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1998

动漫美国1998

主演: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哈维·费斯特恩,米盖尔·弗尔,吴汉章

导演:巴里·库克,托尼·班克罗夫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花木兰1998 剧照 NO.1花木兰1998 剧照 NO.2花木兰1998 剧照 NO.3花木兰1998 剧照 NO.4花木兰1998 剧照 NO.5花木兰1998 剧照 NO.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3花木兰1998 剧照 NO.14花木兰1998 剧照 NO.15花木兰1998 剧照 NO.1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7花木兰1998 剧照 NO.18花木兰1998 剧照 NO.19花木兰199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09:15

详细剧情

  花木兰是家中的长女,性格爽朗率真,父母极力想帮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可是多次努力未果。此时却收到了北方匈奴侵略的消息,朝廷召集各家各户的壮丁。木兰父亲也在名单之内,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割掉长发,偷走父亲的盔甲,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家的祖先为了保护木兰,便派出了心地善良的木须从旁帮忙。从军的过程中,木兰凭着坚强意志,通过了一关又一关的艰苦训练,她的精神也感动了所有战友。就在战况告急的时候,她也被发现了女子的身份。她被遗留在雪地中,而最后也是她的及时出现,顺利协助大军击退了匈奴。

 长篇影评

 1 ) Notes

Those lines I love:

1 A single grain of rice can tip the scale. (我想要译成“一根稻草也可以成为压死骆驼的关键。”又或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 One man ma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ictory and defeat.(有时候,一个人就是成败的关键。)

3 Mulan Mother: I should have prayed to the ancestors for luck.
Mulan Grandmother: How lucky could they be? They're dead!(如果这些祖先真的能显灵保佑木兰的话,他们就不会死啦!)

4 Who split her bean curb?(直译是:谁弄碎了她的豆腐?意译却是:谁惹她不高兴了?哈哈,很有中国特色!)

5 An apple for serenity; a pendant for balance; beads of jade for beauty. (苹果可以使你内心平静,玉佩可以让你保持端庄,翡翠则衬托出你高贵美丽。-,- 翻得很渣)

6 I will die for doing what's right, (结合剧情应该译作:为了国家,我宁可牺牲自己。)

7 No matter how the wind blows, the mountain cannot bow to it.(这么有骨气的一句话,一定要用古诗词来托物言志。搜索了一下得了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 The flower that blooms in the adversity is the most rare and beautiful of all. (开在悬崖绝壁上的花是所有的花里面最珍贵和最美丽的。这是皇帝emperor对Mulan的评价哦~)You don't meet a girl like that every dynasty. 不是在每一个朝代你都可以遇上这么一个有个性的女孩。哈哈,这句好搞嘢。)

9 The greatest honour for the family is having you for a daughter.(有你这样勇敢的女儿,才是我们家最大的荣光。这是给予木兰最大的肯定了。TAT)

 2 ) 叽叽复叽叽,木兰当户织

古代文学课程刚好讲到南北朝乐府民歌。提到乐府,自然要提到乐府双璧,自然也要提到乐府双璧中的北朝民歌《木兰辞》。
所以,昨天晚上下了迪斯尼的花木兰回来。刚看完。很好看。

本想下到原声来看,不过第一部的原声版本没有搜到。看配音版本也不错吧。恩,是不错的。
表现最出色的配音演员应该还是陈佩斯先生,而且整部影片因为木须在变得轻松有趣,的确适合给孩子看,当然也适合给还没有长大的成年人看。

当然还是可以埋怨迪斯尼动画剧情有些老套,即使拿到了中国的乐府诗也还是没有跳出原本的叙事结构,用典型的好莱坞思维来塑造英雄,同时也不忘记找一个可爱的搭档,和他进行完美的配合。如此,虽然有英雄,但是并不显得影片是在宣扬某种理念,虽然有笑料,却也不显得影片流俗肤浅。反而是两者在中和一下之后,就诞生了如此好看的电影。
这让我想起昨天我们的料理鼠王小米把两种食物同时放到口中品尝之后所体会到的美妙味道——艺术总是有相通的地方。

第二部花木兰是原声版的。看了一下,是有些别扭,一群中国造型的动画形象说着英文,所以在考虑是不是要重新下一版国语配音的。
所谓的某种情节还是有的,而且有似乎也并非有什么不对。但是,还是要说一句,艺术没有国界,迪斯尼把花木兰做成这个样子的确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论心里是不是不舒服,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应该反思下,自己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利用得这么充分,近水楼台为什么没有先看到月亮而是眼睁睁看着人家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大赚我们的钱。

记得初中时候看动画电影宝莲灯,一样的是中国传统题材,很巧的是也有陈佩斯的配音,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如花木兰好看。故事情节、角色设置其实看看和迪斯尼还真的是很相似,就干脆说是模仿好了,好歹是开始模仿了。
可是之后呢?不见了动静。还是日本漫画和迪斯尼大行其道。我初中到高中看的基本都是日本动漫。柯南、多啦A梦、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现在电脑里还存着蜡笔小新,指望着情绪不高的时候能靠着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孩给自己长点精神。

回头接着说花木兰。
剧情并不复杂,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改动。当然一首诗改编成一个电影,增添情节、设置角色是必须的。
除却搞笑的剧情,电影中另一个亮点还是音乐的使用。不论是见媒婆那一段,还是军事操练的一段,音乐和剧情相得益彰,听觉视觉都是享受。

好了,电影就说到这里吧。虽说这个花木兰拿着美国护照,但到底还是说着华语。第二部我想是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因为下一个花木兰似乎已经准备长期在好莱坞发展,英语说得很是地道了。
当然,还是希望,她完成任务之后能够早点回来。毕竟,华夏的北方,才是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地方。纵是洛基山脉巍峨,也不能比得上阴山之上的朔风更能唤起北方少女的豪爽英气吧。

 3 ) 看完不敢相信是98年的电影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这是98年的电影???exm???真的拍的太好了吧。真的很喜欢迪斯尼当时拍的这个花木兰。首先是其中有很多的中国元素。开始的水墨画,木须龙等角色的设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木兰替父从军是体现的孝道,而在迪斯尼的翻拍中,我看到的是关于自我的思考。从一个小人物到一个影响胜利的英雄。木兰替父从军,演出了荣誉、勇气和女性的觉醒,东方的故事,世界的价值观。保家卫国,国民之职,令人边笑边落泪。荣誉感与勇气俱在的人,不管多远,一定会是被爱被尊重的。

ps~配角木须小火龙萌萌哒~

 4 ) [轉貼] 臺灣光華雜誌 - 花木蘭的造型師──張振益卡通夢成真

分享一下光華雜誌對花木蘭造型師的採訪報導:-) ***   迪士尼公司第一百三十六部卡通片主角──花木蘭,堪稱去年美國亞裔社區最風光的人物。不但在美國創造了一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還掀起一陣美國少年以木蘭為模範、報名武術課程的熱潮。   負責《木蘭》人物造型設計的是來自台灣的張振益,木蘭的整體設計讓他得到了漫畫動畫界如同奧斯卡獎地位的「魯本獎」,張振益從十一歲就懷抱的美國卡通夢已然成真。   從阿拉伯文學的《阿拉丁》、美國原住民文化的《風中奇緣》、法國風情的《鐘樓怪人》到希臘羅馬神話的《大力士》,迪士尼公司一直在尋找具有世界共通性的題材,並且用親情和善惡分明的觀念,以神話和動物角色沖淡異國情調中隱含的文化隔閡。一九九○年一直想拍東方故事的迪士尼,從一位蒐集世界民間故事的作家處聽到花木蘭的故事,覺得女主角性格很有時代意義,就開始籌備拍攝。   為了《木蘭》,迪士尼公司五年前從對手公司挖走了張振益。當時張振益是美國華納兄弟公司的企劃設計師,負責電視卡通《蝙蝠俠》的造型設計。從華納到迪士尼,薪水反而少了,但他不以為意,「迪士尼拍第二部中國題材的機率幾乎是零,這機會可不能放棄,」他想。                  不夠中國?   卡通片的製作工程相當龐大,從故事發展、角色設定、背景構圖、電腦繪圖、特效到音樂段落風格,迪士尼每部畫片,參與的人員多達五、六百位,分工相當細密。   擔任《木蘭》「角色設計美術監督」的張振益,為了塑造《木蘭》的整體風格,從中國繪畫中發現一個可以運用在動畫上的元素──古代人物畫勾勒法裡的游絲描」,尤其是神佛佛手「S弧線」的線條,看似行雲流水,也成為《木蘭》人物設計的美術原理。   張振益家中三層書架擺滿了中國兵器、古代衣飾與居家、出土秦俑等中英文參考用書。為了讓同仁看得懂,他將影片可能參考到的圖片用電腦掃描出來,裝訂成冊,中文圖解也翻成英文,提供給各部門同仁參考。   「為了拍木蘭,迪士尼想必參考了不少香港武俠片。」有論者認為,木蘭與士兵在軍中操棍練武的畫面,讓人不由得想到《黃飛鴻──男兒當自強》中眾人在海灘練功的場面。   張振益也同意「亞洲題材帶給好萊塢新鮮感」的說法,「我們公司的同仁都知道Jackie Chan(成龍)。」   雖然《木蘭》突破了東方女子「柔弱服從」的刻板印象,但不少人的疑問是:為什麼木蘭女兒身的衣服像日本和服?她臉色慘白的樣子也像極了日本藝妓?就有華裔人士指陳,木蘭的服裝考據「不夠中國」,尤其對木蘭臉上的白粉「很感冒」。   張振益不得不反駁這種說法,他表示,如果參考中國隋唐五代婦女面妝圖像,就可以看到古代婦女先塗白粉再塗胭脂的化妝法,這種梳妝技巧到了清代,還是很普遍。而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造型、衣飾本來承襲自盛唐文化,現在一般人反而倒果為因,才會認為花木蘭有「日本味」。                  超越史實   木蘭的故事源自北魏樂府的木蘭辭,但中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這位奇女子,已經不可考。不過民間故事的傳奇性卻給了他們創作上的自由。   例如,《木蘭》片中最壯觀的場面,就是木蘭為了阻擋從雪嶺冰原席捲而來的匈奴大軍,以火箭轟裂遠處的高山雪嶺,淹沒了匈奴大軍,而立了大功。   張振益說,如果按照史實,中國到宋朝才有使用火藥的紀錄,但木蘭故事流傳在北魏時期,所以片中時代一直很模糊,「時間上有些錯亂,」他解釋,這是因為迪士尼不喜歡暴力血腥,如果用兩軍對峙、可能出現流血死亡的畫面,才改成利用雪崩來阻擾匈奴的進攻。   參與《木蘭》的工作,讓張振益的夢想成真。   從小愛畫畫的張振益,十一歲看到「讀者文摘」上一篇介紹華德迪士尼的文章,就下定決心,長大要加入卡通動畫製作行列。到現在,他還留著這本影響他一生、早已泛黃的雜誌。   五專聯考完,十五歲的他就到宏廣卡通公司打工,以後每到寒暑假就在宏廣、遠東這兩家卡通公司進進出出,累積畫卡通的經驗。工專畢業後,他完成第一部動畫片《兒時印象》,得到了金穗獎動畫短片獎的鼓勵。為了賺取留學費用,他在宏廣又待了半年,完成第二部動畫後,就到美國留學,並選擇了「讀者文摘」中提及動畫人才搖籃的加州藝術學院「實驗動畫系」。   迪士尼公司有項傳統,每年都會從全美藝術學院招募實習生,挖掘有潛力的卡通、美術人才,抱著「把作品丟過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的心情,一九九一年他成為迪士尼招募的五位實習生之一,在佛羅里達片廠實習了三個月。                  鍍了一層金   雖然知道「自己在好萊塢將會很順利,因為在迪士尼實習過,就像鍍了層金,」他說。不過,他也瞭解像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要從基層畫師晉升到高級畫師,得慢慢「爬樓梯」。於是他回到學校修碩士學位,也開始探詢其他工作機會,當華納兄弟公司要找構圖師時,他前去應徵,結果華納公司看了他的作品集後,提供他職位更高的「企畫設計」工作。   《木蘭》成功,他的薪水漲了兩倍,「把以前浪費的錢都賺回來了,」他笑說。今年暑假迪士尼照例也有新片,推出《泰山》,張振益同樣參與主角人物的造型設計。   兩者差別在「《泰山》這種題材美國拍多了,不會出現民族情緒,」他說,但木蘭不一樣,「木蘭是責任,做不好要自殺的,會覺得對不起中國人,壓力很大,」他說。有幾次他看到影片細節出錯,狗頭軍師的衣服顏色不對、中國藥房標記的顏色也不對,他要求製作人重做,萬一公司不願重做,他要製作人估算這三秒鐘動畫要多少錢,他自己掏腰包也要重做。                  在畫紙上演戲   張振益形容動畫師就像「拿鉛筆的演員,演技表現在畫圖的技巧上」。雖然動畫片來到電腦時代,但動畫師不能只熟悉繪圖軟體,而忘了基本的美術訓練,因為美術訓練不夠,連人物怎麼走路、骨架都會畫不準。他花很多時間訓練自己基本人物素描能力,晚上還去上油畫課,加強自己對色感、光影的體會。   《木蘭》的成功讓不少國人見了他就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拍《木蘭》,反而由老美為我們詮釋自己的故事?想到這個問題就讓他心情沈重,實在也不知從何答起。他只能說,大家一起努力吧! *** 報導來源: //www.taiwan-panorama.com.tw/Articles/Details?Guid=4154c9ea-0808-4ba0-8419-c573bfd8bb25&CatId=1

 5 ) 美式中国故事

1.花了心思挖掘中国文化,尊重传统中国价值观。2.从叙事,主题到表达方式都非常美式,坦率的说正是这种美式表达是本人所熟悉和乐于接受的。3.因为其中的中国元素,成为本人目前最喜欢的动画电影。4.触动情感最深的是木兰父接征召令的凛然;视觉效果最佳的是蛮族在雪山上的冲锋。5.影片里面中国人的形象是珍惜荣誉,忠于国家,敬天法祖,美国电影里面很少见如此正面的华人形象。最后想反驳一下批评老美歪曲中国文化的,人家毕竟讲的是英语拍了自己看的,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解读?

 6 ) 我看木兰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
《木兰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文学作品,长期以来它和女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近带女革命家秋瑾还引用她的典故入诗,“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中国家长激励女儿最长用的话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推崇花木兰的英雄实事迹的,有趣的是在中国花木兰没有延续自己抗击匈奴的符号意义,却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主义。
我们没有必要去考究中国文本和这部最美国的好莱坞G级片究竟有什么出入,不难看出,导演只是托了中国故事的衣钵向全世界的小朋友献上他们一贯的大礼——享受愉快的电影过程,我想,再学究的老先生都不会和这部动画片过意不去,它实在是太讨巧了,小朋友门喜欢,还能怎么样呢?真的不是给上了年龄的人准备的。
所以,我所关心的是动画片在转述中国经典故事上的成功,虽然说只是市场的成功,不过从贩卖中国魅力的角度来说,美国人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怎样去表达我的的典藏并被人喜欢呢?是用一幅老中国的面孔去讲花木兰、杨家将和岳飞霍元甲吗?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逗大家开心就好,所以我们看到,在电影《花木兰》的结尾,美国人给我们来了一个更中国式的大团元结局。皇帝对李翔说“这么好的女孩不是到处都有的”,李翔也心领神绘,千里迢迢的来到花家送还帽子,最绝的是木兰:你可以留下来是晚饭吗?这里,你可以理解为好莱坞对小朋友门期待视野的又一次献媚,当然也可以看做为美国人把中国的大团圆结局给彻底搞过头了。在原文中,只是写到木兰以前的朋友来花家拜访,更没有写到,有男人对木兰暗生情素,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看看电影中对木兰的特殊照顾,最敏感的就是安排了一场洗澡的情节,一方面,为将士门将信将疑的认为木兰是女人打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迎和了小观众对两性关系的初步认识与兴趣。当然,该场景自然是很好的消融了,诙谐又不缺乏“有意思”。而反观我们的文本根本找不出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若没有点噱头怎会有人理解呢?所以,好莱坞的一大好处就是把花木兰真正“女性化”了,无论是小朋友还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龄观众门都觉得亲切可人,可见感情戏是美国好莱坞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中反映出美国派对人性的态度:每个人都是充满了感情的——无论她是不是英雄,而中国人一碰到英雄人物便严肃得不得了,总想把他往高、大、全上弄,最后在历史的长河中风化成一个古老的符号,活泼不得,这便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会在美国人手中宣传开去的原因。我想,有一位男子喜欢上木兰是多么正常的事,如果《木兰词》中稍有暗示也不见得就会掉价,或许,我们今天的中国观众们会在看完电影后还可以理直气壮的批评动画中的李翔确实没有书中描写的那样帅。
另外,我们看到,电影对原著也有大胆的加入有趣的角色,这当然不是《木兰词》的错了,但我们可以看出,小龙和小蟋蟀还是博得了满堂彩,从电影《狮子王》开始,这种插科打诨的角色成了迪斯尼动画中最有特色的元素,这次在中国经典上“动刀”, 迪斯尼当然是手到擒来,在推动故事情节和逗笑上有时简直成了最重要的角色,看完电影,你仍然相信没有这两个家伙,但你若是想起这部电影,你一定会首先想到那个陈佩斯陪音的小龙,这就是把经典交给迪斯尼的好处,他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阐释一古老的故事,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木兰世界,或许,这个版本比我们的更出名,或许,在我们的小朋友还没有看过《木兰词》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木兰有个男朋友,还有一个小龙和小蟋蟀是她的宠物,这就是迪斯尼,你是说它好呢还是讨厌它呢?真的很难。
当然,我们看到,就算是小龙和小蟋蟀其实也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予以尊重和“理解”之后的产物,小龙是花家先灵们的使者,敬重先灵是中国给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龙是最中国的符号,所以就算是中国观众也可以买单照收的,更何况那个关在笼子里的小蟋蟀呢!他是用来祈福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虽然被美国人彻底解构了,可到底也不乏“中国味儿”,另外诸如木兰相亲,媒婆和木兰父亲对神灵的敬重等等,都是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的,而且,我可以说,其中的手法不比中国的真人古装戏差,甚至还要好很多。
《木兰词》和电影《花木兰》,我们可以看做对同一事件的两种阐释方式,中国人自有其婉转徘徊的叙事方式,美国人也有cowboy直接与简单的作风,任你喜欢哪样,真正的花木兰只在你自己的心中。


 7 ) 经典中国故事的美式解读

       1997年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古代花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制作了喜剧动画片《花木兰》,由此,中国人心中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通过好莱坞的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迪士尼动画高超的特技和唯美的音乐的衬托下,这部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的影片将这个传唱了千年的女英雄似乎穿越了历史,以一种美式的轻松乐观的方式,呈现在她曾经征战的国土上,带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前所未有的关于女性的美式解读。
在享受好莱坞电影讲述中国经典故事带来的震撼与快感的同时,动画片《花木兰》引发的对女性认识的传统观念的冲击,更值得观影者深思。
    在两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中国人心目中女性的形象就应该是小家碧玉的小姐、弱不禁风的柔弱女子。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那么花木兰的出现,自然具有划时代的悲壮色彩与影响深远的丰碑级纪念意义,影响的深远足以成为后来女权主义的百试不爽的力证。这一点,美国人的解读尤为明显。在影片《花木兰》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桥段,木兰勇敢的担当起重任,男扮女装,替父冲上前线,这体现了中国所弘扬的孝道,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也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花木兰作为社会的成员,她自觉的拿起武器去保家卫国,正是她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自觉的唤醒意识里自身社会主体地位的行为。奋勇杀敌,凭借女性的智慧与勇敢,终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好莱坞影片《花木兰》基于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大胆想象,虚实结合,张弛有度。在对中国故事的叙述中不乏美国式幽默,同时又大胆的改编,一改传统中国“三从四德”对女性的束缚,在影片中,甚至出现“美女救英雄”、“救了中国”的颠覆性解读。“救了中国”这一说法明显太夸张了,但西方人自然不会去为了制作一部动画片专门去考证历史中的花木兰到底立了多大功,只要把这个女人塑造成英雄就够了。这个西方人心中的女英雄,勇猛到能救了长官李翔——也就是她未来的丈夫。以往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常常是英雄救美,女性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强者的保护。但是在影片《花木兰》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成了“女救男”的反传统模式,而且一救就是两次。壮汉竟不如女子,这正是女性主义者非常愿意看到的。
    在分析了影片《花木兰》中女性主义的成分以后,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归宿。影片中的木兰凯旋后与李翔有情人终成眷属,,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木兰写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英勇善战的木兰终究是个女人,在她铁甲戎装下面也终究是个女儿身,她还是要一个归宿、一个家的。这一问题上东西方文化惊人的相似,这似乎在传达某种东西,也是女权主义者极力回避的话题,女人还是需要男人的,需要爱的。抛开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激进,同样抛开中国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用中国传统道家观念解释也许会简单一些:相生相克,阴阳相济。

 短评

唯一遗憾是没有细致刻画中国的大好河山,希望真人版可以好好弥补,人设简直教科书级的可爱

5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外国人YY下的中国古代社会

6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还行

陈佩斯延续了他在《宝莲灯》中的高水准配音~~

11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为什么涉及中国题材的我都觉得老外实在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

16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你的孙女居然是变装人士!”哈哈哈哈这句话承包我的笑点。太久没看2D动画了好怀念~~~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中国学外国 外国赚中国

26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李玟唱的主题曲我很喜欢

2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这是一个美国女兵,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巾帼英雄,效果和动画都很赞,但是get不到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她只是一个叫花木兰的人,并不是那个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花木兰。

32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还行

原版的艾迪·墨菲和国语版的陈佩斯都碉堡了

3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这是一个真正“人文主义”的中国,所以它一点也不像中国。但伟大的迪斯尼们又把所有关于中国最美好的意向编织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国的故事。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我真希望我能看见这个中国梦实现。

37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喜欢这部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须龙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40分钟前
  • 宇宙
  • 推荐

我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43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这是迪斯尼唯一一部完全的中国故事的动画电影。音乐很好听,里面那只苜蓿的小龙特别有趣。但是故事里的文化底蕴不完全是中国的,有点不中不洋的感觉,各位主创们对于这一点功课做的不够。听说要拍真人版了,希望能够改进。

48分钟前
  • 露咪亚
  • 还行

故事很好莱坞,但不得不说人家来中国是做足功课的,首先开始的几个女人的服饰很符合南北朝时期的样子,高胸襦裙,还有那些发髻,相比我们一些古装片各种非主流造型人家至少用了心的了

49分钟前
  • MIKI莉莉
  • 还行

除了对中国文化理解有些误差以外,本片的制作堪称上乘。

51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很经典啊这个故事…很多年前看的…也是为数不多我看的非真人影视作品…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我还是有点期待真人版的哈哈哈哈哈哈…动画的总是…我还是有一点偏爱真人演出来的戏吧…尽管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会想给真正想演好一个角色的演员们一个机会…

55分钟前
  • EL_CR
  • 推荐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精髓,因为老外都是浮于表浅,但让人心痛的事,中国人自己根本不抓,抓不住自己的文化。

57分钟前
  • ᥫ᭡້໌
  • 还行

刻板印象太明显了,西方思维披上东方的外衣。没啥意思。

60分钟前
  • 海鲜高汤面
  • 还行

拍我们的素材还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有的努力呀!

1小时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虽然少了些创意,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很强大,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不需要三从四德不需要贤妻良母也能为家族争光,迪士尼太会挑选主题了

1小时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