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

剧情片其它2006

主演:克谢尼娅·拉波波尔特,米凯莱·普拉奇多,克劳迪亚·杰里尼,皮埃拉·迪格利·埃斯波斯蒂,阿历桑多罗·哈伯,克拉拉·朵珊娜,安吉拉·莫利纳,玛格丽塔·布伊,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尼古拉·迪·平托,保罗·埃尔莫,西蒙娜·诺比利,埃丽萨·莫鲁奇,朱利亚·迪·奎里欧,皮诺·卡拉布里亚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播放地址

 剧照

隐秘 剧照 NO.1隐秘 剧照 NO.2隐秘 剧照 NO.3隐秘 剧照 NO.4隐秘 剧照 NO.5隐秘 剧照 NO.6隐秘 剧照 NO.13隐秘 剧照 NO.14隐秘 剧照 NO.15隐秘 剧照 NO.16隐秘 剧照 NO.17隐秘 剧照 NO.18隐秘 剧照 NO.19隐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20:03

详细剧情

  有着灰暗过去的伊丽娅·叶利什科(Kseniya Rappoport 饰)从乌克兰来到意大利的维拉齐,她租住简陋破败的房间,向对面公寓的看门人请求工作,甚至情愿将薪水的一部分分给对方。在此之后,她又结识该公寓内某个三口之家的女佣吉娜(Piera Degli Esposti 饰),千方百计打听这户姓安德齐尔人家的事情,还盗配了他们家的钥匙。而为了进入安德齐尔家,伊丽娅更是不择手段。她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躲避着什么。这一切仿佛都和伊丽娅那段过去紧紧相连……  本片荣获2007年欧洲电影节观众选择奖最佳影片;2007年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Kseniya Rappoport)、最佳配乐和最佳摄影等5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我在看完原著之后,依然选择给这部剧2星

第一集确实非常出彩,只是完满的铺垫下来,却没有后续精彩的展开了。

1.题材 在刷剧之前了解到原作是一部名叫《坏小孩》的小说,当时想是不是关于未成年犯罪的题材,如果是的话这样一部剧对于如今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层出不穷也许会有一些帮助,原著确实是,孩子们也多次明确提及了“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条款,只是在《隐秘》中几乎没有涉及,坦白讲我看完后很难get到作者想表达的点——未成年犯罪,我先看的剧。

2.主线 “朝阳东升”,暗示主角是双雄路线,只是两位主角的戏份不少,但不怎么出彩,很难抓住人心,反而是后面王瑶和亲妈周春红表演着实亮眼。 朱朝阳, 高智商犯罪天才,可是《隐秘》中除了他经常拿第一的剧情安排之外,很难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在幕后把握全局笑到最后的胜者,尤其缺乏那种灵光一现的眼神。 张东升,一个长期内心压抑的变态杀人犯,第一集隐瞒多年的秃头甚至妻子都不知道,确实惊艳了一把,但仅此而已了,个人觉得这个角色有一点像“joker”,压抑的越久,爆发出来就越可怕,本以为杀害岳父母就是爆发的开始,没想到竟是巅峰,我们总说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不论怎样,总是要有区别才能对比出来,可张东升作为一个内心扭曲的变态,竟没有在之后的剧情里表现出一丝一毫因为长期压抑而扭曲的疯狂,甚至在车里对严良发火的时候,他都表现的像一个正常人,可正常人,会因为离婚而杀害岳父岳母吗?

3.演技 这一点和上面一点结合起来一起说,网上力捧的演技,真的有那么好么?

朱朝阳——bad kid,说普普和严良勉强还可以认同,夸这个孩子的是认真的吗?从头到尾一个表情,大多数情况皱皱眉毛,也就朱父死的时候喊了几声,尴尬的不行,相比之下,同样是靠日记虚构事实的《唐人街》里,被子枫妹妹的低头冷笑甩出去十八条街。

张东升,还是上面那点说的,这个角色太“正常”,可矛盾之处在于他要是个正常人,能干出这种事吗?而说变态吧,又没有变态的样子,如果表面装作是温和的谦谦君子,就一定要有不经意间展露出的变态的扭曲与疯狂,不过这一点不知道是由导演安排还是演员发挥,就不多评价了。

这里补充一点,相较于张东升杀害妻子前的痛苦,其实我更喜欢《无间道2》里陈冠希在刘嘉玲临死前的克制。

4.剧情 《隐秘》由于剧情改动较多,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1)张东升杀害岳父母的动机 原著中明确说明是为了妻子家的钱——在他们所在的城市有五套房子,《隐秘》中并未明确说明,只是在爬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的戏码,可难道只是因为二老对他们的婚姻不看好,就临时起意痛下杀手吗?(原著中张东升为此准备了一年之久) (2)不回孤儿院的理由 也是改编的原因,原著中是因为孤儿院院长变态残忍,喜欢猥亵儿童外加体罚,抛开这一点的话,剧中说服力就极其薄弱了,孤儿院又不是监狱,大不了再跑出来呗。 (3)配角太过抢眼 周春红和陈警官戏份太多,过于抢眼,但是仔细想想又对剧情推动不大。 个人补充:原著中王瑶是派手底下的人去主角家泼粪搞破坏,剧中换成了缅甸回来的弟弟,说起这个人我真的觉得傻*,以为自己跟个杀手一样,像个愣头青,“他不怕我报警的吗?”,不出一集——卒。

先想到这些,待更。

5.隐喻

我一向认为细节只是为了更好地铺垫剧情,不能反客为主,只能依靠细节来推敲剧情。(三只小鸡的细节我觉得非常棒)

地上的骨头暗示狐狸和两只小鸡死亡,一只小鸡带上面具假扮狐狸

由于审查制度,剧情自然需要大刀阔斧的改动,只是改来改去,剧情的主线却变得很模糊了,而太多的隐喻又会失去重心,让观众陷入云里雾里之中,如杜琪峰导演所说,讲好故事是导演的责任,在类似的剧情中一般会有一个像原著的严教授(《嫌疑人X》则是汤川)一般的人来梳理脉络。 尤其在有人解读通篇均是朱朝阳的日记,而又没有明朗的叙事主线的情况下,看不懂自然不能全怪观众本身。

不过这一切问题在看完原著后似乎都会迎刃而解,网上满天飞的推测已经早已超出了《隐秘》本身向原著靠拢,只是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难道还需要依靠原著来充当观影说明书吗?那这还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吗?

PS:“后妈王瑶之死是朱朝阳所为”据导演表示,是观众自行脑补。


希望在政治正确的今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掺杂多余的感情,不因为想标新立异而差评,也不因为随大流而硬说自己喜欢。

个人拙见,多多包涵。

————————————————————

 2 ) 东升朝阳,现实幻象,白船无帆,事态炎凉

本文基于12集全部看完的条件下写出(没有看过原著),有严重剧透,没有看完且介意剧透的伙伴可以看完再来☺️

———————————————————

张东升和朱朝阳两人是相似的,都热爱数学,崇拜笛卡尔,是“高材生”,是社会的精英,是“优秀”的。仅仅从人物的名字设定来看,地球自转,太阳“东升”,昼夜交替,黎明到来,“朝阳”悬空。“东升”和“朝阳”都是太阳运动的一种状态。不过“东升”是一种相对泠冽的过程,要经历无尽暗黑,跨过地平线,才能成为“朝阳”。朝阳作为初生的太阳,不如正午的太阳火热,只是淡淡的,相对柔和,缺乏自信的。作为多音字,“zhao”也念作“chao”,面对太阳,向着阳光,怀抱希望。

剧中,张东升和朱朝阳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从而犯罪而杀人。会读书和好人之间没有逻辑关联,社会的评判标准有时候天真的可笑。

但两人却又截然不同,分别信仰了笛卡尔两个命运结局,一个是童话,一个是现实。童话是在笛卡尔六十二岁的时候,他追求了一位公主,然后还做了那个公主的数学老师,但是被国王发现以后流放了,最后死在狱中。另一个现实版本是,他追求公主,但公主并不在意他,笛卡尔最终死于背叛。

这个故事由朱朝阳在第二集吃饭的时候和妈妈讲过,也由张东升在第四集奥数班上课的时候讲过。当仔细注意他们两人的讲述方式就可以发现,朱朝阳和他妈妈说的时候是先说了理所当然得介绍了童话版,之后才为了严谨提出第二种看法。这意味着朱朝阳倾心于童话结局,这也在最后一集印证了。但张东升讲述这两种结局的时候是不带有任何情感的,是平实的,可见他更信仰现实结局。

两种对笛卡尔结局的偏好也正反映了两个人不一样的价值观,也映射了两人不同的结局。

从两人的背景分析来看很容易看到两人渴望拥有,亦是已经拥有却摇摇欲坠,脆弱易碎的“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

———————————————————

一切故事由张东升而起。先来看张东升的身份背景,他是一个“凤凰男”,他没有一份所谓理想的工作,却找了一个有钱的妻子。他们的婚姻里,阶级基础导致物质上双方是并不平等的。在中国千万年的男权社会里,张东升不能承担男人养家糊口的重担。

而且他没有女方长辈需要他拥有的上进心,他安于现状,在女方家长的多次暗示讽刺下,他很自卑,隐忍,但他无奈改变,甚至说,他不愿改变,他喜欢自己奥数老师的职业。(不止一次,侧面提到张东升是一个教课很好的数学老师)压力大到秃头,他用假发片(别人的毛发)掩盖住了自己的稀疏的头顶,强装镇定,用华丽覆盖住龌龊,道貌岸然。

他的婚姻是他的避风港,他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个不平等的婚姻摆脱从前的贫困,实现社会地位的飞跃,晋升到衣食无忧的阶级,摆脱骨子里的自卑。但是这个婚姻已经分崩离析了,对于剧情刚开始的张东升,这个婚姻的裂缝首先来自于岳父岳母的不信任和自尊上的打压。所以他先干掉了岳父岳母,企图消灭破坏他的婚姻的敌人。杀掉岳父岳母,他在妻子脆弱无助的时候主掌大局,彷佛获得了对于婚姻的掌控权,他快乐了一小阵。

当后面他发现他们婚姻维持不下去的理由就是妻子的出离和背叛,他才狠下心杀了他妻子。他应该是爱他的妻子的,全剧里他唯一痛苦到面部扭曲的片段就是地下车库,挽留无果,并送走将死的妻子。但最后他还是显得很平常得叮嘱妻子开慢点,是他最后的温存,也是他有杀人决心时,变态的冷静的体现。一切直接阻碍他渴望的平静生活的人事物(哪怕这种生活是现实的,是冷淡而憋屈的),他都有毁掉他们的决心,无关爱恨。他信仰无爱的物质,他信仰冰冷的现实,他企图鸠占鹊巢式的偷走他妻子的阶级所享有的相对富足的生活。他就想以他自己的兴趣做一个普通的数学老师。

———————————————————

那么接下来看看小主角朱朝阳,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离婚,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在景区工作,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对儿子的唯一的问候就是“妈妈回去给你做鱼吃,鱼吃了补脑”和“记得早餐喝牛奶”。当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好妈妈时,仔细发现这些关心都是浮于表面的,物质层面的简单问候,从来没有深层次的心灵交互。所以家长会上,朝阳妈妈被老师找去谈话。谈话里提醒他妈妈朱朝阳似乎没有什么朋友,指出在老师眼里是一个对小孩心理健康有影响的事情时,朱朝阳妈妈竟然不以为然,表现出很不屑,说出“朋友是出了社会才需要的”这样很不负责任的话。可见朱朝阳一直被妈妈要求成绩很好,朋友并不重要。而作为懂事且早熟的朝阳,他一切照办了,他成为了他妈妈理想中的好儿子。撇去懂事一说,朱朝阳也不得不成为他妈妈的好儿子,不照办的结果也是恐怖的,可以在他妈妈逼他喝牛奶,和给他擦嘴边的牛奶渍可以看出。(包括说好了记账再给钱,除了是培养小孩的金钱观,也看出他妈妈对他的控制欲。每笔钱都必须是合理的符合妈妈要求的。)他妈妈的爱是单薄且有强制性的,并无温暖可言。

他妈妈作为第一监护人,显然是极其失职的,对于朝阳是一直“absence”缺失的状态(总是在朝阳出事以后才现身,朝阳一整个暑假都在外面到天黑根本管不到),加上之后朝阳被王瑶弟弟绑架,从水产厂死里逃生出来,被警察问话以后,妈妈反问朝阳为何撒谎时,是不是更爱抛弃了他们母子的爸爸时。朝阳表示他什么都清楚,什么都记得,是朝阳妈妈逼着爸爸离婚,朝阳心中相比较出轨的爸爸,因为自尊,直接破坏这段婚姻妈妈更让他受伤。而且他的早熟让他洞察人性,他知道他的父母都是“只在乎自己”的人,自私自利的人。

这种自私的特征在他母亲身上甚至更明显,除了让朱朝阳不用交朋友,在第二集吃饭的片段也可以看出来。当朱朝阳关心景区无端丧命的两个人时,他妈妈回答却是那么事不关己,毫无同理心,“死了”和“和景区没什么关系,最多赔点钱”。

(以上对于朝阳妈妈的讨论,并非想站在道德至高点讨伐这位单亲母亲,只不过想把这个拿出来讨论,想把这个看成一个可悲的社会现象,有思考才能更好的改变吧。社会对这位女性是极其不公平的,朝阳妈妈也是缺爱的。举个例子,她和马主任明明是光明正大的恋爱,却搞得偷偷摸摸。一是不希望朱朝阳受任何影响,或者难堪;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众对于单亲母亲的定义从朝阳妈妈两位女同事的讨论可以看出:“孤儿寡母”,多刻薄啊,离异的男性可以重组幸福家庭,为什么离异的女性被stereotype出一种苦大仇深的形象,连周春红出去见马主任的口红涂上又要擦掉一层怕太显眼,怕这个社会对她的恶意!周春红吃橘子那场戏大家都记得吧,让周春红彻底放弃,是马主任抛出的那个理由,他老家给他介绍了一个女人,“没有孩子”。言下之意,她不像你,没有拖着一个儿子,她不是一个像你一样的二手女人。多残忍啊……每个人都有活得漂亮的权利,但社会对于女性的却那么不宽容。其实对所有小众群体都是。这些也或多或少导致了朱朝阳妈妈对于朱朝阳的爱是不完整的,缺失的这个事实。)

朱朝阳得到的温暖的爱竟然全部来自回忆,父亲的关心是带有温度的,一起游泳吃冰那样天真烂漫的快乐。这也是他相信童话的原因,他内心仍然有美好的希望,因为他曾经获得过这样的爱,他渴望有父母的爱, 特别是父亲给予的有温度的爱。但朱晶晶的存在把父亲这么简单的关心都剥夺了。全剧里其实朱晶晶是最幸福的孩子,她有着父亲和母亲全天候的照顾和陪伴,剧里出现的其他人都是缺爱的。王瑶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不得不说她是一个无比敬业的母亲,每天接送上下学,也记得给晶晶准备演出裙子。之后也是她的母性和第六感让她第一个认定杀害女儿的凶手。(为什么朱朝阳是guilty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朱晶晶的死,在文末评论里有解释)所以当晶晶踩了朝阳的鞋子(朝阳获得的父爱的象征),或许真的是无心之举(当普普质问她时她完全不自知),但加上王瑶对于丈夫和前妻生下的儿子的刻薄,对于朝阳,这一切显得那么尖锐。让嫉妒和恨都变得合理和正义。晶晶太幸福了,以至于她的存在整个缺爱的剧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所以她几乎必死无疑。

———————————————————

张东升和朱朝阳两人虽然生活得如此憋屈,但这种状态却是平静的,适应以后,对于两人来说竟然是可悲得那么自然。

洪水猛兽一般闯进他们的生活、打破一切脆弱规则的是两个福利院出逃的小孩。一个是朝阳小时候的玩伴叫严良,另一个是渴望筹钱救弟弟的小女孩普普。

严良的父亲的遭遇没有交代清楚,但隐隐带着一种含冤的感觉,入狱原因也是为兄弟两肋插刀,之后仍然相信人性道义,让儿子出事就找当年的兄弟,结果这些社会人早就翻脸不认人了。只有老警察还心存愧疚,将他送进冷冰冰的福利院。严良的遭遇就是所谓事态“炎凉”,我相信这是编剧取名的由来。他的出现象征着社会的黑暗面,(赞一下剧组服化道,严良一直穿无袖上衣,就是很明显没有朱朝阳体面的感觉,细节见良心)最先也是他以“弟弟打着玩”的借口掐断了朱朝阳的报警电话,提出了之后一系列疯狂的计划。他一直都在以他的角度践行着“一个好人”(“严”格的“良”人)的目标,他似乎是问心无愧的。但他不知道的是,自从他提出敲诈勒索的计划,就已经踏入了违法犯罪的河流,他的逻辑源头浸染在悲哀世道里。他的好人逻辑一开始就偏了,他想成为的好人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好人。底层的人伸张正义似乎没有正道可言,严良不过是炎凉事态里的悲哀产物。他的勇敢和善良不能打破这个僵局,他的勇猛也成了慷慨赴死的困兽之斗。

而普普的存在则是“童话”的象征,她的任务是给她弟弟筹钱,三十万,诡异的数字,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想出自己筹钱救弟弟本身就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是美好的童话故事。当朱朝阳问普普,她认为笛卡尔是什么结局时,普普说“当然是童话”,因为“童话是美好的”。

她对于朱朝阳就是完整家庭的象征,她守护朝阳的对于完整家庭的期待。当朝阳的鞋子,他获得的父亲的温柔的爱的象征,被朱晶晶踩脏时,普普一个人起很早默默得给朝阳擦鞋子上的黑脚印。当朱朝阳将妹妹从五楼推下去,她也包庇了他,守护着美好的童话。

而普普对于张东升,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女儿(在麦当劳被认错)。而张东升全剧里唯一接收到的温暖竟然就是普普给他贴的那个创口贴(所以他回到车里还摆弄观摩了一下这个创可贴,比了一个孔雀,显示出一点童趣。人在展现童趣的时候是最真诚的,无戒心的。)他的校工身份也是对他来说比较纯粹的,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其余所有关系不是背叛就是敲诈利用。

两人期望总结就是张东升假借看望,向朱朝阳要水库钥匙清理尸体时说的,让一切快结束吧,我做回我的校工,你做回你的好儿子。

张东升自卑低贱到骨子里,记得剧里王瑶黑社会弟弟和他对峙让他跪下,他二话不说直接跪下了,没有反抗,他从来就不想惹事,他像一只寄生虫苟活于现世,他低贱到没有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毕竟自杀也需要一些刚烈和决绝。

在剧末张东升和朱朝阳的对手戏里,张东升求求朱朝阳用刺刀把他杀了,这样朱朝阳就可以变成他了,背负着杀人犯的罪名在世界上窝囊苟活、踽踽独行。张东升眼里这种苟活是比死亡更大的惩罚。但是朱朝阳在心底那么早以变质的爱的引领下,没有杀了张东升,而是悬崖勒马,保存了自己最后一份体面。

———————————————————

东升朝阳,现实幻象,白船无帆,事态炎凉。在缺爱的世道里,没有人是幸福的。盛夏冰凉,你无处可藏。守住现实比较守护童话更需要执行力,但守住童话需要比守住现实更会说谎。信仰现实的被现实杀死了,信仰童话的通过欺骗自己活下去。

一切又归于平静,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海滨小城里又一个有些漫长的暑假罢了。

 3 ) bug收集,我的疑问

1.你是个十多岁的小屁孩,带两个福利院跑出来的朋友去景区爬山,无意中排到有人杀人,你妈在景区上班,你会: A.打电话报警,为保护朋友说自己一个人去玩看见有人杀人; B.跟你妈说实话,挨顿打后给你妈看录像,让你妈报警; C.给凶手写封信,劝他从良,千方百计找凶手在哪里上班,给他亲自送过去 2.你是个十岁都没有的小屁孩,你朋友被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十岁不到)欺负了(踩对方很喜欢的新鞋),你现在遇到他妹,想为他出头,你会: A.找机会上狠狠跺上一脚; B.也弄脏她的新鞋或者新衣服; C.把她诱骗到顶楼杂货间,劝她不要欺负人,逼她道歉,恐吓她让她惊慌失措从五楼摔下去; 对不起,看了三集,我真欣赏不来,不知道这9分是怎么出来的

6.21更新

看完,又发现一些无法理解的bug,看看豆友们能不能解惑答疑

3.你是一个景区工作人员,今天来了个疯女人莫名其妙的占领了景区广播室,在广播里用各种恶毒的话攻击你和你儿子是杀人凶手,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她来找麻烦了,你会:

A.通知景区保安把这个疯子赶出去,拉进黑名单永远不能进景区

B.打电话报警,让警察把她带走,之后起诉她诽谤罪,要求赔偿精神损失

C.冲进广播室,利用广播告诉所有人你那天没有值班不是去杀人,而是跟上司去酒店开房了

4.你是个小孩,刚刚跟你朋友成功从一个杀人犯手里讹诈到了三十万,你打算逃离该城市,结果遇上台风所有交通工具停滞,而你又没办法求助于警察,你会:

A.利用这三十万去找个安身之所

B.我是个小屁孩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我会保护好我自己和同伴,离杀人犯越远越好

C.回去找那杀人犯,求他好心收留一下

5.接上一题,你是被讹诈的杀人犯,而你被敲诈勒索的钱是你借高利贷弄来的,现在证据已经到手,但诈骗你的三个小孩中有两个来你家找你,你会:

A.找机会把他们绑架,让第三个同伙来赎人,趁机抓住最后一人,最后销毁证据并拿回钱

B.不想再杀人了,把他们赶走或者抢走他们的钱,让他们自生自灭

C.看他们可怜,想到自己也想有个女儿,大发慈悲收留他们,还把岳父岳母的房子给他们住,让他们撸猫

十二集看完了,我感觉这评分不应该这么高啊,能不能来个人回复一下我的疑问,杠精可以滚了

 4 ) 如果它改编自朱朝阳的日记呢?

刚看完全集,可以说后面6集和原著基本没什么关系了。

如紫金陈所说,原版的结局是铁定播不了的,但他追完之后表示很“满意”。那么他到底满意在哪里呢?

陈思诚在唐探1里写的最出彩的角色,就是张子枫的邪恶小孩,可以说这个角色的反转直接拉高的整部电影的高度。毫不避讳的说,这个人设就来自朱朝阳。

剧里和书里,朱朝阳都在写日记,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线索,因为录像证据被销毁后,他的日记成了警方唯一的证据,所以他的日记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警察和“我们”看的。在他的日记里,他当然不会是个“坏小孩”,他做的错事都是被逼无奈或者情有可原,他是品学兼优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所以,我们看到的剧,与其说是根据紫金陈的小说改编的,不如说是根据朱朝阳的日记改编的。“我们”作为局外人,自以为聪明不会受小孩子的蒙骗,但殊不知我们从一开始就掉进了他编织好的谎言里了,“小孩子不会撒谎,就算撒谎也一定会被大人揭穿。”

第11集片尾曲之后突然出现一个彩蛋,是朱永平听录音时发现了朱朝阳拉开他手包拉链的声音,此时他抬起头看了他女儿的遗像,然后甩给自己一巴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他已经明白儿子在撒谎了,但他还是把录音删掉了并且加倍对儿子好。这本可以存在于正片里面,但却突兀地出现在彩蛋里,是不是说明,正片里的是朱朝阳的日记版本,而彩蛋是现实情况呢?

至于结局在学校出现的严良,他显然不像个阳间的人,那么是否暗示他已经死了呢?而普普,她的“结局”是没死,还救了她的弟弟。但在书里她哪来的什么弟弟?并且她晕在张东升家里后,就再没出现过。

小说里死的人,剧里都对他们的死法做了修改,但殊途同归的是:他们还是无一例外的死去了。也许只有按电视剧里的死法和情节发展,朱朝阳才能“过审”吧,他才能干干净净地“重新开始”。

再补充一句,我认为朱朝阳的朝应该读“zhāo”,呼应张东升的名字,合起来叫“朝阳东升”,这也是原作者在微博里提过的。剧版结局里他们两个都身穿白色衬衫,也许,朝阳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活成了东升,又或者,他终究会成为东升。

 5 ) 谁是坏小孩,谁造就了坏小孩(含结局与细节分析)

这部剧好到让我觉得超前点映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了,真值。

首先必须夸到飞起,本剧制作精良、剧情引人入胜、演员演技过硬,选角堪称完美,人物塑造极其鲜活,配乐和细节都值得拿出来反复分析玩味。如此水平,别说国内,美剧、韩剧、日剧近期也没有看到如此完整而风格鲜明的作品。

除了佩服制作团队,看到这么优秀的流媒体内容,简直开始相信爱奇艺能做东方Netflix了哈哈。

巧的是上一次为电视剧写剧评还是三年前的《无证之罪》,同为紫金陈的作品改编,主演都有秦昊,但《隐秘的角落》无疑更甚一筹。

于是我写了这篇长文,从结局分析到创作意图、题材解读,希望同样喜欢本剧的朋友能够一读。

先来说一说结局,已有不少人写了分析,也看到一些分歧,争论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严良和普普是不是死了,是什么时候死的;

2、朱朝阳的“黑化“程度,朱晶晶究竟是意外踩空,还是朱朝阳将其推下楼的;

3、欣欣这个角色是否真实存在,普普是不是才是全剧“大恶人”。

那么我来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会尽量避免和目前已有的热门影评重复。

1、严良和普普死了是板上钉钉的,普普死于哮喘病发,而我认为严良死于船上打斗,而不是火场。

最明显表达“严良已死”的一幕,是朱朝阳选择隐瞒一切以求重新开始,在开学典礼上,严良穿着一件白衣服突然开门走进来的镜头。

逆光中,严良进门,满屋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侧目,都没有看到他,很显然他并非真实存在。而他的表情则是明显的愤怒,只有朱朝阳转过来和严良视,片刻就扭回了头,不再看严良,严良则是又盯了朱朝阳一会,表情严肃而失望地转身离开了。

这里的表达意图十分明确,若严良还活着,他以虚拟形象出现违背常理。严良最后一次对朱朝阳说的话是“不要成为张东升”,而朱朝阳的选择很明显,他没有跟警察说实话,而是隐瞒了真相,这里的严良象征了“朝阳最后一丝对坦白真相的纠结”,而最后,他选择了幻想一个“童话”,自欺欺人地“重新开始”。

后续严良和老陈其乐融融的画面也符合这个和现实背道而驰的“童话”设定。前面的剧情严良将三十万扔到了老张家里,就算破案,依逻辑来讲他还是要进少管所,再者以他和普普的感情,他没有去哈市陪伴普普配型,就从老陈嘴里听这么随意的一句欣欣配型成功的happy ending?本剧一直都很注重故事完整度,绝无可能如此草率。

这个镜头总能想起《告白》

另外就是船上严良在船边落水前的段落。不少分析也有讲到,朱朝阳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在“借刀杀人”,他是故意引严良去找张东升。

这个观点我也是肯定的,首先朝阳明明没有复制影片,那就没有必要提到复制卡,还非选在环境逼仄张东升在场的麦当劳,其次在船上他也是故意引严良和张东升发生冲突,整个过程中他既没有过去帮严良对付张东升的意思,也没有流露出丝毫对严良安危的担心,甚至没有在多次和张东升同框时询问过一次普普的下落。

在最后一集中,朝阳也明确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开了门”,在经历了一系列惨案之后,朝阳想要抹去一切重新开始的心早就大于了他对三人友情的珍视,而这个“重新开始”的前提就是抹去故事中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存在。

所以船上的严良和张东升打斗,张东升突然放开严良,严良又落水,这段的镜头的剪辑看起来并不连贯,并且很跳脱和别扭。严良落水前,朱朝阳也没有丝毫要拉他上来的意思,而是很平静木讷地听他说出了最后一句“不要成为张东升”,这个过程都不太符合常理,同时,这个镜头的色调也不真实感极强,前后变化很大。

当朝阳看着船边的严良时,天空是深邃而云彩密布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几集表达三人友情的“幻想飞船”的童话色调,而在此之前和当警察赶到后,类似的角度,天空是发白而万里无云的。镜头的差异之大,你们自己感觉一下。

朝阳看着严良时的天空,和警察赶到后的天空色调对比

因此可以推断,严良在打斗中被张东升捅死了,后面的部分是朱朝阳为了“重新开始”自欺欺人的“幻想童话”。

另一些分析认为严良在火场就已经丧生了,我不赞同,一个是朱朝阳对火场父亲和继母丧生最后给出的说辞是还是继母为了朱晶晶的事把他绑过去的,如果警察还发现了严良的尸体,这个说法在逻辑上就很难蒙混过关,另外如果前面严良就死了,最后的一整段对峙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整个过程要表现的是朱朝阳步步“黑化“的递进。父亲和继母的死是意外,朱朝阳为了私欲选择隐瞒事实;严良和张东升的死则是朱朝阳设计为之。

(我知道原著中爸爸和继母的死也是他设计的,但剧我认为就是改编了的。)

普普已死就无须多言了,“普普没死”这件事只有一个论据支撑,就是张东升在打斗中放开严良然后说“我早就送普普去医院了”,前文已经说了此处开始已经是朝阳的“童话想象”了,因此并不是真实的。

而且按道理说严良和朝阳都并不知道普普哮喘病发没有及时用药的事,张东升不是应该说“普普很安全”或“普普在xxx”之类的么?

还有就是警察出发抓人前说“岳普找到了,抓捕张东升”,那找到的是尸体就比较合情理了。再者这么严谨的剧,普普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也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见普普哮喘病发身亡被张东升弃尸才是真相,“童话”幻想是基于这个延伸的。

2、朱晶晶不是意外坠楼,就是朱朝阳杀了自己的妹妹。

大家都知道本剧是由《坏孩子》原著改编的,原著中的三个孩子的黑暗程度远远大于剧中,设计杀人和对生命的蔑视表现的比较明白,朱晶晶就是朱朝阳杀的。

当然二者的剧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就不展开讲了,但总体来说剧的改编非常出彩,一个是对许多动机做了合理化,感觉更有血有肉,对“人性之恶”部分的表达也铺垫更足,相对隐晦的表达也更具电影的所谓高级感(原著情节还挺露骨,用词还挺粗鄙的。。);另一个则肯定有为了GDZJ能够GS而改编的,如果剧中直接演朱朝阳杀了妹妹,首先肯定是要让很多观众不适的,其次结局朱朝阳是必须被绳之以法的,那么这个“真相还是童话“的选择和最后这种震撼内心的感觉就没了。

最后普普留的信已经很明白了,“少年宫的那件事我从来没有跟严良哥哥提起过,也不会告诉任何人,我会永远替你保守这个秘密,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一天你能有勇气说出来,那才能真的重新开始。”

“她把朱晶晶引到楼上杂物间,他们对峙吵架,然后朱晶晶失足摔下去”这个故事他们已经给严良讲过了,那还有啥事是严良也不能告诉的呢?也只有朱朝阳在晶晶言语相讥时,激动之下将朱晶晶推下去的事实了。

有人说是“见死不救、间接杀死”,最后严良落水那段是一种暗示,我觉得有点牵强,那意思是朱晶晶踩空和掉下去之间她在窗台上挂了一下,朱朝阳有机会拉她上来?我觉得这样剧情合理性挺弱的。

普普写给朱朝阳的信

而朱朝阳的黑化递进过程和心理变化这个我会留在后面整体分析时候讲。

3、我不认为普普是“大恶人”,以及其实欣欣这个角色其实不重要。

有一些分析搞些“细思极恐“的标题党,说普普看到朱晶晶唱小白船时出现意象,父母和弟弟在一起的照片出现,说明欣欣早就去世了。我觉得这个有点过度解读。

先别说在这个设定下,得普普自己编出来弟弟是什么病,还要配型,手术费三十万等信息哄着俩大哥哥团团转,中间还演过普普得到弟弟的病恶化了,着急想去哈市等信息,最重要的是“欣欣不存在”或者“早就去世了”这个信息对剧情其实起不到什么加强作用。要说严良是被普普骗出福利院,那实在也谈不上,严良本来就也想找他爸,也不想待在福利院。

另有一些人分析普普是个BOSS一般的存在,欣欣也不存在,她就是一路坑害团队,我觉得有点过度解读了,普普和严良其实还是有些工具人属性的配角,“恶”主要还是展现在张东升和朱朝阳这两个角色身上,普普的行为更多地是在推进剧情、推波助澜。

“欣欣“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书改编为剧的时候,对动机作出的合理化解释,他们敲诈勒索是因为“给欣欣治病”这样一个有说服力的动机。欣欣没死、存在与否在这部剧里并不重要,也不太值得纠结,对本剧内核没影响。

要说普普有啥问题,大概就是她严重缺爱、是非观不健全和有些表演型人格吧,跟严良的“憨、直“确实有很直观的差别。但说坏孩子指的是普普,最坏的就是她,我觉得故事的内核就很奇怪了,为什么要搞这么个设定呢?就为了故弄玄虚?

其实我觉得“坏小孩”这个词的意思是:朱朝阳是一直是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孩子”,最后他做的所有事都是希望能重新开始,再次变回一个“好孩子”,但他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小孩”。严良和普普两个人则本来就是表面“坏小孩”(福利院偷跑出来、说谎成性、父母是罪犯),这两个人物的剧情张力没有朱朝阳那么大。

第十集开头狐狸请三只小鸡来家里做客的动画,也将谁是“坏小孩”表达得很明确了。当其他人都死了,朱朝阳拥有了“重新开始”的权利,也成为了另一个张东升。

仔细看人物特征都是很明确的

此外我还想说的是,没必要把所有逻辑点都和原著对比,强行引申解释,虽然有因为审查而隐晦表达的部分,但书和剧还是不一样的,剧中“坏孩子”坏的程度、坏的动机和原著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以上就是对结局的解读了,在看懂这些的基础上,我想聊一聊这部剧到底在讲什么。

首先是这两个人:朱朝阳和张东升,朝阳东升,本就是镜中人。

而在结局时刻,张东升死了,朱朝阳则成了另一个背负真相、活在谎言中的张东升。

张东升是个什么样的人:寒门贵子、痴迷数学、老实本分、万事隐忍,为了妻子定居在无亲无故的城市,做了上门女婿,却没混上个真正的教师编制,只是个少年宫老师,秃顶,清贫,开车向妻子借,妻子家的亲戚都瞧不起自己,生育能力有问题,妻子出轨且准备离婚,岳父岳母早就认为他配不上女儿。

朱朝阳是个什么样的人:全班第一、痴迷数学、性格内敛,班上的同学孤立他觉得他“假正经”,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过着拮据的生活,母亲自以为对他无微不至,实则只停留在“吃得好“、“考第一”两个简单的层面,父爱则是基本缺失,他努力去够的父爱在同父异母的妹妹那里则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

除了性格和背景的相似性,对“重新开始”的执念,让朱朝阳最终成了张东升。

张东升两次杀人前都问了一个问题:“我还有机会吗?”第一次在岳父岳母那里得到否定答案,他杀了他们,其实比起泄愤,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他们的死能让已经漠视自己的妻子能和自己再次交心,结果也是如此,妻子伤心过度,先是捶打他,再是伏在他怀里哭泣时,他满足极了。

但这种满足并没持续多久,他又发现妻子早就有了外遇,打定主意离开自己,送妻子走的时候他又问,“我还有机会吗?“,再次得到否定答案之后,他送妻子上了黄泉路。

连对几个孩子也是这样的,他在麦当劳给普普挑玩具的时候流露的怜爱也并不是假的,因此当他发现孩子们的“背叛“时,愤怒是那么真实。但这些奇怪扭曲方式获得的片刻的感情,注定都会被推翻。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人,连“勒索自己的人”都算是少有的“和自己有联系“的存在了。

张东升“短暂地得到过妻子和孩子们的爱”,就像朝阳“短暂得到过的父亲爱”是一样的。

前期朝阳爸爸的父爱一直是奖励式的,朝阳考了第一名他就带朝阳吃饭、买鞋、边打麻将边对牌友炫耀,但朝阳真正需要什么,开不开心,他从来不曾关心。女儿死后,面对疯疯癫癫的妻子,他填补空虚将关注给了朝阳,则是出于愧疚和补偿。

但朱朝阳是如何得到的这种关注呢?他是发现父亲偷偷放了录音笔之后利用了父亲的愧疚,说了一番“我应该替妹妹去死”的话。这份爱本来就基于谎言,为了掩盖一个谎言,只能制造更多谎言。父亲给他量身高,带他游泳,和他用心地聊天,这用谎言换来的关心,能持续多久呢?(虽然他爸听到录音里的拉链声,但也会立刻就认为朝阳杀了妹妹吧,我觉得他应该会觉得朝阳看到他录音还没揭穿而更内疚。)

朱朝阳同样是“重新开始“了两次,第一次是朱朝阳期望妹妹死了,他就能重新得到父爱了。之后事情失控酿成一系列惨剧后,他执着于再次“重新开始”,而终极“重新开始”的办法只有,抹去普普、严良、张东升这些人的存在。以后他就可以继续扮演好学生,照顾妈妈,“正常”长大。

父亲在冷库中濒死时的遗言是“忘掉今天的事,重新开始”。其实我对他爸爸到底有没有说过这话也是质疑的,因为前面的剧情中朱朝阳根本没有来得及解释发生了什么,“朱晶晶死的时候我在五楼”这句话也是爸爸死了之后才喊出来的,在当时的情形下爸爸说快跑或者报警之类的都会比重新开始要合理。

不管他爸是不是这么说的,总而言之这里表达的也是朱朝阳对于“重新开始”的执念,和解释他后面的所有行为。

对于“重新开始“和“童话”这两个概念,本剧可以说是首尾呼应地反复点题了。朱朝阳和张东升都讲过笛卡尔的故事,张东升死之前也说了一句:你可以相信童话。

言下之意,你可以“重新开始“,方式就是掩埋真相,编造“童话”,自欺欺人地过完一生,而这一刻,朱朝阳成了张东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剧最厉害的地方,是对现实题材的刻画。

近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题材的影视作品真的不少,但有很多都是隔靴搔痒、生搬硬套,斗殴、早恋、堕胎、自杀、明目张胆的校园霸凌,大部分国人的青春未必有这么激烈而出格。(当然也有不错的,比如《狗十三》)

但和父母的隔阂、沟通断层,深刻的敏感和孤独,是绝大部分人真实经历过的青春。

剧中的朱朝阳就是90后的年纪,时代背景造就,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且因为和父母的成长背景差异巨大,很难做到真正的沟通与理解。

前面说了朝阳父爱缺失,那母亲呢?

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就看到,老师向她反应朱朝阳虽然成绩好,但不爱与人交际,本来是很善意的,但朝阳妈妈直接阴阳怪气、夹枪带棒地讽刺老师,强调“孩子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而她所坚持的“好母亲”的标准是,一心一意照顾好他的身体,感动自己式地牺牲幸福,她固执地坚持着“朝阳必须把奶喝了才能睡觉“,“我必须等朝阳成年了才能谈感情”这些“好母亲信条”。

但在这“无私奉献的母亲”的表象之下,则是另一种“自私”,她固执地相信“孩子只能是孩子”,不应该懂得大人的复杂感情,将离婚的缘由也粗暴地简化作“你爸爸抛弃我们母子”,她完全没想过幼年的儿子对这些也是有记忆、有自己的理解的。

如果你质问这样的母亲一句“你为何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势必回以“我已经辛辛苦苦拉扯他长大,你还想要我怎样。”

这是这个时代亲子关系的普遍矛盾,也不能简单地说谁错了,但往往就是悲剧感扑面而来。父母和孩子都小心翼翼地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从来没有过平等的对话,也没有人是真正快乐的。

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未来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容易“爱而不得“、“爱无能”,这一切也源于家庭关系里的孤独。

也许很多人的原生家庭是大体美满的,没有这么戏剧化的分崩离析。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少年时光里,大概都有向父母长辈“隐瞒真相”,给他们粉饰出他们期待中孩子应该有的“童话”模样的时刻吧。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父母是真真正正了解你的呢?

其实,理解这一切才能避免悲剧继续发生,接纳自己、面对现实、表达自我才是情感与关系稳定的基础。

我想比起展现一个环环相扣的“少年之恶”悲剧,这才是本剧最后的字幕“献给童年”的真正含义。

希望我们都不是下一个张东升。

 6 ) 为笛卡尔澄清——还原一个真实的笛卡尔瑞典之旅

  本剧不断强调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与瑞典公主的爱情故事,甚至为公主写情书创造心形线, 最后在公主的父王的干涉下,笛卡尔为情而死 !作者完全瞎编甚至污蔑了笛卡尔,为科普留下了可怕的造谣(哪怕作者说的真实版本,也是瞎编的)!我们不能为了小说,不能为了电视剧,去如此造谣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

  1、心形线( Cardioid )是1741年意大利数学家乔瓦尼·迪·卡斯蒂永( Giovanni di Castiglione )发表的。而笛卡尔死于1650年。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心形线与笛卡尔有关!

心形线,顶端是圆的,电视剧画成了尖的

  2、 勒内·笛卡尔( René Descartes ),并不是什么穷小子,流浪汉。他在当时已经是享誉欧洲的大哲学家(数学家这个身份在当时远不如哲学家)。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他最有名的一句话 “Je pense, donc je suis”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处于基督教的新旧教冲突激烈的时候,所以笛卡尔对宗教很有研究——这里划重点,等下继续说。

笛卡尔

  3、并不是什么公主,而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Drottning Kristina)。她认识笛卡尔时,她已经登基了18年。也就是说,她6岁登基。她的父王死了18年了!她的父王,就是瑞典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古斯塔夫二世( Gustav II Adolf ),三十年战争中,战死于沙场。请问,公主的父王,坟头草都长了十八年了,会对笛卡尔与公主的事儿,发表任何看法吗(无论是阻止还是赞同)?

  4、并不是笛卡尔流浪到瑞典。当时,24岁的瑞典女王十分仰慕53岁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于是,瑞典女王,通过瑞典外交大臣,照会法国驻瑞典大使皮埃尔·夏努(Pierre Chanut),请求法国政府派遣笛卡尔前来瑞典讲学——注意,这是相当官方程序的外交邀请!笛卡尔就是这样,来到了瑞典。——注意他们的年龄差距!

  5、笛卡尔其实根本不想去瑞典的。因为他当时年老体衰,身患慢性疾病,惧怕严寒。而瑞典处于北欧,邀请他的时候,又是深秋了。如果他去瑞典,肯定要在寒冷的北方过冬,会加重自己的病情。此外,法国是天主教(旧教)国度,笛卡尔自称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天主教信仰。而瑞典是新教国度。根据新教当时的教义,新教的领袖不是罗马的教皇,而是该国的国王。所以,瑞典女王就是瑞典的新教领袖。他们俩宗教不和,导致笛卡尔对瑞典之旅并不感兴趣。但是,因为是政府出面,所以笛卡尔在最后还是踏上了瑞典之旅,也是死亡之旅。

  6、笛卡尔怎么死的?笛卡尔到了瑞典后,当了女王的学术顾问(并非家庭教师)。但是他和女王之间,只讨论哲学与宗教问题,根本没涉及任何数学方面。很快,这两人就发现,他们互相不喜欢对方——女王对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感兴趣,笛卡尔也不喜欢教女王古希腊语。由于女王国务繁忙,所以笛卡尔只能在早上五点给女王讲宗教哲学。但笛卡尔并没住在王宫,而是住在法国驻瑞典大使皮埃尔·夏努的家里。想一下,整个冬天,每天凌晨,天还没亮,一位患病的老人,奔波于两地,如何能休息!并且,当时的笛卡尔,还给学术对手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也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下了一个挑战书,看看谁先利用“测量大气压强来准确预测天气”的课题(气压的单位就是帕斯卡)。于是,除开与女王讨论宗教哲学,笛卡尔在瑞典,更多的投入到测量大气压强的科学实验中!哪有功夫和小姑娘谈恋爱!如此的操劳过度,导致了这位老人,没有熬过这个寒冬,到了瑞典4个月后,就因严寒与肺炎病逝了。(不是黑死病!)

夏努的住所旧址,笛卡尔死于此

  7、笛卡尔对女王的影响。女王本来是一个新教徒,但是一直偏向于天主教的某些想法,所以她才邀请了笛卡尔。在与笛卡尔相处的四个月中,女王居然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天主教徒(旧教徒)。在笛卡尔死后4年,也就是1654年,她正式辞去王位——原因两点:1、新教国家瑞典不允许女王是天主教徒。2、女王生活比较奢华,花钱大手大脚,遭到批评。女王退位时,才28岁。她的退位,意味着瑞典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瓦萨王朝的灭亡。

  8、关于女王的性取向:女王终身未婚。她认为婚姻“好得不能与爱情共存”。她喜欢穿着男人衣服,或在服装上同时展现男性和女性风格。她的性取向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现代传记普遍认为她是女同性恋者。所以,她成为现代许多女性主义者与女同性恋组织的偶像人物。

克里斯蒂娜

  综上所述,我实在无法理解:作者翻来覆去的描述笛卡尔与克里斯蒂娜的爱情故事,还有模有样的给出了两个版本:一个真实的版本,一个童话版本——其实,这两个版本,都是假的!都是地摊文学瞎编的造谣版本!

  求你们放过笛卡尔吧!别再造谣他了!

 短评

其实从我的角度,最后一集是显而易见的烂尾了。哪怕是学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层故事也要做到合情合理,深层故事才有发掘的价值。而这剧最后一集的表层故事里,张东升、朱朝阳和严良的行为逻辑是混乱的。但从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我愿意给这个剧打五星。我完全能够想象这个剧在改编过程中的艰辛。很多时候我自己面对苛刻审查与IP资本的双重压力,最后就是选择破罐子破摔。而这个剧真的做到了在尽最大可能去呈现出创作者的追求和情怀,对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然后还有这么一群非流量的真正表演者,去用心诠释自己的角色,仔细打磨每一场戏的表达,而最后这样的作品真让那么多观众看到了,并且喜欢上,这是让我非常感动并且深受鼓励的。我本来以为中国影视就这样了,就是混口饭吃了,反正大家都不在乎了。但事实证明还是有人在乎的

7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你知道我有多久没看到这样的国产剧了吗

10分钟前
  • Nobody
  • 推荐

以为不连戏的地方其实都是暧昧的暗示,值得细品。看看大部分黄金热播国产剧的脑残现状,还是宽容点吧,不能那些都考全国卷,单给这个考江苏卷啊……

13分钟前
  • 竹官碧
  • 力荐

弹幕有人吐槽节奏慢,没看过原著,看前两集根本不敢眨眼,张东升人前人后的反差、朱朝阳被校园软暴力、朝阳妈妈的教育理念、严良的身世、普普的内心世界,细节真的太多了,每个角色的人性丰满让人惊讶

14分钟前
  • 有趣的人
  • 力荐

我,笛卡尔,一个感情失败的秃子,追不回我的公主,拿不到我的相机。

15分钟前
  • 浪漫下颌
  • 力荐

选景很到位,破旧的海滨城市搭配上火辣辣的阳光,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有夏天的感觉,非常有代入感。除此之外,我感触很深的是几个小演员们的造型,朱朝阳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班里那些整天埋头看书、不怎么爱说话的学霸们,还有严良的服装、发型和小演员的气质非常搭。总体来说,这种角色设定非常考验小演员的演技,但很幸运,这三个小孩的表现都非常不错,特别是演普普的小女孩,我真的太喜欢了,即使不说台词,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戏。

18分钟前
  • 七月在野歪
  • 力荐

一群电影咖来拍电视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秦昊演的张东升在电梯里被小孩滋水,嘴角微微一撇,怒而不发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安嘉和这个恶魔。一个细节:从朱朝阳选择相信的笛卡尔故事结局,就已经揭示了朱朝阳是怎样的人了。

21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非常好,我挑不出缺点的好。既商业又情怀。

23分钟前
  • 紫金陈本人
  • 力荐

集齐刷口碑利器:年代、方言、涉案、小城、孩子和不红的中年演员。但还是忍不住产生十万个为什么,朱朝阳把小伙伴带到妈妈工作的景区就这么不怕被妈妈撞见吗?两个山头离得那么远,这是用了多小的光圈才能让三个孩子看出那是把人推下山而且推人的就是停车场见过的人,秦昊为什么一点也不挣扎就认了,以三个小孩面对他时所展露的智商,他说自己是去拉人没拉住我觉得也是可以糊弄过去的……还有民警同志啊,发现小女孩坠楼不上去查看还立刻把现场所有人都赶走,这是保护现场还是保护可能存在的疑犯呐(扶额

26分钟前
  • 小安
  • 还行

让张东升杀掉朱永平简直大败笔(可以理解是考虑审查),杀父之仇是太强烈的情感推动力,改变了整个故事的逻辑,如果没有这段,故事是完全可以朝着更黑暗的方向讲述的:三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合力毁尸灭迹,张东升收养普普,严良跟随老陈,朱朝阳一家三口团聚,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大家藏着秘密再也没有见面。人生是很沉重的,我们从小就知道。

27分钟前
  • 基闹
  • 推荐

维持在9.0就OK了,第一次看国剧有了那种刷美剧日剧的优越感,发自肺腑的开心和骄傲。既然都把标准线定这么高了,咱就别再掉回去了吧。别的制作方来看看,别天天拿过不过审当借口,但凡动动脑子就成,是好东西,大家都会花钱的

28分钟前
  • 一毛钱
  • 力荐

音乐真的绝了,朱朝阳这个小孩演的好好呀!细节处理的太好了,一开始的极度谨慎,用梳子上的头发丝放到衣柜门口,检验门柜是否被打开。后面三个小孩抱团取暖的感觉温馨到我了~草刚刚看剧透,他妈温馨个鬼哦,看的我后脊背发凉,坏起来真的不敢想象,人性哦~

30分钟前
  • 肖宗镜
  • 力荐

秦昊+张颂文,两位文艺片男神坐镇,广西六峰山和广东都有取景,时不时还有粤语乱入,一瞬间突然似乎就穿越到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了有木有!这个导演之前在《幻乐之城》似乎就有拍过短片?印象很深,他的镜头运用一直都非常有质感。(希望我没记错)当然,这部剧更让我喜欢的是这三个小朋友,尤其是朱朝阳这个角色。小小年纪就能hold得住这么有层次的角色,未来可期啊!

31分钟前
  • 银河水手XD
  • 力荐

秦昊的是影帝级别的演技担当,看他演技真的太爽了。我单方面给他搬一个痞帅影帝吧。虽然没得过影帝,但他的确是非常非常有实力、有魅力的男演员了,近年来我最最喜欢的男演员!

32分钟前
  • 平淡是真
  • 力荐

秦昊早该演变态的反派啊,这下要成多少孩子的童年阴影……(6.19刷完记,没烂尾,还成了“剧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稳。

33分钟前
  • 小艮
  • 推荐

秦昊演坏男人永远让人恨不起来!加上影帝王景春张颂文这阵容妥妥的文艺电影冲奖标配啊。。。(很想连麦一下娄烨导演,问问他看到秃头的秦昊心生怜爱和疼惜了吗?还是会给一个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眼神哈哈哈哈)

36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力荐

多好的一个张颂文啊!

38分钟前
  • 尝碗粥
  • 力荐

说那么多,就没一个人看出来,这剧很娄烨吗?

4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牛逼,小演员的表演太惊艳,秦昊演这类角色毫无压力,湛江取景选的真好,某一刻都以为在看《风雨云》了......这种国产剧我愿追。

48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还真的是挺棒的,审查把创作逼成了少年派。我觉得最可深究的角色是普普。这个女孩儿是朝阳和东升之外的另一层映射,普普不停地说,我是不会告诉严良的,然后要钱去救一个不存在的弟弟,细想才是毛骨悚然。

51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