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

记录片台湾2018

主演:圣严法师

导演:张钊维

播放地址

 剧照

本来面目 剧照 NO.1本来面目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09-16 15:57

详细剧情

  《本来面目》运用圣严法师的开示演说、日记病历、文献著作以及照片影片等,也邀请了法师的出家弟子们演出真人动画,再现法师的前半生,整体以平视、平实、平常心的角度来表达法师不平凡的生命历程。

 长篇影评

 1 ) 只此浮生是梦中

影片的开头是画风憨厚的手绘动画,圣严法师在纽约度过他的五十岁,当时他由台湾前往纽约布道,经济窘困,身边只有他唯一的弟子,瘦弱的平整的,略微有些消瘦的面孔搭配着厚边框的黑框眼镜,他喝着咖啡,和徒弟分吃一个bagel,和我记忆中一直在佛堂打坐的僧人略有些不同。

圣严法师的一生和千万个僧人无异,但也和千万世人截然不同。幼年间因为家境贫困被送往上海周边小乡村里的佛寺成为一名小沙弥,后来参与战争,被迫前往台湾修行,又远赴日本求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返回台湾布道,随后又前往纽约,建立自己的禅修中心,晚年他前往台湾法鼓山,建成了法鼓寺,寺庙门前的牌匾正是这四个大字,本来面目。

人的本心就是本来面目吗,像影片一样,圣严法师经历了不断一次又一次放下,放下对于黑白是非的执念,放下对于世俗意义的追寻。这放下的同时是否拾起了什么呢,你我都不得而知,只是放下的过程放佛在剥洋葱,一点又一点剥开,中间却是空的。放下我执,得到一个空寂却又坚定平和的恒久跳动的心脏。

我自认为有些佛缘,外婆信奉佛教,晚年吃斋念佛,带着小小的,走路尚不利索的我敬香参拜,从年幼时就结下这样深刻的缘分,我也自己时时敬香祝祷,但是对于佛教教义我一直了解甚少,本以为佛寺牌匾均是大雄宝殿一类,看到本来面目,不觉甚感新奇。法鼓寺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晨钟暮鼓,宝刹庄严的佛寺,更是一个心灵疗愈的所在,穷尽一生,圣严法师希望人们能在人间见到佛国,在人间见到天堂,与其说佛学给我的印象是,他一直教导我们对苦难的忍耐,对痛苦的感恩,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开看看淡,但这其中应是还蕴含着我从未意识到的,一种对世人的无我的无私的祝福,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最深刻的慈悲。

本以为是严肃的,完全佛学语言体系内的电影,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亲和的基调,从音乐到人物都是那么的平和,你能感受到一位了悟佛法的法师,甚至是一个宗教,是一种信仰,对世间最最平庸混沌的你我的一种关怀。尽管我们只是未曾开悟的芸芸众生,在世间辛苦生活,但却共同沐浴在圣光之中,沐浴在佛祖慈悲低垂的双目下

 2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昨夜在郎园看了圣严法师的传记纪录片《本来面目》,映后有导演访谈,得以了解台前幕后动人之处。本篇不是影评,只将印象深刻处记录一二。

圣严法师的人格与心灵,实在是清澈而伟岸的。与大众印象中的高僧略有不同者,大概是他兼具了学者的知识分子气质,有书卷清气。法师中年时在日本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影片也采访了当年与他相识的日本禅师。这位日本和尚指着圣严法师住过的小屋阳台,说道,“真是令人怀念啊”。照片里的圣严法师,清瘦,面目平静温和。那段求学岁月他其实颇为清苦,差点读不下去,幸有一位居士愿意供养他,资助他完成了博士学业,但当时他并不知道是谁。

影片进行到他的晚年,有一段年约七十岁时的电视访谈,坐在圣严法师旁边的是沈家桢居士。沈老先生是旅美航业家,也是虔诚佛教徒,经营所得资产多用于布施佛行事业,当年也是他供养了在日本的圣严法师。镜头里,他笑称圣严法师是他种下的福田,而此时,法师忽然生感触,先是哽咽流泪,继而摘下眼镜伏膝痛哭,连称对沈居士感恩。之后,两人双手紧携,似久别兄弟。这一段十分感人,亦可见圣严法师在庄严之外的赤诚性情。

圣严法师七十年代前往美国弘法,创建东初禅寺,当时恰逢美国嬉皮潮流与新时代心灵运动,有美国人来跟随他禅修,也有美国人剃度出家。想到在六七十年代,汉藏佛教都有法师来到西方社会传法,接引有缘人,其意义不亚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是法的旅程。

九十年代,圣严法师开始创建法鼓山道场,对着一片山头发下千年道场的宏愿。在片中,可以看到当年还是荒岭的法鼓山,法师带着弟子们劳动,开垦土地。而今天法鼓山已经是台湾佛教的圣地了。

我在2016年去过法鼓山,那是法师去世七年后,山色连绵中,有起伏如宫殿般的建筑,朴素而雄浑。映后访谈环节,观众问张钊维导演因何将纪录片命名为“本来面目”,他便说起一般寺院的正殿匾额是“大雄宝殿”四字,但他第一次去到法鼓山,发现宝殿门口挂的是“本来面目”,因此受到震撼。

法师晚年身体不好,罹患肾病,如果换肾的话,是有望再多活几年的。镜头里的法师很平静,笑着说自己是老人,时日无多,浪费一个肾实在太不慈悲了,应该给青壮年人。想到《诗经》里有一句“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圣人生命将逝时,有千百人都愿意舍身来赎回他的性命。如果可以的话,又有多少信徒愿意舍肾,但法师是不会允许的。法师一生的影像都形容清瘦,唯独晚年有些浮肿发胖,是肾病缘故。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打趣地问弟子,“师父长命百岁好不好”。我想,好固然是好的,大概还是世人没有这个福分。“拥有”圣严法师的世界,只能是这几十年。

台湾“人间佛教”的兴盛,得益于几代佛门大德的劳心劳力。但此时此世,已是佛说的末法时代。导演在访谈中不无悲哀地表示,根据社会调查,台湾19至29岁年轻人信仰佛教的比例,已从20%下跌至4%,令他十分震惊。闻此语,也感觉千年道场的大愿或许终将湮灭,人类有一天走进科技与商业全然主宰的幻世,会遗忘这位老人的笑容。这样的世界,会很遥远吗。

但在二十世纪,毕竟曾经有过圣严法师这样的人类,存在并行走于世间。有一天存在的都会成为历史,那么这段历史就是黑暗中的光明所在。

有人问导演,你已经把这部纪录片看了近百遍,有什么感觉。导演笑着说,可能师父给我留下了功课,让我拍一部纪录片作为“经”来念,这样每放一遍,我就又读了一遍经。我觉得这个回答,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 ) 放下和放不下哪个才是本来面目

张钊维老师的片子, 是历史,人物,传记类的纪录片中 旁白少有的不让人厌烦,而是沉静笃定 剪辑上从50岁的节点看待法师的过去与未来 结构自有力量,人物动人。 音乐上听觉很舒缓,好像有些满。 影片用了大量的照片修复和效果, 部分采访,少量动画 影片整体实属上乘佳作。 放下是二次出家后的当头棒喝, 也在以后的日子一直陪伴着他 【作为一个天性怀疑的人, 我固然被他的故事感动着 却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思考 圣严法师经历了数次放下, 放下红尘,习性,批判,名位 他从根本上面对和认识的自己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已经无法了解, 可每次放下后,他似乎有新的放不下产生 放不下佛法,放不下禅宗,放不下弟子 放不下道场,放不下信众。 那是在放下后才能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还是在放不下里得到对自我的重新认知?】

 4 ) 观影会

看了纪录片,真实平静,每个人脸上浮现的不是浮躁而是内心深处的解脱,相由心生,真的存在,最让我动容的是大师傅哭泣的像个孩子,把那么多年的委屈都释放了出来,感恩现在的社会还有个这样的人,带领你去平静,欢喜!谢谢姐姐给我这次机会去观影,希望以后还有这种机会去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各位可以看看这部纪录片,真的很用心,你会通过镜头去平静,从看完这部纪录片以后我会选择打禅,偶尔去倾听自己的声音,不要浮躁,不要慌张,不要懒惰

 5 ) 两段短评

//看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画面悠远、配乐轻轻,影片充满禅意。我看得几度落泪,合掌感恩圣严法-师的发心与践行。 长夜漫漫,人生跋涉,有这样的前辈高僧作明灯,真是我莫大的福德。 顶礼圣严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这片子可以常看常新。就我当下的心境,对禅宗当头棒喝与师父一生的逆增上缘两处深有感触。 「信心和道心是从艰巨乃至绝境中生起」这既是我的体悟也给予我更多的信心! 「哪有这么多问题?放下!」正是对我当下抉择与诸多问题的棒喝! //看到一半: 看讲述圣严法-师生平的电影《本来面目》,从这疾苦人间一步一步沉重前行,我看着都觉得痛苦难当,他却一步一步稳稳地走了出来,实在令我佩服。 和法-师相比,我现在的条件可以说是十分优越了,却执著在世情与小我中,迷失沉沦。 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 有大德在前,为世明灯,教诲我心。 顶礼神往,南无阿弥陀佛🙏

 6 ) 《冲天》导演暌违五年新作,《本来面目》刻画圣严法师一生

CNEX联合创始人暨制作总监张钊维,继2015年的《冲天》后,再度倾情带来全新纪实电影《本来面目》。这部历时三年制作的传记片,其主人公圣严法师被台湾《天下》杂志选为中国台湾“四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本来面目》将于八月底在台北首映,随即在全台湾进行八十场公益放映,并且受邀参加九月份新加坡的佛教电影节。

《本来面目》运用圣严法师的开示演说、日记病历、文献著作以及照片影片等,也邀请了法师的出家弟子们演出真人动画,再现法师的前半生,整体以平视、平实、平常心的角度来表达法师不平凡的生命历程。

张钊维表示,“《本来面目》是做给一般人看的电影,而不只是给圈内人看。”,“如果说,《冲天》是一部关于动心的电影,那么《本来面目》就是关于静心的电影。”在疫情横扫世界的2020年,《本来面目》问世公映,张钊维希望它能给世人带来一丝抚慰与安定的力量。

壹 圣严法师的人间行走

1930年,圣严法师出生于江苏南通,俗名张保康。十三岁时在邻居的介绍下,欣然赴狼山广教寺出家。小沙弥时期的圣严法师,已深深体会到:“佛法是这么好,可是误解它的人是那么多,而真正了解和接受的人是那么少”。从贫困的童年,到瘦弱的少年僧侣,再到为战乱所逼成为军人而前往台湾;三十而立之年恢复僧侣身份后,为提高佛教的地位以及僧人的素质,毅然远赴日本接受学术洗礼,是史上第一位通过现代教育而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僧侣。在将近五十知天命之年,他又放下一切,前往美国纽约重新开始,六十耳顺之年在台北金山建立法鼓山,进行禅宗的传承与创新。

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也是最早在西方以及台湾有系统地教授汉传禅法的中国僧侣,同时以现代观念如“心灵环保”来推广汉传佛教,接引了无数的婴儿潮世代。圣严法师的法语如“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以及“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等等,深深影响了三教九流以及各界精英。

圣严法师手稿

2000年在联合国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领袖高峰会中,圣严法师发表演讲,呼吁世界各宗教,如有不能宽容其他族群、违背世界和平的教义,就该勇于做出修正。他认为,能让世界远离战争,才是健康的宗教。

圣严法师最早出家的南通市狼山广教寺

圣严法师的一生,经历许多层次的放下与再提起,始终不离“做好一个和尚”的初心,以及“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愿心。

著名的农禅寺水月道场,也是法鼓山分支道场之一

台湾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之后,圣严法师发起「台湾,加油」人心重建运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法鼓山捐款给灾区、并建立安心服务站,抚慰灾区人心,持续长达十年。

2009年2月3日,法师舍报圆寂,世寿八十岁。当晚,时任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发唁电称:“圣严师父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教育家,一位著述等身的学者,更是一位深具悲心、充满大爱的中国比丘,一位享誉全球的宗教领袖!”

贰《本来面目》创作缘起:与圣严教育基金会的结缘

2016年秋天,圣严教育基金会执行长杨蓓前往河北石家庄参加一场心理谘商研讨会,在会中遇到带着《冲天》前去放映的导演张钊维。看完《冲天》,杨蓓被片中的生死议题深深感动。与张钊维交换影片心得之后,赫然发现导演也皈依在法鼓山,顿时觉得距离拉近,“他不是个陌生人”。

《本来面目》动画演出开机仪式

圣严法师在世时,曾多次提议,希望杨蓓为他的晚年整理一本传记。但对于师父的请托,杨蓓总是没有自信但又无法拒绝,这个写作计划难产,却一直留在杨蓓心上,始终是对于师父的一个亏欠。当遇到《冲天》以及导演,她立刻联想到,“如果做一部纪录片,看到的人应该会比出一本书来得多吧?”。2017年初,张钊维收到杨蓓邀请讯息后考虑了两三天,最后回信表示“很惶恐,但愿意试试看”。

叁 “俗人不能论僧事”《本来面目》创作历经重重困难

如何讲述出家人的故事?在佛教里头有一条难以跨越的界限,就是“俗人不能论僧事”。张钊维说,后来他也能理解为什么不能论,“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俗人不能议论僧侣事务,是因为我们俗人并不能够严守戒律,也就不能完全了解出家人内在最真实的心理状态”。然而张钊维终究必然要面对这个障碍:要用俗人的眼光看僧人的世界,用俗人的语法对俗人讲僧人的故事,又不能违背僧人的体系,还必须让俗人理解。如此,这部电影才能“出圈”。

要能够同时向一般大众以及圣严法师的众多弟子,清楚说明师父的人生故事,这个问题让张钊维思索良久,“师父的故事是很励志,但《本来面目》不会是一部励志电影,也不是宣教影片。在世俗人生与佛教、哲学之间,要找到什么共通的语汇去梳理这个脉络?”一直到2018年九月某一天,一早睡醒时,张钊维才找到两个关键词:尊严与率真。有了这两个关键词之后,“杨老师就说,她安心了”。

本片制作团队核心成员大部分来自《冲天》,因此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默契。在动画制作技术上也比《冲天》更上一层楼。

《本来面目》剧照

配乐方面则邀请了《声入人心》的音乐总监钟兴民老师跨刀,并在法鼓山大殿录制主题音乐。这张配乐专辑《Initial Value》,目前已经入围2020年台湾金曲奖四个奖项提名

后期阶段,张钊维在艺术指导徐小明协助下,来来回回修改影片脚本,也搜集许多反馈意见,剪辑版本达十来次,并取得廖庆松老师的剪辑指导,最后获得圣严教育基金会的认可,终于完成了片长115分钟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由台湾圣严教育基金会出品,CNEX制作,并进行全球发行。

肆 追求本来面目“尊严与率真就是我和师父的交集”

影片名称《本来面目》取自法鼓山大殿外面悬挂着,由圣严法师亲手题字的匾额。一般寺庙大殿匾额多半写着大雄宝殿,并且是雕梁画栋,只有法鼓山大殿干干净净地呈现这四个字。导演张钊维还原了当时的心境:“我第一次去,就觉得像是暮鼓晨钟,很直白,也很深刻。原来一个修道者的人生追求,不过就是这样的境界,这就是整个禅宗在追问的东西!”。

张钊维导演工作照

张钊维说,“尊严与率真,其实是我内心深处非常看重的两种生命情怀,说穿了,就是我自己跟师父的交集”,这就是他所找到的,能够沟通世俗与修行人两造之间的桥梁。“对一个纪录片导演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可能不在于票房多好,或是得了什么奖,而是恰如其分地记录一个值得铭记的人或事,并且从影片中获得了自己的体会,提升了生命经验,然后分享给观众。如果做到这一点,一部影片才有最根本的立足之地”。

这是张钊维自己在追求的,属于纪录片工作的“本来面目”。

CNEX: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

非营利性质的民间文创组织,由两岸三地热爱纪录片的人士组成,致力于纪实文艺的推广,已出品包括《音乐人生》、《不老骑士》、《1428》、《大同》、《大路朝天》等近百部纪录片。

CCDF:CNEX Chinese Doc Forum

CNEX在2010年开始举办CCDF(CNEX Chinese Documentary Forum)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每年从上百件报名作品中选出至多20个纪录片提案,并邀请国际知名的纪录片产业界人物来台参加。

CNEX MOVIES

自2017年起,CNEX联合全国各地艺术场馆、放映机构推出全新品牌放映活动CNEX MOVIES. 依托CNEX在纪录片电影行业前线十余年的探索与观察,从监制影片和代理影片中优质放映展现时代脉络的新片和国内无缘看到的国外佳作,其中包括部分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的中国首映。CNEX MOVIES 期待在不同的城市与你相遇。

CNEX 纪录片影像艺术高校交流展

CNEX每年会优质推荐监制及代理影片,以主题策划的方式将优质纪录片带进高校和学生见面,我们将邀请影片导演及主创人员到场一起交流。CNEX希望借此搭建一个优质而高效的纪录片交流平台,更希望青年学子能通过CNEX看到更多元的世界。

 短评

以前最常想起的就是他說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卻那麼少, 電影講他的生平與為人, 沒有什麼高來高去證悟, 也沒想當頭棒喝誰禪機, 唯有參過了佛法依然能捨身為宗教的平凡信念, 那才是真真本來面目, 人間有大善, 讓人更喜歡他一點

6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

一边缝大衣外套一边看。法师说自己逆增上缘较多,善缘较少,他握着恩人的手哭着,我也跟着哭了。人生困境与自我的执念,今天和王女士刚好也讨论了这些,想来想去不通,还要继续磨。

7分钟前
  • 我啃安尼维尔🌬
  • 还行

面對近代史的影像闕漏,便以真人演出、捕捉動作技術轉描動畫的形式表現,張釗維在「沖天」之後似乎找到了合適的表現形式。聖嚴是最受臺灣各界人士尊敬的宗教家之一,揀選的橋段也相當能表現其性情與成就,算是成功的作品。

12分钟前
  • 侯二六
  • 推荐

无常中来,无常中修行,无常中成为自己。无常中透露着永恒。本来面目。四星

15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推荐

哭成狗。圣严法师的个性近于知识分子,家国为念,分别甚深,他走出了一条学问僧特有的解脱道路。晚期的影像记录下法师全然的安定、喜悦和慈悲。合掌。

19分钟前
  • 小转铃
  • 力荐

看完觉得人生很虚无(无常),想起来几年前还在读书时去过台湾的几大道场,佛光山、中台、法鼓山的农禅寺等等,那时候处于人生无忧无虑的阶段,只觉得台湾的佛教发达,没有想过原来创建这些道场这么艰难,是这些老法师和徒弟用毕生心血建成的…后来这两年进入社会之后发现那些佛教的道理很难运用到生活里,依然是每天活在细小的心计和纠缠里,也没有太大的精进心。看完这部纪录片重新让我思考活着的意义,如何真正实现所谓的放下、找到禅定等等,真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功课。

23分钟前
  • 苏依
  • 力荐

上海封城,腾讯会议观影效果堪忧,但能在家里和导演交流感觉很奇妙

27分钟前
  • decca
  • 推荐

製作精良但中規中矩的電視紀錄片,剪輯蠻好的

28分钟前
  • のり子
  • 还行

逆增上缘多过顺缘又奉献一生,倍受鼓舞

32分钟前
  • 落地停飞
  • 推荐

2019年,Feii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抄到本本上。2021年,在《本来面目》里看到圣严法师的房间挂着“应无所住”。法师在动荡的20世纪修行,在信仰崩塌的时代中走上一条重建信仰的路途。政治或者经济,是实现“觉醒”并有所作为的一条路径,但这也并不排斥宗教作为个人追求梦想与实现价值的窗口,它不应是虚空的,而是落地的、社会性的。映后,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两岸,导演静默了半分钟,说,没有所谓两岸,只有众生。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最深刻的人文关怀,是照见自己又照见众生。应无所住,本来面目,如是我闻。为疫情下的芸芸祈福!6.26于麓湖

34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推荐

很有缘分的提前欣赏了这部纪录片,非常发人深省。导演请继续加油。

39分钟前
  • 力荐

圣严法师真是性情中人。他在日本求学时过得非常清苦,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就是两片面包凑合一下。就是这样,因为穷困,学业也面临中断。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沈家桢暗中资助了他读完博士。晚年法师在一次电视访谈回忆这段往事时,面对沈老突然哽咽落泪,摘下眼镜伏膝痛哭以感激曾对他人生的温暖。

40分钟前
  • 信心不逆熊先生
  • 力荐

上海封城时@腾讯会议云观影。一上来就哭成狗and I don't know why... 几个特别感动的点:1. “大鸭游出来的是大路,小鸭游出来的是小路”“他认为自己是小鸭子” 2.“进入禅堂,大死一番” 3.“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人才啊” 4.“不敢怨天尤人,只存感恩的心” 5. “我为什么不换肾,一个好好的肾用在年轻人或者壮年的人的身上,用的时间比较长。” <--又哭着打的字。另,之前一直对因缘作用的结果没有“实感”,看了圣严法师的一生,不知为何对“过去种种因缘已经渐渐散去,等待新的因缘”有了一点点实感。

42分钟前
  • 宇宙的柚子
  • 力荐

导演用动画、场景重现、倒叙、插叙等手法展现了一个大师的一生,短短2个小时是没办法了解圣严法师的精神,也对佛学、禅学不得深知,也无法像有慧根是人一样感动流涕,但这可能就是一股清泉缓缓流过人的心田,也许很久之后,我才会想起“本来面目”“放下”。重建信仰并不容易。PS,导演Q&A环节,很多人没有问影片相关,选择问导演关于禅学、“你怎么看待……”的问题,简直是对导演的一次次灵魂拷问,导演看上去被迫成为了寺庙的招生人;PPS,片尾部分可见导演的用心,一一罗列,像极了毕业论文。

46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推荐

淡淡的风格,尤其喜欢导演不放被采访者的姓名和身份,让我慢慢地放下了对这些人标签式的执取,反而感觉轻松透气了好多。

47分钟前
  • ikkin
  • 力荐

把五十岁放在开头,携带着这个信息去看之前的三十岁四十岁,感受是会不同。到下半场,携带着这个感受去看再后来的事,成就和困难都更厚重。对禅宗棒喝的方法印象深刻,不问为什么,就是一棒。

52分钟前
  • 阝女
  • 推荐

“从无有处寻归处,绝胜风华满人间”,看完很难不动容,而又不是被煽情。流水般讲述法师一生,感受其清澈见地、朴素心境与建立千年道场的宏愿,再娓娓道来他晚年的告别时光。高山多猛虎,心中无险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类之一。

53分钟前
  • 古宋松谷
  • 力荐

影片做得很认真,老照片的动画增加了层次感,但整体叙事和表现方式偏单调,深入的讨论和思考略少。电影名来自:“生如逆旅,随顺因缘,方见本来面目。”

55分钟前
  • 雨山
  • 推荐

张钊维老师的片子,是历史,人物,传记类的纪录片中旁白少有的不让人厌烦,而是沉静笃定剪辑上从50岁的节点看待法师的过去与未来结构自有力量,人物动人。音乐上听觉很舒缓,好像有些满。影片用了大量的照片修复和效果,部分采访,少量动画影片整体实属上乘佳作。放下是二次出家后的当头棒喝,也在以后的日子一直陪伴着他【作为一个天性怀疑的人,我固然被他的故事感动着却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思考圣严法师经历了数次放下,放下红尘,习性,批判,名位他从根本上面对和认识的自己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可每次放下后,他似乎有新的放不下产生放不下佛法,放不下禅宗,放不下弟子放不下道场,放不下信众。那是在放下后才能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还是在放不下里得到对自我的重新认知?】

59分钟前
  • 破骨草
  • 推荐

成长于近代史上最为混乱的时刻,奔波于信仰尊严崩塌的时代,他是风雪中的行脚僧,怀抱率真的心性,在艰难与绝境中开启一段奥德赛式旅程。平实的纪录之下没有任何煽情,却为电影数次落泪。

1小时前
  • 幻游火車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