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蹄下的村庄

战争片其它2009

主演:Greta Zuccheri Montanari,克劳迪奥·卡萨迪奥,阿尔芭·罗尔瓦赫尔,玛雅·珊萨,Vito

导演:乔治奥·迪里蒂

 剧照

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1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2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3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4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5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4

详细剧情

  1943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农村,八岁小女孩玛蒂娜(葛蕾塔·祖切瑞·蒙塔娜莉 Greta Zuccheri Montanari 饰)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小弟弟的出生。玛蒂娜在上个弟弟死在自己怀里后就拒绝开口说话了,为此她没少遭村里的小孩嘲弄。但家里大人都很爱她,包括从城里回家的小姨贝宁米娜(阿尔芭·洛尔瓦彻Alba Rohrwacher 饰)。玛蒂娜的爸爸阿尔曼多(克劳迪奥·卡沙地欧Claudio Casadio 饰)拼命工作养活一大家子,尽管他支持当地的抵抗军,却也不得不出售农产品给零散的德国纳粹。随着抵抗军与纳粹之间冲突的升级,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玛蒂娜沉默地观察着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最终到来的,她所不能理解的杀戮与死亡。  本片获2009年罗马电影节评委会银奖及观众票选大奖。

 长篇影评

 1 ) 几点感受

小萝莉坐在门口,一个镜头闪到了对面的小路。不会有人出现了,因为这个时候亲人都已经全部死光了。

这部电影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打算骗观众的一丝眼泪。

这部电影的预算是3百万欧元,山楂树之恋的预算是7千万人民币。

人性啊,人性。即使有没有人性的人,也不能否定人性。虽然人性什么都不是,但它还是最可贵的。除此,还能有啥?

小萝莉的眼睛里是没有仇恨的。这一点很重要。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还在想,欧洲人还是不错,有信仰,即使战争期间,还是有底线,跟某国的情况不一样。 哪里知道。。。

人都一个一个死了,越死越多,你发现你开始并不觉得伤感了。你的脑子里只有那个刚出生的小孩。这个时候,导演在微笑。

电影不能只为了挣钱,这才是电影。

 2 ) 马察博托大屠杀的背后

电影剧情大致发生在1943年冬天-1944年9月之间,这期间战火恰好在意大利本土燃烧。1943年7月9日,盟军从西西里岛登录,西西岛战役打响。期间意大利政坛发生了一件被希特勒称为不可思议的事件: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软禁。意大利成立了由陆军元帅裴特罗.巴多利奥领导的新政府,并且迅速倒向了盟军一方。从一刻开始,德意两国之间开始出现微妙变化。意大利军开始大量投降盟军,因此希特勒下令让驻守意大利的德军立即解除意大利部队的武装,并且秘密营救了墨索里尼,成立了一个傀儡政府。同时,德军在元帅凯塞琳的指挥下,决定放弃意大利南部地区,在罗马以南设置了古斯塔沃防线,由此固守。盟军费了差不多整整半年才得以突破,并且解放罗马。期间著名的卡西诺战役,更是让盟军消耗了相当的代价。

罗马解放的时间是1944年6月4日,这这之前,发生在电影中的期间,应该还属于德军和村民相对融洽的时期,虽然陆续有德军被游击队偷袭,但德军并没有消灭整个村庄的意图。转折点应该就是罗马解放,这个电影中没有提到的事件。罗马一旦解放,对盟军来说,解放整个意大利其实就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对意大利游击队来说,也更加激起了战斗到底的决心。对德军来说,他们困兽犹斗,但已穷途末路,所以在这种时刻,各种矛盾,仇恨逐渐加剧。影片中的马察博托村,属于意大利北部的著名城市博洛尼亚。罗马沦陷,北部的大门也敞开了。

参与“马察博托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查阅资料应该属于德国党卫军第16“SS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以下简称16ss)。如果你是一个军事迷,或者观察比较仔细,应该不难发现,影片中屠杀村民的德军,从服装着装上已经与之前与村民喝酒、交火的德军有明显区别了。没错,身着豌豆迷彩制服以及春季橡叶迷彩雨衣的德军士兵,完全属于标准的党卫军士兵装束。而查阅16ss战史,也可以发现,他们正是从1944年6月重新从匈牙利回到到意大利,并且在8月左右移师博洛尼亚南部。

16ss的名头为“全国领袖”,一如他们的头子“全国领袖”希姆莱一样,这是一支臭名昭著的“王牌“之师。该师依靠纳粹帝国二号人物希姆莱的名头,拥有着精良的武器,但查阅整个战史,却有着草包一般的战绩。不过在屠戮平民方面,该师却颇有心得,多次上演经典的大屠杀案例。“马察博托大屠杀”,就是该师留下的一个无法掩盖的罪恶行径。该师素质低下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经常在清剿游击队不力时,屠杀附近的村民,以此泄愤。

影片中那个被伤腿女人刺杀的中尉,出场时一度让我怀疑是不是剧组考证不足,好歹也是一个中尉了,m36制服上就一个步兵突击章,连个战伤勋章都没有,更别提ek2缎带之类的荣誉了。后来发现完全是自己想当然了,这个师有不少人是靠希姆莱开后门进去的。据说除了历任的旅长和师长外,没有一人获得骑士勋章。实在是无语。

“马察博托大屠杀”,在整个二战无数反人类事件中,差点被湮没在时间的灰烬中。对待历史的伤疤,我很赞同的一种观点是:忘却仇恨,还原真相。仇恨,很大程度是由于误解。而掩盖事实,则又会加深误解。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没有资格隐藏真相。这点,不得不佩服欧洲人。

ps: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掷弹兵师“SS全国领袖”
16.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掷弹兵师“SS全国领袖”

历任师长
1943.3.10. ~ 1944.10.24. 马克斯·西蒙 ( Max Simon )
1944.10.24. ~ 1945.5.8. 奥托·鲍姆 ( Otto Baum )

命称变化
党卫队护卫营
党卫军突击旅
第十六党卫军“SS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

该师编制
师部
党卫军第三十五装甲掷弹团
党卫军第三十六装甲掷弹团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侦察营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营
党卫军第十六突击炮营〔党卫军第十六坦克驱逐营〕
党卫军第十六高射炮营
党卫军第十六炮兵营
党卫军第十六工兵营

 3 ) 投降后的意大利

印象中的意大利除了跑车和时装,就是大罗马帝国残留下来的“我是欧洲之王”的过时战略心理。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总是战无不败,德国竟然也愿意跟这样猪一般的队友结盟,只能说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之间有基情。黑塔利亚 呼~


扯远了,意大利这个国家在二战中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战胜国又是战败国,所以在意大利人镜头下感情和我们的一颗红心是不一样的。



本片开头就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小女孩,一言不发的看着周围的世界,这一点让我不禁联想到《铁皮鼓》中奥斯卡,同样是一言不发,却独
具慧眼,冷眼看着成人世界。


这个村子有着表面上的平静,德国兵和村民也都还算是正常生活,除了打打牙祭,调戏一下妇女,有没有太过分的事,可村民们想要干事业,却必须要获得法西斯的首肯,杀头猪也需要缴税,随着战争的深入,表面上的平静已经很难维持,抵抗组织的活动也频繁起来,德国在二战中爱好报复,在往日的平静瞬间被打破,村民认为我们和德国人都信奉同一个上帝,在教堂一定可以得到庇护,但在教堂中的却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所幸无几。铁蹄跨过村庄,小女孩在影片最后开口唱着摇篮曲,无神的看着天空。。。


意大利广大群众的抵抗只有在小女孩的姑姑身上体现,颇具讽刺的是,她杀的这个德国兵那时正试图救她。习惯了中国抗战影片的全民性,无畏性,意大利的节奏慢了些许,毕竟他们曾经跟敌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消匿了反抗斗争性,一夜之间的屠杀,这也更加让人觉得憋屈,就像小女孩一样,意大利人民选择沉默,他们知晓一切,也无可奈何。


片名还可以加上一个寂静,《铁蹄下的寂静村庄》。

 4 ) 游击战难道不违反战争法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纳粹国家对一个非纳粹国家平民的屠杀,Marzabotto massacre马尔扎博托大屠杀是一个纳粹国家对于另一个纳粹国家平民的屠杀。1944年9月29日,占领意大利的纳粹德国16SS在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博洛尼亚省的一个镇Marzabotto的一次暴行。历史演变,冷战之后两国同时成为北约成员,关系紧密,又一同成为欧盟的推动者,意大利在经济上对德国仰仗,政府便对这段历史闭口不谈。
战争也罢,和平时期也罢,没有手握武器的平民始终居于最弱势,任人宰割;游击队以平民为屏障和掩护,从而把平民绑架在战争第一线,这难道不违反战争法?
最后的最后,一个八岁的瘦弱的孩子,带着柳条框里一个小小的稚嫩的婴儿,孤单地坐在空无一人的农舍前。在黎明前,圆睁着眼睛,轻轻哼起歌谣,每一个音节都像在冷冷地质问和控诉,从一个纯净的童声中。战争是什么?是一小部分人生病了发疯了,全人类陪着一起疼一起治疗。

 5 ) 铁蹄下的村庄:无法说出的真相

意大利影片《将要来的人》,中文译为《铁蹄下的村庄》,是根据二战期间发生在意大利的一起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通过一个拒绝说话的小女孩之眼,揭开了意大利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页。1944年秋天,德国纳粹在意大利博洛尼亚附近的玛扎博多,为了报复当地游击队的袭击,大开杀戒,屠杀了该村800多名村民,还杀害了附近村子里的1000村民,其中很多是妇女儿童。

不过这种骇人听闻的血腥尘封已久,恐怕多数人都不太了解,我也是看了此片后才得知这段历史的。不过只发发生过的事件,谁都无法掩盖,总有见证者的目光,追踪着这些罪恶,就如电影中的那个小女孩一样,她见到了也听到了一切,只是她闭上了嘴。导演安排的这个角色,表明了导演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任何的历史事实都无法掩盖,任何的罪恶都有见证者,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击者保持着沉默。

这么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之所以湮没于历史之中,当然与战后复杂的政治形式有关,各种政治势力的交织,让许多人都想尽快地遗忘掉这段历史,毕竟近两千条惨死的人命,会给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有如卡廷惨案,只有当时机成熟时,这样被强国当权者极力掩盖的真相才得以大白于天下。也如卡廷惨案一样,导演也是在惨案发生了半个多世纪后,拍摄了这样一部影片。其实旨在说明,历史就如那个哑巴小女孩一样,她不会永远沉默,她总会开口说话。

其实,从电影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导演认为这种惨案之所以被掩盖,并非只有政治的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导演在许多地方,以各种的细节给予了足够的暗示。他认为的其他因素,应该就是指的游击队。

游击战一词来源于西班牙,现代意义上的游击战战术,最早也起源于西班牙。二战时佛朗哥在回答希特勒进入西班牙的要求时,曾提醒希魔别忘了游击队一词就来源于西班牙,如果德军进入,必将陷于西班牙人的游击战之中。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特别是二战以来的历史中,游击队作为战争中弱势一方有效的手段,在各种战争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具有颇为正面的形象,并在许多国家蔓延开来。所谓游击队就是化兵为民,化民为兵,以平民百姓为屏障,对敌人的正规军进行骚扰、袭击,起到牵制敌军、扰乱敌军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游击队的战争说得不好听一些,就是以平民百姓为盾牌,将本与战争无关的一方也绑架在战车之上,以平民的生命为要胁,迫对方就范。

在《铁蹄下的村庄》里,随着墨索里尼在国内的倒台,德军入侵了意大利,进入到这个离博洛尼亚不远的小村庄。外族军队的入侵,肯定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极大反感,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导演也在影片中表现着村民的仇视与生活的不易,相对而言,还算相安无事,村民最少还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甚至一些德军士兵还经常私自到村里来,与村民们交流甚至玩乐,一起吃喝。德军士兵还做三明治给孩子们吃。其实,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种所谓的敌国概念是很容易模糊的,他们需要的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照常进行。

成立游击队也是必然,村里总有难以忍受国家被侵占的人,但游击队的建立也让这个村庄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首先德军加强了对这个地区的警戒,更多的军人更经常地来到这个村子里搜查,村民们男人躲进树林中,而老人女人与孩子到教堂之中,德军也不与他们过多地为难。然而,游击队总是要显示他们的存在,大规模的袭击不可能也不现实,于是就专逮来村里的散兵游勇。那个哑巴女孩就亲眼目睹了一个年龄上也只是个大孩子的德国士兵,被游击队抓住,让他自掘坟墓之后,将他枪决。这让小女孩震惊不已,其实这个士兵与村民的关系很好,对村民最为友善。这个小女孩肯定无法明白这一切。

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德军野兽般的报复。德军的逻辑很简单,游击队就来自于这个村,与这个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这个村的村民给游击队提供了物质的帮助与庇护。如果不对这个村进行清理,肯定会给德军造成很大的被动。来报复的就不是原来还残存一丝良知的德国陆军了,而是凶残无比的党卫军。他们大开杀戒,连老人小孩及妇女都不放过。这群野兽肆虐之后,村里一片死寂,只有那个小女孩还活着,也目睹了一切暴行。有意思的是,当纳粹到处搜捕游击队并行凶之时,影片也给了游击队镜头,他们躲在山里,远观着这场屠杀,而未采取任何行动,来挽救这些因他们而丧命的无辜村民。他们存在的价值就在那个瞬间消解了,作为游击队不能保护平民的生命,他们究竟还有什么作用?难道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平民成为烈士?让更多平民的死去来证明侵略者的残暴?

战争,应该让平民走开,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不要让平民参与其间,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应该遵守的准则。平民不可能不受到战争的影响,他们在战争中的生活是悲苦而无助的,生活总是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生命如同落叶一般脆弱随风而逝。他们无法去抗拒这样的生活,也无法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你兴我亡,历史兴替,与他们无关,他们也无从知晓,而在任何的时代任何的统治之下,他们总得缴粮纳税,而在战争中,交战的双方也总是将他们作为取得给养的对象,你来我往。平民百姓往往双方都不得罪,以期苟全性命于乱世。近世的游击战,将这些百姓亦作为了战争中的一方,搞起全民战争,甚至打起所谓的巷战,其实质就是视民众的生命如草芥,绑架平民的生命作讹诈,将平民的身体作为人肉盾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铁蹄下的村庄》既展示了纳粹的残暴与野蛮,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对于游击战的反思,这样才让影片具有了更深刻的含义。当然,不可否认,二战之间,各国采取的游击战对于战胜法西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在战后,关于游击战更是成为一个神话,成为正义的象征,同时在更多的小国中不断地采用,因此对此的反思,很可能导致政治的不正确,因此这才是无法说出的真相。我们只能如电影中的那个小女孩一样,虽然能够发声,却对目睹到的一切,保持了沉默。

 6 ) 无人止痛-------------《铁蹄下的村庄》

艺术以上。战争以下。
《铁蹄下的村庄》这部电影,不是一部以常规面貌展示战争的电影,而是以一种不控诉不揭露,的态势来展示自己的内心思想的一部影片。这,可以说是一种屠杀,一种泯灭人性的屠杀。在这个周一的早上,我观看了这部影片。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电影。生活的人们,美丽的小村。平静的湖水,安静的山峦。这就是这部电影,展现在我面前的最初的阶段。女人们在做面包,男人们在堆草垛。但是,你反过来想一下,电影不就是这样么?电影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非要突出一个所谓的大场面,所谓的劲爆,它就是在述事,就是要告诉人们生活的真谛。温馨美满是人们素来的追求。
电影里的主人公只有八岁。在我们现在的年代,这样的孩子应该有美好的童年。应该有新衣穿,应该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去学习,去实践。。但,她却目睹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这段在世界大战史上不为人知的一次屠杀。这个不愿意说话的小女孩亲眼目睹了二战的残酷(小女孩的弟弟去世,从此她选择了沉默)。直到65年后的今天,二战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伤疤。但,这次事件,包括美国在内的盟军,都选择了尘封此事。多少让人感到蹊跷。毕竟,当时的意大利属于轴心国的一员。美国选择沉默无可后非。始作俑者德国,也肯定闭口不谈。这样,这段屠杀,就成为了两边默许的牺牲品。
战争关于平民,无疑是伤痛。镜头里的意大利乡土氛围,实在是一种对于意大利乡土生活的生动写生。故事的前半部分,要讲述的故事尽收眼底:房前屋后都设有神龛——即使生活艰苦,也要去教堂望弥撒,这就是村庄笃信上帝的真诚与淳朴民风。村子里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当一位老妇人说出了:“姑娘们都去当妓女或者女佣,就是不回家去怀孕”这样的话时,我们可以从中知道男人们都已经被充军到了战场。这就是战争留下的伤疤。女人们肩扛生活,愈发艰辛。女主角用她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这样的场景:杀猪、农忙、葬礼、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村子,战争还是毫无保留的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人们也有了反抗——但都是无声的默笃骂。但沉默不代表许可,弱小的时候也有柔韧的同义词,正因如此,当战火屠城,全村老小差不多都被赶尽杀绝时,只有女主角从死人堆中爬起,带着这个村子唯一的希望,逃出村庄。隐喻着这个村庄的根没有毁灭。整部电影没有一丝的荷枪实弹正面对抗,有的只是将机枪的声音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用消音效果加上完美的配乐,将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无不是一部妙笔。随点到即止,但是却韵味无穷。让人知道了战争的冷酷,也揭示了人类的冷酷一面。
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被和平的思想充斥着。当我们的思想一再放松,从而失去了一些真正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的时候,我们是否在想一个问题:假如物质层面上的东西一下子消失,我们还剩下什么来为我们的裸着的思维遮羞呢?思维疼痛着。社会扭曲着。一切的一切都变得空洞无味。。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着三个子:车子,票子,房子,却无人顾及人们真正的东西,即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应有的东西。每个人都在勾心斗角,每个人都思索着怎样将对方置于落魄。。。。远离喧嚣,当自己置身于自然的时候,人的思绪才可以回归到淳朴,回归到真实………无人止痛。这是社会造就的痛。

 短评

各种拍南京屠杀的中国导演该看看,真正的力量是不需要声音的。

9分钟前
  • 布袋头
  • 力荐

这是一种追问的态度。在战争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不断进步的文化中,人性总会出现这样倒退的状态?幸存的玛蒂娜需要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谁又该对这样的惨剧负责?我们该如何防止历史的重演?过去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未来。影片差了点火候就在于历史并不能自动作答,还需要导演赋予更多的东西

1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稀饭

16分钟前
  • ltwdl
  • 力荐

唯一的视角在大语境下是多么重要。叙事上毫无条理,你们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承受能力啊。

17分钟前
  • 667DJP
  • 还行

孩子眼中的战争不理解加天真

22分钟前
  • 人间老北鼻
  • 还行

安静执着坚强的小女孩,上一個弟弟的死去譲她不再開口説話。在目睹一場惨絶人寰的屠戮之後幸存,抱着自己救下的尚在襁褓的弟弟,坐在树杈上終于唱起歌。最後一幕彻底心碎。

25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被平静生活中突然爆发的悲剧剧情震撼了一下下

28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这片竟然也是意大利片

30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希望战争永远不要来!里面的和我一样名字的女孩,是个折翼的天使。

35分钟前
  • martina的花园
  • 推荐

heart broken

3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鬼子进村。不应该看到的她看到太多。20100112,14:00

40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力荐

眼前这些忙碌的生命,那一天全都会死去。

45分钟前
  • Falleth
  • 推荐

看不懂,尤其是字幕....

49分钟前
  • 困难户
  • 还行

为毛小语种片子老是没有好的字幕><

51分钟前
  • 232323
  • 还行

反戰

53分钟前
  • 北极光
  • 推荐

从不说话的8岁女孩目睹村民一个一个被杀光后抱着襁褓中的弟弟唱起了摇篮曲。

57分钟前
  • 语然小语
  • 力荐

看了一小段

59分钟前
  • 南风吹梦
  • 还行

最后一个镜头是经典,字幕的最后结尾居然有天籁童声,很少有这种连字幕都看到最后的电影.

1小时前
  • mei3ye
  • 推荐

勇敢的马蒂达的美丽的眼睛传达着自己的信念~~她活下来了最后她抱着弟弟在荒芜的村子里终于为弟弟唱了一支歌~~

1小时前
  • luluya
  • 力荐

的确会让人想起鬼子来了,说了 纳粹在意大利的一次大屠杀,从一个小女孩的角度出发,还是很吸引人眼球的------------

1小时前
  • mark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