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造物弄人 剧照 NO.1造物弄人 剧照 NO.2造物弄人 剧照 NO.3造物弄人 剧照 NO.4造物弄人 剧照 NO.5造物弄人 剧照 NO.6造物弄人 剧照 NO.13造物弄人 剧照 NO.14造物弄人 剧照 NO.15造物弄人 剧照 NO.16造物弄人 剧照 NO.17造物弄人 剧照 NO.18造物弄人 剧照 NO.19造物弄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0

详细剧情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保罗·贝坦尼 Paul Bettany 饰)与妻女一起过着恬静的生活。他十岁的大女儿安妮对世界充满好奇,达尔文便教予她很多自然和科学知识,其中还包括他的进化论,然而在世人都相信上帝乃造物主的当时,女儿口中的进化论无疑是危险的,以至于令她被家庭教师体罚,就连达尔文深爱的妻子艾玛(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饰)也无法认同他的观念和研究。更令达尔文受创的是,不久后,小安妮因生病早夭,唯一一个支持他完成学说的力量之源也黯淡了,整理《物种起源》手稿的工作变得犹如逆行荆棘,举步维艰……  本片改编自达尔文第三代玄孙兰德尔·凯恩斯(Randal Keynes)的传记小说《安妮的盒子》。

 长篇影评

 1 ) 达尔文的子女(zz)

来自方舟子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ccs.html

839年1月,30岁的达尔文与大他一岁的表姐爱玛结婚。达尔文此前曾对是否要结婚犹豫不决,在笔记本中写下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排在结婚好处第一条的是“孩子”。结婚当年年底,达尔文夫妇有了第一个儿子。此后一直到爱玛48岁,他们共生下了10个子女。其中有3个夭折:二女儿玛丽仅活了3星期,小儿子查尔斯在2岁时死于猩红热,大女儿安妮在10岁时死于肺结核。

    后来有人把达尔文子女的夭折归咎于近亲结婚。这是没有道理的。在达尔文的时代,儿童夭折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当时的英国,大约五分之一的婴儿没能活到1 岁。即使是10~15岁的儿童,死亡率也高达千分之五,是现在的25倍。猩红热在当时对儿童是一种能够致命的常见传染病,达尔文的朋友、后来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托马斯·赫胥黎也有一个儿子三岁时死于猩红热。至于肺结核,在当时更是医院不予收治的可怕的不治之症,在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一位。

    近亲结婚既没有给达尔文的子女带来更高的夭折率,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没有夭折的两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都很长寿(67~93岁)。大儿子是银行家,二儿子是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三儿子是植物学家、剑桥大学的教授,四儿子是工程师、皇家地理学会会长,五儿子是科学仪器设计者、剑桥市长和皇家学会会员,可谓个个有成。只有2岁夭折的小儿子根据达尔文的观察记录以及从照片判断,当是当时还不知道的一种遗传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愚)患者,但这显然是由于爱玛是个超高龄的孕妇导致的:45岁以上的孕妇生下唐氏综合征婴儿的概率高达30分之1。

    达尔文把他的子女当成了科学观察的对象,一出生就开始详细地观察和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中收集证据用来证明人类的情感与动物并无本质区别,必定是经过进化而来,而不是上帝创造的。在他看来,孩子的夭折也是一个自然事件,并非上帝的安排。医学也许有一天会发现疾病的自然因素和治疗方法,但是宗教对此毫无用处。

    爱玛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面对孩子的死亡,特别是她和达尔文最宠爱的大女儿安妮死亡,和当时的多数人一样,从宗教信仰中寻找安慰:希望安妮能上天堂,等自己死后与她在天堂上再见。但她也不能明白上帝把安妮从她身边夺走的目的何在。她珍藏了安妮的一些遗物,放在一个书箱中。它们至今还在达尔文后人的手中。

    达尔文此前已向爱玛明确表示过,虽然他曾经是剑桥神学院的学生,但是他不相信基督教。他仔细推敲过基督教的教义,发现没有证据和理由能够让他接受基督教。但是他还和爱玛、子女们一起上教堂参加礼拜仪式。在安妮死后,达尔文彻底地告别了基督教,不再参加礼拜仪式,星期天把家人送到教堂,自己则留在外面等他们。安慰他的,只有安妮留下的美好回忆——在安妮死后一周,他写下了一篇安妮回忆录。

    安妮究竟得了什么病,当时并无明确的记载,其死因也只简单地写着“发烧”。但是从其发病过程和症状看,现在一般认为安妮得的是肺结核。在当时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真正治疗肺结核。实际上,当时对绝大部分疾病都没有真正有效的药物,流行的药物大多含汞、砷等重金属,或者是鸦片之类的毒品,不仅不能治病,反而能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在安妮患病后,达尔文根据一位名医的建议,每天对安妮进行“水疗”,例如用湿布包裹患者全身,猛烈揉搓5分钟。在家中治疗无效后,达尔文把安妮送到了那位名医的疗养院,在其指导下进行水疗。一个月后安妮就死在了那里。在安妮生命的最后几天,达尔文日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写信向因怀孕留在家中的爱玛汇报情况,留下了详细的记录,读之令人心酸。

    安妮死于1851年。当时医学界对肺结核的病因一无所知,有的认为它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有的认为它是一种遗传病——这让经常患病的达尔文更感到内疚。事实上当时对传染病的病因都一无所知。26年后,德国医生科赫发现炭疽杆菌,首次证明传染病是病菌引起的。在读了科赫的论文后,达尔文评论说:“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二、三十年前我对自己说,如果能够证明传染病的起源,那将会是科学的最大胜利;而我现在很高兴看到了这一胜利。”5年后,科赫发现了结核杆菌。 1921年据此出现了能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但是一直到1944年链霉素的出现,才有了真正能够治愈结核病的药物。

    孩子是父母能够得到的最好礼物,而孩子的夭折也给父母带来了最大的痛苦。我们应该庆幸现代医学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出现这种痛苦的可能性,这是达尔文时代的人们所难以想像的。它确实算得上是科学最大的胜利之一。

2007.11.18.

(《中国青年报》2007.11.21)

(XYS20071121)

评论请去:

http://www.xys-reader.org/blogs/fangzhouzi/?p=6773

 2 ) 我看到的

我看到

我们是应该有信仰,好让生命具有意义和方向,心中充满依靠和充实。
但是当我们理性面对世界的真相,我们无法给出简单的幻想图景,我们需要敢于面对和认识真实的复杂的未知世界。
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宗教作为信仰的标准答案,但是传统习俗的宗教是那么的简单、粗暴和荒谬。
我们是需要信仰,但我们需要一个好的信仰而不是廉价的盲从。

但是不管我们多么理性,可怜的我们依然面对无尽的黑暗和无知。
同时无法抑制我们自身汹涌的冲动和伤感,我们不可能像观察狐狸吃掉兔子那样平静理智的面对孩子的离去。
但即便如此,这样我们也不能选择廉价信仰,我们不选择放弃思想。

BTW,贾母是对的,不能用养鸽子的方法来挑选老婆。
BTW,大女儿和小女儿的争宠
BTW,水疗法、甘汞和放血,幸好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
BTW,那个时代达尔文可以周游世界,华莱士就可以从东南亚寄信给本土,这是怎样的大英帝国
BTW,小猩猩的演技真是不错
BTW,从物理学的角度,进化论是生物界的薛定谔方程。
BTW,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什么可以统治地球,这个影片其实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

 3 ) 《造物弄人》安妮的爸爸-达尔文

     讲伟人就该这样讲,把他从神人的宝座上拉下来,推进凡人堆里,让人知道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时候。这是宣传教育的好方式,与某些策略相似,欲擒故纵、假道伐虢,都是洞悉了心理,遵循了事理,借用技巧有效地达到了目的。

  《造物弄人》改编自达尔文第三代玄孙兰道.凯恩斯的传记小说《安妮的盒子》,全片用达尔文的记述与回忆展开这位伟人的生活一角,即第一部长篇巨著《物种起源》诞生及撰写前,达尔文的情感与生活。

   不觉乏味,是因注重了世俗化的故事情节,而不是从理论演讲稿的字里行间找伟人的形象。原著传记小说是影像的蓝本,但也不得不说乔恩.阿米尔是手艺精湛的工匠。他能一直用平常心分析真实人物的心理,不甘于停留在表面上,进而把握住传记电影忠实于真相的主心骨,并执导出让人感动又有所思考的影片,做足了功课,拍出精品想来是水到渠成的事。尤其,开场那段亦真亦幻的生物群舞,彩蝶纷飞,让人印象深刻。

   看过此片,心中符号化的达尔文会有血有肉地走进脑海。不会再捧着表姐表弟近亲结婚的故事卖弄,也不会认为他是个长着聪明脑袋的怪物,会了解到他虽然爱生物爱科学,但他更爱妻子还有孩子们,他就像任何一个伟大的父亲,麻烦的丈夫,出色的劳动力,没有变异。

   离世的小安妮出场与退场都经过了精心的编排,照相机的发明,为小女孩儿留下了最后的倩影。从此以后,安妮存在于虚幻里,化作一种精神力量伴随在达尔文的身边。当然,对于安妮的死因,也必须承认它在剧中起到彻底激化矛盾的事实。它贯穿始终,揭示从逃避到正视,达尔文陷入信仰基督教与研究生物科学的水火间,痛苦挣扎与勇敢战斗的过程。

   在表现达尔文心灵孤独与质疑自我时,有条不紊地拍摄出了他的恍惚无助,无形中笼罩的恐惧气息,带着常人能理解的情绪,虽然那是伟人预见事实时短暂的怯懦,是科学家颠覆整个认知体系前的惊惧,但对旁观者而言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而达尔文的妻子艾玛,电影在刻画她时,则用一种超越从属地位的视角,把一个母亲、爱人、表姐、虔诚的基督教徒等多重身份的女人,以爱的名义有情有义地塑造了出来。而詹妮弗.康纳利会说话的眼神,随着波动的剧情,正好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位女性。还有一妙处,也有隐喻的成分,艾玛最后向达尔文妥协时所说的话,恰好带出了当时政治宗教文化的影子,对科学界先锋人士及家人,远离上帝,得不到上帝的宽恕,绝不是值得炫耀、心安理得的事。

   若说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被悲伤、愤怒包裹着,其中小安妮最喜欢听的悲伤的故事,有关一个叫珍妮的红毛猩猩的故事,那段是最轻松快乐的片段。我知道那是严肃的实验论据,但画面生动活泼得只叫人心情愉快,不知不觉想起那个泼猴-孙大圣。

   没有丰富的剧情悬念的传记电影,能讲出如此动人的故事,转化掉晦涩与愤怒,用温婉的节奏,像不惊动晨露的晓风,真是不容易。


 4 ) 外国人的脑子都是方的!——《造物弄人》

这是一部关于《物种起源》诞生过程的电影,在看之前心里觉得这一定是一部晦涩沉闷的片子,但看的过程我很投入,甚至纠结。

达尔文这样一个超越时代很远的伟人必定是痛苦的,因为太超前,所以不被接受。在那样一个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简直就是挑战上帝,藐视宗教,有谁能接受我们跟猩猩是亲戚这样的事情?!

这其中最纠结的还是人们长久以来的精神依托,如果没有了上帝,那么人死了之后就没有了天堂,思念便没了根据。于是达尔文迟迟不敢完成进化论,不是他害怕下地狱,而是怕失去。他妻子说,“你要和上帝作战,我们都知道失败的是你。你难道真不在乎,我和你可能会永生永世分离吗”?

这样的话太纠结太心痛,人们一向赖以慰及的死后依然还能相见的天堂之说,现在自己要亲手去证明,一切都是假的,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不仅仅是科学与宗教的对战,更是精神寄托的抽离。

但我依然震惊,震惊那些老外居然这么相信上帝,即使是那个时代!袁腾飞说中国人什么都不相信,我们国家有佛教有道教,我们的信仰是一种手段,不管是达到政治目标,还是精神目的,我们始终不会对此深信不疑,但我们敬重诸神。可我发现外国人不是,他们是真的相信上帝创造了他们,不像我们都知道女娲造人,但没人会当这是真的,而他们真的相信,神啊!直到现在美国居然不引进此片,只因大众不信进化论!!!OMG!外国人的脑子一定是方的!(想起在另外一部电影里看到的,方脑袋居然说中国人什么都吃,这里暗指无宗教无信仰,这样的人怎么值得信任,擦,因为我们的脑袋不是方的!)

由此可见,达尔文能在这样的方脑袋国家里写出《物种起源》是有多么不容易啊,俺真是要老泪纵横了。因此在结尾时,他妻子终于没有毁了这本伟大著作时,我竟然感动到流泪~~~爱的力量啊,小达子,好在你娶了个好老婆~~~~

此片拍的不错,虽然是伟人的传记片,但一点都没有要歌功颂德的意思,让我完全感受到达尔文当时写这本书时的痛苦的纠结~~~

 5 ) 真理的诞生,总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首先,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
这是我最想表述的一点,也是在电影或者书籍中,最难表述的一点。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数据统计工作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比如这部电影,达尔文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研究了各种动植物的细节,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而引人注目的成果只是水到渠成的结论。可是,犹豫人们过度的重视结果,结果往往忽略了走向成功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想“走捷径”,又谈何容易。类似的,李开复在《世界因你而不同》一书中,也是类似的情况,描述了大量的开心、振奋人心的结果,但是对于期间过程的漫长、曲折,往往只能用简单的例如“漫长而痛苦的三个月”之类的简单描述来体现。其实,这才是真正最困难的地方。再看袁隆平,多少年的努力才达到想要的结果。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

其次,走向成功,挑战权威的代价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宗教权威在那个时代对于社会的控制已经到了非比寻常的地步,挑战宗教、挑战权威,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多少算是足够?没有人知道。不断被烧死的“异教徒”,只是这些代价中的一部分而已。片中的那些更小的事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足够的代价是必须的。

另外,家和万事兴。
达尔文要挑战宗教权威,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最感动的,确实他的妻子对于他的不断支持。虽然持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一直到孩子过世,丈夫精神已经混乱,都不离不弃的支持他,支持着这个家庭,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达尔文也很难坚持到最后,取得如此的成就。

这是一部比较平淡的电影,讲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成书的艰辛历程。值得一看。

 6 ) 翻译成传很不贴切

去看这个电影其实很偶然。我总是觉得这样的传记型电影可能会很无聊。但是看过了之后觉得完全是错误的判断。
首先这不能算个传记电影。虽然讲的是一个这样重要的人物,但是电影里他是个平凡的丈夫,父亲,经历着种种不幸,经历着种种误解,经历着精神的折磨,和自己的角力。
我说这部电影是只有在英国能够看到的,那种淡淡的调调,徐徐地叙述,隐忍的情感,波澜不惊的故事。
我很喜欢影片里演员那种舞台表演的张力,还有很多用画面的晃动叙述的慌乱的情绪。还有精心设计的镜头,光线,细节,都非常让人回味。
影片里父女的感情的叙述非常夺目。那种爱到贪婪的唯一,那种非他无人的排异,那种知己的惺惺相犀。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讲述土著孩子的故事,动物园里的小猩猩的故事,还有治疗疾病的那些情景。
总之吧,是部给人惊喜的电影。

 7 ) 从传记了解伟人

突然想起了以前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叫咪姆的动画,讲的是一个小小的咪姆带着小主人公穿越到每个奇迹发生的年代,了解每个科学家的生平,很了不起的一个东西,可惜找不到了。

其实想来,我们那个70年代,其实并不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很多很好的东西留下太多好的记忆,至少从这方面来说是充实的。

电影本身,说得是达尔文走出丧女之痛的故事,但感觉上拍得有点断断续续,比如宗教,没有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方面的冲突,其实原意应该是达尔文在女儿死后始终纠结于自己的观点遭到天谴,和爱妻的对其的那一丝恨意。

在上帝至上的氛围中长大,却要去从事违背自己信仰的事,这样的观点深入下去,可能影片最后的和谐就无解了,那我们看到的达尔文就无法作为一个感性的父亲和丈夫而存在,所以电影弱化了这段冲突,也始终给我有点偏柔弱的感觉。

有一本传记叫《达尔文,他的女儿与演化论》,不知道影片是不是改编至此,单从介绍来看应该是,对自己来说,看过一点严复的《天演论》,但据说这东西带着若干政治的见解在内从而有点偏离了《物种起源》的论点,多看书总是好的,但每一本都去看,会懒、会累,以后吧。

 短评

生命是美麗而多彩的,著美麗多彩的生命表像背後,有著看似殘酷的生存法則,卻也有著人對之溫情脈脈的關注。當你選擇了一種角度,也就擁有了一種態度,客觀或是主觀,都有一個參考的標準,選擇了什麽,卻又是主觀的。所以這世上的道理千千萬,有時證悟,有時迷惑,又怎麼能說得清楚呢?

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你會相信這場關於進化論的狂想曲嗎?。

10分钟前
  • 齊楊森
  • 还行

do u have faith? 钢琴曲非常不错

15分钟前
  • suiyee
  • 推荐

Connelly还是有个总是跟不存在的人讲话的老公...Bettany还是跟小姑娘形影不离...还有好久不见的Ash~

19分钟前
  • 凤头憨憨
  • 推荐

亲情片……为啥每次看到这个夫妻档都觉得是PB硬要去搭老婆的车……虽然这男人没啥大前途,应该是个不错的老公>< ……Jennifer Connelly年纪大了瘦了比以前好看了……

20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地面电视台】MB,居然是部爱情片,片子看得我很纠结啊

2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鲜明的英国特色,性格演员+文学气质。中段沉闷和琐碎了点

26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现在想想也许不新奇,但当时他是第一个提出来的~

27分钟前
  • 不二
  • 力荐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过程,伟人不容易;伟人也脆弱。。。

32分钟前
  • leslieQ
  • 推荐

欧洲的观众可有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不相信达尔文进化论这回事!仔细想想,悬啊!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4。5星 爱这画面

36分钟前
  • 潇洒小姐Molly
  • 力荐

达尔文,达尔文您信仰与理性、真爱与真相之间的苦苦挣扎!

40分钟前
  • 没有水的金鱼
  • 力荐

分裂与重叠,现实与回忆,他的人生与她的人生。Bettany和Connelly的夫妻档。

44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过犹不及

45分钟前
  • 空羽
  • 还行

Jennifer弹肖邦了!

48分钟前
  • 格林先生
  • 推荐

2010-02-15 看过。不适合当传记看,后人自行发挥太多。整体编剧不错,不少片断细腻有趣。只是英国电影怎么拍都是一个味道(不是这个味道则十有八九是大烂片),有些腻。看完想看 The Origin of Species,电影里引用了不少优美的章节。囧

53分钟前
  • 问津
  • 还行

在十七世纪对抗上帝那部著作产生的经过以及孩子渴望被爱的心灵,水疗法

54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

逾越自我是最难的。看到了达尔文如此感性的一面

57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伟人也是人。先驱不是那么好当的。

59分钟前
  • Dancer S
  • 推荐

上课。

1小时前
  • 宅拾叁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