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赛车

喜剧片大陆2009

主演:黄渤,戎祥,九孔,徐峥,王双宝,巴多,董立范,高捷,马少骅,王迅,刘刚,Worapoj Thuantanon,赵奔,李麒麟,姜志刚,王鹭,宁浩

导演:宁浩

播放地址

 剧照

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2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3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4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5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6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3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4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5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6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7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8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9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在一次全国自行车锦标赛上,倒霉的职业车手耿浩(黄渤 饰)以0.01秒的微弱差距败给撞到狗屎运的对手,屈居亚军,随后他又遭奸商李法拉(九孔 饰)算计,因药检呈阳性而被终身禁赛,他的教练(马少骅 饰)因此气倒。  多年后,耿浩靠开车运送水产为生,养活中风的教练,而当年的骗子李法拉则依靠其推销的补品“肾白银”大发其财。李嫌弃彪悍魁梧的老婆,因此雇用两个业余杀手(王双宝 & 巴多 饰)杀妻,结果杀手反被老婆买通;耿浩的教练急火攻心,一命呜呼,耿浩遵照师傅遗愿前去找李法拉讨说法,谁知反中了李的奸计;东海(戎祥 饰)所率领的台湾黑帮来到内地和泰国毒贩(Worapoj Thuantanon 饰)做生意,但耿浩和李法拉的争执引来了警车,也搅了他们的好事。原本不相干的几组人马,由于偶然的机缘而上演了连串好戏……

 长篇影评

 1 ) 宁浩的时代真的会到吗?我怎么看到了一个快要疯狂的宁浩

前言:如果说宁浩本身就是纯粹的追逐功利,那么这篇文章将恰恰说明,他成功了

昨晚才看完《疯狂的赛车》。同样被剧本安排的各种巧合配合着电脑特效逗笑的前仰后合。本想大赞一番,却总有种奇怪的空虚和无奈感闷在心头,不由下来的细细琢磨,终于明白了这种感觉的由来

疯狂的宁浩。就算他没疯狂,也差不多快要了

您先别喷。《石头》这部片,我看了15遍或者更多,网上找过很多资料,里面基本每个细节和场景对话我都能复述个78成。其实我对宁浩的作品的爱不见得比您少。

我实在是希望能看到宁浩拍出更多更好的片子。我只是担忧,照这个趋势下去,他能不能?


其实疯狂的是这个社会。《疯狂的石头》大获好评后的宁浩,站在风口浪尖,如果经不住那些看不见的疯狂的冲击,他一样会疯狂,到那时,等到狂热的崇拜和炒作crazy night过后,剩下的还有什么?

来做个对比吧。看看从石头到赛车,多了什么,什么没有变,又少了什么。

1、特效多了。
《赛车》从第一幕比赛的时候开始,一直到最后厚葬是否结束,特效贯穿始终。粗略估计一下,100分钟的电影,特效场景差不多有10分钟了。

片头片名的出现,两次耿浩赛车的过程,涉及到下水道、地道和管道的穿梭感,房间家具的逼近穿透,李法拉陷害耿浩时水果刀的处理,尤其是台湾黑帮造成煤气爆炸那一大段,耿浩最后中枪。随便一想,就能罗列出这么多。想来重新过一遍电影边看边总结的话,还要再多1倍左右。

《石头》呢?一上来隧道缆车穿梭,和后来小便池感应器的穿梭,小谢扔下来那个易拉罐砸出片头,老包发现展柜里的石头被偷了时背景的人物的模糊处理,最后大决战时楼道气氛的处理,基本没了。

具体到最后,特效多了多少倍?直接按照片尾“电脑特效”栏下的工作人员数量就能出个大概合理的倍数比较了。我反正是在最后,被《赛车》如此多的特效人员震了一回。从特效的数量和质量上说,绝对是大进步。


2、剧本巧合多了。
《赛车》出场演员,按照各自团体关系,有6撮人:耿浩师徒,毒贩(台湾和泰国),王双宝巴多两人,李法拉夫妇,警察

同样分法,《石头》按照各自团体关系有4撮:工艺品厂一帮,道哥一帮,房产商一帮,香港杀手。(警察没有算。因为他们只是接报案和最后抓贼,没有参与情节)

由此,剧情的复杂程度从数字上就有了直观的感觉。关系上的5:4并不是相差5-4=1。因为关系是互相的。每个2个关系都可以发生巧合,那么,4个点两两连线,和5个点两两连线,线的数量差多少?10:6,几乎翻番

其次,感观上也能看到,《石头》贯穿至终的主线都是针对石头展开的攻守战。巧合大多是为了搞笑和在主线情节上制造波澜和过度。而《赛车》里,耿浩逃亡的主线是被所有团体的巧合搭起来的。巧合本身就是主线。

这样复杂了许多的情节,同样也是进步


3、表现、拍摄手法多了

这点只能说是我直观的感觉。《石头》第一次看,会有些地方没看明白。而情节更复杂的《赛车》,在看时却基本非常通畅顺利,完全清晰明白。我觉得这是表现和拍摄手法的进步。


再说说没变的吧

1、演员启用

一方面,保留了很多之前《石头》里出名的演员。

另外一方面,同样和《石头》一样大胆启用了很多不太知名、非常有个性的演员,并且可以认为,取得了成功。google搜索最个性那个陕西哥们“巴多”,截至本文发出时“约有 210,000 项符合 巴多 的查询结果”;甚至搜索“巴多 疯狂的赛车”,结果反而增加到了“288,000 项”

他的同伙,王双宝,我一眼看长相就觉得这应该是个“传统解放军军队题材国产影视剧的旅/团/连长级别长期演员,但不得志”的人。而结果是,搜索“王双宝”,约有 24,600 项。“王双宝 疯狂的赛车”约有 17,300 项。可以粗略认为,该演员的收录结果从之前的7300项(24,600-17,300),增加到了24600项,赛车的出演使其收录翻到了3倍。

这些数字在后面一个时期内肯定还会继续增长。

泰国的那个哥们更别说了。英文名字搜索出来全是和赛车有关的消息。完全没有自己独立的消息。当然也不排除人家用泰文可以搜索出很多结果。

总体看,《赛车》可以说是和启用的新演员成功实现共赢。这和《石头》是完全一样的。


2、音乐

其实我很犹豫要不要把“音乐”归类到“没变”。
闽南语的那个歌很赞,无论调子歌词还是出现的地方都很绝妙。
但是陕西腔的音乐,虽然每次都是配合演员,但是曲调本身我觉得全无圈点之处,很多音节甚至有点像强行拼凑在一起。那感觉几乎是仅仅为了“让陕西味的乐器发声”
当然,也可能是我不了解。所以,音乐我还是归类为了“没变”


最后,也是我最纠结和担忧的部分。从《赛车》到《石头》,失去了什么?

1、人物
重中之重。
最简单直接的说法:苍白。苍白的很。
看过《赛车》,你对大戏份出场的人,哪个的性格有印象吗?我努力了很久,发现我只记得,耿浩的师傅和李法拉。

耿浩师傅:渲染了一番“打”之后,那个大雨中之中哀求领导再给机会的情节,多少让人为之一酸一紧;谁没有过那样的窘况绝境?为了他弟子的职业生涯和他的梦想,没有门路,没有权钱,在高高的掌权者面前,他跪下了。之后脑血栓的他,竟然在看见仇家时能愤怒的站起来。这个在100分钟电影里睡了90分钟骨灰盒(还被人开箱验货……笑)的人,我倒觉得刻画的最成功。这样的人,在现在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太稀缺少见了。他是为人所称颂的稀缺品质的一个具体化的世俗存在。

李法拉:没别的,哥就是想发财。男人的面子可不要,尊严可不要,良心道德一样可不要,命都可以不要,哥就要钱。这样的人,恰好是另外一个面,特多特常见。

剩下的,没了。

耿浩:黑皮其实演的很到位,可惜从编剧和导演那里安排好的情节把他限制的死死的。完全成了一个被剧本和情节摆弄的娃娃。他一根筋的太过分了,通篇看表现,他饰演的这个主角人物智商不超过70。黑皮被拉过来演智障脑残立志成才的故事了吗?显然不是。

毒贩【台湾方】,毒贩【泰国人】:这几位演的很到位。但是警匪贩毒片看的太多啦。都是这样子。功夫、表情、动作、表演普通而到位。剧本也是这么给他们安排的。顺利完成任务。

王双宝、巴多两人。同样无脑。“谁也不想先杀人”,生涩,想赚钱,互搞对方姐妹并且把持主动权等等细节算是有点个性

警察:三宝他俩,这次就是来演《石头》中“夜巴黎”旅馆的服务员的。还是剧本安排的。他们在限度内也已经不错了。

李法拉太太:无脑。一样是剧本安排的。

其实对于人物,这样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苍白,是剧本造成的。那就接着说吧,把对比也一起放到下一条里


2、剧本
太注重情节了。太希望巧合了。太需要搞笑了。

人物呢?

对比看看之前《石头》
剧本曾经创造了那个家庭恩爱,普通而自信,能八面来风也会山穷水尽的包世宏
剧本曾经创造了一心跟着老大混,拼命想摆脱不如意现状的年轻人三宝
剧本曾经创造了鲁莽又总是得意洋洋、小混混出身的黑皮,胆小但心计的小军,有点胆识有些脑残还颇有汉子味道的道哥
谢小蒙和他老爹,房产商和他秘书,香港大盗顶你个肺,每个都是活脱脱鲜亮亮的人,个性十足

你几乎可以不加思索的觉得,他们那样的人真的就生存在地球在地球某个时代的某个角落。

反过来……《赛车》塑造的人物……是火星上的吗?

这是剧本里的人物部分。

再次,整个剧本被荒唐的情节、众多的巧合堆砌的满满的,没有一点时间和余地来润色什么细节。甚至连最后的收场都不得不草草和着字幕交代完。警察怎么就那么容易相信了耿浩无罪?太夸张了吧,实在说不通啊。几条人命在身呢

剩下了最后2点也就不那么紧要。

3、流行台词。人物的苍白,重复次数少。本片就算会有流行语,也是牵强出来的

4、城市风格。重庆排出了味道。厦门呢?



分析作罢。

不得不重复前文的感叹。《石头》的成功把宁浩和他的剧组推到了风口浪尖。所有人都在看着他。投资人,行内人,竞争对手,观众。他不能承受在第2步跌倒。他尽力了,把所有那些《石头》里的浅层面功夫拿出来,再次发挥了个淋漓尽致,博了个满堂彩。但是,塑造人物这个核心被忽略了。他的意味,颇像是要做短期感官刺激的叫号电影,却放弃尝试创作经典传世之作。

我想到了,中国的年轻运动员在奥运会初获金牌后代言的蜂拥,社会舆论和压力的无形施加;我想到了年轻的公司在默默发展几年成功在美板上市后,面对投资人的利益驱使而不得不妥协长期的目标。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一个艺术创作者,是以市场导向,还是艺术导向。一个是你的饭碗,一个却是你的追求和根本。如何协调这二者是每个创作者的必修课。
不理睬市场,你没有钱来创作和研究自己的艺术,甚至会饿死
不关注艺术,你最终是人去楼空,成为浮华青楼里青春耗尽的老女人

从《石头》到《赛车》,宁浩成功完成了市场一侧的成功。浮华背后的执掌者们会希望更多的市场,更疯狂的市场。而能不能坚持住追求,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影艺术家,就要看宁浩和他的队伍,会不会一起疯狂了。

 2 ) 宁浩电影的复调叙事结构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首次将“复调”的概念从音乐理论引入到小说理论中,是用来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相对于“独白型(单旋律)”叙事的“多声部、对位以及对话”的叙事特点。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运用并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提出“文本的复调”,在探讨小说的新发展以及可能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与实践空间。显然,昆德拉认为在对复调的运用上,赫尔曼·布洛赫无疑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得更远:“在布洛赫那里,五条线索的种类彻底不同:小说、短篇小说、报道、诗歌、随笔。这一在小说复调中引入非小说文学种类的做法是布洛赫革命性的创新。”(指布洛赫的小说《梦游人》)然而,在昆德拉看来,从艺术的角度讲,布洛赫的《梦游人》仍旧没有真正实现复调的意图。但是,让小说的归小说,我们说回电影。

电影创作中对复调叙事的运用,同样会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对于《爱情呼叫转移》《桃花运》甚至《命运呼叫转移》之类的简单拼凑,宁浩的“疯狂两部曲”已经是一种有强烈“复调叙事”意识的电影试验。如果说《疯狂的石头》中各叙事线索还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几乎所有人物、事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所有情节都围绕一个中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引发的“疯狂”——展开),那么《疯狂的赛车》中这种内在的联系已不复存在(至少变成一种异质的联系):把所有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不再是决定他们最终命运的必然性,所有事件即使仍旧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下发生,也不一定要围绕同一个中心——简单地说,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为着不同的目的(赛车手一心安葬师傅的骨灰,毒贩子为完成一笔毒品交易,杀手则是执行一次杀人任务,他们的命运互不相交),在一个个偶在的当下巧遇,他们的命运也最终纠结到一起:善恶到头终有报。说到底,世界最终还是归于平衡——这就为电影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生活说话。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复调叙事,不论它看起来有多么荒谬,有多么不可理解,但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有时候可以解释,但大多时候无法解释,不能解释的生活,或许更能代表生活的本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理想的生活;好人不长寿,祸害遗万年,是现实的生活。)我们往往把生活比作一部交响乐,而电影对现实的这种复调式叙述恰恰说明:世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其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离奇的搞笑之作。或者说:我们的世界充满着黑色幽默。但是电影终究要把理想的生活展示给人看,因为这更符合人们的想象。

《疯狂的赛车》把不同人物的命运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在故事的结尾又让所有元素偶然相遇——我们毋宁说是世界的可能性促成了这最终的相遇——可以说,导演至少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电影的复调叙事。只是,电影本身作为对存在之可能性的揭示,对宁浩来说是否是有意识的?或者是我们强加于他的?电影究竟应该更多地展示理想生活,还是现实生活?——我们看到,电影评论陷入荒谬的境地:悖论无处不在。不过我们应当相信,在良莠不齐的中国电影作品里,近两年异军突起宁浩式黑色幽默,以及其复调的电影叙事结构,已经走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先锋行列。

2009年2月27日

 3 ) 别问,就看吧!

  本来我只在豆瓣潜水,而现在我终于心甘情愿就这样献出我的处女帖。
  这一刻,老娘我眼含崇敬的热泪正式开始为宁爷拉票。

  如果这两年中,只给我一次进电影院去看电影的机会,我就会选择这个春节的这一部。如果这时再有同学叫我一起去电影院还叫我来选片,我会选择将这部电影再看一遍,两遍,三遍。

  作为一个热爱迅雷优酷pps的忠实宅女,电影院只在两种情况下才有意义:一是需要看特效的时候,比如《变形金刚》;二是看搞笑片的时候,比如《赤壁》。事实上《赤壁》并没那么雷人,有点让我失望。

  而这一次当我走出电影院,我很满足。如果说《变形金刚》的飞机大炮满屏轰炸从音响和视觉上使我很满足的话,这一次,我非常满足。这似乎只是一部在网上下载了就可以看的电影,它无关高级特效,无关大场景,似乎完全可以独自在在电脑上自娱自乐来看。但是除了和家里人一起在电视上看周星驰的盛期作品外,已经有多久没有过这样与民同乐的感觉?从头到尾,笑点不断,从十来岁的小屁孩到各种真假淑女真假绅士,个个以黑暗为掩护笑得形象俱毁歇斯底里,这样膨胀快乐的机会不多了啊。你就忍心只把它浪费在小屋里聊以自娱?

  当然,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很商业,它很复杂,它很龟毛,它毫不掩饰导演编剧拼了命讨好你的各种媚态——但我十分欣赏它颇有实效的诚意。正在起步的中国商业片一路摸爬滚打,我也一直尊重各路导演放下身段巴结观众的各种努力。只是现实是,艺术作品感人从不会是因为作者的努力,而只能是因为作者的努力加上才华。而这一次,I'm really flattered。

  以前听人说过,上一部《石头》能火起来其实是靠运气的,真正决定这样一个年轻导演命运的,并不是他辉煌的开端,而是那之后的第二部大戏。如果第二部能够继续辉煌,这个导演也就从此可以在圈里站稳脚跟;而如果第二部戏惨败,之前的辉煌就成了彻底的偶然现象,宁浩这个人也就基本消失掉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一部拼了老命编排的力作,却也是一部并没有被那么严格监管的幸运儿;这部电影依然有着青年导演特有的生涩而新奇的爆发力,而感谢上帝,万恶的广电总局还没想到要花心思大力阻止这个CULT青年的黑色幽默。看访谈说冯小刚这样地位的,想拍个无贼都已经困难重重,每个动作都备受瞩目饱受压迫,空有一身调侃功夫只能歌盛世显太平;而宁浩,至少现在,还是我们的人。一遍遍的回想他的这部电影还有上一部,我感到那么的亲切,能感到这背后的就是一个和中国千千万万电影青年一样一起成长起来的兄弟,由各种盗版电影喂大,看到大师杰作像是打了鸡血浑身颤抖,常常做梦都想也拍部来一试,从来不屌国片里政治宣讲那一套,只想要电影有趣,荒诞,而真实。

  他做到了,当所有人为他站立鼓掌为他看完最后一刻时,宁浩他做到了。

  伟大的新一代大陆电影青年!彭浩翔、昆汀、彼得杰克逊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一个人代表了千千万电影青年的光荣奋斗,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但是宁浩的未来又会怎样呢?疯狂系列未必可以一直拍下去,这一点并不是我担心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很明显,宁浩在黑色幽默上太有才华。黑帮,血浆,枪战,却可以制造出荒诞的喜感,这样的天赋可以让影迷激动不已,也足以让大肆进行白色恐怖的广电总局开始围剿。即使是昆汀,凭他的才华,可以在大陆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吗?而如果阉掉所有这些所谓不和谐因素,电影的生命力又如何延续?夕爷写过,你的精神生活没有问题,你的精神生活又在哪里?

  扯远了扯远了。另外那泰国小伙子真不错。黄渤铁定是腕儿。注意最后字幕里藏了三段戏。黑帮死胖子有点萌。他手下那个好帅好帅好帅啊。

  其实,我只是想对貓在家里熬过年的同志们说一句:

  出来看吧,兄弟们,这是自己人!

 4 ) 所有怀疑宁浩的人,可以闭嘴了

这部片子,很不寻常。

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影片结束灯亮以后我身边的影评人们都谨慎地保留着自己的意见,而不像往常一样众口一词或者势不两立,这种安静太不寻常了。闭嘴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此时的无语代表着另一种激动,这种激动需要消化,同时也有点让人质疑“它”是否来得太早了。

《疯狂的赛车》这一部电影用了5-7个编剧,里面重要角色有6组之多:一个倒霉的车手、一个想杀妻的奸商、一帮台湾来的毒贩、一个泰国来的杀手、一对想靠干坏事发财致富娶老婆的混混、两个想立大功的警察,重要道具是:银牌、20万美金和一背包海洛因。这几组人和物,数起来都有些时候,更何况要让他们之间互相误会、打岔、挖角,辫子似的拧在一起,密度极高的将故事推向高潮。有关情节我不想透露太多,因为这是部靠情节支撑的电影。我只能告诉你,整部电影包袱一路的抖、一路的抖,即便到了最后一分钟,你看到的依然是场哑然失笑的讽刺。每组角色都尽量地出彩,每个伏笔都尽量符合逻辑不显突兀。在如今中国影坛的形态下,这样的影片可以在2008贺岁档公映,无疑是非常非常大的宽容。

宽容得让人难以置信。
所以大家才会有些无语,恍然一梦。

今年我看过了太多青年导演上映或未上映的“力作”,各种题材、各种形态、各种手段,他们幕后的窘境我也多少有些了解。不过这种尽人皆知的窘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借口,成为某些导演“片子拍得不够好”“情节不够紧凑”“人物不够鲜活”“经费不够充足”时的借口。在借口重重时,宁浩的《疯狂的赛车》让很多人就此都可以没了理由。同时,那些怀疑“石头”的走红只是由于运气好的人,也可以闭嘴了。彻头彻尾的闭嘴。

谁说在这种环境下,就拍不出好电影?
只要有真本事,谁也拦住不你,谁也不会拦着你的。宁浩应该做了很多挣扎,幸好他坚持住了,这种坚持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保洁”成功,也是为中国电影赢到了一点点新的风向。

宁浩显得比去年我见到他的时候老了,少了些痞气,更像一个成熟人的成年人了。他的2008年,想必是个令他急速成长的一年。

 5 ) 宁浩的时代到了

看《疯狂的赛车》的下午场,影片结束后出现了一个感人场景——我是指如果我是片中客串出租车司机的宁浩导演,我一定会被眼前情景给感动到。跟绝大多数中国影院一样,灯一亮,观众都要起身离席,但演职员字幕里还夹有画面内容,几乎所有人都站着看完了,有的在银幕前、有的在走道阶梯上。等电影交代完人物命运(其实已经无关大局),直到出现那个大大的“终”字。

拖了近两个月的传统贺岁档即将过去,莫名地想到去年最早一部贺岁片《梅兰芳》里的台词:你的时代到了。这个你,是指宁浩。

第二次疯狂

中影公司有意把《银牌车手》改成了《疯狂的赛车》,其用意不外乎跟《疯狂的石头》串一起,打造“疯狂系列”品牌(如同台湾人把有施瓦辛格出演的电影都翻译成《魔鬼XXX》)。赛车所占的影片篇幅还不到三分之一,宁浩本人肯定不想这么取名“疯狂 ”。无奈上头发话,还是从了吧。比起冯氏喜剧、张氏大片,他的身份定位依然是个名气不大的“青年导演”。《疯狂的赛车》不具备呼风唤雨的宣传攻势,未来票房只能依靠观众看完后的口口相传。

首尾两处的自行车赛外,影片大部分内容是关于买凶杀人和毒品交易。多数人物都疯狂癫癫,异常搞笑。失意倒霉的车手耿浩想送师傅最后一程,黑帮团伙打算办完事好回台湾,一个计划杀妻夺财的奸商,两个想着干一票的笨贼,一对希望破大案的人民警察…… 众多支线构成的故事包含了十几个人物,加上飙车、爆炸,疯狂程度确实要远超“石头”。

宁浩的班底

黑皮的角色让黄渤一战成名,此番《疯狂的赛车》里没有道哥几人来抢戏,他是绝对的一号主角。不过电影依然留有《疯狂的石头》里的演员,比如三宝和四眼,这回他们改行当警察。至于“冯总”徐峥,更是梳着“汪涵发型”,满嘴CBD、不忘潜规则,大行搞笑之能事。

新成员里,两个笨贼跟黑帮头目应该会人气胜出。“不烧不专业啊”、“本地帮会太没有礼貌了 ”,看完影片你肯定会记住此类喷饭台词。其他演员方面,九孔更多是发挥了他的猥琐天分,不如他在娱乐节目上搞笑;演多了文艺片的高捷等人只是过过场;那位喜感十足的泰国佬,后半程只能以速冻假人出现,没能制造更多表现机会真有点遗憾。跟石头一样,《疯狂的赛车》里还有不少小把戏,仅凭电影院里看一遍是挖掘不尽的。比如法拉利雇用的几个身着超人服的极品男,可要留心观察他们一把。等它出了DVD后,大概有人会写篇“终极解密”,把细节逐一点提。

观众与电影

《疯狂的赛车》的故事依然可以用黑色喜剧和盲打误撞来形容,私以为那么多笑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处段落,当属耿浩跟黑帮在寺庙门口完成交易的一段。对方的正经专业乃至后来出租车上验毒,直教人笑破肚皮。看多了香港警匪片的类似桥段,那种颠覆恶搞就来得更为强烈。

相比其他贺岁档主流影片,《疯狂的赛车》可不是一台易操作的傻瓜相机。先前有朋友不看好普通观众能接受它,线索太多、人物太杂,一般人不带脑子进电影院,要看懂《疯狂的赛车》似乎会比较累。不过经过一波波打倒国产大片的浪潮,观众水平的逐年进步倒是显而易见。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萨布跟盖·里奇,但手法相仿等问题,可以用“闻道有先后”来回答。毕竟《疯狂的赛车》达到了双赢目的,既可以让观众笑笑而过,又适合影迷的回味分析。

赛车的进步

我甚至乐观地认为,《疯狂的赛车》的货真价实,让国产类型片达到了一个高度。看到片中偷渡过来的黑社会断指弄枪,简直有些难以置信。至少在日益钳紧的大环境下,以往本土电影鲜见有正面触及。另外暴力的出现也耐人寻味,这些都是商业类型片所不能缺少的卖点素材。那《疯狂的赛车》是什么类型片?警匪?动作?好像都不是,它更像兼具不同功能的混合体,更多是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

比起《疯狂的石头》的300万投资预算,宁浩在《疯狂的赛车》里尝试的是真正的商业制作。至于渐成流行趋势的植入式广告,在片中也是为数不少。然而比起拍成商业广告片的《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的编剧、剪辑、摄影都值得玩味。但宁浩认为多线叙事、人物交叉冲突的探索到头了,所以疯狂三部曲估计是玩不成了,往下尝试拍科幻片或西部片等新颖类型。

厦门说情缘

《疯狂的石头》拍摄于重庆,轻轨索道、罗汉寺、朝天门跟解放碑的高楼大厦都有出现,令人印象深刻,至今还记得一个叫“棒棒”的词汇和职业。很早就听说宁浩东南飞,《疯狂的赛车》的外景拍摄地选择在了厦门,片中带有区域特色的中山路大同路骑楼、环岛路的临海风光和体育场,加上台湾黑帮的交流用语和闽南歌曲,特色十足。此外像闽D、杏林等关键字眼也提醒观众这是厦门。当我看到有飞机起降的场景,也会想到那是在岛上的高崎机场附近。

影片对厦门市区容貌的表现几乎锁定在了那片骑楼建筑,却避开了广为人知的轮渡和鼓浪屿。从巴蜀从闽南,宁浩完成一次时空转变。或许是方言对白不宜过多,《疯狂的赛车》里的主要人物都带着原来各地口音,除了几个台湾艺人和次要小配角,令人爆笑的“闽南普通话”和热门方言词汇几乎没有。在一个闽南人看来,电影放弃了可以利用的优势所长,毕竟闽南语不仅仅适用于台湾片,它完全能够融入本片。大概《疯狂的赛车》背后有些难言之隐,又或者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都可以,无非宁浩恰好相中了鹭岛。



显然,《疯狂的赛车》是部紧抓人心又不失娱乐的闹戏,没有拖泥带水,不会乱煽情。它与这个时代共同呼吸,瞎闯荡的小人物,在观众生活体验的接受范围之内。跟随故事发展,他们的情绪反应是如此有趣,有些忍不住交头讨论剧情,一边又禁不住大笑。

大部分在场观众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见证一场中国电影新老力量的交替。正如多年以前,中年以上一辈的观众看着陈凯歌、张艺谋和冯小刚一路走来。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冯小刚,也摸爬滚打、一支独大了十年。十年,多么可怕的字眼。当国人为看不到好的本土商业电影、没有太多选择信赖而愤慨时,《疯狂的赛车》无疑是应该出现的那一种,更值得褒奖鼓励。我不能说它是完美无瑕的好片,却可以抛出一个关于未来的预言。【网易 http://ent.163.com/09/0121/09/5062149A00031NJO.html

正面为王的评价,善意的意见毛病可看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93263/

 6 ) 疯狂的赛车:《奇迹世界》加强版

等待进场的时候,听见一对男女朋友在讨论看什么电影。

女:喜羊羊吧?

男:下一场时间太晚了。

女的再看了下排片表:疯狂的赛车是什么?

男:就是疯狂的石头的导演。

女:呀,那就这个就这个!

女的很欣喜的样子,大约是为了发现一部自己觉得会物有所值的电影吧。

我也很欣喜,当然是内心欣喜。因为我发现,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才拥有一部进入国内院线影片作品的宁浩,居然已经可以成为个招牌了?那我也自己觉得下吧,在某些人看得见,某些人看不见的将来,宁浩的时代已经到来,而这个时代或许只是一个新纪元的代表,后面还有更多更多的某某时代要袭来,能够揭开更大更大的序幕。。。。。。好吧,就当我是在做瑜伽的冥想。记得上次谁在群里说,中国电影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在如今这个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句话乍一听还很是热血的样子,究其本质,其实真的很装X很装X。

你觉得呢?

 

一。

随着大荧屏上违反常理的“终”字样的出现,电影以一场自行车比赛的冲刺作为开始。下面发生的那些故事精彩刺激,还考验了观众了智商和注意力。一路这样看来,除了让我不由自主开心大笑外,突然让我念起了宁浩去年拍的36分钟的短片《奇迹世界》。在那里黄渤这个落魄小毛贼被警察追地满世界飞奔,却还在做着英雄救美的梦。同样是追逐,《疯狂的赛车》无论在剧本,拍摄技术上都是奇迹世界的超级加强版。

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或许很多人没看过《奇迹世界》,那我不得不说声很遗憾了,因为在我看来这部广告片已经超越了他本身的价值,在这片里观众们不仅能感觉到久违的江湖气,那种仗义每多屠狗辈,平凡蕴藏着奇迹的信念,也是导演想让如今这个精神匮乏没有人生目标怀疑生活怀疑一切的年轻人们坚信的。当我们能恍悟到了宁浩作为一个创作者的用心良苦后,你会觉得他是一个有良心的导演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

《奇迹世界》剧情简介:

一个刚刚被放出的小偷三儿(黄渤),在玩奇迹时意外得知有一宗命案发生,想打电话报警却遭警察追捕,就这样一路追啊追,追到了命案发生的地方,结果却。。。。。。

二。

比起《奇迹世界》中警察和小偷的追逐戏,《疯狂的赛车》的追逐那实叫“疯狂”了。五,六组人马的追逐和反追逐,环环相扣,戏中有戏,让人目不暇接,费尽思量。

编剧上,在安排这几组人物交织的伎俩也是颇为高超。虽然在某些情节上略有牵强的的感觉,在电影后半部也有不少BUG,但总体上这次疯狂的阴差阳错和集体误会还算是进行地“漂亮”。很多场景甚至值得仔细回味后还得叫好连连。我说的是杀手二人组潜入李法拉家中目睹李法拉准备陷害耿浩的全过程那场戏。那时一杀手隔着玻璃就说了两字的台词。谁也没想到他的嘴中会崩出这样两字,最普通两字啊,确有着比任何的黑色幽默都黑色都幽默的分量。这两个字就是----牛逼!是的“牛逼”啊!那谁谁说的,有两字说出就是牛,有两字能点得着火。别看电影里一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导演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电影里两字台词,爆一声:“牛逼”!是的,牛逼哇,太牛逼了,对于这个镜头,观者只有在下面自己爆声“牛逼”了。

本片中把喜剧效果推到最高潮的是寺庙前耿浩与台湾黑帮“交易”的这场。在前面剧情的统统铺垫下,把阴差阳错和美丽误会演绎到极致的一场。这个时候耿浩误会对方是殡葬馆特色服务员,黑帮大佬当眼前的小伙是“本地帮会”。而这场戏到达台湾黑帮在出租车里把骨灰当白粉来验真伪的时刻又是一个高潮,满场不可遏止的大笑足以证明了这个喜剧大餐的成功。单是看这段,10分,绝对的满分10分。

在音乐上,有着和主题相辅相成的戏谑感。尤其是每当黑社会拔枪的时候那首闽南歌《浮沉的兄弟》的响起,可以预见这首歌会随着《赛车》碾遍全国后迅速红起。

 

三。

结尾。

我说的结尾不是一群假冒黑社会份子当背景合唱“长亭外”的结尾,我说的是那场正邪大决战。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又念起了《奇迹世界》。

在那场戏里,不敌李法拉的耿浩在警察的包围下准备逃走。警察真的开枪的时候,我的心也感觉“崩”了一下。看过电影的人知道,其实那枪对准的是黑社会老大的那个所剩不多的指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处理反而让我觉得有点失望。我甚至觉得如果真的是耿浩中了一枪倒下,这片子的意义将更深远,艺术性更强,流传百世更加。可惜啊,宁浩还是那个拍《奇迹世界》的宁浩。即使剧本上加强了,拍摄技术上加强了,所有元素都是升级版后,他还是那个想带给人们希望的导演,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导演。只有他,还会在你被生活戏谑完后,还会让你重新返回生活。就像耿浩,就像三儿,就像《奇迹世界》的最后句话:

只要你相信,就会发现自己的奇迹世界。

 短评

机心繁构,交足功课,80分以上

9分钟前
  • boks
  • 力荐

黄渤其实很帅的呀

14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还行

致敬《两杆大烟枪》。2013.11.7

1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满嘴顺口溜 你想考研啊!

1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Sorry Sir, 我已经说过了他真的不在loom. 抱歉, 我们的酒店非常international, 我们要保护客人的xicret.

20分钟前
  • 账号已注销
  • 力荐

宁浩会讲故事。

22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导演说自己创作失败了……但是它在市场上成功了。

2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不如《石头》。可是尝骨灰的那段还是让我笑翻了~~~

31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黄渤和徐峥的电影好搞笑,他俩的电影我一般都看了,这才是喜剧

33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最后,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

34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比疯狂的石头更上一个台阶..除了黑色幽默外,还看到了一些更带内涵的东西..宁浩的风格已经日趋成熟了.期待下一部作品. 银牌车手最终成为金牌,竟然是通过这样复杂的途径,虽然最后线收得有些散,但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就像是中国电影在一直以来的疲软中,突然出现世界级的佳作一般,不错。

3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我就知道豆瓣上的人喜欢这种型,我就知道,就知道,知道,道…

3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支持青岛话。看了觉得作为青岛人真快乐。

38分钟前
  • 凯罗
  • 推荐

这节奏 真漂亮

39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多线叙事的黑色幽默在《疯狂的赛车》中再一次为人见证了宁浩对电影出色的驾驭功底,这部作品所带给人的不仅是那依旧“疯狂”笑料的捧腹,更是一种缜密逻辑下扣人心弦的酣畅,动作、悬疑、幽默三者间的绝佳契合,锻造了这场难能可贵能胜于剧情的喜剧经典。

42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比起石头,手法更纯熟,人物更可爱。中国终于有了个会讲故事的类型片导演。愿不义的都自毙,我们的明天会耿浩。

44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真没想到中国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47分钟前
  • 斯童
  • 力荐

我要做宁浩的死粉丝!!!

51分钟前
  • Charlie
  • 推荐

原来是徐峥,我一直以为是汪涵......

53分钟前
  • 米亚嘟嘟
  • 推荐

当时真的是笑抽了,骨灰当白粉那段实在太搞笑了。国产经典的黑色幽默。

5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