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墩大英雄

动漫大陆2022

主演:张健儒,沈念慈,梁达伟,邹亮,陈诗,苏翼,孟祥龙,王肖兵,胡艺,李洋,张天雄,李程远,唐雅菁,黄贤骏,郜晓雨,李卓霆,潘丹妮,曹琦敏

导演:曾靖雄,邹燚

播放地址

 剧照

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2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3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4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5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6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3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4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5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6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7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8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19小虎墩大英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1:16

详细剧情

  虎墩的父母出门远行多年未归,四海镖局的大掌柜告诉虎墩“只要你当上镖师父母就会回来”,于是原本爱闯祸的“虎孩子”虎墩立志要成为一名镖师。一次误打误撞下,虎墩接到一份绝不简单的护镖任务,在绝世高手杨镖头的陪同下, 虎墩踏上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护镖之路和成长之旅……

 长篇影评

 1 ) 排片已死,热爱不灭

动画从业10多年,完成了多部短片两部电影,其中一部现在正在上映,如果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不容易的。

今年春节八部贺岁档,本以为是八花齐放八家争鸣,谁知早有安排。

如此悬殊的排片率下,这已然不是公平竞争环境。

黄金场次比三天前升了百分之0.1了

亲戚朋友同学想看,首先所在地得有排片,还得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错过早餐或者午饭时间;有条件看完都发信息回馈说好看,有笑有泪有勇气,紧接着说如果再多一点合适的时间排片就好了。

另外在一个粉丝群看到连续三天早上8点去看,并且已经买了明天8点的粉丝。

如果动画电影可以很低成本制作就好了,这样我们可以坚持的久一点。

希望以后有一个公平竞争排片环境,在固定时间内群雄逐鹿,这样才能评出真英雄。

且看且珍惜。

虎墩!加油奔跑吧!不辜负观看你的人!

 2 ) 这样的动画片或许小孩打分更有说服力

首先说一下,我是从小红书上的安利过来的,上面说这是超好看的片子,有的人回复儿子看了三遍。我才来到豆瓣标记一下,结果一看小虎墩大英雄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没过6分及格线。

我想小红书里推荐的人应该不是水军了吧,因为这部电影现在已经下档了,再安利也增加不了票房了。为了各家网站的在线点击率也没多大意义,版权已经卖给各个网站了,对于发行方也没什么额外收益了。

影评里大多数人都说这部电影故事混乱,画风劣质低幼,照比迪士尼皮克斯相比差的太远了,但是这都是成人的眼光,家长的眼光,专业的眼光。

我认为一部动画片好看不好看,孩子们才最有发言权。孩子们的世界里根本不需要严谨的逻辑,不需要多么精艳的画面,多么富有教育意义的台词。孩子就是需要奥特曼那样的,好人打坏人,正义胜利就完事了。

真希望中国能有一个网站专门让12岁以下儿童打分,评分的,玩具,零食,动画片等等,让孩子们自己做主观选择,那样我觉得熊出没系列可能都会在8.5分以上,小虎墩大英雄也会在8分以上。

大人们总会以自己的思维去管理孩子,把小孩当成没有思想的玩偶,就像周杰伦《外婆》唱的那样——大人们根本不能体会,表哥他用心,好像随他们高兴就可以彻底的否定。

所以很多高评分的动画片孩子们根本不喜欢,而很多低分的动画也更可能成为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以上。

 3 ) 武侠的内核是什么:评《小虎墩大英雄》

武侠的内核是什么:评《小虎墩大英雄》

by 乌合之子但愿君

喜剧的内核

陈佩斯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因为那些让人发笑的部分,要么就是小人物以异常严重的方式出现,要么就是卑劣者(无知者)以高尚堂皇的方式出现。而观众是那个全知者,他们知晓故事内角色所处的境遇,不管是角色揭露自身的愚蠢(或残缺),还是装作自己全知全能,反差形成的讽刺一直处于整个作品之中。角色一直处于透明错觉的状态,但观众的观看不断暴露他的无知,于是角色的优越感突然转化为虚无。阿月的文章《符号学批判春晚小品——幽默技术对无知主体的娱乐与侵凌》则从春晚小品的幽默性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拓展阅读。

但喜剧并不是只有悲剧,在悲剧之前,它还承担着解构严肃主题的作用。严肃主题往往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出现,它们一般处于作品的背景,是作品内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基础,也是维系作品内世界能正常运行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当一个能唤醒背后元叙事的作品失去了“唤醒”能力后,它的叙事就变得不重要,其被破坏之后的“价值削平”进入了后现代的语境范围。远如改编自陈凯歌的《无极》而生发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近如艾尔平方出品的《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两部曲都是如此。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正剧→(被解构)→喜剧→(透明错觉)→悲剧。而要在喜庆节日里表达欢乐气氛的动画电影,在视觉影像上一般而言只会抵达透明错觉。要在欢乐气氛全部结束,观众从影院出门,回到冷静的现实生活之后才能琢磨出内核的悲剧。

周氏电影风格

这听起来很像一个电影人的创作风格,周星驰。

《小虎墩大英雄》的主视角是双亲不明、拥有极快速度,一心想要当镖师,然后父母就会回家的虎墩,这又是(我为什么要说又)一个借用原生家庭和幻想承诺构筑出的不在场的亲子关系所塑造的主角故事。毕竟不管是《筐出未来》里的虎翼、《汪汪队立大功》里的阿奇、《数码兽拯救者》里的托马、《火影忍者》里的宇智波佐助,都遵从“只要我XXX,我的家人就会XXX”的动机模式。

但这个动机显然并不太适合于表达欢乐气氛。所以在动画里,为了给足喜剧氛围,导演调用了大量有明显周星驰风格的元素进行烘托,虽然老套,但是有效。

周星驰的镜头语言和功能性角色被成熟地挪用到这部动画电影里。

画面一开始,就以科普代替旁白的故事讲出了本作设定(我们已经在《疯狂动物城》《大圣归来》《雄狮少年》里见过),但讲述者与科普故事的关联成为重点。在本作里,虎墩讲述的故事正和他自己的身份密切相关,而他讲故事的方式,就是非常明显的《鹿鼎记》里虎头帽韦小宝的造型和动作。

不管是陈近南的故事,还是四海镖局的故事,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宏大叙事,但这个故事被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讲述出来,形成了第一层后现代语境的解构。

虎墩讲述的故事一定会和现实境遇形成巨大反差,不管是他从说书坛(其实是算命桌)上摔下,还是故事里威风凛凛的杨总镖头现实里只是一个“酒蒙子”,而且还在绣坊绣花。也正是这些反差,带来了喜剧效果。

不过这还不够。拥有明显记忆点的功能性角色也是逗笑小孩子的有效法门,虽然这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冒犯和歧视的教化作用。

虎妹大桩子,是四海镖局唯二的趟子手,一个是胖子娘娘腔,一个瘦高个话烫嘴。这个设定是不是也很眼熟?周星驰作品里陈百祥和李健仁经常扮演的女装角色就是胖子娘娘腔。后面出现的红山猪和肥新娘的交换,则在歧视冒犯上更进一步。

这里并不是要苛责这部作品,因为这么设置角色确实好用,孩子们吃这一套——只要能够无伤害地羞辱别人,又何乐不为呢?在《魔童降世》里的申公豹和太乙真人,以及两个青铜面具人就是这个设定。同样的,在《汪汪队立大功》里韩丁那市长手下的两个一胖一瘦双保镖也起到了相似的搞笑作用。

成熟的类型叙事

当然,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成熟的类型化叙事单元的展开。

动画电影中必然会出现的跋山涉水,在这番跋涉中,以快剪画面和插曲交集的方式给出少年主角不断成长的过程。虎墩和杨镖头于是必须要有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的完成过程既是物理上的完成任务(出镖),也是心理上的欢乐时光(学武训练)。这个过程当然会嵌进一首欢快的插曲,同时还必须夹杂部分有幽默感的动作戏戏仿,抓住观众的眼球。《雄狮少年》的舞狮训练,《大圣归来》的孙悟空和江流儿,《筐出未来》的赛前训练,《魔童降世》的山河社稷图,《功夫熊猫》里的阿宝训练,甚至远到《狮子王》里的辛巴、丁满、彭彭,莫不如是。

如果角色的性格不允许他活跃气氛,那么可爱萌物就会随之出现——当然在本作里虎墩就已经足够可爱了。木须龙(《花木兰》)、小猪熊(《哪吒传奇》)、小猴子(《宝莲灯》)、人参果(《美猴王》),有它没它剧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就得有。

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就像动画的时长一样。即便动画电影的时间如此之短,但该闪回还是要闪回,之前出现的重要台词还得念一遍——虽然可能这幅画面就出现在20分钟以前,也出现在预告片里。什么“忠义护镖、舍/使命必达”,什么“我们是守护者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守护的梦想”,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只到这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类型片也就只是随便聊几句。

武侠的解构

所以,一个疑问出现了。武侠的内核是什么?或者说武侠被解构之后还剩下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算上《小虎墩大英雄》,最近几年的武侠类影视作品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是什么东西改变了吗?是西北的荒漠不让拍?还是狭义精神不需要通过武侠动作展现?是冷兵器对打不加特效就显得很违和?还是武侠故事已经被写尽了,再写要么就是致敬,要么就是解构呢?

我也一直很好奇,如果少年英雄只需要花一首歌的时间,就能学会武功精髓,即便学不会,也会在大结局的时候突然被点醒。那整个武侠江湖不就成了一个笑话吗?你听说过一个失传已久的武功,叫如来神掌吗?

《小虎墩大英雄》成功地把武侠江湖变成了喜剧,而没有砸到地上变成笑话。

虎墩是天生神速,但内力和外功全无,在跟杨总镖头学剑术的时候,也并没有“真的进步”。我一直以为他能学会盘龙剑法,但他始终就是学不会,也完全不存在突然领悟神功附体。但没想到,他最后还是成为能够击败白面家丁的关键——将绣花针和速度相结合。

而他们的最大反派敌手,天煞会。它有和其他武侠作品一样标配的场地、人员、仪式,甚至是挑战各方英雄的擂台,但就是没有真的武侠,而是表演。不管是颇有雄霸风度的“天下第一”黑大王(黑大王长得很像《风云》里千叶真一扮演的雄霸),还是拦路劫镖的义子黑骨头,需要依靠烟火爆竹才能起效果黑风掌,以及从来就念不完名字的黑风十八路刀法,都是表演。

而且是非常有喜剧效果的解构表演。

我一直以为黑骨头是真的会刀法,只是被虎墩的神速频繁打断。然而我错了,这就是喜剧,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卑劣者(无知者)以高尚堂皇的方式出现”,他甚至是以“自以为全知全能,其实愚昧无知”的状态出现。就像我一直以为黑大王真的会黑风掌一样,而接下来的画面就是他和虎墩小孩打架。

这是一副非常好笑、非常滑稽、非常解构武侠江湖的画面,不仅能让在电影院里的孩子们笑出声来,还从象征层面宣告了武侠题材的死亡,它的重要性已经远远盖过虎墩“送镖-寻父母-拜师-大决战”这些非常成熟的叙事单元。

那么,武侠的内核究竟剩下什么呢?这可不是一个和动画电影剧情完全无关的包饺子、吃年夜饭,然后对着不存在的镜头外的观众拜年,外加一句“虎年大吉”的吉祥话就能让人喜庆过去的。

 4 ) 建议小虎墩和冰墩墩组成“墩墩家族”一起出道!

中午去看了小虎墩,影片品质很高,工业化水平放在整体市场上都属于一流水准,笑点泪点结合得也很巧妙,总体来看是非常适合阖家观看的电影,推荐观看!!

第一,故事主线内容和主角形象饱满,整体笑点泪点都恰到好处,看下来属于是看的时候还蛮开心。如果能有一些强记忆点或者增加一些支线内容,可以快速形成社交裂变的“精彩点”,感觉对后期宣发和口碑营销会更有好处。P.s:BGM有方文山老师参与,诚意满满!

第二,战斗场面很体现制作团队的功底,特效、打击感都不输同类型作品。就是最终Boss走的好突然哈哈,如果前面有一些相应的铺垫,比如虎墩观察到落石所以故意把反派往那个方向引,感觉就更好啦。

第三,最后是一点小的期待,希望反派及配角设定更立体一些,像哪吒中的申公豹,姜子牙中的元始天尊,他们当反派有当反派的理由,自己有理想和追求,在记忆点和人物圆满度上都属上乘。虎墩中的反派、大柱子和鲁妹等看完略有一点脸谱化的坏人/好人/娘炮等等,添加一些细节就更打动人啦!

总之,小虎墩是一部很有温度的动画作品,推荐观影,期待续作!!

 5 ) 春节档的一匹国产黑马动画,不落俗不低幼,超出预期的一部电影

小虎墩大英雄

最开始熟悉虎墩是在短视频里看到的,有一些很逗的小视频,很解压,形象也很喜庆,今年春节期间带孩子能看的动画电影,所以决定看看这个,看简介介绍觉得是一个比较老套的励志剧情主角光环之类的,但是整体看下来确实比较高于预期。首先说一下画面感觉,还是挺舒服的

虽然没有很多战斗类型的夸张特效,但是环境构图,人物细节和颜色搭配等都很让人容易带入情节,当然最主要是剧情上的创意,没有千篇一律的洒热血,在想成为镖师的中心思想线路的贯穿下,有很多搞笑和反转的剧情,有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提升,就很适合新春档,影院很多小朋友都在哈哈笑
有武打动作但是并不血腥,反派的反转夹杂了一些无厘头,让情节有了提升。新的人物形象值得肯定,虎年看虎墩的形象很应景。

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影片创意

首先中心思想定位就是——为了一句善意的谎言"只要成为镖师,爸妈就能回家"而奋斗的12岁的小老虎,你是不是觉得肯定是什么主角逆袭有神助攻光环保护的俗套剧情?我也以为是,实际并不全是,反转的很可爱

比如抢亲这里,那真真的是,劫匪凶神恶煞威名赫赫,新郎一表人才临危不乱,可以说是大战一触即发,结果呢,结果就是小虎墩抢了新娘新娘成了一只猪,是不是有点乱?乱就对了(涉及剧透还是自己看比较好)
然后这里的名声在外的武力值大boss是最紧张的,以为这里应该是九死一生,要是能活那肯定是主角光环附体一不小心成神之类的俗套,错错错!!惊喜连连!可以说这里是一个高潮点了,可以总结为:一个被一群逗b小弟耽误了的影视圈喜剧人的黑山大王与钢铁直男毫无演技的虎墩大战的故事,观影效果极佳!
这个猪的形象真是太逗了,这个抢亲的环节笑的眼泪要出来了,建议想解压的可以看一下,因为并不是很低幼,所以成人也挺适合的,整体还是很推荐的,毕竟国产动画原创一个新的人物设定,没有套用一些老的神话故事这份勇气就值得肯定,支持!

 6 ) 生而孤独,亦有勇气

大年初一,我看电影。电影院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大人、两个小孩。看完电影,我突然想问自己:何为“孤”,何为“独”。

《礼记》有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如今,从无家可归到老无所依,从知交零落到知己难求,从物理上的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独行踽踽,“孤独”的概念早已无限扩大、包容一切。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感觉,这三千世界的恒河沙数的孤独的姿态中,有一种专属于我与我的同龄人的时代精神,令我“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这,便是生而为独生子女的寂寞。

11岁的虎墩从小长在镖局,坚信只要成为镖师,浪迹天涯的父母就会回来。可镖局大当家却一直讨厌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殚精竭虑阻止他往外跑。在人生第一次走镖中,虎墩意外发现,自己素来瞧不上的酒鬼师傅,竟是江湖传说中的大侠,也是父母当年的战友。原来,虎墩的父母早就因公殉职,而师傅终日酗酒,也正是为了逃避目睹同事阵亡带来的心理阴影。最后,师徒俩合力手刃了当年的仇人,也完成了走镖任务,凯旋而归。

这个名为《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不怎么新颖,倒也没什么毛病;不算啥烂片,却又称不上“神作”。偏儿童向、卡通化的3d建模“画风”,配上上述的剧情,让我出戏到十多年前在同一家电影院看过的《功夫熊猫》;而缺乏独立故事线与完整“人物弧光”的反派角色,甚至还比不上后者。只是相比十多年前,如今坐在电影院中的我,心境早已截然不同。同样活灵活现的动画角色,倒映在我眼中,仿佛也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火影忍者》中,从身为主角的鸣人和佐助,到他们的导师自来也和大蛇丸,再到后期登场的千手柱间与宇智波斑、因陀罗与阿修罗,不论是否血脉相连,都如亲兄弟般相爱相杀、同生共死。究其本源,或许正是岸本齐史与孪生弟弟圣史的关系。即使后者作为漫画家的成就远不及前者,但两人的相处模式透过从小到大的生活烙印在前者心中的某种“印象”或“概念”,无疑被带进了《火影》这部红遍太平洋两岸的“超级IP”。那么,身为计划生育政策造就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亦是冈田斗司夫所形容的“第一代御宅族”即“电视儿童”,如今业已成为国内acg业界中流砥柱的“80后”一代,是否同样从这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存体验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异变”,继而将其表达为了作品中的“性状”呢?

我想,至少对包括《小虎墩大英雄》在内的一部分国产动画而言,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故事最核心的事件与关系,几乎都围绕着虎墩与师傅杨镖师,以及镖局大当家三人展开。在他们的关系中,我竟不经意间看到了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我与我的同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由计划生育与传统家族观念共同塑造的、分裂于“旧”与“新”之间的家庭生活的影子。如果说作为“引导者”的杨镖师有幸给予了虎墩失而复得、陪伴成长的“父亲”意象的话,扮演“阻碍者”的大当家——镖局这个“拟似家庭”的大家长——则更像一个越俎代庖、过度保护的“祖父”形象。虽然故事里的虎墩是个孤儿,可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夹在因故缺席的亲生父母与代理监护人的老人之间呢?哪怕是父母双全如我自己,也免不了在奶奶家度过每个寒暑假将近一半的时间。也正因如此,虎墩成为镖师的核心动机——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父母之怀的强烈渴望,在独生子女的我们身上,也比其他任何世代都表现得强烈而清晰。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虎墩,镖局里的所有人都是成年人。这个年仅11岁的小男孩身边几乎没有“同龄人”,没有能如盖世五侠之于熊猫阿宝那般,在比喻或象征的意义上成为他“兄弟姐妹”的角色。戴锦华说,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更像大人,因为在计划生育与数字革命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不常有竹马之交,为人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条件都只能从长辈那里获得。这一点,在曾几何时闻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虎墩和哪吒两个“熊孩子”成长的背景仿佛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在表现父母与子女和解的同时,饺子也在哪吒与同龄人(包括敖丙)的关系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事里,令哪吒与普通孩子们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是他“魔童”的身份与力量;而现实中,让我们与其他孩子“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却是各自父母的爱与焦虑。同理,哪吒和敖丙[1],自身的愿望只是相亲相爱,却被父母的立场逼得不共戴天。相比之下,虎墩与杨镖师面对的反派只是简单的“杀父之仇”,虽然情节逻辑上无伤大雅,却无疑在思想表达上少了几分厚重。

《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来自一个短视频IP,它的主要受众——现在6-12岁的“小学生”们——大多是老一辈独生子女的下一代。我不知道虎墩的背景、性格与经历有多少是无心插柳,又有多少是制作组有意为之,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恰到好处地塑造了一个被“寄养”长大的“独生子”形象,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每个早已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心底的“孤独”印象。一时间,我分不清究竟是我下意识将自己所处的寂寞投射在了影片中的虎墩身上,还是导演将他心底的秘密无意间传达进了银幕外的我心里。如今,周围年轻的父母身边,大多环绕着两到三个膝盖高的小孩子。难以想象,这个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的小镖师的故事,在他们眼里,是否也是像在我心里一样,透着一股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淡淡的忧郁呢?

放眼当今国内众多动画电影,不仅像《雄狮少年》那样,真正试图主动探讨、大胆表现、如实反映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的作品寥寥无几;就连如《魔童降世》那般,做到将真情实感寓于幻想世界,以“童话故事”寄托时代精神的佳作也屈指可数。幸运的是,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切身感受到了与后者理念近似、且与自身命运相连的精神内核。于是我由衷地希望,不久之后的中国,能越来越多地拥有这样的动画。

[1] 有意思的是,《魔童降世》的官方衍生漫画《敖丙传》里,敖丙记事起,他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不免令人想起《我的姐姐》中出现过的、国内常见的另一种家庭状况。

 短评

中规中矩,还挺可爱~

4分钟前
  • mpor2
  • 还行

真是过得最没有意义的一次春节档

8分钟前
  • 桃金娘
  • 较差

带小朋友去看的,丁点大的小人说了一句”这个电影不适合我看”笑死

13分钟前
  • lvqing
  • 较差

少有的亮眼处不在“古”的部分,而是一场现代元素的戏:沙漠飞“船”的设计几乎与现代汽车追逐戏无异,甚至有一种个人趣味一样的露出,尤其作为古代武侠题材动画,比起各种现代的人物塑造方式和抖包袱,这种现代的露出反而是最自然也难以被察觉的。

18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还行

虎头虎脑,这在90年代很吃香的小胖墩啊

22分钟前
  • 哆啦A梦的口袋
  • 还行

娃被救猪那场戏逗得前仰后合。其他就没啥亮点了。也算用心了吧……但,群众的审美被哪吒拉太高了?

23分钟前
  • 八行笺
  • 还行

唯一值得夸的是,树立一个新IP,没有蹭神话。

25分钟前
  • 博古
  • 还行

用动画来讲一个低武背景的护镖故事还真是浪费资源啊

29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较差

带小孩去看了,孩子非常喜欢。小虎墩太可爱啦。小虎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感动。虎年第一天看小虎墩大江湖。真是难得的好片。

31分钟前
  • hui
  • 力荐

第一次发现“神奇拖后腿”是个好词,回想就觉得好笑。很值得亲子观看!

33分钟前
  • 小珥
  • 推荐

居家隔离陪伴成长,简中幼年动画电影水平。

38分钟前
  • 杨三疯
  • 还行

还挺热闹的。

39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顺顺看的时候,一直在预测剧情,她以为杨镖头要死翘翘,最后却没有,是个大团圆结局。#20221204

40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这带孩子看挺好,大人也能看,孩子也能看!

44分钟前
  • 邵禹升
  • 还行

小虎墩的形象设计很成功,故事则有一点像《功夫熊猫》。因为是非神话原创,所以需要支持一下!

48分钟前
  • 未卜
  • 还行

《骁》

53分钟前
  • Ragdoll™
  • 还行

不是养成系的,不应该叫《小虎墩大英雄》,应该叫《小虎墩立大功》

56分钟前
  • 玩儿少
  • 还行

这部片可能是春节档里最大的遗珠,排片也太过于低调了。起早8:20档,包场看完。“镖局”“国画”“武侠”“虎年元素”组成的冒险故事,满满的江湖风,有笑有泪又很燃,boss有反转,细节和包袱很足。第一次发现“神奇拖后腿”是个好词,回想就觉得好笑。很值得亲子观看!

59分钟前
  • 左米芽
  • 力荐

有点尬的动作戏,但是总算不是什么爹亲娘爱惯宝宝了

1小时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镖师不是为了护镖去死,而是为了护镖而活

1小时前
  • ゜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