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收藏家

剧情片法国1967

主演:帕特里克·波查  哈蒂·波丽托弗  Daniel Pommereulle  Alain Jouffroy  

导演:埃里克·侯麦

播放地址

 剧照

女收藏家 剧照 NO.1女收藏家 剧照 NO.2女收藏家 剧照 NO.3女收藏家 剧照 NO.4女收藏家 剧照 NO.5女收藏家 剧照 NO.6女收藏家 剧照 NO.13女收藏家 剧照 NO.14女收藏家 剧照 NO.15女收藏家 剧照 NO.16女收藏家 剧照 NO.17女收藏家 剧照 NO.18女收藏家 剧照 NO.19女收藏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艺术品收藏家艾德琳(帕特里克·波查 Patrick Bauchau 饰)来到朋友丹尼尔(Daniel Pommereulle 饰)的海边别墅度假,在这里,他遇见了漂亮的女孩海蒂(哈蒂·波丽托弗 Haydée Politoff 饰)。丹尼尔告诉艾德琳,海蒂是个生活作风颇为开放的女孩,有许多个风格迥异的男友,艾德琳和朋友在背后戏称她为“收集男人的女人”。艾德琳崇尚健康、自然、克制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他自然瞧不起海蒂的放浪形骸,但同时,他发现自己又总是不经意的注意着海蒂,这个女孩的一举一动能够轻易的牵动他的情绪,并且,海蒂似乎对自己也心怀好感。没想到,海蒂选择的居然是自己的好友丹尼尔,这让艾德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离开别墅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却仍然和海蒂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在法国这个热情浪漫的城市里,一对男女对待感情兜兜转转遮遮掩掩,艾德琳是否会成为海蒂的下一个“收藏品”呢?

 长篇影评

 1 ) 宛如丝帛


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出了新的D9版本,碟套的封面做是很清雅。让我想念起丢失的那套《四季》——色彩也很好看。虽然有一个D5盒装,又买了张《收藏男人的女人》,以前的译名是《女收藏家》。
  
  演女收藏家海蒂的这个女演员我真是喜欢极了。男孩子样短发,脸型严肃,眼睛又明亮又丰富,嘴唇性感,身材没得说。——片子一开头侯麦对她来了几个局部特写,直接得让我想到那种末流MV,不管什么歌都是几个泳装美女走来走去的:))。回头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女演员就叫海蒂,还是电影的编剧之一。她是这个电影的灵魂(忽又觉此词不切,还不如“她就是这个电影的道成肉身”?)。
  
  电影的情节无足可谈,正如电影中的男人无足可谈一样。不过公正地说,亚丁和丹尼尔都还挺可爱的,虽然一个脾气太躁,一个实在罗索,但都是艺术家呀,都会打扮自己,穿旧旧的结毛球的蓝毛衣,还有大红花浴袍,还开一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只有骨头架子的敞篷车,总而言之,他们不讨厌,还挺好玩。小海蒂身边的男人来来往往,开车接去的是一个,开车送回来的是另一个,让同是借住在乡间别墅里的两个男人又愤慨又失落,又要保持道德的高标,又要体现品味的高雅,在到底要不要“沦”为海蒂的收藏品中痛苦挣扎。
  
  侯麦的好处是不至于一说到道德就剑拔弩张,在这个电影里,也不只是情欲与道德的二元对立。好阳光,好海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想富贵不能淫也有点难。因此这里头的道德问题,还是一点价值观的对立,有一本书叫《在纵欲与虚无之上》,纵欲与虚无之间,也会窝里斗一个。侯麦带一点嘲讽来描绘虚无,这个东西他太拿手,闲闲点几笔就神韵全出,纵欲只是侧笔,青春得很,健康得很,其实没真正拍出像费里尼《甜蜜的生活》里那样刻骨的纵欲来。侯麦其实要家常一点,小资一点,不那么上流社会,也不那么底层,他的腔调归根到底是海蒂那个盈然一笑,就是漂亮。
  
  所以我老是很享乐主义地看侯麦,看镜头里的书(这个片子里有两本书有特写,可惜我都认不出来,打不定里头还有什么微言大义呢,555),的雕塑,的家俱,的房子,的衣服,的水果,的海,的树丛,的野花,的蓝格子野餐布……颜色多么怡然,光影多么醺然,叽里咕噜唠唠叨叨的法语多么丝帛然。
  
  但侯麦也有他的毛病:他能拍丝帛,但不能拍裂帛之声。海蒂砸花瓶那段,各人的动作也不对,神情也不对,多么别扭——强烈的戏剧冲突他不擅长,他擅长的是内心的微妙起伏与丰富侧面,接下来的一个洗水间的镜头,并排的两个镜子里两个海蒂,长睫翕合,虽然只是拍得巧,可也还是很美的。亚丁最后还是做了逃兵,虚无到最后,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把一个小姑娘扔在半道上,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及知识分子的虚无,就是还能找理由?自我辩解?利比多升华成艺术?这个地方,又搞笑,又有点可气,但终究也没啥可气的,面对虚无的最好办法是,铲除自身的怨怼,虚荣,让他去无为而无以为,自管自无为而无不为(这两天在看李零写的《老子天下第一》,现学现卖一个:))。
 

 2 ) 没有胜者

影片中出现了四位主人公——哈蒂、丹尼尔、艾德里安和萨姆——代表了四种爱情观及其隐藏的因,以及由此而结出的网。
“女收藏家”哈蒂不承认艾德里安给她的这个定义。她声称自己的每次尝试都是一次寻找,而之所以落得个收藏的样子,只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影片开始时的哈蒂一个人在海边徘徊,步伐不慢,眼神无奈。
丹尼尔说他绝不会再去主动追一个女人,因为这太累了。只是他没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淡定。这个可怜的男人深知让女人恨自己要比和女人相爱更能满足一个男人的自尊和安全感,但他高估了自己的无情和冷静,当感到自己反而被女人弃之的时候,显得烦躁而失态,一种强烈的受辱感觉。
“看看我和丹尼尔,我们在美德中寻找简单的生活方式。”艾德里安毫不掩饰对哈蒂放荡的鄙视。但是,哈蒂的放荡带着神秘的保守和若即若离的诱惑,这是艾德里安无法抗拒的,尽管他一次次想验证哈蒂是个不折不扣的妓女,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但自从他陷入这个游戏之后,哈蒂却表现出拒人千里的冷与撩人心弦的酷。艾德里安的道德优越失败了,即便最后看似撒手的离开,但心中自由的宁静已经被打破了,自由的自欺和脆弱显现出来了。千里之外的伦敦或许还有个地方能够收留这个孤独的心。
萨姆是典型的成功人士,即可以将一切都物化,并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萨姆和艾德里安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一个成功人士咄咄逼人的价值观和优越感。他不在乎失败者(丹尼尔)对他恶语,他自信满满,坚信自己可以轻易地得到丹尼尔得不到的这个女人,但哈蒂没有成全他,羞辱,又是羞辱,使得萨姆想通过使艾德里安丢脸而以强者的面目吸引哈蒂。艾德里安对这个官僚而庸俗的社会对人的摧残和异化极为厌恶,“我的休息比工作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一个人必须要有不做某事的勇气”。萨姆则嘲讽他这种人应该去月球和木星生活。对艾德里安的挖苦并没有换来哈蒂的青睐,哈蒂依然没心没肺地难以捕捉,在打碎了萨姆的宋代花瓶后,终于萨姆给了嘻嘻哈哈的哈蒂一个耳光。成功人士的清醒告诉他,一个难以到手哈蒂远不值一个宋代花瓶的明确价值。
没有胜者,无论是哈蒂的唯一、丹尼尔的出离、艾德里安的道德、萨姆的财权,谁都没有得到和满足谁的爱情、欲望和自由。在这场游戏中,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所倚之物的虚弱,但又放不下,如诅咒一般……

 3 ) 在知识分子的喃喃碎语中“坚守道德”

把一个主题连续拍摄多遍,才能更加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于是,道德故事不是一个,而是六个。

女收藏家作为候麦的道德故事系列的第四部,依然探讨坚持自我道德所可能面临的种种诱惑,前来度假的艾德里安设想了完美的假期生活,随性自由、散漫度日,无需思考,尽情地享受假期生活,艾德里安颇为圆融的生活状态无疑是度假的理想境界,在远离摩登都市的暗角寻求一方没有喧嚣的乐土。

然而海蒂的存在打乱了这一切,海蒂相比与艾德里安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更为“激进”,她完完全全忠于自我的感受,对此艾德里安充满蔑视,一方面,他不停地谴责海蒂的行为是没有道德的,在谴责中充当审判者的角色,将海蒂打压为不如自己高尚的放荡女孩,以此完成对自我道德价值的再次确认。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嘴硬”,这一点从艾德里安拧巴的自我解说、自我剖析式的心理独白不难看出,尽管他将海蒂视为道德的缺口,但是艾德里安无法完全忽视海蒂的存在,其炽热的目光直接投射向海蒂美丽迷人的身体。于是看到艾德里安在要与不要之间反复横跳,理性外表下隐秘的情欲煎熬使他的道德营垒逐渐坍塌。

但是,艾德里安对海蒂的批判或者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从来不会发生真正的作用,对海蒂来说,艾德里安可能只是他自己定义的可有可无的收藏品之一,他所谓的道德也不会对海蒂产生任何的影响,对自己来说,道德要求也并非是不可动摇的存在,所以还是去问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的坚守道德,真正的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当然诱惑无处不在,不能抵抗诱惑还是不要一直以虚伪的假面反复言说自己的道德标准有多高比较好。

 4 ) 道德与爱情权谋

影片的镜头很碎,开头的几个非常短的镜头,包括叙事性很强的主观特写镜头,几乎就像在放幻灯片,无声无息就把故事的线索表达清楚,非常高明。影片使用了旁白,但是旁白的作用是制造声画分离的想象空间,就像把故事讲在字里行间一样。 阿德里安的旁白在这影片中非常重要,普通电影中的旁白一般可以认为是镜头画面的增补,它是在补充影像中没有能表现出来的那些东西,因此它说的一定都是真话,是非常确定的东西。但是本片中的阿德里安的旁白却不是这样的,阿德里安是剧中的主角,他不能在这个故事中置身度外,因此他的旁白有些并非真话,观众如果用心听,就可以听到他话外之意,这也是本片中的一个奥妙之处。 本片中的主角们(两男一女)住在一处乡下的别墅中。 影片以三个序来开头,这三个序分别刻划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哈梅,一个收藏男人的女孩,她寄住在这所别墅里。丹尼尔,别墅的半个主人,一个比较愤世嫉俗的青年即愤青,阿德里安的朋友。阿德里安,本片中真正的主角,一个自认是有道德的青年人,他没有工作,正准备与一个收藏家筹办一个艺廊,他有一个月的时间来休息,因为艺廊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他为此拒绝与他的女友罗道尔夫一道去伦敦的建议,而去了这所别墅,别墅的另一半主人就是他的女友罗道尔夫,哈梅是罗道尔夫的朋友,她在罗道尔夫家的床上与阿德里安见过面,那时她正与一个男子在一起。这个情节对影片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后面阿德里安的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铺垫。 丹尼尔: 丹尼尔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年轻人。活得比较潇洒,他的道德就是自由、独立。 阿德里安: 阿德里安谦虚随合,因为他长得很帅,所以有一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阿德里安看起来比较谦逊,但是这种谦逊,实质还是一种被遮蔽了的傲慢,一种占领了道德的高地的傲慢。 丹尼尔和阿德里安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性格相异,但能相处融洽。因为他们可以做到互不干扰,但是因为有了哈梅,他们的心态都失去了某种平衡,与其说他们被这个女孩的魅力吸引,不如说对她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想法,特别是阿德里安。 哈梅: 哈梅,这个女孩的性格,非常神秘。神秘之处在于没有人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她似乎拒绝谈情说爱,但也不是逢场作戏,而且很难说她喜欢这样,她总是在换男友。她很温顺,而且善解人意,也不能说不懂拒绝。她就是走马灯一样换男友。 阿德里安说:如果她没计划和人上床,那她就是一个低贱的人,让人厌恶的人,如果她一直这么做下去,每天加入自己的想法,策划某些事情,就会改变这一切。即永远魅力无比,因为人总是对他们得不到的东西最感兴趣,哈梅只要能保持不被别人得到,她就对人有无穷的吸引力,而一旦别人得到了她,那她就会被当作一个卑贱之人而被抛弃。 故事: 每天晚上,哈梅总是带一些不知到从哪儿来的在丹尼尔和阿德里安看来是非常庸俗、幼稚和愚蠢的男孩来这里过夜。这让丹尼尔和阿德里安很厌烦。 一开始,阿德里安就发誓说绝不给哈梅任何机会,丹尼尔没发誓,但是他也明白地向阿德里安说自己对哈梅和她做的一切事都让他非常讨厌。但是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哈梅对他俩的想法毫不在乎。 因为这两个自感优越的男人是不能容忍被一个对男人的要求不高的女孩的目光视而不见。他们嘴里说是想要拯救她的灵魂(阿德里安向她灌输道德感,丹尼尔则向她推荐“光的理论和收藏家理论”) 故事的主角是哈梅,但是推动故事运转的是阿德里安。阿德里安先是耸恿哈梅追求丹尼尔,然后又叫丹尼尔把哈梅弄上床,他的目的有趣,就是想用丹尼尔犬儒主义者的棍子来抽打哈梅,然后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阿德里安是个伪善的假道学罢了。阿德里安要扮演一个诱惑者。 道德家喜欢玩弄权谋,因为他们无法直接满足自己。 但是丹尼尔和哈梅都不是笨蛋,不仅对他的心理非常了解而且还装作看不见。丹尼尔直接拒绝了他,哈梅则对此不置可否,这让他无计可施,只好卖弄斯文继续引诱。就在他觉得快要成功了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反转。在他去城里的一个夜晚,哈梅上了丹尼尔的床。 一切虽然没有在它该开始的时候开始,但是却在它会发展的方向发展,丹尼尔最后还是给了哈梅一顿棍子,走掉了,去了塞舌尔。但是哈梅并不心伤,哈梅拒绝了哈德里安一起睡的建议。

萨姆是阿德里安的艺廊的赞助人。在丹尼尔走的那天来到了这所别墅,他买下了阿德里安为他找到的一件宋代瓷器,阿德里安从他那里得到一张支票。 阿德里安向萨姆出卖哈梅,就是用钱来羞辱哈梅,但是他的打算被哈梅和萨姆所识破,哈梅对些仍然不置可否。 哈梅是女收藏家,萨姆是男收藏家,哈梅收藏男人,萨姆收藏古董,哈梅和萨姆都非常精明。他们不仅一眼看透了阿德里安的心理,还看得透他的弱点。阿德里安的弱点也是他自认为自己所具有的优点,即他的道德和优越感造成的自尊和自信。萨姆将负责摧毁他的自尊,哈梅则负责摧毁他的自信。 哈梅上了萨姆的车,阿德里安则开着自己的车在后跟随,他们来到了萨姆的家,当晚,哈梅留了下来,而了阿德里安独自离开,他答应两天以后去接哈梅。 在阿德里安独处的这两天里,他终于发现自己是个荒唐可笑的傻蛋。他的道德使他被他想要的美妙的应该能得到的快乐拒之门外。而且他即使得不到哈梅,他也没有必要这样来捉弄自己。当他驱车去接哈梅的时候,他已被他的醋意弄得难以忍受迫不及待了。但哈梅和萨姆却故意刺激他而在迎接他的时候摆出让他难受的姿态。但这还没有完。在萨姆的客厅里,萨姆用他的享受生活的理论把他的自尊弄得非常窘迫,使他被迫承认自己是个没有工作的乞丐,虽然他辨解说自己是一个象印第安塔拉胡马拉人那样的乞丐是高傲的乞丐,但是虽有资格高傲,但是此时却非常泄气。并且因为这时候哈梅一直在场,所以他的骄傲更是倍受打击。 萨姆把他修理了一番,非常得意。哈梅走到萨姆身边给他倒了一杯酒,并且引诱萨姆来追她。萨姆在他的胜利之后也许缺的正是这个,那可以给于阿德里安更大的轻蔑并显摆自己的胜利。但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哈梅把阿德里安卖给萨姆的那个贵重的古董摇翻在地,摔了个稀八烂,把萨姆疼得恼羞成怒,从而暴露出他的看似潇洒实际贪财如命人生观的虚伪之处。 她是故意的,她帮了阿德里安。阿德里安终于决定向她降服,接受他本不想接受的事。他们决定回家。 侯麦在这部影片里总是让阿德里安在想要的时候得不到,不想要了的时候又来到,觉得难得到的时候想要舍弃,但这时候却又突然得到,然后接着就是突然失去。整个影片就是由几个反转推动的。 在他们驱车快要走到自己住处的一条窄路上,迎面驶来了开着豪华跑车的两位哈梅以前认识的朋友。他们看到了哈梅,示意要与她交谈,哈梅则示意阿德里安停车,阿德里安非常不乐意。但还是停了下来,哈梅走过去与他们交谈,他们却要哈梅现在就和他们一起去他们去了地方,哈梅拒绝了,但是她却不坚决,这让阿德里安非常生气。心理升腾些暗火,正好这时他的后面又来了一辆车鸣笛摧他开道。于是他的耐性终于失控,他独自驱车离去,把哈梅扔给了那些庸俗又讨厌的人。 阿德里安失去了哈梅,孤独和懊悔中促使他去做一串事,即打电话,订机票,去伦敦与罗道尔夫会面。接受他以前不愿接受的那个建议。这也是一个反转。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电影。

 5 ) 宿命与三

先说点背景。
《女收藏家》是六个道德故事里面的一个作品。
对于道德故事,埃里克侯麦是这么解释的:“这不是探讨人们做什么,而是探讨他们做事情时脑子里想什么。与其说是行动的电影,毋宁说是思想的电影。”
既“道德故事”系列之后,便创作了“喜剧与谚语”系列,最后“四季故事”系列,三个系列。
新浪潮一派,受萨特影响深远,举例,萨特的书籍经常出现在新浪潮电影中,戈达尔的《精疲力尽》里,电影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萨特一本书名《恶心》。
豆瓣上这个电影的影评,关于三角关系,关于法国式优雅,关于男人如何面对他们无法把握的女人,就当观后感看着玩吧。
关于三,更像是一个逻辑,三的逻辑。我的理解,如果说“大智若愚”是“智”的终点(3)的话,那么“愚”就是“智”的起点(1),从愚到大智若愚的改变就是“智”的过程(2),但是你发现,他们的起点(1)和终点(3)特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有了过程(2)才有本质的区别,这里的123就为三的逻辑。

开始正题。

一、宿命
电影开始就出现序曲,前12分钟里,介绍了三个人。
第一位,海蒂,沙滩边上的比基尼少女,漫无目的,茫然,自由,情欲。
第二位,丹尼尔,他的同事这样形容他,像剃刀一样,剃刀就是语言,特定的黄色。
第三位,艾德里安,电影里他们先讨论了美丑的问题,然后艾德里安和女朋友离开,女朋友交代要去伦敦五个星期。艾德里安在对话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自己的”找严肃的人,做认真的事“,接着和女朋友讨论去不去去伦敦。然后他开始在房屋内闲逛,对人像感兴趣,一个在大厅的半裸女人像,他又去房间寻找,找到一个全裸女人像,当他正在观察的时候,身后响起了呻吟声,艾德里安关门走出了房间。序曲结束。
电影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后面出现的所有情节在序曲里都有所对照,丹尼尔的恶语伤人,海蒂和其他人又去了度假别墅,回复她在序曲里出现的状态,艾德里安开车离开海蒂,想要完成一次度假,最后订票去了伦敦,和他在序曲段落里走出呻吟的房间关上门的段落一模一样。
你站在起点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终点的样子,但是你必须经历一样过程才能到达本质上的终点。宿命。

二、循环
萨特在存在先于本质里这么说道,人的“存在”,是一个从过去推向未来的,实现新的可能的过程。就是在个人生活中,一切过去的情况都可以在未来改变的。
侯麦对此有新的解释,他花了70多分钟来说明,你之所以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是你日后的改变促使的。
艾德里安和丹尼尔来到了朋友的别墅,要改变想要开始自己的度假时光,却出现了海蒂,由于海蒂对于他的吸引,艾德里安度假计划失败了,无法享受真正的独处和自由,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从未无所事事,一直在“找严肃的人,做认真的事”,显然海蒂不是严肃的人,也不做认真的事。电影的旁白是由艾德里安叙述的,当他获得大把自由的时光之“东风”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达到一个“慵懒的最新高度”,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断的试图操控海蒂,操控丹尼尔,操控节奏,旁白说“实际上,这几天来我们三个过的特别开心。”“这几天来,我们过的非常融洽。”想要海蒂来主动附庸与他。当他在结尾的时候离开的海蒂,却仍然无法真正的度假,他的终点和起点是又他不断循环三的逻辑导致的,过程作用于这个时间的终点,又作用于下个事件的起点,当他飞去伦敦的时候,这些选择成就了艾德里安就是艾德里安。
电影中丹尼尔用“剃刀的语言”攻击了海蒂之后,她和艾德里安说“我什么也不想,也许我没必要想什么东西,但是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我想的是什么。”海蒂相对于丹尼尔和艾德里安来说,是足够自由的,但是她被人际所困惑,无论怎么做,她都在沙滩上独自一人面带困惑。
海蒂的魅力源于她的自由和天真,她几乎不拒绝任何男人,而这也是她屡屡独身一身的原因。她也循环在起点过程终点的道路上。
我们的三位主角,困在三个循环上。
孤独——相守——孤独
限制——自由——限制
虚无——存在——虚无

萨特又说了:
人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

三、收藏
海蒂到底收藏了什么呢?我认为是一种可能性。
最开始出现的男人,丹尼尔,古董商,艾德里安,和结尾出现带她去度假别墅的人,这些人成为相守的可能性。
她在这些可能性里寻找一个最终陪她一起出现在海滩上的人,她否定掉之前所有的人,不确定是否想念丹尼尔,不承认她带男人回来过。
也许,在新的循环里,在电影的90分钟之外,她仍然是序曲里出现的样子,同样的过程,但是随机出现了另一个人,就两个人一起到达终点。

爱情,可能是打破宿命论最有力的方式,因为“我爱你”中,爱,是我的宿命;你,是我的梦想。

 6 ) 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有谁更胜一筹吗?

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四,也是他的首部彩色代表作。色彩调配和谐美丽,温暖而怡人,每一帧皆可入画。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阿尔门德罗斯(《天堂之日》《苏菲的抉择》)掌镜的首部作品,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醉其中。当然,侯麦作品中至终少不了知识分子最爱的经典书籍,例如本片中的卢梭、堂吉诃德,以及论德国浪漫派。

影片尽管探讨的是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

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和更重内涵的人,有谁更胜一筹吗?

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场景别有意味,在该段落之前是影片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男主自以为掌握了主动权,没想到结尾却来了一个更狠的转折。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悠远的法国郊野之中,浸泡在暖黄色的斜阳里。

 7 ) 这么容易爱人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 被新出现在身边的女人吸引,陷入迷恋。 蠢蠢欲动,眼神暗示,讲暧昧的话,假装不经意的表达好感,塑造形象,日思夜想,被“不是你的”而折磨,妒忌,陷入又一次的苦恼。重复。 “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 来来回回,觉得始终没有办法“完全占有”,一面斥责着自己,一面被欲望驱动着,然后又等到那个时候,等到你以为厌倦比理智更容易战胜自我的时候。然而等不到,你不会感到厌倦,你已经重复过太多次这样的事了,在情爱中不讲卑劣与否的话,甚至可以说你的人生就是由此组成的。 每次结束只会出现在偶然,这里是斜坡上身后的车不停向着你按喇叭,你决定不再等她。(多完美的象征,今年看过最好的结尾。)总是这样,拜托于偶然,一下子。你感到自己应该有尊严,不能对她如此好,她的不管不顾,时而反复的不理不睬...又一次涌上来,你觉得再也没必要让热脸贴冷屁股,你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也没多好,你再一次斥责着自己,又一次说着这个游戏多么荒唐浪费了你太多时间,让你在某瞬间决定离开。其实多么可耻,谁都知道你还喜欢着她。你只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以应付自己的无能。 “我最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这么容易爱人。 相比来说,戈达尔的三人行更可爱。侯麦的“不道德”其实最讲道德了,只是情欲的那面总把愚蠢之心掩盖,使你看起来春光无限,显得放荡而已。这追逐又不像维斯康蒂那般,所以觉得如此贴近,又如此令我厌恶。没错,我喜欢侯麦,我厌恶自己。

 短评

简直是鲍德里亚博士论文“论收藏”那一章的电影版。这里的“收藏家”是这样一类人:他没有办法把他人看作真正的主体,只能把他们作为物来收藏。当然,他具有一定的鉴赏力,知道什么值得收藏。但也仅限于收藏。他没有办法和他的收藏真正一起生活,一起经历生命里的种种变化。因此他想要独处,但又没法真的享受独处,而是在焦虑中寻找下一个藏品。收藏家显得和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更喜欢另一个时代。但既然另一个时代的意义也不过是一些死的物品,他们也没法对当代做什么有力的批判。这类人自视甚高,又喜欢自怨自艾。

4分钟前
  • Blue on Pink
  • 力荐

adrien真是典型的侯麦男主角,想了半天,最后也没怎样,只好去找自己女友。haydee反而坦荡。这三个男人衬托一个女人。哟。unmitigated happiness bores me.

6分钟前
  • 苗儿
  • 推荐

#重看#3.5;“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嗅到爱情降临的危险气息,他只能用愤怒的回击、绝望的迂回、徒劳的逃避以求挣扎,以作说服,颅内自导了一出自作多情的感情大戏。站在道德高地妄图以自身局限的道德观洗礼对方,最终完败。较多说理。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2019侯麦回顾展。对于男权视角下「荡妇羞辱」的犀利抨击。也是在「六个道德故事」中男性视角(自白)最道貌岸然的,「序言」中借女性之口阐述「外貌协会」(男权价值灌输)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而最后女性也只有用「放荡」来反衬男性的虚伪。

14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男主的欲擒故纵透着知识分子的狡黠与伪善,但跟行事如风的女主相比他其实就是个孩子,他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诸如嫉妒,嘲讽,推搪,甚至讽刺女主为收藏家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欲望,殊不知他已沦为女主收藏的廉价艺术品,随时都可弃之。

1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Bravo!漫不经心却又极其推心置腹的结尾堪称是侯麦作品的缩影,典范。无关乎理性和感性却是恋爱游戏的胜利。对(追求异性时的)男青年纤细入微的心里透视,侯麦可谓无出其右。多以两男一女,或者两女一男的不安定结构,电影技术(音,色,声)决不喧宾夺主,剧情的层次递进过程中产生的心里反应最是魅力

20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7/10。侯麦的男性都是书读太多,行为思考方式都具有哲学家一般的优越感,宁愿磨嘴皮也不决定到底上不上床;女性胜在对情感游戏了如指掌,当男主在海滩扶摸她时用力推开了,然后跑向男二号的怀抱激发男主的占有欲。散文化电影通常只是带领观众走进某类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自身相似的体验便感到烦闷。

2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候麦说:宗教不是道德戒律,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套用到这一部的话,专一的道德观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你如果以“专一”的观念束缚自己的同时,又希望能有“放任”所得到的艳遇。这恐怕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困境。

27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侯麦第一部真正的长片,成功之处不在于其主题探讨有多么深刻,而在于这种通过严肃、哲思性的旁白与对话来建构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手法为电影表达所带来的一种几乎是全新的表达可能。Almendros的自然主义摄影在极度紧缺的经费之下达成了最大的效果。Haydée那种懒洋洋的attractiveness真是要命。。。

32分钟前
  • Rilkelee
  • 推荐

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被自己的想法包围无法把握它。道德的伪善?

36分钟前
  • Eco
  • 力荐

这一次导演直接讽刺了雄性动物的自以为是,连片名都是嘲讽。海蒂从来无意收藏男人,反倒是男人都无法招架他,所以摆出一副姿态并试图荡妇羞耻来表明自己的雄性地位。男主这种读了太多哲学的伪君子,给自己设置了道德困境,并企图拖人入套,可惜了,海蒂这种女孩就是连真正的宋朝瓷器都不在乎,何况一个糙男人呢。这个演员一看就是侯麦喜欢的那种,大眼睛,有点小男孩气,对谁都是狡黠一笑,然后从指缝溜走。

40分钟前
  • 美伢老师
  • 还行

#侯麦展#侯麦电影里的男人,嘴上道德要讲,手里便宜也要占。

43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我最不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4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六个道德故事”之四:藏品侯麦将他的极简风格推到极致,音乐的缺席让观众得以聆听到男主人公内心独白背后的声音,侯麦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自我沉湎的男主人公过于自信和矜持——像那个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最后连成为“藏品”的资格都没有。

47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女主好可怜哦 只想安安静静当一个婊子 却被两个自恋又伪善的作逼男主轮番羞辱 一个日完批满嘴仁义道德 一个满嘴仁义道德其实只想日批

50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令人留恋的原因不在于结局,而是那个与不同的人相遇的过程,那么自自然然地就能坐下来交谈,海边,树荫下,草地上,客厅里…… 贝蒂最迷人的吸引力在于她的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地交往。她的漫不经心成了她的诱惑。 她想要爱,但不会刻意追求预设对象。她让自己像流水一样,经过那些在她身边出现的人。

52分钟前
  • 时以星
  • 力荐

3.5. 侯麦片子里的男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幼稚系生物。2020.12.6 男主每次叫Haydée的名字,都是一次幼稚的企图。书里读到Mijanou Bardot 是BB的妹妹,还读到芙芙看完片子给侯麦写信。真美好。

5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男人想占有女人,但当占有了这个私生活开放的女人的同时又成了女人的收藏品。是占有欲的满足还是道德轻曼的沦陷,男主人公一直在斗争着,开放的女人很下贱,被她迷住的男人也如此,最后男人终于一鼓作气成功摆脱了欲望的纠缠,静下来的一切让人很难忍受,人生就是满足与不满足间的此消彼长

58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收藏男人犹如收藏宋朝古董,有大象雕花还是一样摔得稀碎。他们聊着不能接受丑陋的人,迷恋鼻子和嘴唇中间的部位,全都是荷尔蒙作祟。男人本来只想规律作息,按时起床,每日游泳,却责怪被浪荡的女孩引诱。男人本来只是想让路,结果把女孩丢下,启动引擎就停不下来。有太多借口,都敌不过心底里的丑陋。

60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侯麦首部彩色片&首部剧情长片。1.没想到侯麦最早的代表作色彩调配就如此和谐美丽,每一帧皆可入画,温暖而怡人,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Néstor Almendros掌镜的首部长片,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浸其中。2.探讨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3.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vs.更重内涵的人。4.打碎的宋朝瓷器与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5.读书:卢梭,堂吉诃德,论德国浪漫派。(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