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之日

剧情片美国1993

主演:比尔·默瑞,安迪·麦克道威尔,克里斯·艾略特,斯蒂芬·托布罗斯基,布赖恩·道尔,瑞克·欧弗顿,威利·加森,安吉拉·佩顿,里克·杜科蒙,罗宾·杜克,肯·哈德森·坎贝尔,莱斯·波德威尔

导演:哈罗德·雷米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2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3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4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5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6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3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4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5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6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7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8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9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5 20:02

详细剧情

  菲尔(Bill Murray饰)是个气象播报员,每天除了在摄像机前给观众做风趣幽默的天气预报外,每年的2月2日他还要前往一个名为普苏塔尼的边境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  事实上,菲尔对这一节日相当嗤之以鼻并开始对工作感到厌倦,当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报导后,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园,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耽搁了。  第2天醒来后,菲尔意外地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拨鼠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惊讶、不信、刺激、狂喜、烦闷、焦虑、不安、绝望、倦怠等各种情绪轮流侵占菲尔的感官领域,可无论他如何选择度过这一天,他都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被按下repeat键之后的Rita

我终于看了这部电影,大概在四五年前(或者更久)就有朋友曾经跟我推荐过这部片子。当时我刚认识那个朋友不久,并试图讨得他的欢心,他说“我很喜欢一部名叫《土拨鼠日》的电影,老片子,里面的女主角也叫Rita,跟你的名字一样。”但这个nice and kind的男生发现我并不像电影里的Rita一样nice and kind,于是我们中断了频繁的联络,我计划去看这部电影的兴趣也随之消退了。
    一直到我前几个月跟一个影评编辑一起看了《明日边缘》的首映。
    电影结束之后他说:“这部电影票房应该会不错,但是这个梗早在93年就被《土拨鼠日》的编剧用过了。”
    我说:“原来如此,难怪连女主角的名字都一样。所以这是在致敬吗?”
    “你看过?”
    “没有,但有朋友很久以前跟我推荐过这部电影,因为我的英文名也叫Rita。”
    “啊!对!没想到我跟一个Rita看了一部十年前看过的电影,就像过了一个groundhog day。”

       ---------------------------------------------------------------

    以上这段开场的对白写得有点啰嗦,呃,我不得不用分割线提醒一下自己是在写影评。没错,这篇影评重点要分析的就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对白。本片的编剧Danny Rubin为男主撰写了许多精彩又简洁的对白,观影途中我克制了好几次按下暂停键截屏的冲动,当然,还有这个过了十年之后用来翻拍依然能大卖的好故事。
    主人公Fill是个有点自负又毒舌的天气预报主播,他觉得自己的主持天赋可以hold得住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黄金档脱口秀节目,而不是年复一年的去一个小镇上报道坑爹的“土拨鼠日”,但他还是去了,按照他的计划这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次直播土拨鼠日,然而他在经历了一场糟糕的播报之后发现自己被永久地困在这天里了。
    以开头的设定来看,男主应该在本片的后半截里骂上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Fuck,感谢上(bian)帝(ju),他没有。
    我们郁闷的主角Fill想尽各种办法逃出这一天,他跑去跟女主说希望获得帮助,但女主却因为他鲁莽的表现劝他去检查一下脑子,脑科医生觉得他一定是神经出了问题,于是Fill真的跑去看心理医生。不幸的是这个心理医生并不太靠谱,接着便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Fill:“你有上过大学吧?该不会是念的兽医心理学吧?你到底有没有修过跟这相关的课程?”(完全符合主角个性的吐槽)
医生:“应该算有吧......变态心理学”(医生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学过心理学,此处应有笑声)
Fill:“好吧,我该怎麽办?”(这句话更像是Fill在问自己)
医生:“我觉得你应该下次再来。明天可以吗?”(Tomorrow这个词完全戳中男主的硬伤,如果问题不在今天解决,他明天也会面临相同的状况,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明天。简短又明了的双关,此时只有观众和男主明白tomorrow这个词的特殊意义。)
Fill:“......”(男主已经无语凝噎,用枕头蒙住脑袋不停敲打)
医生:“不好吗?”(医生赶紧补了一刀)
Fill:“......”(继续敲打蒙住脑袋的枕头,虽然画面中没有人再说话,但相信观众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编剧非常机智的刻画了Fill的无助,他在这场戏中的台词不超过三句话,不需要浮夸的表演和台词就赢得了观众的笑声,并且在字里行间让观众与主角产生了感同身受的默契。像这样的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编剧用很少的对白就刻画了一个毒舌话痨主持的形象,不得不说,这比起伍迪艾伦让片中每个人都變成话痨的那种手段要高明一些。在电影中,对白只是一种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方式,电影语法中最重要的还是影像语言,除此之外还包括配乐、音效等因素,对话作为影片的声音元素应该去承担更多的情节信息,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刻画角色形象,而不是为了表现真实感去复制人们生活中会出现的真实的对白。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前,先驱者们光用画面就能讲清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所以没有理由让现在的观众花钱买票进电影院去看演员们在大荧幕里闲聊他们在生活中就能听到的东西。比如,闲聊天气什么的,除非这对故事的展开有特殊的贡献。片中有一个场景是Fill在跟公寓酒店的女主人谈话,女主人亲切热情地问他是否睡得好,是否需要咖啡,听说今天将会有大风雪呢呵呵呵呵,然而Fill居然真的接过话茬开始播报天气状况,他用极其专业的术语告诉女主人大风雪会被一股南方来的热空气的给赶跑balabala,就像是他在电视里做的那样,完了还要讽刺一嘴“你是真的想要跟我谈论天气还是在闲聊?”。这场戏有大段的台词,但同样是在谈论天气,这段对白显然是有意义的,一来强调了男主角的职业身份和他完全不顾别人感受去制造尴尬的自大性格,二来告诉观众一个信息:天气预报说不会有什么的即将来临的大风雪。这实际是为之后的天气骤变埋下一个小小伏笔。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把影评看到这里,我会表示万分的感谢!因为我知道如果要在看电影的时候脑海里不停在分析这些创作技巧是很倒人胃口的一件事,就像你正为《生命之树》里万物的轻声细语完全深陷其中,坐在旁边的人突然跟你说上个镜头摄影师跑焦了一样的扫兴。所以接下来我想讨论一下这个奇妙的故事本身的动人之处。
    回到徘徊在无奈边缘的Fill身上,他在一个保龄球馆里跟几个丧志的年轻人喝酒,回忆起之前在维京群岛上和一个金发美女度过的美好一日,他说,我为何不能反复过那一天?!坐在旁边的醉汉一定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冒出这种想法,Fill接着说:“试想如果你困在一个地方每天都完全一样,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状况,你会怎么办?”他描述的是自己现在的困境,但没想到其中一个朋友却回答说“我的人生就是那样。”瞬间让人哭笑不得。这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这同样也是故事最核心的命题,如果日复一日repeat相同的生活,在一个无聊的地方,参与着无聊的事,无聊的人们谈论着无聊的话题,你难道不会抓狂吗?但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不是奇幻喜剧里出现的特殊场景,生活的本来的面目就是这个样子,一些不自知的人类,浑浑噩噩同样也是可以活到暮年的,更不幸的是,他们在离世的那一天也没发现自己的人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按下了重播键。
我曾经那么惧怕重复,因为老妈连续为我做了一个星期的西红柿炒牛肉而对她大发脾气,再喜爱的事物重复一百遍之后仍然会生腻。是的,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好在每天都可以选择不一样的菜单;我们每天都要睡觉,好在可以做完全不重样的梦境;我们每周有五天都要早起上班,好在被允许在枯燥的工作中创作出不一样的新奇的东西。人生就像一场有无数个版本ending的游戏,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关卡,如果你在每个关卡都选择一样的路径,那么只能玩出一种ending,通关一百遍也没有意义。你如何过一天,也就会如何过一生。不管是被关在和外星生物杀戮游戏里的Tom Cruise,还是被关在土拨鼠日里的Fill,又或是被关在西红柿炒牛肉诅咒里的Rita,都在努力尝试改变,就算知道明天要跟今天一样掉进同一个泥坑里,也要努力换个好看点的姿势。今天固执任性的Rita没准哪天也能玩出一个nice and kind的结局呢,永远要坚信那个repeat键会弹起,生活会继续向未知的明天播放。
    Unknown is hope.
    在经历了一系列放纵/自杀/绝望/救赎的不同版本的土拨鼠日之后,自私任性的男主角Fill终于获得了Rita的芳心,而他也终于在土拨鼠日的第二天醒来,惊喜地对Rita说: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吗?”
    “什么?”
    “今天就是明天。它发生了,而你在这。”
   对啊,今天其实就是所有糟糕枯燥的昨天的明天,哪怕是要度过很多个难捱的明天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天,但努力过好每个今天,明天才是充满希望的,不是吗?看,这句台词写得多好!

 2 ) 拒绝一日复一日的生活

这部披着喜剧外衣的电影,其实蕴含着一个让人沉思的寓意。如果你生命中每天都是重复着昨天,明天对于你来说将会是遥遥无期的,你会怎么做呢?大多数人每天过着大致相同的平庸乏味的生活,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偶尔与朋友聚会,但做的也是几乎相同的事。某个时候你会突然觉得今天跟昨天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仿佛只是简单地重复。你或许会有短暂的危机感,但很快又被沉闷的生活淹没。如何改变?这里,给了我一点启发。
       在整部电影中,你可以感受到爱情。而爱情的确也是一条隐秘的主线贯穿全剧。但是我认为更让我惊叹的是,片子没有在爱情上一味转,在后半段左右,你可以明显感到剧情主题的变换和提升。如果我们只能享有一天,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呢?绝对值得所有对生活感到枯燥的人思考。我们不也是经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毫无乐趣吗?说话做事有时尖酸刻薄,对待他人缺乏热情、不宽容,不热爱生活,得过且过„„我觉得有时候像极了自己。故事中的主人公菲尔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因此上帝对他的惩罚就是让他的日子不断地重复下去,让他厌倦,让他绝望,直到他改变自己。上帝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惩罚,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也不会常常思考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受惠让自己也欣慰,于是日子就那么一天天的过,可是仔细想想,日期虽然是不同的,但实质上有哪一天不是这样度过的呢?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最容易忽视的,尽管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重复昨天,上帝没有和我们开玩笑,可是我们却开了上帝的玩笑。我们有太多的人每天每天都是那么重复的生活,也许该换种生活了。试试吧,也许我们也能发现生活的真谛。

 3 ) 《土拨鼠之日》不是喜剧片,是一部细思极恐的恐怖片

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当喜剧片来看。
    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你自己是片中男主角的话,开始你会觉得很新鲜,但重复千百遍后你还会笑起来吗?然后你想自杀来结束这个无限循环,但醒来还是在床上,任然继续循环。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循环的不是一天,而是一生。在你死后你又出生在同样的环境。一次又一次无限循环。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地方。
    最可怕的是你每次出生时都被封锁了之前的记忆,但你所经历的却是重复的。你以为你这一生是崭新的,其实是一直被重复了无数次了。
    是的,我说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而那些极少数“人”正站在某个超视角看着这一切,还有极少数“人”投生进来扮演着大赢家的稀缺角色。
    你在这一生会经常觉得颓废、无聊、无赖,是吧?
    是的,谁tm重复了千百次都会抓狂的,都会愤怒的。虽然你好像什么都记不得了。

 4 ) 《土拨鼠日》:似曾相识的美好

每天早晨都被同一首歌吵醒,出门都会碰到同一个胖子,在街道上都会有同一个老人向他乞讨,同一个狗皮膏药向他推销保险,随后又踩掉进同一个水坑里......这就是菲尔“漫长”的一天,即离奇又充满挑战的一天,这一天永远是土拨鼠日。


    这是一部摄于1993年的老片了,又名《偷天情缘》。对于这样一部由“冷面笑将”比尔默瑞主演的经典浪漫喜剧,狐狸早有耳闻时,至今日才有幸欣赏都这部佳作,实在有些汗颜。它的情节设计与多年之后的《初恋50次》有些类似,但绝非后者那样简单,这部影片怀着一种一种超脱现实的心态来审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本片虽说是一部喜剧片,但是绝非一笑而过那样简单,这是一部典型“小影片,大道理”的喜剧经典。
    菲尔(比尔默瑞)是一个自煽为明星的天气预报员,狂妄自大,怨天尤人、生活单调而且千篇一律,一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当他怀着一百二十个不乐意的心情去宾州的一个小镇去报到一年一度的土拨鼠日时,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因为一个颠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出现了——时间永远停在了2月2日土拨鼠日。每天遇到同样的事情,看见同样的人,每天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一天,我们的主人公却在这无数相同的一天里经历了大起大落,大约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逃避。当菲尔发现时间停顿在了“土拨鼠日”时,他本能的对此感到惊慌失措,做任何事情都是心不在焉、漠不关心。他一心想逃离这个循环无边的世界,企图改变这个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但是当他找到一个出口逃出时,才发现这只是另一个相同的入口,他无法逃出。当他偶尔放纵一下自己后,还是回到原来的起点。我们的气象员发现,他的生活本可以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投机。菲尔在这反复的世界里无限的“充实”着自己。大嚼高热量的食品,大肆购物来满足的短暂的欲望,反正第二天早上6:00时,一切又恢复了原状。另外他还利用循环世界的规律去泡妞、“拿”运钞车里的钱,甚至用积攒起来的经验去追求他心仪的女子丽塔。这一段是片中最搞笑的部分,用一句俗语来评价这位仁兄就是:这家伙忒不要脸!但是,这看似尽在掌握的一切在丽塔面前却连连碰壁。天天的追求换来的都是日复一日的耳光。这也引出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绝望。当菲尔被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后,他开始对这个周而复始的一天感到厌倦,甚至开始绝望。他无法逃离这个世界,前方一片迷茫。最后他选择了“check out early”来结束这个恶梦。但是一次次的自杀后,第二天早上6:00他又会在他的小床上醒来。就像一个游戏在“Game Over”之后,又重新读取存档。对于这样的无奈,他彻底绝望了。但是在他每晚救助一个老人都无效时,他开始明白生命的真谛。
    第四阶段,用心。人生就是这样的。当他想一次又一次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时,那个老人却在每晚都死去。菲尔开始珍惜这个不同寻常的“一天”。他利用反复的规律去用心帮助他人,救助他人,去学习各种技能来弥补曾经浪费的时光。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菲尔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这个与小镇的象征“土拨鼠菲尔”同名的外来人成了小镇居民的最爱,同时也赢得了丽塔的芳心。当他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时,第二天早上6:00醒来,丽塔睡在了他的身旁,时间是2月2日。

   从上面看似流水账的叙述,并不是在向诸位接受电影的内容,而是在阐述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道理。似乎这只是上天对偏重人物的一个玩笑,但是细品起来,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这四个阶段便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四种态度。影片用这个夸张的手法向我们预示了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我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几乎如复印机复印出的一般,天天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永远的土拨鼠日”吗?俗话说:人定胜天,关键在于你自己,看你用何种态度来对待它。影片中菲尔一次失败之后,还可以重新读档再来。现实可就不同了,时光既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影片告诉我们要珍惜生活,用心对待,你的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当你无法逃避你的生活时,就要想办法征服它。不要绝望,要学会学会享受你的生活。当然也不要投机取巧,因为生活对每个人是公平的。

 

   High Light:片中菲尔计算着时间,直接从拿出一带钱,然后走人,神不知鬼不觉,堪称电影史上最简单的打劫。

IMDB评分:8.0/10

狐狸评分:

观赏性:★★★★☆

娱乐性:★★★★★

回味性:★★★★☆

总 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0a9t.html

 5 ) 比《楚门的世界》还要好

人生不仅是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更是生命存在与生命感受其存在的训练场。

菲尔是个职业男人,是个一般人看来的成功人士,对待生活玩世不恭,但一次外出报道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

本片的亮点在于它做到了让观众相信时间被定在了某一天的无限循环中。而随着菲尔的改变(或者说成熟),观众从一个和菲尔一样的普通人慢慢体会到了生活的本质,人生的真谛(当然还要看悟性)。

第一阶段

菲尔在结束了工作被暴风雪滞留在当地后的第二天突然发现一切都重复着前一天,而这一切只有自己记得。于是他从对生活失去新鲜感而变成要利用这个规则好好地玩耍一番。

可以说菲尔从意识形态中被迫解放了出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阶段

菲尔开始利用这个规律来追求芮塔,但他最终发现并非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为所欲为。(认识到芮塔并非一般的女人——电影定式,没啥好说的)

菲尔发现大脑只能解决一般问题,而自己的最高追求(在当时和芮塔上床由于屡次失败变成了最高追求)无法靠大脑来解决。事实上逻辑,记忆和表演无法使你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

第三阶段

菲尔开始注意到了别人的需求,以及内在的生命体验的美妙,并努力做到最好。

当欲望的满足和外在既定目标的预期实现都变得意义不大时,菲尔便开始寻求内在的生命体验,这包括真实的感受身边的事物和别人的意愿与需求。

第四阶段

当他尽全力做到了最好时,土拨鼠日真的结束了,清晨芮塔出现在了他的身边,生活会继续下去,不过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无聊的重复每一天,因为在重复中他学会了怎样生活,怎样感受自我的存在。

当菲尔因他人的需求而存在时,他的体会到了其生命的真实存在,这种存在不是他从小被灌输的,他生活中的每一天并非为了不知多久后的成功而度过,每一天对他来讲都是全新的,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您也许会认为任何一个人经过这四个阶段都会变成那样的完美,但这只是电影,这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于是看过电影我们仍旧重复着昨天。

可是,是谁夺去了我们改变自我的权利?又是谁阻止这一切变得美好呢?只有生命本身。

--------------------------------------------------------------

(下面涉及佛教内容,不感兴趣可以无视)

从佛法角度来看这样一部电影无疑是很入世也很如实的。

菲尔的特殊境遇就如同得了宿命通,了知宿世的因果,平静的看待这一切。此时内心的妄想与嗔怨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一切就这么发生了,不出乎他的意料而又并非他的设计。

对凡夫来讲生命是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但此时菲尔体会到了从未来到过去,然而这一切仍然是真实的,甚至比以往的方式更真实。三世佛给我们的启示便是,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

在这样一种抛开时间来单纯的面对生命的情境中,我们真的会认真的思索与体会,因为一切都会因你的驻足而恢复其本来面目,菲尔会从仅仅认为芮塔很漂亮,到感受到她是他认识的人里最体贴最善良的,这些都是一个生命——芮塔的生命因素,而我们在生活中很少去体会他人的这样或那样的生命因素,即便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我们很冷漠,我们只会把人分类或归类,而我们的认定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的层面上,我们不知道他或她经历过什么,如何变成这样,就像电影开始的菲尔会不认识电影结尾的菲尔。

他改变了,是如何改变的呢?圆融道的修行方式可以解释的通,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富有或贫穷,无论你的地位高或低,你要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出现在你的法界中的生命,法界不是整个宇宙,在科学家的宇宙里,生命不过是一些有神经功能的物质,而你的法界同任何生命的法界都不尽相同,但它们是交融的,它们可以互不妨碍,甚至通过你的努力可以让与你交融的生命的法界变得更美好;你要关怀人性,当人——像电影开始时的菲尔,在了解了自己身上发生的规律后的表现就很缺乏人性,所有人都成了他娱乐的工具,他不会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人情味,他会欺骗他们,玩弄他们。但当芮塔使他意识到原来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他慢慢的发现这样的生命四处可见,他能感受的他们同样能感受,他开始关怀人性,关怀他自己的人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让人性成长起来,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成熟,而这种成熟并非靠知识、财产和地位的催化看起来很成熟,它是一种内在的满足,是一种坦荡。

时间的滞留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到三宝的原点,重新整顿心态,再度展开生命的历程。

 6 ) 只要不一样就是好事

时间走过,不留痕迹。
只在脑海中残留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记忆。

美好吗?

他可以尝试每一种异想天开的电影情节
他可以运用每一天截取来的记忆碎片来捕获一个人的心
非常美好
但是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明天带走了一切,却带不走昨天。今天意外停止。

就好比是
一个母亲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
一夜之间又变成了那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就好比是
一个老人用一生培养出来的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
在第二天又成了几十年以前的小幼苗。
就好比是
一秒一秒闪过的灵感在我的分秒必抓下形成了珍贵的奢侈品,
却在一个不小心下刷新成了0。
就好比是
一夜之间经历了意犹未尽的一生,
却在睁眼之时发现只不过是一场梦。

上一秒是充实着的美好
下一秒是消散了的灰烬

菲尔终于厌倦了这重复的每一天,开始抓狂地尝试各种自杀方式
但是正如之前的每一天都会重复,他的人生也不可能在这一天终止,只会不断地循环下去,这个永恒的2月2日。

后来,菲尔在无奈中想明白,既然时间注定跟不上记忆,
那不如用自己这无奈的特异功能来丰富其他人的每一天。
用关爱来增添他们的微笑,让自己做这 一日的天使。
菲尔不再是那个整体苦着一张脸的落魄主持人,而成了大家的太阳。

这个梦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当广播里的旋律在日复一日的意料之中宣布意料之外的到来时,
出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对话:
“Something is different.”
“Good or bad?”
“Anything different is good”
梦醒了,老天终于把时时在变的世界还给了他,
也给了他全新的人生。
明天,终于在无数个今天之后,轻柔地拥抱了菲尔。

这样的荒唐事,自然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但我们偶尔会慨叹庸庸碌碌的生活毫无起色,自己的人生似乎停滞不前。如果有这种感觉,请相信,那只是暂时。

 7 ) 由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土拨鼠日》

一陌电影沙龙小站:http://site.douban.com/151074/

每天早晨都被同一首歌吵醒,出门都会碰到同一个胖子,在街道上都会有同一个老人向他乞讨,同一个狗皮膏药向他推销保险,随后又踩掉进同一个水坑里......这就是菲尔“漫长”的一天,即离奇又充满挑战的一天,这一天永远是土拨鼠日。这是一部摄于1993年的老片了,又名《偷天情缘》,是一部由“冷面笑将”比尔·默瑞(《加菲猫》配音,《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獾律师配音。2003年,比尔·默瑞主演了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 )小成本电影《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并凭此片入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主演的经典浪漫喜剧,它的情节设计与多年之后的《初恋50次》有些类似,菲尔(比尔·默瑞)是一个自煽为明星的天气预报员,狂妄自大,怨天尤人、生活单调而且千篇一律,一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

与《源代码》不同,比尔·默瑞一次又一次回到二月二日,为的不是拯救世界而是重新面对人生。罗杰•艾尔伯特在十来年后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评价,承认当初看低了这部电影,他说有些影片“会渗入你的记忆,成为一个闪亮的点。当你发现当你需要表达一些你的感受时,你不得不借用它来阐释你的观点时,你就会回味出它的妙不可言了。”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在他的书里面提到这部电影,说自己"哪怕我已经看过五遍了,但它对我们积极个人蜕变的号召力,还是让我惊叹”。

由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土拨鼠日》

存在主义心理学(Existential Psychology)因存在主义影响而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存在主义是 19 世纪起源于丹麦,20 世纪流行法国,后扩及全世界的一种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强调人须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

罗洛·梅是把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心理疗法引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人物。他提出的自由选择论和马斯洛、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论,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其要点是:(1)认为自然界是无目的的,但人在困难处境中能通过有意识的选择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这种选择是主动的、自由的,因此人人都要对自己选择的道德价值负责。(2)提倡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其特点是现实与主观,即一方面重视患者的现实处境,协助其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重视患者的主观经验,协助其重振自由意志以解决问题。此外,自由选择论与自我实现论者都强调人的成长趋向和目标追求,但两者存在着分歧。自由选择论者认为人有善恶两种潜能,因而强调意志在面对未来困境时敢于进行选择的重要作用;不同意自我发现论者认为人格趋向成熟的发展是一种潜在善性的自我实现过程。自我实现论者认为人有潜在善性,因而强调发现自我,不同意自由选择论者把自我视为一项自己的设计,仿佛自我是由个体不断选择创造出来的。

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例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最有影响力的是弗兰克尔(Frankl)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在压力之下,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相反,如果找到生命的意义,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心理问题。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几乎是被所有研究所证明的,而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也几乎是被所有研究证明与心理问题有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人们的情绪健康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和认识能够减缓消极生活时间所引起的药物滥用等问题,药物滥用和不使用药物者相比较,后者对生命意义有着更加明确的理解。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近几十年中开始影响到心理学研究的主流,特别是生命意义的概念影响到压力和应对的心理健康模型:个人生活的意义影响到整个一生的压力应对的过程。同时,个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到这个人对于压力的认知以及应对的方式。另外,如果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具有一定的威胁性,会使人们对压力的应对更加脆弱。当然这种脆弱性也有积极作用,它会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减低威胁。

生命意义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是单向影响,而是交互作用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怎样看待生命;反之,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也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

《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就是对存在主义心理学“对生活意义的探索”的一个非常形象直观的解读。而片中的菲尔最终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在讲个人选择。主角一开始选择享乐,后来选择游戏,最后选择塑造自己,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

细品起来,这部电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影片中的菲尔的四个阶段便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四种态度。影片用这个夸张的手法向我们预示了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我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几乎如复印机复印出的一般,天天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永远的土拨鼠日”吗?

另外,菲尔(比尔默瑞)这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的故事,或许可以对我们的职场处境做个很好的注脚,启发我们对自身的反思。

想想看,你是否对于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习以为常,感觉日子平淡无奇,早已没有初入职场时的新鲜感和豪情万丈,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早已没有跳动的勇气和能力?你是否对于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每天在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每当想到未来的出路的时候却一筹莫展,所以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哀声叹气?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工作多年以后,应该到了一个有所成就的年纪。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工作很久,但是职场技能及对于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毕业之初。最为关键的是,很多职场人士虽然接近而立之年,却一点都不了解自己。比如,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和想要什么类型的工作。

毕业后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有考虑是否适合及职业发展的问题,遵循“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以后找到喜欢的工作再换,然后就稀里糊涂的混到了现在。虽然有时候也曾想过换工作和学习一些知识作为储备,但是由于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该具体学些什么知识,加上每天上班时间比较长,下班后就只想着休息,对其它事情根本打不起精神,所以这几年基本上什么也没学习。对于自己的岗位虽然已经很熟练,但是早已厌倦。即使坚持做下去,也只是用劳累的身体和长时间的工作来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为什么很多工作多年的人,明知自己不喜欢本行业或岗位,却还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浑浑噩噩了很多年?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毫无斗志可言。哪怕每天过的闷闷不乐,也不会为自己的出路多做一些准备。因为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初,由于缺乏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识,没有过多的考虑职业规划及发展,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进入了一个职业领域,虽然也感觉到了很多不适应,时间久了,对于工作内容及状态则在惯性中延续。

也许他们在没有明确职业目标的时候,为了生计不得不先骑驴找马。但是,更多的人在寻找态度、方法及执行力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寻找的过程只是心血来潮或患得患失,坚持寻找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相反,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衣食住行相关的内容,比如美食、衣服、旅游或养生等等却可以成为常态化的关注。

时间久了,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宏伟目标,开始接受现实的平淡与平庸,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入一种习以为常的惯性之中。殊不知,正是这种习以为常的状态,让很多在学校时很优秀的人,通过几天的“磨练”,逐渐走向了平庸或默默无闻。最终,直到某一天突然醒悟,发觉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不仅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马”,还虐待了自己本应该照顾好的“驴”。

一个人之所以在面对未来出路的时候会感到困惑,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想干什么和该干什么,另一个是对于职场不了解,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即使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执行难度大而被迫放弃。然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不是一蹴而就和临时抱佛脚可以造就的。不仅需要个人对于自己努力了解和培养自己的认知及思考能力,还要对于外界信息进行关注及搜集整理,保持高度的敏锐性,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际上这关乎着我们的选择,甚至是每天生活中无数个细小的选择。即使工作到今天,我们也都可以选择。我们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对这样的选择有这精彩的诠释。

我可以选择,这是我的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们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们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我们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职业规划师丹宁老师在她的文章“你为什么没有好工作”说:“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 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可以选择,这是我的选择。这是这部电影给我自己最大的收获。

本次电影沙龙总结

1、课程设计:课上用两个小西红柿来引出和诠释活在当下的问题。就像导演的工作一样,也如《粘住》《培训师的真功夫》提到的故事、盒子、梯子等。

2、授课能力:讲课声音要大些;锻炼语言节奏。

3、上帝视角:叙事作品基本上都是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讲故事。第一人称以“我”为叙述者,只讲“我”参与或者目睹的事情。“我”不在场的事件只好用转述来讲。第三人称叙述又分两类,一类跟随剧中人展开故事,只讲他参与或者目睹的事情。不过通常只跟随一个人。他或者就是主人公,或者是事件的重要目击者。

另一类叫“上帝视角”,意思是作者可以象上帝一样洞察故事里所有细节并写出来。一个人的梦,他的心理活动,某人独自在家、无人目击的行为,两个人在密谈等,都可以写出来,或者迅速从一个人写到另一个距离很远的人,象上帝一样切换自己的观察角度。

每部作品里的人物、背景和事件都是作者虚构的,他就是这个虚构世界的上帝。所以“上帝视角”才被广泛运用,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与现实生活多么不同。在现实中,凡人恰恰只能看到的事件的局部,或者片断。我们习惯于讲这样的话:“张三和李四恋爱了”、“某甲被公司辞退了”、“A和他的老婆发生矛盾了”。但我们真目睹这些事件的全过程吗?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可能。

影视小说总显得比生活精彩,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采用了“上帝视角”。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完整说出来。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上看到凌乱、片面的事情,并且通过道听途说,或者自己的猜测补足剩下的部分。而我们讲课的时候,也借鉴电影这种方式,一是避免给听众“讲师个人中心”,即讲师所讲的实例都是自己的个人经历,变成了一种私人经验、情绪宣泄。二是对于初期经验不足,可以把别人的故事、经历加进讲座,以上帝视角解读。

非常感谢陈老师提到的边检警察中日复一日工作,可以借助《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带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从意义寻求的角度去帮他们应对从业困惑。陈老师还提到对化工厂等组织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层次较低的受众,电影时解释心理学原理的好工具。

谢谢来参加沙龙的李大哥和小袁。大家的分享让我收获很大。

p.s,片中菲尔计算着时间,直接从拿出一带钱,然后走人,神不知鬼不觉,堪称电影史上最简单的打劫。



2012.4.16
文/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一陌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职业咨询qq:31548754
邮箱:1moreee@gmail.com
微博:http://weibo.com/1moree
博客:http://blog.sina.com.cn/1moree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51074/ [一陌电影沙龙]

 8 ) Phil的“同一天”

循环式剧情的电影之一,但故事设定很有趣!以前看过的循环式剧情电影像《恐怖游轮》之类的,但这部喜剧电影很是不一样。

从一个男主Phil讨厌的地方出发,因为snowstorm而滞留,从而开始经历“同一天”而让他开始进行了几个情绪变化,从而也让他的人生开始了改变。

刚开始知道自己得重复过“同一天”时,他是厌恶烦恼酗酒过一天,对任何人的态度都是不耐烦和嘲讽的。

然后在和醉汉聊天后开始决定放肆过“同一天”,利用“同一天”这一便利泡妞一夜情到偷银行的钱到买豪车把妹等等,获得及其萎靡。

接着发现女主rita的不同之处,于是开始利用同一天”之便去套女主的喜好和女主会说的话来追女主。当然rita之所以是女主就是因为她的不一样,Phil没能成功获得美人心。

于是Phil开始觉得重复人生无意而决定重复自杀,无数自杀的方式都六点响起的闹钟声里破灭。Phil还是活着,还是重复着同一天。

最后Phil通过用各种他已知的事实去告诉Rita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怪事,由他的真诚态度让Rita开始对他真正改观,陪伴Phil度过一段不是一夜情能带来的有关内在和精神层面的安适一晚。于是在接下来的“同一天”,Phil开始正确的享受生活,学习弹钢琴、冰雕,去选择帮助他人,去散发他的善心,去提升自己的内在……

最后不仅获得美人心还度过那重复又重复的“同一天”……

——————————————————————————————————————

今晚外教邀约我们几个中教老师他们的apartment看电影,第一次感受无中文字幕的英文电影,发现自己也能轻松看懂剧情了,果然是环境让人改变啊……

非常不错的电影,很享受~

 短评

看到最后才发现是个励志片

7分钟前
  • D5
  • 力荐

时间永远定格在某一天我多么羡慕你,我多么同情你。

12分钟前
  • 糯米女巫话痨蘇
  • 还行

经典之作。男主的行为及性格变化严格遵循心理学规律,但真正点题或者说使他顿悟的,是他发现无论他在这一天的这个小镇无论多么无所不能,都救不回流浪老大爷必然去世的命运。看起来俗,但正是这一点让他对生死有所感悟,真正珍惜与女主的爱情。

15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力荐

坏消息是今天还是昨天,好消息是今天变成了明天

20分钟前
  • 清秋雨薇MOMO
  • 推荐

总的来说循环人生就是太棒了,谁要去未来啊!

2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这是最早的无限回档片吗?我整个过程中都在想作为女人应该怎样才能躲过这种人的招数……太尼玛creepy了……

26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如果人不改变自己,人生不过是对一个日子的不断重复,无数个2月2号的量变才能引起2号到3号的质变。获得爱情的办法并非投其所好,而是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并真诚以待。

29分钟前
  • lookatme
  • 力荐

要是自己喜欢的一日能不断重演就好了。这片子很温情,很喜欢。

31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怎么把重复的人生过出意义,这太酷了……

34分钟前
  • 趙小漁
  • 力荐

男主起码在这镇上待了二十年。

39分钟前
  • 希夷子
  • 推荐

人生多是单曲循环,有爱才不算浪费,生活则更大。每天让自己更好一点吧,去爱去生活,Today is tomorrow。

41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看到后半段才开始有感觉,享受每一个今天,不管明天会不会来。

46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推荐

爱是你的通关密语。

50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一日囚

53分钟前
  • 无梦快乐酣睡者
  • 推荐

跟《人生遥控器》一样的题材。他在死都死不掉的情况下才开始读书,看来读书真是让人生不如死。

57分钟前
  • 飞天PP猪
  • 推荐

在不断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而改变自己的路上我变成一个陌生人

58分钟前
  • 狮子青铜
  • 力荐

受众群星座:适合相对一尘不变的金牛座,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善变的双子座慎入!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生活似乎总是一成不变,我们早已习惯如同机械般熬过程序化的每一天。可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厌倦,日子也仿佛停滞不前。此时不妨以另一种心态和方式去面对人生种种,也许会从以往日复一日的乏味与灰暗中发现一片久违的晴空。

1小时前
  • 白发生
  • 力荐

“拆房子的乐趣终究比不过造房子”

1小时前
  • 账号弃用
  • 力荐

规矩的鸡汤片。过去的生活就是今后的生活。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都将以同样的顺序反复降临。你既可以在这不前进的人生里浑浑噩噩,也可以主动一点上升到下一级凝固的空间。所以,我已经练成了钢琴十级、冰雕能手、善良体贴,你他妈怎么还不嫁给我?

1小时前
  • 柴斯卡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