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2021

记录片美国2021

主演:内详

导演:Amanda

播放地址

 剧照

找寻2021 剧照 NO.1找寻2021 剧照 NO.2找寻2021 剧照 NO.3找寻2021 剧照 NO.4找寻2021 剧照 NO.5找寻2021 剧照 NO.6找寻2021 剧照 NO.13找寻2021 剧照 NO.14找寻2021 剧照 NO.15找寻2021 剧照 NO.16找寻2021 剧照 NO.17找寻2021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9-16 11:13

详细剧情

讲述三个美国少女克洛伊、萨迪、莉莉都是从中国领养的,她们在23andMe(一家上市个人基因组和生物技术公司)发现彼此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三人在线上会议激励年轻女性面对关于她们错位历史的迫切问题,第一次见面后,她们开启了千载难逢中国之旅,寻找答案。

 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个工具!

从这部电影当中可以赤裸裸地看出美国人对于我们固有的偏见,这就是一部戴着有色眼镜对于我们的恶意抹黑。

美国人站在自己发动战争和霸权主义掠夺 来富有的基础上忘记了那时我们的落后贫穷,肆意摆拍与讽刺,整部电影散发出浓浓的“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殊不知纪录片当中很多我们问题的原因,也是基于当时我们落后和贫困造成的。有谁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走?又有谁能忍受骨肉的分离?可是出于经济的落后,悲剧就这样的发生了!!正是那一代人的悲剧、一代人的无所求的付出,才有今天一步一步的强大,在今天我们的土地上,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发生。

而美国却喜欢把这些我们贫穷落后时的悲剧拍成别有用心的纪录片,搞得我们好像现在仍然是过去一样。我们总有富强起来的一天,也有认清一切的那一天,我们也知道美国并不是如他们自己所讲童话那样,比纪录片更残忍的事情也同样发生在美国的土地上!!!

 2 ) 抨击欧美国家没有人权的时候一点都不脸红啊

开篇的15万保守估计,我都惊呆了,被扼杀的又何止15万,需要时就估计,不需要时就扼杀,甚至谋杀。生的计划死的意外!个人不能左右政策,我只知道欧美对生命的虔诚,一个新生命诞生或者一个士兵阵亡,有复杂的仪式去纪念,我们有一个字概括,无名英雄,呵。现在开放三胎了,如蝼蚁一样挣扎着去当韭菜么?能生的早都生了,罚款七百万又如何,不能生的没有力量的,开放八胎也没有用啊

 3 ) 不要找寻

哭崩了这部电影,虽然镜头并没有触及到特别痛苦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太能够明白这些孩子在她们的人生经历中承受了多少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折磨。

没有看之前我不能理解她们为什么会想回头去寻找,因为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寻亲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观念里抛弃了的就是不想要的,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想要的人是该有多么的冷酷无情?但是整部片子带给大家的讯息都是亲生父母是多么的无奈,可能因为ZC原因要放弃孩子,可见导演还是不了解中国人!穷是一方面,ZC原因也是一方面,但是如果是个男孩呢??再穷再被罚都要留下来,这就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性别歧视!尤其是那个扔了三个女儿的人,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你和一个不尊重你的子宫,不尊重你的性别,把你当作繁育机器甚至是可选性别繁育机器的男人一起生了三个女孩,然后扔了三个女孩?她最后竟然找到了女儿,她能和那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女孩说些什么呢?

感谢上天,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善良的人,片中三个女孩在养父母身边成长的很好,她们也几乎坦然接受了自己被领养的事实,那些善良的爸爸妈妈告诉她们,她们一直是被爱的,即使是丢弃了她们的人。孩子们也坚守着内心最后一道防线:我的被抛弃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我,她们也很想找到我… 可能我内心比较邪恶吧,从我知道我自己的身世那一刻起,我就没有一刻原谅过那些狠心的人,我希望他们遭报应,对,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情深难断,他们就是恶毒的。

我的观点可能比较偏激,但是这部电影的确让我产生了太多情绪。最后希望这些远离了开出恶之花的地方的孩子们能拥有更广阔的未来,不要背负太多,艰难成长的人生路会带你们去到幸福的明天!

 4 ) Not found

这是一个关于寻根的故事,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有很多欧美家庭到中国来领养孩子,这也是这部纪录片题材的特殊之处。虽然所有的DNA结果都不匹配,但是这个故事最感人之处在于寻找的过程。其实我在想没有找到亲生父母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否则最后会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彼此目前正常的生活,甚至可能会发生纠纷。但重要的是,在寻根的过程中,这些女孩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了自己是被深爱着的,她们并非是没人要的小孩,我相信这会对她们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这也解开了她们的一个心结,使得她们能够更敞开地面对未来的生活。我的生父也是因为我是女孩而选择了和我的母亲离婚,因此很能感同身受影片中女孩们的心情。回望历史,一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极端导致了无数家庭的分崩离析,这是无比残忍的。在《woman》中,有一位中国女性同样提到自己怀胎八月却被迫堕胎,我当时无比震惊和愤怒。看到影片中保姆和亲生父母的眼泪,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所有人的无奈,错不完全在他们,也在无情冷漠的政策。

 5 ) 如果你是她们 你会寻找他们吗

我妈曾经跟我说: 独生子女政策中受益的,是你们这一批女孩子,在城市里生活,生活负担不重,家里没有重男轻女观念的这一批。从小得到的是,是宠爱或者溺爱,因为无需和兄弟姐妹争家产,也不用担心资源,因为他们只有这一个牵挂和选择,家长会拼尽全力给你们最好的。

我以前一直将信将疑,觉得这是她编造的“忽悠的理论”,让我乖乖听话的一套说辞。但是后来无论是周遭认识的人,或是之后一些激起千层浪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伏弟魔题材电视剧,都让我重新思考:在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受益人大有人在,受害人又何尝不多呢?

前几天看了这部《找寻》,这部纪录片讲的是三个被美国养父母收养的中国女孩长大之后的“寻根之旅”。电影平实,剪辑的也不华丽,但在观影的过程中几度落泪,因为看到了这些女孩虽然自信阳光得长大,但心里还是有矛盾、焦虑和不安。

纪录片里,当 在My China Roots(中华家脉)研究人员刘好深入广东,找到那些曾经把女儿送人的父母们的时候,他们(尤其是妈妈),忍着强忍的眼泪,眼神中流露出迷茫的愧疚,毕竟“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还是舍不得嘛”。

研究员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屡次落泪,因为她曾经就是那个差点被抛弃的女儿。后来她很争气,工作也很出色,但是她回忆,父亲始终是重男轻女的,带哥哥去高档餐厅的时候不想带着女儿一起。

当然除了主动抛弃,政策影响也是一方面,有的是不想交罚款,有的是负担不起,有的是单纯不想要女儿。

父母把小小的女婴放在人流如织的街道,放到福利院门口,希望能尽快被人发现。怕孩子冷,会给他们裹好被子。电影里寻根的三个女孩子,是典型的ABC,他们有着小麦肤色,说着美式英语,喝着可乐,编着辫子,会跟随音乐唱rap,他们阳光、开朗、自信,和养父母也有融洽的关系。只是,当父母拿着家族册子跟她讲:This is your grandpa, he used to……的时候,她会困惑,她感受不到血脉的连接。毕竟啊,连人种都不一样,怎么会体悟到那种家族历史的传承。因此,她们几个因为这样的缘分,找到了同一个组织,认识了彼此,而她们的养父母,也支持她们这次的寻根之旅。

这三个女孩是被收养者中的幸运者,从状态看得出来,她们有足够的爱和自信,但是她们在寻根的时候会自我怀疑: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抛弃我?我有哪里不好吗?如同一位养父母说的:她会为这些未知的事感到脆弱。

一位养父母的评论

刘好联系到当地的孤儿院,认识了孤儿院照顾这些弃婴直到被养父母收养的阿姨。阿姨看着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一头精干的短发,利落的手艺,清晰得说着这些女婴的过去。令我惊讶的是,她经手过的女孩子们一茬接一茬,但是给她拿出当年的照片,她对每个女孩子记得清清楚楚。或许,在每个孩子被养父母收养之后,她也会思忖:希望这家人待她好,希望这是个好人家,小孩子不要受欺负。毕竟,“有人好命,有人歹命”,你怎么会知道前方的是幸福的花园还是深深的沼泽呢?

三个女孩带着期待和不安来到了中国广东(那块最早养育她们的土地),我估计她们心里想着:如果见面了,我该说什么?我会原谅他们吗?我会的那几句中文是不是无法和他们沟通?可惜,最终的DNA配对都没有成功,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觉得可能是一种幸运吧。

影片中有几处让我印象深刻:

1.一位美国的养母因为离婚,没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而痛哭流涕。

2.刘好在田野调查位女生潜在的养父母时候,和有位开服装店的女士进行了不露脸采访。言谈之间,感觉这位女士是自己打拼的生意人,她说自己送走了三个女儿,当时她的身体不能再打胎,只能生下来在送走。刘好听到三个孩子的时候,停顿了一下说:that's quite a lot

3.乡野田间的夫妇和女儿的对话: 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女儿,在知道自己有个被送走的姐姐之后,为她没能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而感到遗憾。

写到这儿想起来,周围有认识的长辈领养过孩子,具体细节无从知晓,但能知道的,是中国普通家庭领养孩子条件很苛刻,手续也极其繁杂。而大部分领养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给予普通父母同等的关爱,但不会对女儿讲事实,大概也跟我们从小接受的文化有关。而彼时的孤儿院也很喜欢有外国家庭来领养,除了手续相对简单,也可以从外国家庭领养时的捐赠中受益。

最后,看完了这部片子,我会代入:如果我是她们之一,我会选择原谅吗? 我想,有可能会,但更可能的是,我压根都不会“找寻”。

 6 ) 把心拴在孩子身上

能在丢弃的前提下看到他们健康的活着,好过那些不知道生死现状的天使…… 我知道这部影片肯定会引来两方面的争议,是否原谅和政治色彩,我也很能理解,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各自爱着生长起来的地方,一旦被话题挑动,就容易抱持敌意。 然而计划生育的历史总会伴随着苦痛以及真相。首先关于重男轻女,因为那个时代经济落后,教育也很难跟上,迫切需要人来干活掏力以及传宗接代,小子便成了衡量财富和劳动力的标准,而文化水平的高低也必然会影响生育观念,那些穷人家庭连吃饭都成问题,只想守好土地,用粮食养活自己,而不是靠头脑,这种环境下又怎会考虑如何避孕,如何努力供孩子读书上学呢。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洗白什么,生而不养本就有罪,你可以说他们错了,说他们没有良心,这都合乎情理,但深入思考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会发现只是悲剧。 再说下影片,由美国拍摄的中国弃婴,敏感自然无可避免,有没有那个意思咱不知道,想入非非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不要太在意这些,看表达的东西才是关键。如果为了抹黑,为什么会选择寻亲,为什么刘好要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为什么要拍下父母的难过自责,为什么要把孤儿院的阿姨引出来……直接一句永不回来就好了嘛。所以影片还是借这三个女孩的视角,给所有被领养的孩子一个启迪,根本上还是以爱为出发点的。 是否原谅,权力不在别人,经历过也不必一直仇恨,毕竟人生还长,未来还要继续。最后祝愿那些被领养的孩子能够笑着前行,好好爱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7 ) 疑问:中国的大多数弃婴都被美国领养了吗?

得益于这部纪录片,我们看到了非常珍贵的人间大爱与女性情谊,还有尚未愈合的时代创伤。

同时也希望我国内地能拍出、拍好相关题材的片子。回望过去的不足与错误,更多是为了追寻更光明的未来。

回到我们的题目上来,这是我早前的一个困惑。阅读了某些自媒体的文章后,我了解到——有几位年幼时被弃养的中国女婴,之后在美国收养家庭的培养下成为了国家级运动员/富商的小公主。

这种“弃婴长成精英”的例子,本身是非常励志的现实故事,同时又因为此类例子通常暗含了社会批判性/讽刺性,因此极易获得自媒体的青睐。

自媒体播报与转载多了,就容易让少数看似多数。直到我看到一篇相关的文章,

以下文章应该能解答这个疑惑,里面有比较详尽的数据分析。

链接://mp.weixin.qq.com/s/918BxKv5Meq2caYp9nKdRg

文章总结:

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中国遗弃婴儿的现象越来越少,中国存量的孤儿数量也在快速下降,残疾遗弃早已取代性别遗弃成为主因。 2.有数据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弃婴和孤儿都是中国家庭收养的,而这还是在国内公民收养要求高、条件苛刻的情况下实现的。 3.中国并不是想收养健康孩子的家庭不够,相反是想收养孩子的家庭远远多于遗弃孩子的家庭,即使在收养条件苛刻筛选掉一大批人的情况下,国内家庭想收养孩子排队时间仍然极长。

持不同见解的朋友们,可选择与文章作者友善讨论。

 短评

全篇最心碎的时候是刘好站在天桥上对着镜头说:“You’re in the wrong gender, they don’t want you, and you know that.”

9分钟前
  • 𝙸𝚝𝚜𝚞𝚔𝚒
  • 推荐

其实还略过太多背后的惨痛了,但即便稍微展示了那么一下,我也已经难过流泪得要死。那些黑魔法制定者什么时候能够被追溯清算报应。

12分钟前
  • 微软雅黑爱好者
  • 力荐

一個是one child policy,一個是重男輕女,再加一個貧困,你說不清到底是哪股單獨的力量能把事情推向這裏,15萬中國人被收養,幾乎都是女孩。配合如今的三胎政策,真是諷刺。

15分钟前
  • 一根藤上七朵花
  • 力荐

这个题材我愿意给10星。采访李阿姨时候,她不识字,因为那时候穷,很早就辍学了。她说“现在生活好多了,还能把剩菜扔掉”心酸,跨越10几年寻根又和孤儿院那些照顾她们的人团聚,老了,看不得这些东西,祝福这仨小只,和开头那15万,虽然真实数字可能远大于这些,希望世界美好,阖家团圆。

20分钟前
  • 走走
  • 力荐

与one child nation形成互文,一个从中国向海外寻找,一个从海外向中国寻根。关注到孤儿院里照顾婴儿的阿姨这一角色,婴儿们有了第三个妈妈。为女性力量泣不成声。(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多煽情的音乐

23分钟前
  • NoFranCeshere
  • 推荐

为什么被外国人收养、健康长大的中国弃婴要“寻根”?如果不带入亚裔在美国的处境很难理解这个问题。在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居民都是白人的美国小镇,你的肤色种族和你被抛弃的历史始终缠绕在一起,你甚至因此被霸凌。这种暴力会不断push你去想“我是谁”这个对别人而言根本不用思考的问题,而作为小镇里唯一的亚裔,你甚至也无法和亲近的白人朋友诉说这种痛苦。答案唯有回到那个你被遗弃的地方才能找到。另外觉得这个片子很好的是,它不仅是关于三个弃婴的故事,还有领养者、帮助寻亲者、曾经照料者的故事,虽然有些只是几笔带过,但足以窥见她们人生里那些关于“性别”的创痛。

26分钟前
  • 客尘
  • 推荐

一种政策你永远不能否认它在宏观上的作用,但在某些人的身上,你可以看见伤痕、看见破碎,“找寻”是她们、也是他们做出的巨大努力,她们在自我治愈,这令我很感动。|最后一幕的希望,既心碎又欣慰。

2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想想现在的“三胎”,有些事真是ridiculous

30分钟前
  • 生生鸟
  • 推荐

明暗婊了整整93分钟一胎政策,妈的,终于在51分钟时刘好绷不住了,说她爸爸曾因为她不是男孩儿想跟她妈妈离婚!妈的,就是重男轻女、遗弃亲生女儿,一个个全把责任赖在一胎政策,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整得自己好无辜啊!真行啊!脱身之术是让有些人玩得明明白白!怎么不说你要不重男轻女,你要去做男性结扎,还会遗弃孩子吗?!然后又说得Lily、Sadie、Chloe好像生活在水深火热一样!Lily的妈妈虽然单身收养,但是一个大家庭,也给她做手术了,她舅舅也来参加她的父亲日主题活动了。Sadie父母虽然离婚,但她父亲也没有放手不管,她有两个圣诞节日、两个生日。Chloe虽然从小在犹太学校学习,但后来她的父母尊重她想学中文的资源,她开始学中文了!还有寻亲之旅这都是要花钱的,她们的父母也都支持了!只有三个阿姨是好人

33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对于加国奥运冠军是中国遗弃女孩这类议题最全面的展示。

34分钟前
  • 盒中甲虫
  • 推荐

有15万中国人被收养,几乎都是女孩。

38分钟前
  • 蓝旗
  • 力荐

立场搁在情感而非政策,讲述态度又特别温和,以至于差不多可以到能在中国放映(非公映)的程度吧。但也就是奥斯卡向的八股文纪录片,找到可能的好故事好角色,就开始多地同时运作。幸福却各具烦恼的彼岸,向往着此岸的前世。一切都通情达理,没有矛盾,不求圆满,也就实在欠缺冲击力。

41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看完了 内心复杂 可能要平复一下才能写影评 正是因为我是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 因为太理解双方的痛苦点 所以看的时候实在是太难受了 这个故事可以很粗暴地甚至政治化地被概括成美国白人对abandoned Chinese girl aka one child policy牺牲品的救赎 但是这不是true story 最后看了下导演是白人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视角也非常美国化 但是渐渐地会有更多integration 所以也像是一个西方视角试图去理解这件事 事到如今地球人和地球人之间的感情connection 通过个人的travel和individual direct communication 就能实现 幸运地一些误会也能得到解决 祝好

43分钟前
  • 爱吃瓜
  • 力荐

生不生,什么时候生,生几个,that's all my freedom

45分钟前
  • 北纬32度
  • 力荐

歷史的小段落到每個人身上是一輩子的苦澀。

47分钟前
  • 𝒔𝒉𝒆𝒓𝒊𝒏𝒂
  • 力荐

起源因为Chloe是导演的侄女,是目前美国主流工业纪录片的味儿,一些细节过于做作,比如前一段是第一次联系刘好下一段视频对话就切两地机位。很重要的是,影片寻访了3位当年孤儿院的阿姨,可能牵扯出的是广东民间女性互助的隐秘历史,有人扔,就有人救,不可思议。

52分钟前
  • 路米內
  • 还行

三个女孩在领养前都遇到了用心照料她们的保姆,都拥有了温馨负责的领养家庭,不识字的李阿姨,把Lily带回家照顾的杨阿姨,叫Lily“面包”的老奶奶,为了照顾孩子去上医学院的福利院院长,Lily的养母…成年女性对弃养女婴的关爱,再次感受到了女性互助。

55分钟前
  • 月钱已放请收好
  • 推荐

他们当年是真的被迫还是主动放弃……我不知道

56分钟前
  • Young Dumb
  • 推荐

典型的重男轻女下的事件,别硬往计划生育上扯,寻亲可以,寻完了就回吧,大可不必,不值!

57分钟前
  • 心旷神怡
  • 推荐

被告知DNA不匹配,父亲面无表情,母亲一脸茫然,继而泪奔……真实又绝望

60分钟前
  • myban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