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月光

爱情片美国2014

主演:艾玛·斯通,科林·费尔斯,马西娅·盖伊·哈登,杰基·韦佛,哈米什·林克莱特,艾琳·阿特金斯

导演:伍迪·艾伦

播放地址

 剧照

魔力月光 剧照 NO.1魔力月光 剧照 NO.2魔力月光 剧照 NO.3魔力月光 剧照 NO.4魔力月光 剧照 NO.5魔力月光 剧照 NO.6魔力月光 剧照 NO.13魔力月光 剧照 NO.14魔力月光 剧照 NO.15魔力月光 剧照 NO.16魔力月光 剧照 NO.17魔力月光 剧照 NO.18魔力月光 剧照 NO.19魔力月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06

详细剧情

  世界上魔术师千千万,但大部分都是招摇撞骗的欺诈师,而斯坦利(科林·费斯 Colin Firth 饰)属于有真本事的那一拨,虽然身为英国人,但是他却非常擅长表演东方魔术,在巡演的同时,斯坦利还进行着“魔术打假”的事业,将行业内的害群之马一一驱逐。  某日,来到法国的斯坦利邂逅了名为苏菲(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的少女,苏菲自称是灵媒师,能够和死去的人交流。不信邪的斯坦利一眼认定苏菲在说谎,于是她成为了斯坦利的下一个“猎物”。哪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灵精怪的苏菲渐渐动摇了斯坦利的意志,斯坦利发现自己竟然被这位神秘的少女给迷住了。

 长篇影评

 1 ) 乏味的生活中唯有爱——电影《魔力月光》回顾

乏味的生活中唯有爱 you do something to me, something that simply mystifies me. tell me, why should it be, you have the power to hypnotize me? let me live beneath your spell, do do that voodoo that you do so well, for you do something to me, that nobody else could do. 电影开篇这首《You Do Something to Me》,奠定了整部电影的上个世纪20年代:舒缓,悠扬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爱对一个人的魔力。影片中,这首曲调多次在两位男女主角独处的时候响起,雨夜的瞭望台,男主角的求婚,每一次男主角斯坦利感觉到自己被女主角苏菲莫名吸引的时候,这首歌就像他的内心独白一样在空气中流淌。 在斯坦利的心中,生活注定是个悲剧。 电影从他与友人的第一段对话中,就开始借由他的口,向观众灌输悲观的厌世观念。 无论是引经据典: “Life is nasty,brutish and short.” 生活是肮脏的,残忍且短暂。——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Life is no longer weary,stale,flat and unprofitable.” 生活无非是令人厌烦的,腐朽的,乏味且无益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还是讽刺的言语: “难道科学家不是最好骗的吗?” “那个看不见的世界一定是个开餐厅的好地方,鬼也得找地方吃饭啊。” “我想尼采先生已经足够有说服力的揭露了上帝那一套言论了。” “人们从来不去思考,生命看起来是多么不公平, 一个人出生,度过没有犯任何罪行的一生,却最终都要被判死刑。” 接着,电影借用男配角:一个精神分析师的口,侧面客观的描述了男主角斯坦利,其人格形成的背景原因和他的心态构成:一个典型的神经过敏性变态人格,对死亡着迷,没有信仰,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一个有抑郁症的艺术家,一个趋向于逃脱现实的人,一个非常不开心的人。 他不相信任何神明的旨意,不接受任何人为的欺骗,所以他让自己成为那个迷惑别人的人,一个用技法为观众制造幻象的魔术师。这样的斯坦利,被唯一的“好友”诱惑来到法国南部,这个阳光烂漫的地方,只为了揭穿一个来自美国乡下的“灵媒”女孩儿:苏菲。然而,正如他所说,当他越接近苏菲,他越是被震惊。而当他发现,自己怎么都无法揭穿苏菲的通灵术时,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此时影片中响起的是《II. Molto Vivace》,强烈的思想斗争,自我的怀疑,难以置信,他如果再不能从真相和骗局中得出答案,他简直无法再一如既往的活下去。 然而,斯坦利承认,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那个拥抱生活的理由,而苏菲就是他的理由。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向他人形容自己对苏菲的感觉时,他分别用到了:灵魂,火花和魔力。一个极度理智,崇拜达尔文,信仰科学的人,说出了自己都无法解释的言语。一见钟情是一种魔力,这样的魔力让人产生爱,这样的魔力不是魔术,它没有技巧,无法作弊,就那样在你的眼前发生了,没有人可以抵制它,忽略它,或者揭穿它。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同样需要理由,甚至是谎言。 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就像被设计好的迷宫一样,看似随机,又像被某种命运牵引,看似自己主宰,却逃不过洪流的牵引,虽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各方人们对此都有自己的观点。对于生命的意义,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这是个必然,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借口,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影片中最可爱的是布莱斯,他弹着琴,唱着小夜曲,追求着这个充满神秘的姑娘。因为他相信,苏菲比他更了解他自己,他渴望被人理解,无法自拔地爱上了苏菲。 影片中最快乐的是布莱斯的妈妈,这个银发的妇人相信,这个世界远不止我们看到的。因为她质疑,如果这一切最终都会消失,那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他们呢。所以她相信苏菲的通灵,相信自己丈夫的灵魂暗示的一切。她是个天真无辜的孩子,等着上天掉下来的糖果,又有什么人忍心揭穿这一切,告诉她,她的丈夫不一定视她为一生的唯一呢?即便她自己询问的时候,都是那么的没有底气,自己明明知道自己不是丈夫的唯一,她需要的只是一声安慰,而她乐于相信这样的美好。 对于此,苏菲同样引用尼采的话来印证: “We need our illusions to live.” 我们需要幻觉生活下去。 。。。。。。 “But we must ,if we are to get through life.” 我们必须欺骗自己,如果我们要度过一生的话。 广阔的星空可以是巨大恐怖的漩涡,也可以是浪漫的幕布,挂了闪烁的希望。 小夜曲可以是肉麻的情话,也可以是浪漫的表达。 生活可以是通往死亡的无意旅程,也可以因为充满未知而美好。 一个人是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取决于他看待世界的方式,理智与情感各居一方的平衡木上,哪一头更重?斯坦利关于未婚妻的逻辑,在理智的一头是“match made in heaven”天作之合,在学识,教养,家世方面都极其合适的奥利维亚,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而情感的一头是苏菲纯真的大眼睛和灿烂的笑容让他无法忘怀,他知道苏菲对他来说,远不止这些。 每当人们的理智渐渐转向情感时,他们会试图说服自己,苏菲引用了斯坦利惯用的理智名言来对付他,结果让他无言以对。 “When the heart rules the head, disaster follows.” 当情感超越理智,灾难就不远了。 而斯坦利的姨妈说:“That the world may or may not be without purpose, but it’s not totally without some kind of magic.”这个世界可能是没有目的的,也可能是有的,但是它绝不是一点魔法都没有。 所有的答案,就在影片最后的这首歌里: 《It All Depends On You 》 Lovers depend on moonlight For a love affair Babies depend on mothers For their tender care Flowers depend on sunshine And the morning dew Each thing depends on something And I depend you 感情的事,就让情感来做主,理智的分析在这里是滑稽的,生硬的,更是无效的。斯坦利就这样爱上了苏菲,一个不懂戏剧,不懂哲学,嗜食的美国乡下姑娘,一个生活在颠沛流离下,却喜欢跳舞,梦想就是参加舞会的姑娘,一个十足乐观主义者。 I can be happy, I can be sad I can be good, I can be bad It all depends on you I can be lonely out in a crowd I can be humble, I can be proud It all depends on you I can save money or spend it Go right on living or end it You're to blame honey, for what I do I know that I can be a beggar, I can be a king I can be almost any old thing It all depends on you 在这里不想过多论述这部作品的结局,无关于导演伍迪的妥协,或者是他的刻薄开始松懈,我更愿意相信这才是一个生活中真实的老人,一生的感悟和表达,乏味的生活中唯有爱。爱是不科学的,没有逻辑可寻的,是无法讲道理的,是千百年来,人们无法破除的魔法。而电影中,也许伍迪特意借用了这首《It All Depends On You 》的第一句歌词:“Lovers depend on moonlight.”,为电影命名为《Magic in the Moonlight》,将爱情的萌生,比喻成在朦胧月光下的魔法,我相信没有比这更恰的比喻了。试问哪个男孩爱上女孩的一瞬间,看清了她到底用了怎样的魔法? 2015年5月11日 小玄儿撰写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2 ) 耋耄老人少女心爆棚这件事难道不足够感动吗!

看评分这么低,忍不住来说两句。

在一个接近凌晨的深夜,我躺在床上看完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虽然周围一片黑暗,我却有种在温暖午后于一家米其林餐厅中品味美味马卡龙的荡漾心情。

故事确实老套,但是灰姑娘的故事是百看不厌的,直男们,你们懂吗?而爱情最奇妙的部分就是于不可能中发生可能——that‘s the magic of love。抛弃理性,追逐在俗世中不平等的爱情,这是人性所喜闻乐见的。况且,景色那么美!音乐那么美!台词那么美!科林大叔那么美!艾玛斯通的衣服那么美!作为一部浪漫小品,我觉得这个分真的太低了...看看《傲慢与偏见》的分,我替伍迪艾伦感到不值啊。

真的很喜欢这个剧本,格局小但是胜在精巧,散发着智慧,闪烁着诡辩。很多人都说伍迪艾伦越拍越差,我却不这么觉得...一个耋耄老人将自己近一个世纪的所思所想呈现在电影里,他急于诉说那些关于社会,关于精神,关于哲学的思索。对他来说,剧本的架构已经熟能生巧,拍摄手法也已经炉火纯青,重要的只是填充入他想说的那些内容。他显然不再有什么野心,没有野心的电影一定是没有水平的电影吗?没有阴暗面伤痛撕裂的电影一定就不深刻而成为江郎才尽的电影吗?至少我觉得,平常语言堆砌起来的镜头容易拍出深刻隽永的电影,但台词字字珠玑的电影至少永远不会让观众乏味。《魔力月光》的台词是有味道的,是伍迪艾伦的一贯风格。他说“we are just poor limited human beings,like gold fish doesn’t know who changes water in its bowl”。是该认定生命虚无还是相信神力存在?他没有给我们明确答案,一方面隐约偏向尼采的“上帝已死”,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渺小的生命本身,就存在一些超乎常理的magic,爱情是其中之一。

虽然这个活了七八十岁的老头竟然传递着“看颜的世界,吃货最高”这样没营养的信息,但是耋耄老人少女心爆棚这件事难道不足够感动吗!

 3 ) Love is the magic...but it's also transient.

其实Woody Allen每部电影都是通过薄弱和漫不经心的故事架构以及不那么丰满的主角(通常为男)来痛陈他的世界观。所有主角都是"Allen surrogate"。这部也许比之前几年的作品甚至更弱。一位影评人说,整个故事"thinner than a wedge of lemon"(比一角柠檬还薄),回想一下也的确如此。

通俗点讲,Woody Allen就是所谓吐槽帝、段子手,尤爱吐槽各种snob:高冷的知识分子,有钱没品的富人。但他也积极于自我吐槽与打脸。他从没想讲什么人生寓意,因为之于这个non-believer,没有什么是宏大真理或信条,只有怀疑、讽刺、悲观是恒定的。但他的可爱在于各种对立中迸发的幽默感,与美妙的摄影、音乐、场景服装设计一起,让人笑一笑、渡过愉快的观影时间。如同他自己在最近一次采访中说,"It’s the job of the artist, I think, to try and figure out how to get through life knowing that the worst is true." (艺术家的工作,也许就是明知最差乃现实,仍试图探索如何渡过人生)。

当然,可爱或讨厌,也是一线之差,取决于个人观影口味。有人可以从头笑到尾,有人觉得就是话唠逼逼。也有影评人大骂:不要再为这个人找借口了!他的鼎盛期在90年代就结束了!

本片的弱肋或在于爱情故事的缺乏火花和说服力。感情萌发部分的几段场景不太连贯顺畅,二位的火花也略无,毕竟真实年龄相差三十岁呀。(但那个关于逆光的大象实在是太好笑了)。据说最后一幕,有向《茶花女》致敬的意思。这样想想整个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电影是在法国蔚蓝海岸(Côte d'Azur,法国东南沿海区域 )拍摄,二十年代正是一战后美国富豪大量拥入蔚蓝海岸购置别墅的时期。说起来,菲茨杰拉德的盖茨比,大部分也是他待在蔚蓝海岸的Saint-Raphaël时期所写。电影里那幕宴会,真的有比小李子版的纸醉金迷更接近真实氛围的感觉呢。掌镜的Darius Khondji,也是"To Rome with Love"和"Midnight in Paris"的摄影。使用35mm胶片拍出的质感十分美,"impressionistic palette"(印象画派的色盘),尤其是花园的几场戏。而Emma的flapper dress、cloche hat和出镜时间很短、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泳衣,真如老画报般养眼美好。

在各种尖酸各种否定各种悲观的辩论之下,导演还是留下了小小安慰。Love, is the ultimate magic!尽管他会补充说,but it's also transient....

 4 ) 好的名字等于成功了一半

故事一开头男主角的中国人扮相实在太为难脸盲症患者了。纵使我自认是这位主演的脑残粉,也一时没敢认,直到他开口说话方才确定。这个化名魏连苏的魔术师表演了一个移形换影的把戏,但是机智的我瞬间就看穿了其中的奥妙:他一定是有个双胞胎兄弟,或者有类似特斯拉这样的牛人给他开发了什么黑科技。哼哼。

在《蓝色茉莉》里稍微严肃了一点并顺手帮凯特布兰切特拿到一尊奥斯卡后,伍迪艾伦又回来拍我辈喜闻乐见的轻松悠闲欧洲旅游风光宣传片了。

我生长在一座海边小城,年轻时一到夏季,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与基友们一起去洗海澡。当然,我那些基友们是不说“洗海澡”的,他们对这活动的定义是去游泳,只有我一个人是全程始终保持脚底板不离沙地、就那么泡在靠近岸边的地方一动不动。作为一个生活在海边的人,我很光荣的完全不识水性。

这部电影给我的体验就像洗海澡。故事情节半点也称不上引人入胜,然而光凭主角卖萌和优美的景色就足以吸引我目不转睛的看完全片。就像我站在海水中时,虽然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一动不动,好像什么也没干,但就那么任由海水在我身周缓缓流过以及阳光洒在脸上和脖子上(阳光这个东西倒不总是那么招人待见,所以我家乡的年长女性们非常机智的发明了一种叫“脸基尼”的神器),这种惬意已让我觉得花费的每一秒时间都是值得的。

我在之前评价《色衰应召男》那部电影时,曾表达过对作为演员的伍迪艾伦的喜爱。本片的主角斯坦利跟伍迪艾伦常常扮演的那类角色倒也很像,自认学富五车,有点臭屁,话唠,但心肠不坏,因此口干舌燥、着急忙慌的不停说话时的神态显得有些呆萌。大概是考虑到与女主角年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老头子没有亲自出马,而是让卖的一手好萌的科林费斯叔作为他的代言人。说实话,这样的角色安排仍然没有让男女主角显得般配多少。光看着本片的海报,人们都未必会想到这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会以为两个主角是敌人、朋友、合伙人、甚至父女的关系。他俩之间的火花看上去还不如电视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和艾米。

科林费斯扮演的男主角斯坦利可以说就是一半谢耳朵加上一半伍迪艾伦,既有理科男的理性博闻,又有文科男的斯文优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集合了这两种角色的萌点,看了之后让人倍觉亲切可爱。也正因为男主角足够可爱,两个毫不来电的主角终成眷属也不让人觉得突兀。全片那股恬淡清新的气质在激萌的男主角与养眼的女主角的推动下,轻松地被贯彻了下来。由于这种惬意的观影体验,观众对于本片不太有说服力的故事情节也能轻松的接受。

就像现在好莱坞电影里喜欢植入舒[哔]奶一样,一直以来西方的表演者都相信加入中国元素有助于他们获得商业成功。所以二十世纪初的魔术师们喜欢假装中国人来增加表演的神秘感。曾经在《致命魔术》里露了一小脸的程连苏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跟本片男主角斯坦利一样,是个白人假扮的中国人。有趣的是,本片男主角的艺名叫“魏连苏”,不知为什么这些魔术师在取名字时总是对“连苏”这两个字如此情有独钟。我在想,将来我要是也想在魔术这一行有所建树的话,艺名就应该叫“刘连苏”。

 5 ) 人生苦短

魔力月光

这名字翻译的不伦不类,但伍迪艾伦钟爱月光也是显而易见的,午夜巴黎的月光照在潮湿的巴黎街道,甜蜜与卑微里的孤悬的月亮,可是这部看完,唯一记得的,却不是月光,天文台头顶的一片星空,北斗七星的样子历历在目。和星月一起的场景自带浪漫环境。

是个不折不扣的讽刺喜剧,每隔一阵就有笑点,而我对于讽刺性的嘲弄又是再熟悉不过,有种愉快的残忍。至于感情故事,一贯的老夫少妻的伍迪艾伦标配,年轻的少女和中年的大叔,智商总是赢得一切。看的时候就晓得这剧情太仓促,软肋太多,比如人物性格弱化,爱情故事仓促,还有一眼望到结局的构架。不过这一次的望穿结局尤其明显,最后求婚一幕和团圆一幕大有窈窕淑女的风范,不免怀疑起伍迪艾伦的诚意。

去年看蓝色茉莉花的时候,觉得不是那么熟悉,剧情陌生,故事复杂,虽然不满足,但却够新鲜。这一次却彻头彻尾的伍迪艾伦,剧情上悬疑,略有赛末点和独家新闻的意思;而感情上又有甜蜜与卑微,甚至安妮霍尔的影子。能想象我看到小女孩引用尼采时候喷薄而出的笑容么?伍迪艾伦的男主永远是高高在上,对于所爱的清纯女孩进行人生观上的塑造。

在我是个小女孩的时候,非常不幸,我被伍迪艾伦这一套悲观思想搞得五迷三道。我所喜欢的三个人,普鲁斯特,王尔德,伍迪艾伦,全部都是叔本华思想最精准的贯穿者。他们的思想交互作用,最终被我经常引用成为以下这么几个句子:
I feel that life is divided into the horrible and the miserable. (Woody Allen)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Oscar Wilde)
Love is a reciprocal torture. ( Marcel Proust)

然而我也一直知道,所谓哲学观上的认同和人生实践上的皈依压根就是两回事,可以一以贯之,也可以背道而驰。我对于人生的悲观向来视而不见,或者自我蒙蔽。而相反,在我的一切自我分析中,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像伍迪艾伦剧中的一切男主人公一样,讨论死亡的终极魅力。爱与死,这种主题就像Unknown Pleasure上一朵凋残的玫瑰,就像一切精准而美好的关于人生的箴言概括。

恰恰相反的是,悲观人生本身对于我,却总是模糊而迟钝的。我看不到它尖锐的棱角。生命之变动对于我最清晰的触动都是远走他乡的漂泊开始之后。我开始对于很细微的事情感到欢乐无比,比如一张床铺得整洁,一阵短暂的稳定的生活,一个小小的假期。又有何更多的可以追求的呢?然而我现在逐渐清晰地辨认出这些喜悦的来源。当生活的变动和虚浮如此明晰可见之时,动荡之下的安稳就尤其可贵。当悲观的大前提被分析和接受,享乐的意义就尤其明显。当无法确信和虚无冷酷被一一认出和标记之后,那些确信的和温暖的就更加确信和温暖。大底至此才算看清楚我所尽量想看清楚的这生活。

所以倘若大叔在明白谎言的一些,恢复理性的分析时,还看得到爱的话,他也能更好地去闻到花的芳香。对于我,整部电影早就被拆散了剧情,成了关于叔本华的又一次说教。不同的是,一切说教都比不上人生的实例,两相映照下,这部剧就对我有了独特的意义了。

看完电影不免又回顾了安妮霍尔那段,关于糟糕的食物的隐喻。人生苦短,苦而短。于是有那么一瞬间就觉得还是很温暖的。

 6 ) No Magic in the Moonlight

以魔术为职业的Stanley,从不相信魔力。对任何人或事物,他都坚持一种冷静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决不允许泛滥的情感和浪漫的幻想。也许这正是因为他深知,自己那些令人拍手叫绝的魔术表演,只不过是聪明的技巧和娴熟操作下的障眼法。所谓magic,在他看来若不是精心设计的骗人把戏,则是愚昧的自作多情。他以此为傲地说,I’m a rational man who believes in a rational world.

这样一个愤世嫉俗的中年男人(伍迪艾伦电影中男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在老友的请求下决意揭穿声称能通灵的Sophie。不信神灵的Stanley来到法国南部,本是认定这位明眸皓齿的姑娘是高级“女骗子”,却在见证她一次次成功“通灵”之后,开始逐渐怀疑起自己的三观来。中间的剧情省略不说。后来Stanley“如愿以偿”地揭穿了Sophie的骗局,可却也痛苦地意识到,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自己已深陷对Sophie的爱不能自拔。即使他自知这爱无法用任何理智的思考来解释。最后,Stanley跑回去跟Sophie表白,但结局是,对方并没有接受他突如其来的proposal。

这其间Sophie对Stanley产生感情,我觉得很好理解,不用多说。但是Stanley为什么爱上Sophie呢?他是真的爱Sophie吗?

在我产生这些疑问又拼命想要找个合理答案的时候,也许我已经打碎了月光下魔力流淌的美好景象,而不自觉选择了跟伍迪艾伦站在了统一战线上——我们不相信所谓魔力。看看Stanley,很长时间里他都只是对Sophie的“超能力”感到讶异和好奇,也许还有一些兴奋和感激——因为她向他展示了一个他之前从不相信的魔力世界。那世界光怪陆离,难以置信却瑰丽无比。可是,Stanley至于爱上Sophie么?我没记错的话,Stanley真正萌生“我爱Sophie”的意识,是在Sophie暗示他她喜欢上了他之后才有的。之后就越来越像自我催眠,越来越觉得自己真的陷入了爱河。这很像是现实中,A跟B在一起也许并非因为一开始就多喜欢B;而是因为B表达了对A的爱慕之后,A半是感激半是虚荣地回应,并在这种回应中逐日加深对B的感情。不管之后是否培养出了“爱”,起初萌发的被认为是“爱”的情感,我私以为并不是爱。

这样说来,我眼中Stanley对Sophie产生的感情,不过是一种self-delusion. 但另一方面来看,Sophie居然让跟她完全不同星球人的Stanley产生了这种delusion,这是否本身就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呢?爱是如此主观,当一个人认定她/他是在爱的时候,你能以你的眼光判定她/他只不过是一时意乱情迷么?

导演也许有那么一会儿企图说,有时候illusion是生活之必需。然而结局的安排表明,导演究竟是个non-believer of magic。即便是怀揣着浪漫少女梦的Sophie,最终还是选择了更现实的选项,跟一个毫无火花的人(那位ukulele业余爱好者)在一起。Stanley表白被拒,在同样是non-believer of magic的我看来,是好事。假想Sophie答应他,两人真在一起,之后会怎样?Sophie来自密歇根一个叫Kalamazoo的小地方,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连尼采都没听说过,梦想通过混迹上流圈子而成为其中的一员。她跟Stanley,完全不是一路人。就算短时间内在一起,激情能维持多久?人们可能一开始会被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吸引,但最终通常倾向于选择本质上跟自己类似的人。

话又说回来,体验一段激情——即便短暂,对于过分cynical的Stanley,也许也是大有裨益的。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对朋友说,我跟Stanley好像啊。理性的面孔之下,其实是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Stanley从小由阿姨带大,本应从父母那得到的爱是缺失的。可以感觉到,Stanley其实是敏感又缺乏安全感的。他希望用自己那套既定的“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去理解一切解释一切,因为这样最安全,最保险,最有秩序,最少不确定性。

这是Woody Allen导演生涯中第44部影片。在电影院与朋友共同观赏它是充满愉悦的;但毫不含糊地说,这是一部平庸之作。这部电影的主题——rationalism vs. faith / realism vs. mysticism / sense vs. sensibility / cynicism and romanticism ——已经在Woody Allen的太多作品里重复出现,比如2010年的遭遇陌生人。这部魔力月光,无论从主旨还是表现手法上看,都没什么新意。如果不是奔着导演和演员阵容,谁会对这个故事本身多感兴趣啊。还比较能看的,除了法国南部的美丽风光,就是费斯大叔的演技和石头妹妹的身材。音乐也不错:斯特拉文斯基,贝多芬,以及那首歌名就和影片内容极搭的“It's All a Swindle”。

不知道拍电影对Woody Allen,是否就像Magic对于Stanley——已经沦为职业技术,而非彰显信念的诚挚表达?

 7 ) 《情迷月色下》--一场理性与逻辑的脱逃魔术

我们穷尽一生理性地活着,挣扎过后才发现,这世间美好的东西都存在非理性的幻影中。

尼采式悲观主义,反上帝,讥讽,自大而不失智慧与吸引力的Colin Firth (Stanley),除了他自身独特的英式绅士气质,角色实在有太多Woody Allen 这位老头子的影子。老头子就是有着这样的资本与魅力,十几年来都在喋喋不休地讲着他自己,但还是能让你心甘情愿地买票进场,看他隐藏在影片中字里行间的睿智。

我们常说,把人生看得太透彻的人,都是不幸福的。也许因为我自己也相信,“人生苦短,转瞬即逝”。生命的本质原本就是无常的,若放大到宇宙的角度,那么它本身就是一出悲剧。个人的命运其实对宇宙终极运作并无什么影响。个体的悲喜,情感的波动,其实对宇宙是无意义的。那么,我是虚无主义了吗,我是悲观主义了吗。Woody Allen其实在不同的剧本中都在表现着这样一个自己:认为生活其实是无意义的,认为其他为快乐而活的人都是愚昧肤浅的。然而,即便是这么一种坚定地秉持叔本华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天才,也无法不屈服在宇宙间一种无法解释的magic之中。在Annie Hall (1977)里,他戏谑这种不合理同时无法解释的存在只是一种需要;在 Whatever Works (2009)中,他又说,这是茫茫宇宙中多么奇妙而精确的安排,于是接受了一段一开始他极为反对的错配;在 Midnight in Paris (2011),他又借Hemingway 的口说,“真正的爱能让你忘却死亡的恐惧“ ("I believe that love that is true and real, creates a respite from death.")。而在 Magic in the Moonlight中,尽管Stanley一直以理性作为他行事的准则与标杆,当这一切与love扯上关系时,逻辑在魔法面前失效了。而这一切若用 "mental vibration"来解释,似乎还挺合理。我们穷尽一生以逻辑和理性指导我们的人生,其实早晚都会败在这场魔术上。所以,生活并不是全无意义的。因为,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我们眼见就能解释的。游戏因为不按常理出牌才有趣,生活多了这些不可控,不可解的因素,我们才又再次认识到在这自然界,这宇宙间,人类是多么渺小。我们怎么能无知地认为人类能洞悉一切。我们用现代科学去剖析人性,解构情感,其实是多么的虚无与狂妄。“如果凡事都有答案,那么我们将很难活下去。” 人生在世,有时候不能不骗骗自己,以活得更好。天赋是天生的,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真相,是幻灭别人希望的利刃,好好藏着就好。

而老头子还是那么地自我及自恋,他从不掩饰那些会遭人嫌神经质的特性,因为他根本不在乎,而且还多多少少引此为豪。天才才配有神经质。而我想起的是Colin Firth 1995年在BBC那套 Pride and Prejudice 中扮演Mr. Darcy的一句台词 "where there is a real superiority of mind, pride will be always under good regulation." Stanley也好,老头子也好,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是远远优于世人的(尽管在interview中,他从不是这样不可一世。谁知道呢,他总是不避讳地拿真实的人性开玩笑)。而偏偏,我就是喜欢他这种真诚的神经质。Sophie质问Stanley,嫁给他,她有什么好处呢。”你有机会和天才一起生活啊!“他这样吼着。能和天才共度一生是你的荣幸,你应该以此为荣,而不应该不识抬举。你想想看,你个小城姑娘,没有追求没有成就,还是个四处游荡的骗子,对你求婚时抬举你了。这种感觉多像Darcy当年向Lizy当年的求婚,直接,骄傲,坦诚,但真的是terrible at proposal。可是有什么办法,有多少女青年能抗拒如此有人格魅力的geek的求婚,也算是独一无二的了吧。而同样的话,老头子在Whatever Works中就有说过。当别人问起年轻的Melody嫁给个怪老头有什么好处时,她骄傲的说,“我享受当天才的老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虚荣。但老头子仿佛像在说:对天才的膜拜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

老头子对女性的审美总是喜欢从眼睛开始。这一点在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Whatever Works和Magic in the Moonlight中均有体现。那倒也是,毕竟若是谈及心灵上的共振,怎么少得了心灵的窗户。而令人感到愉悦的是,Stanley说了一句,"but more than that"。对于一位女性来说,这样的认可是多么地重要。老头子的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认同女性的智慧是对她们最高的评价。然而,Emma Stone在这部戏里阐述了女性在感情上最本能的呼唤。也许女性能在智力上,事业上,或者其它方面和男性平分秋色,甚至更优。但是在爱的人面前,她们只在意有没有"conquer the heart"。所以,看到Colin一脸无辜地问“You have already conquered my mind, you also want to conquer my heart?" 的时候,我真心笑了。被天才敬重,应该有种承蒙厚爱的感激,但在爱情面前,女生就只是女生而已。“十二道锋味”里,范冰冰说,她再怎么强硬,再怎么被人称做“爷”,她始终是个女生,需要被人疼爱。所以,在这场magic中,女生都被变得一样地普通,没什么例外。

如果你也觉得老头子对这悲观的世界有些妥协了,也许,这只是他给大家的一个幻想,一个谎言。但是如果你也愿意放下固有的世界观,暂时做个平凡的世人,在这看似没有理性可言的背后,你也能感受到一阵清新的喜悦。

这是一场magic,是理性与逻辑的脱逃。

 短评

全天下所有男人都是石頭菇涼的.

10分钟前
  • YuRAY
  • 还行

最重要是做个可爱的人,是理智还是情感那边的都没有关系。

12分钟前
  • 推荐

不得不愛。依舊是側寫,呼應,暗笔等等手法不一而足,是一份賞心悅目的暢快自由,一款愜意清涼的夏日甜點。看似誇張的人物轉變其實早在戲中做了層層鋪墊,也最愛他這份扎實的大膽。依舊幽默。祝長命百歲

16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看完以后,基本可以确定,本片不会在颁奖季有任何作为了。平庸的故事,平庸的表演。画面很漂亮,故事夹杂着些浪漫,以及真理派和鬼神派的对立,伴随伍迪·艾伦标志性的语言流式的台词。伍迪·艾伦在这部新作中,镜头和配乐都很有早起黑白有声电影的风范,也契合了故事的时代,这是老爷子的情怀。

18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真是:理智遇情感,大叔也服软。伍迪艾伦老爷子的话唠小片一直拍得舒服好看。偏执毒舌科林叔配年轻貌美蜘蛛女。说不上哪儿有多厉害,但那“美景美人+优美色调+絮叨台词+幽默讽刺+浪漫悲观”就是看得舒服!爱情就是魔法。That's it.

22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一年一度的“仲夏伍迪艾伦喜剧夜”,看一个半小时和看一分半钟你都马上能知道这就是伍迪艾伦的,因为所有的男神都是演的他本人,不管是多严肃的影帝,到了这就会变成手舞足蹈说话大舌头的啰嗦鬼。(而且每个演员都只合作一次?)故事还是那种“理性对抗激情”的纠结路子,石头真的好美好美!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还是会看得哈哈大笑,看来Woody Allen的招数对我还是有用的。

26分钟前
  • Helicopter
  • 推荐

退休后打算去拍BBC连续剧打发时间吗?

30分钟前
  • 看不见的城市
  • 还行

打第一次见面起,达西先生就是我死穴是我软肋是我推荐……全片戏剧转折短平快,人物介绍高瘦平,台词表白浅显易,于是整个节奏怪奇歪。全是一种「你认真就输了」的笑嘲气氛。软妹子舍高帅富而投入愤世嫉俗的大叔怀抱,合理性就在我柯叔是男主。最后那作死的求婚辞和敷衍的大结局之吻是在致敬P&P么?

34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爱情和神都是魔力,改变不了你的聪明、刻薄、悲观主义,但只有它抓住你的心。完全被colin firth萌倒了~

36分钟前
  • Rhodesia
  • 力荐

古典和魔幻都是trick,本质上就是伍迪·艾伦的少女心发作了。轻松的小资产阶级爱情,看完后不想做事啊,费斯叔迷得我痴痴傻傻!!!!!!!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次真的不太有趣儿,美国金鱼眼女主跟英国大叔完全不来电好吗

43分钟前
  • Mumu
  • 还行

一年一部,你基本上知道自己会看到什么,还是悲观主义的人生,美好的爵士时代,生活再糟糕也总能寻到一丝亮色,用毫无感情色彩的配乐串场,这点上很像小津安二郎,无论剧情发展了什么时候,配乐永远是云淡风轻,是小老头一如既往的爵士乐。你看不到这个故事的野心,却能看到很多妙趣的地方。★★★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老头子从午夜巴黎来到了明媚的法国南岸思考人生。人啊,是要做清醒的悲观主义者,还是傻呵呵的乐天派呢?似乎生活不只是理性,还有谜团,还有魔力。无论信神与否,都需要找到拥抱生活的理由。抽清高&满嘴跑的达西先生,机灵可爱的石头小姐,还有相当复古的爱情喜剧作派,这90分钟我看得心花怒放~~

46分钟前
  • 小小虫
  • 力荐

别再纠结于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魔法,爱情就是魔法。要不然美女千千万,为何只想和你一个人,在月光下走走。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伍迪艾伦演不动了就雇来戏子继续过他的瘾。

51分钟前
  • bird
  • 还行

很清新对味的爱情喜剧,Woody Allen的这次剧本格局很小却很可爱。Colin叔扮嫩毒舌走起了geek风,英伦打扮好挺!居然和Emma Stone忘年恋(大跌)。原本对石头无爱,这次却被她的美惊艳到!穿什么都好看!另:人物塑造有趣,南法风光美丽,Ukulele男超抢眼太奇葩!drooling on you......

5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这位奥斯卡影帝也许就快金酸梅了吧。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达西三段式初告白法】Phase 1:是的!你没有听错!如此优秀的我竟然中意如此一无是处的你!→Phase 2:啊。被爱情蒙蔽的我该如何拯救一个被爱情蒙蔽的你!→Phase 3:( ⊙ o ⊙ )!你怎么可能不爱我!不要假矜持了/你失心疯吗???!!!【还是萌【没救_(:з」∠)

1小时前
  • HHG🥱
  • 推荐

三星半;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求婚段落分明达西先生附身,终究少女心犹在;整体平庸,画面和故事仍好看,美妙浪漫得叫人不忍评判;缺少爱和安全感的中年男人认定人生是乐不抵苦的,认定人生的底色是苍凉,一旦遭遇美少女就能脱胎换骨,让我们期待一年一度轻侃爱情与人生的小品吧。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