。  在王以为自己再也无法从身边找到志同道合者时,自小迷恋芭蕾、被旁人视作异类的胡老师(焦刚)走进她的生活,但胡以悲剧将自己与世俗生活作了断将追梦的王进一步打击,伤心之时,她从父母身上发现一直不愿与之握手的世俗生活也有美的一面。这时,自称身患癌症去日无多的高贝贝(张瑶)找到王,想让王助她去北京参加青年歌手比赛,王犹豫一番,决定帮她圆梦,但高的故事原是杜撰。王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和以前从不正眼相看的邻居(董璇)成了朋友,而在结束了与她的短暂友谊后,王以自己的方式和世俗生活言和。

 长篇影评

 1 ) They may say I am a dreamer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最后是怅然若失的回头。这是一部给文青的教育片,勇敢的文青会继续的勇敢,而想要退却的文青也可以安然去过柴米油盐的日子,各得其所。

我很喜欢的是黄四宝拿着《热爱生活》这本书的样子,他们谈论梵高的样子,王彩玲说:“我不想在这座城市里发展爱情。”的样子,说“除了我,再也不会有别的女人这样了解你”的样子,与光头女生一起住在北京小旅馆的场景,以及那场错过后来的黄四宝。

“唱得好的人多了。”
所以呢,她不可能唱到巴黎歌剧院。


钱钟书爷爷教导我们,年轻人啊,就不要把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成创作才华了!~!~


所以我们最好的年华都被写进了各种试卷和练习本,那些发过的呆也都只是痴人说梦一样的浪费生命。

我们没有胆量,也没有钱。

眼看这季节就过了,我们对那些执着的人唏嘘感慨一番,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也没什么不好的吧…


UPdate:(5.20)

They say I am a dreamer

不知道这部电影会像鱼刺一样卡在多人文艺青年的喉咙里,除了伤感叹息,我没有看到太多的表情。
大家都是会心一笑,不再提。那些疯狂的小事,不用提,眼神里清晰地写着,表情里含蓄的表现出来。
精神偶像缺失的今天,我们能够选择的确实不多,除却政治性的信仰,如今的我们都只好扑身向文艺,希求解脱。流行文化是一种,所谓的小众非主流又算一种,还有呢?还有呢?这样的问话太过苍白,也很无力。

昨日与宁宁讨论的是民国年间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中思想激进的各路文人,辩论争鸣的那些年代,大家都为苍生福利而出谋划策,民主是一种信仰,共产是青年最纯洁的信仰。那真是好年代。钱穆的学识与寂寞,鲁迅的坚强与尖锐,梁实秋的理性与直白,蔡元培领导下的北大,不论世界多乱,至少校园、文化是净土,是我们可以栖息的处所,是温暖可依的,是可以为之流血牺牲的。

好像扯远了,但看了立春,我想到的第一个,不是自己的文艺,而是信仰危机。
我不像王彩玲,歌剧是她的信仰,是她所指望,是她甘愿付出一切去争取获得的精神标杆;我呢?反思,再反思,除了一些纯属兴趣之为,我没有做过任何牺牲,在理性的衡量下,一切都不值得。

“所有致命错误都不是因为非理性的,而是因为人是有逻辑的。”

我忽然很希望有那么一个信仰,让我在现实中受折磨,让我必须为了它牺牲这些那些,让我可以在这污浊的世界里有一块自己的净土。
我又忽然很希望有那么一块净土,所有的年轻人可以不被压抑,所有的各种思想,不论是粗俗的高雅的实际的理想主义的都可以绽放。

可惜没有。

连滋生信仰的土地都没有了。大家都对一些一些话题避而不谈,谈起也是不欢而散,大家都认为某一类的事只是浪费时间,大家都在讨论房价、股票和生活有多艰难,大学成了废墟,社会大染缸早已打破,一切都乌七八糟了。读莎士比亚?会遭人笑话吧。还在期望自己是梵高?就那副德行?哟哟哟,还歌剧呢!班里一个男生是古典音乐达人,虽说大家都是很敬佩他,但偶而还是会对这爱好做一番调侃而且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王彩玲,以她的高傲,怕是要活不下去了吧。

当然,这里把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和在了一起,乱的很,最后还是想说,尽管朦胧,我还是会寻着这种直觉走下去,我也知道,我不是孤单的一个。也不是像电影里的王彩玲他们是孤单的两个、三个。
有这么一群人的,肯定有。

the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2 ) 理想与幸福

开始的开始,是她在唱歌;最后的最后,她牵着小凡的手慢慢走。

王彩玲变得幸福了,当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之后。

王彩玲长了一张标准的电影丑女的面孔,我觉得用触目惊心的丑陋映衬华丽的歌喉和清高的性格有些刻意,甚至不够自信——不必非得长黑斑和龅牙,相貌平凡得模糊掉的女子,一样可以很有说服力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过得是惨还是满足,旁人其实一眼即知,即便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表象可以忠实的披露内心。但看看那时的王彩玲,奔波、惆怅,胃痛的时候几乎是爬到邻居家讨药,唯一的光彩是绽放出夜莺般的歌声时,却又自嘲为六指般无用,郁郁不得志;爱上了不爱她的鲜桃,拒绝了想和她过日子的烂杏;粗绒线的旧衣服上永远搭着代表优雅的披肩,用自我催眠的病态虚拟着遥遥无期的成功……当她终于从高塔上跳下的时候,我觉得我认为的没错,她供奉着那又神圣又卑微的梦想,活得很辛苦;然而她又肿着脸裹着手坐到了钢琴边上,我便开始担忧她何时可以解脱。

影片的后半部就是一个破裂的过程。通俗的来讲,王彩玲屈服了,她放弃了她那看似并非毫无道理的白日梦——她的歌声那么美。但是同样又专业又高雅的胡老师选择了在狱中起舞,就连周烂杏同志也敢像模像样的朗诵普希金的诗歌。才华,在这个封闭的小县城中被奚落得体无完肤;善良,在这个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的时代里被利用得弹尽粮绝,一个饱受孤独煎熬和梦想牵制的心灵,最终由于戒备而崩溃。

于是她放弃了。

回到爸妈家,纯善而温情,选择了个可爱的兔唇养女,然后卖羊肉治好她。她不遗憾吗?缝制的那几套演出服连当围裙的用场都派不上;她不难过吗?在不想发生爱情的县城的婚介所里乞讨陪伴。

但难道她不幸福吗?当一个年近40的女人终于有了个肉乎乎的小女儿绕膝玩耍,和年迈的妈妈一起,吹泡泡,唱歌谣,用放大镜观察毛毛虫。孩子的笑脸扬起在雄伟的天安门前,那是召唤了她前半生的天堂,而她的后半生,生活大过理想,满足即是幸福。

幸福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理的词,完全主观、不可量化、无从比较。基本上我们可以说,人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世俗的一切法则都将瞬间失效。所以我从不怀疑我那些爱得辛苦或者恨得洒脱的伙伴们是幸福的,当他们如此义无反顾、如此陶醉在自己终于挣得的状态中。我很羡慕,甚至是膜拜,因为我现在不大幸福,我不想这样。

所以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想。

理想与幸福,是不是就是一对互相拧吧的过程?年轻时的梦、的浪漫、的憧憬,是不是终将被现实一一撕碎?是不是真的要坚持?是不是该收起顶着风又带着伤的翅膀——在它还没有支离破碎前。

影片最后,导演貌似善良的安排了一个梦之情境给王彩玲,其实这很残忍,当她终于要放弃,当她相信一切都回不去了时候。我盯着影片结束的滚动字幕,脑子里想着的,却是若干年后,命运的导演该用什么样的场景慰藉我。

BLOG原文地址:http://imfond.com/?p=202
豆瓣九点订阅:http://9.douban.com/subject/9116022

 3 ) 我是一株错生在麦地的月季―――《立春》

   看了《立春》,我想起了《孔雀》,当年只觉得张静初很神经质或很做作,是我的错,肤浅的觉得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如此便是“作”,低估了那个憋闷庸碌的时代和那种垂死挣扎的理想。毁容的蒋文丽继续这样神经质的时候我便又感动又佩服又怜悯,其实怜悯完全没必要,我跟电影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是普通的麦子,偶尔看到麦地里长着一棵月季,读不懂她们扭头仰望天空的心事。
    普通的、大众的是麦子,一田一田,一城一城,大家同时迎合着风的方向,麦浪整齐的翻滚。这个世界上也有麦子们接触不到的玫瑰,即便从报纸、广播里听到玫瑰们阳春白雪的另一个世界,他们也毫不在意,一切本来与他们不相干。顾长卫作品不多,却总是把关注点放在那些麦地里遥望玫瑰的月季们,这种坚持足以成全一种风格。时代是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开始享受动荡后的平静,为了这份安全感,所有人都假装回复正常的生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创伤和扭曲被自动的掩盖,却经不住在某些利益相关的关头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很少有人有勇气去面对这种遗留下来但被刻意回避掉的创伤和扭曲,《孔雀》中一家心照不宣的合谋想毒死傻子的一幕,顾长卫处理的一针见血惊心动魄;地点都是小城,那种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进来的那种二、三线小城,千年如一日的死气沉沉,永远是家长里短庸庸碌碌,但大多数人都很无所谓,大家都习惯于集体性的慵懒和平静;人物则是小城里一些异类分子,他们出身平凡,本应该像大家一样安分踏实的守着早就安排好的生活轨迹过日子,但他们有着不自量力的理想,《孔雀》里想当伞兵的姐姐、《立春》里立志献身歌剧的王彩玲、对中央美院恋恋不忘的超龄考生黄四宝、还有那个多年来与芭蕾合二为一的胡金全,因为这些不着边际的爱好和追求,他们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就像麦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月季。他们的天赋和才华在憋闷的小城和慵懒的市民中间成为一种负担,遭人侧目,但他们却是这个城市最敏感的神经,虽然他们追求梦想的表现方式最终很无力很可笑,不过是崇拜几个外国名人或者挤几趟火车去个北京,他们想逃出去的愿望,即可以成为春天的雷声,搅乱这个城市封闭沉闷的死水。
    最后王彩玲给她收养的小女孩取名字“小凡”,平凡的“凡”,她也知道做平凡的人会比较容易幸福。女人如她,没貌没财,如果有人能取她过平凡的日子,她应该感恩戴德极力呵护才是。但是她偏偏有一副好嗓子,而且她不想辜负这份难得的天赋,想凭此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到北京站在灯光闪耀观众如云的舞台上去表现自己,这就是她的价值。为此她牺牲掉做平凡人的机会,当周瑜不记前嫌跟她说我们俩都不怎么样,不如将就着凑活过吧,她毅然扬起满脸黑斑和豆豆的脸说:另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框!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后来周瑜成了别人的丈夫,给另外一个女人一份平凡生活,自己终于只能偷偷摸摸去婚介所,也没有见到她有后悔之意。
    生活中,太跟别人不一样是危险的,尤其是怀抱天鹅梦的丑小鸭,你的不自量力对众人是一种无言的挑衅,明明都是一样的人,凭什么你要去追求得高人一等?这个社会好像在一直鼓励理想和奋斗,但真有人要去奋斗和追求,出于微妙心态来浇冷水和讽刺的人比比皆是。胡金全只想沉浸在自己的芭蕾世界,并没有王彩玲那么咄咄逼人时时宣告马上要调入北京,但众人仍然没有成全他,流言蜚语的压力让胡金全觉得自己是这个社会喉咙里的一根刺,沉醉于艺术是对周围油盐酱醋普通生活的一种犯罪。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正常”不惜犯罪入狱,穿着狱中的布鞋,他才能踮起脚尖优雅的旋转,终于没有人看不顺眼了。胡金全曾带着母亲出去散心,一些跳舞的女人热情的邀请他同跳,母亲却羞愧的藏起自己的脸,大众舆论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
    追求理想只有一条艰辛的路,而理想的破灭和夭折却是随时随地可发生的,坚强执着如王彩玲,在自己的追求被利用多次后,也渐渐的想去找个人嫁了过平凡日子。黄四宝求她做模特,让她带他去北京,好像这个城市只有他才懂得她,而女人,尤其是辛苦坚守的老处女,则在这种“懂得”面前败的一塌糊涂,争取多年的北京户口可以不要,只要这个男人爱他,可惜黄四宝最终只是在利用她的理想和单纯,以理想和纯洁的名义。如果说胡金全是被牺牲的,那么黄四宝是妥协的那个,而且一旦妥协便变的比普通人更无节制更恶俗。王彩玲最彻底的打击来自那个楚楚可怜装病的小女孩,她一直自持的理想和对艺术的追求,又一次被人赤裸裸的利用,“同病相怜”也只是一种阴暗手段,她以为她伟大、无私,结果却向傻子一样被一个小女孩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既是对艺术和理想的亵渎,更是对她一直得以自持的自尊的致命打击。
    这几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那种对理想的极端坚持,败的很无望。顾长卫最后还是让大家看到王彩玲风采无限站在舞台上尽情高歌,台下掌声雷动,以这样的方式圆梦显得又天真又无奈,似乎一首安魂之曲。但是王彩玲说,“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无限疲惫的王彩玲回到年迈的父母家,这个家父亲瘫痪、母亲年老、女儿当老姑娘,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言语,一切毫无生气。午夜时分,王彩玲被鞭炮声惊醒,推开门看见老母亲正在一个人举着竹竿放鞭炮,鞭炮响的热闹,母亲身影瘦弱孤单而执着,人总要在一个时候表达一下他的憧憬,告诉自己,某个时间某个地方蕴藏着一个叫希望的东西,不一定能遇见它,可它总在那里。王彩玲动情了,喊到“妈,过年好!”老太太好久才转过身来,回女儿一个微笑,透着妩媚,宛如月季。

 4 ) 这是我们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勇气。

穿着洁白毛衣和白色长袜的男芭蕾舞老师,当众带走那个大胸姑娘,把她推搡进男厕所,立刻姑娘杀猪般的叫声就从里面传出来。少顷,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胸姑娘衣冠不整地奔出,老师缓缓走出来,背脊挺拔,正是学芭蕾舞的人才有的姿态。他缓缓走进舞蹈教室,music!——旧磁带还卡了一下——他对着灰蒙蒙的镜子,欣喜地跳起了《天鹅湖》。
他是一个同性恋。洗清了小城里不怀好意的谣言,他心满意足地被当成一个强奸犯关起来。

从那个肮脏厕所出来的时候,他纯洁的白色毛衣和长袜上,布满了黑色擦痕。

这部片子最好的就是这些细节。是这些细节成就了一部真实又荒诞、令人动容的电影。这些细节还包括:王彩玲站着时候两脚叉开的难看中年妇女姿势,她做爱后那天早上起来精心打成蝴蝶结的黄色涤纶丝巾,隔壁美女穿在身上总是那么好看的毛衣和裙子,还有黄四宝用一根棍子把他的时髦皮鞋挑进墙去,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光秃秃的北方工业小城,夏天也萧瑟像冬天,每到春天,王彩玲的心里充满憧憬,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她昂着头进进出出,说自己很快就要被北京的国家歌剧院调去了,那种高傲正是她生活的底气。可其实是在托骗子办北京户口,买开场二十分钟之后的便宜票进场看看歌剧。

她有百灵鸟的歌喉,模样却是大笨熊的。她看上的男人看不上她,看上她的男人她又不要。她倾力帮助一个患癌症的女孩去北京唱歌,没想到这女孩也在骗她。

这个小城只有少数懂得梵高和卡拉斯的人,他们互相之间的脉脉怜惜,却不能转化成她所渴望的爱情。在这里,他们浮在半空的感情,转变成一些酸腐或是疯狂的行动。周瑜大声背诵普希金,每个尾音都是土话,好笑又辛酸。王彩玲被那个发疯的黄四宝当众扇了一巴掌,晚上穿着她亲手做的式样很小城的演出服去跳楼。

曾经看过Anali的《立春》影评,觉得是最好的一篇。不是人人都能有Anali的体会,可是,那些痛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那种自怜,自恋和不甘,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全部阶段,谁敢说自己就没体会过。这是一部能唤起我们普遍情感的电影。

最温暖的情节也就是最后,王彩玲给自己收养的兔唇孤儿做了手术,带她去北京。

虽然救赎是来自于别人,而且又来得太晚,可救赎总归是好的。这救赎是放下身段,把敬意放到实实在在的一蔬一饭里,是生有仪式,把庄重的仪式感放到自己的内心里。

人呵,我真的爱你,爱你的虚荣,功利,不甘,爱你的自欺,辛酸,可笑,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甚至并不如人所期盼的那样趋于美好,可是在这个泥淖中活下去的是你,是我。而以郑重的态度,面对着世界的本来面目活下去,这是我们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勇气。

 5 ) 不死的春天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王彩铃,一个不得志的文艺“老”青年,在世俗而卑微的生活里,坚持着她“要唱到巴黎歌剧院”的梦想。她丑,可是她不在乎,并且看得很明白“老天就是给我一副好嗓子,没了这个,我就是个废物。”所以不是废物的她,因为那副好嗓子和那份清高,总是显得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城市生活格格不入。

  不要以为赵本山说得“吃喝都没有了,你还臭美啥!”就是那么正确。一个小小的炼钢厂工人周瑜在广播里听到王彩铃的歌声,就能陶醉的五体投地,就能挖门盗户托关系,拎着俩菠萝在门口等,只为跟着彩铃学声乐(显然他天资平平,也仅是练到“狗喘气”而已)。应该说,周瑜算是个伪文艺青年,但伪文艺青年也有伪文艺的快乐。比如,他提起当年诗朗诵总是滔滔不决,拿那口没听懂是哪的方言朗诵普希金的诗,他结交同样落魄的文艺青年黄四宝,他既同情这个考了N年美院不中的朋友,又巴不得他考不上-----考上了得嫉妒死他。他不嫌彩铃丑,还暗恋她,最朴实的求婚-----“你以后跟我过吧,我养着你”。这颇有点“献身艺术”的意味,他是打心眼里羡慕尊敬这样的“文化人”。遭到拒绝后,可能经过反省,他过上了正常的世俗生活,估计那点文艺理想也就泯灭在柴米油盐中了。庆幸这样一个中文艺毒不深的人,尚能在文艺理想寄托物(和文艺人王彩铃结婚)破灭后,蹒跚地在生活里走下去。

  黄四宝的结局,代表着文艺青年不得志的又一种出路。他是出现在王彩铃生命里第一个让她有“这个世界上还有懂我的人”感觉的人。他有才气,落魄,而且挺帅的。这次王彩铃主动出击了,借他看梵高的传记,甚至约上他一起进京。梦想着两个文艺青年一起打拼的闪亮日子。在那摇曳的绿皮火车上,他俩感慨着“这火车要是去巴黎的该多好啊!”既而黄四宝说出了“不爱你,只是当哥们,干吗男女之间非得是爱情”。王彩铃的回击掷地有声“因为我丑就把我当哥们?男女之间最深的感情只可能是爱情!”其实这时候的王彩铃痴痴的文艺梦里,已经多了份与梦想抗衡的东西,那就是朦胧的爱情。而黄四宝这个人,其实是很纠结的,一方面他很需要王彩铃这样的人,不只是做个人体模特,让他见识女体这么简单。我觉得还有一种母性的人文关怀在里面。他有一个视艺术为垃圾的母亲,他几乎是没有得到过那种艺术上的认同感,更不要说是来源于异性的赞赏和理解。所以当他的画家梦逐渐褪色时候,当面对现实里这个又老又丑的王彩铃时候,他退却了。也许王彩铃在某一个瞬间也是他的女神,可那瞬间毕竟只存在于虚幻又不真实的艺术梦里。他的结局,就是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里,做一个投机取巧的狡猾商人。如果说曾经的文艺梦想再他的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的话,也许就是------车被砸成那样,还能哼着歌开下去。

  骑白马的不只是王子,还有唐僧。那跳芭蕾的也不都是王子,还有一个胡金泉。这个在小地方跳了十几年芭蕾的男人终究越不过世俗的那道坎。看他被那些看节目的观众羞辱,看他几十年舞蹈生涯在身上抹不去的一段风流妩媚,心里做痛。人们既排斥这样的文艺分子,又需要他们的存在。他帮着彩排那些迎合大众口味的群体舞蹈,他被人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骂变态,他成为一个群众性攻击调侃对象。不是真的不在乎,只是还能忍。王彩铃的出现,或许是那个冬天里对他来说最温暖的事情。他们一样的不得志,一样的被排斥,一样的需要点依靠。当他受不了压力时,他提出了要和她假结婚。她却断然拒绝,只说不愿做炮灰,毕竟自己是女人。其实这里我有点疑惑:王彩铃到底是不相信爱情,还是她对胡金泉也有那么一点动心,不甘只是个假结婚?所以那个大雪纷飞的夜里,胡金泉昂首阔步推着自行车走,那气度俨然是舞剧里的王子,只是他的眼角有泪。之后他选择了毁掉自己的方式,并用这样的过激方式回应了那些对他性取向的猜想。之后我认为电影里最经典的镜头出现了。剃了光头的胡金泉当着来探监的王彩铃的面,踮起脚尖,起身,回旋,他轻声地说“这布鞋和舞鞋一个样,还能踮脚呢!”看到这的时候,我的眼泪已经啪啦啪啦了。至此,又一个被击得粉碎的文艺梦想诞生了。

  当这些打击袭来时候,王彩铃还是在做梦。直到那个骗了她的金钱,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女孩贝贝出现。王彩铃可怜这个身患绝症一心只想参加歌手大赛的天才女孩。甚至放弃了办北京户口的机会,资助她。这时候的王彩铃基本已经不在对自己的文艺梦想抱有希望了,她只希望这个比她还有天分的女孩能延续她的希望。如果说胡金泉的结局让她对自己的文艺梦抱有怀疑态度的话,那么贝贝就是对她文艺梦的致命一击-----绝症只是为了出名的谎言。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原因“出名太难了,何况又是小地方的,没点儿特殊手段根本出不来。”至此,王彩铃的文艺梦完全破碎。

  之后呢,王彩铃玩了把现实的-----婚姻。她相信这可能是自己的唯一结局了。甚至去婚姻介绍所。然而当年轻美丽的女邻居都逃不过被抛弃的命运时候,她不相信婚姻了。她的精神,情感需要一个寄托,她独自去福利院领养了个兔唇的孩子。取名“王小凡”,她解释到“平凡的凡”。也许,她希望这个承载了自己太多希望的女孩不要像自己一样沉浸在文艺梦里,醒来时反而更凄凉,只是做个平凡的人就好吧。

  说了这么多,都没有仔细说王彩铃这个人。我觉得她的性格其实表达的不是很直接,全是在和这些旁人发生联系时候表露出来的。她有文化,懂得什么叫“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她只有在唱歌的时候才找的到真正的自己,她也有美丽的时刻,比如说在雪天里歌唱的情景分明让我想起了《两生花》里波兰的薇洛妮卡在雨里陶醉的歌唱。她给自己缝制演出服;她学意大利文;她一遍遍强调“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呢”,营造自己的虚假安慰感;她几次去北京听歌剧;她想在歌剧院当个勤杂工都实现不了......当她从文艺梦里醒来时,她用母性的爱选择世俗生活。她卖猪肉给兔唇的养女治病,她在一个母亲的身份里得到了所有的爱与安慰。她还是会去天安门广场留连许久,那曾是寄托了梦的地方,也是梦永远也到达不了的地方。影片结尾,一段慷慨激昂的独唱,让人恍如隔世,台上的王彩铃是多么的美,她的歌声是多么的好!黑白字幕:仅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铃。

  电影的风格很直白,也很简单,是顾长卫的典型方式。镜头比较直接,不加渲染。在细小的镜头里抓住情感。我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喜欢这样不臃肿的文艺片。

  今天三月初六,我十九岁生日。我选择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立春》。人很少,大概只有四个。散场的时候,我看到后排独自坐着个老大爷,他是怎样的原因来看这样的电影?也许曾经他也有过那样的梦?不好意思,我又用伪文艺青年惯有的思维在思考了。那又怎样呢?伪文艺青年也有自己的快乐。回来的路上我在想,王彩铃,其实也挺幸福的,她有个别人没做过的梦,在她心里,总有个不死的春天,那叫做艺术。

 6 ) 隐藏的时间线索

1、王彩玲在北京托人办户口,画面左侧出现熊猫盼盼宣传画。此时当为1990年亚运会之前,即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季节:冬。

2、王彩玲迷惘地站在TAM附近,几个背枪的武警走过。「事件」之后,TAMGC加强警备。更远处城楼上方一只模糊的风筝缓缓摇曳。
  
3、王彩玲回家过年,电视里播春晚,赵忠祥、倪萍、杨澜主持。这三人一起主持的春晚只有1992年一届,顾长卫在访谈中也证实,片中出现的镜头确实是1992年春晚录像。

4、1992年2月4日,十分特殊,既是春节又是立春,即王彩玲母亲放鞭炮那一天。此处王彩玲露出罕见的幸福笑容。季节:春。

5、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谈话」。熟悉历史的人知道,中国在89到92这三年间有一个左右摇摆、举棋不定的迷雾期。以邓的南巡为标志,国家全面走向市场经济。

所以,片名「立春」的实际所指是非常具体的日子,即1992年2月4日。这一天有三层含义:一年的开始(春节)、春天的开始(立春)、新时代的开始(南巡)。为邓盖棺论定的颂歌开头就唱道:「一九九二年,那是一个春天……」。

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间标志,虽然「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然而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至此已基本成定局,「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 此后社会面貌翻天覆地,黄四宝下海,王彩玲卖肉,去其初心甚远,个人对时代大潮的应激于此可见。

 短评

爱唱歌剧不一定要去中央歌剧院,喜欢画画也不一定非要考央美。王彩玲和黄四宝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是文艺青年,不是艺术工作者。自己的能力很有限,梦想却极为广博,永远无法实现。虽然这样的现实对于王彩玲们是残酷的,但是为他们所谓的梦想而活着,已经是非常美好的人生了。

2分钟前
  • 王xx
  • 力荐

坑人的不是艺术,是对艺术的占有欲。

7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每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彩玲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

14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0411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17分钟前
  • F.
  • 还行

十年后,它依然是中国内地最好的一部文艺片,没有之一。

20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你都不知道,有很多人就是这样自high的。

23分钟前
  • .od.
  • 推荐

其实 不论是生活在哪儿的人们,总有些人活得拧吧,这和艺术无关

27分钟前
  • 青猫
  • 推荐

回家乡做了公务员的中年我本人

2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如今我们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33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各位观众朋友,请文明观看,尊重艺术工作者

36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推荐

看到影评里面有句话算是说对了,她不是爱歌剧,而是更加渴望歌剧能带来的物质生活和上层身份。这样才让人物更丰满,而不仅仅是简单一个梦想主义者

38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蒋雯丽一个人的舞蹈。这个社会有多坏《立春》就有多好!第2届罗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蒋雯丽。

4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胡金泉在狱中那场足尖舞 看哭了

42分钟前
  • 逍遥兽
  • 力荐

我长的跟王彩玲还挺像的

46分钟前
  • 小四川
  • 推荐

可惜在中国那个时代,没有全国级别的《英国达人秀》,否则王彩玲就是中国版的苏珊大妈。

51分钟前
  • Elact
  • 推荐

不管是谁,ta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

55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力荐

几个酷爱二人转的美国人在美国本土遭到冷遇

59分钟前
  • 张京
  • 还行

小镇女青年王彩玲接触到了艺术,却没有人能够引导她如何看待艺术。

1小时前
  • 杨三恨
  • 力荐

台词写的很赞...但是感觉用几个大的段落拼凑起来...整体上来说整个剧情有些松散和衔接上的问题...顾长卫绝对有些心理阴暗...和孔雀一样...他电影里的所有人物...都被处理成庸才的形象...有梦想但没有能力达到而且还有点猥琐...是他以前生活中的一些投影吗...?...

1小时前
  • 某茶君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