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情片英国2017

主演:西尔莎·罗南  艾米丽·沃森  安-玛莉·杜芙  萨缪尔·韦斯特  比利·豪尔  阿德里安·斯卡伯勒  碧碧·凯芙  拉斯穆斯·哈迪克  琼乔·奥雷尔  勃朗特·卡迈克尔  伯纳多·桑托斯  戴维·奥拉瓦莱·阿印德  泰·赫尔利  克莱尔·阿什顿  朵拉·布莱恩  罗伯特·斯蒂芬斯  丽塔·塔欣厄姆  

导演:多米尼克·库克

 剧照

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2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3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4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5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6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3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4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5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6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7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8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19在切瑟尔海滩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05:02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上世纪60年代西方性解放运动来临之前,受过良好教育且深爱对方的两位年轻人在面对新婚初夜时,因担忧和恐惧而产生误解,最终分道扬镳、终身不再来往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这个故事存在《爱乐之城》的那种“如果当初”吗?

早前在电影贴片预告中看到了这部电影的预告片,看到罗南的脸基本上就能确定这部电影不会差到哪里去了,再加上之后出现的作者名——伊恩·麦克尤恩,因此对这部电影更是充满了期待。

光看预告片其实并不是很能完全猜测出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又隐隐约约地能让人猜测出一些东西:男女主角之间有某个东西出了问题。而这种隐隐约约、似是而非的感觉就像是问题本身一样,是一个大家避之不谈却又不得不要面对的事情——性。

之前大四读闲书的时候,有幸读过几本伊恩的书,知道他描写故事基本上都是从小处着眼,但情感的描写非常之细腻,甚至都很让人怀疑他作为一位男性作家,是如何深入细致地描绘一些女性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本片的编剧也是伊恩,虽然没有读过原著,但内心还是相信这种细腻的心理变化会最大可能的在电影中有所保留。自然而然的,在片子开始的前20分钟,我就开始期待导演如何用镜头体现出那些细枝末节,那些难以捕捉的情绪变化。

电影采用了插叙手法,以夫妻两人在切瑟尔海滩边的酒店度过的新婚初夜为主线,时不时穿插一些两人之前幼年和恋爱时的闪回。不出我所料,在一个个细微的镜头下,可以看到两人无声的心理变化:那种拘谨,害羞,紧张,害怕,期待……但这些情绪无论正面负面都被各种回忆和此刻的经历所放大。

女主出生在一个算是比较有钱的中产家庭里,父母管教十分严格,因此对女儿的教育十分挑剔,无论是桌边谈话,到女主幼年和父亲出海,再到网球场边父亲愤怒的质问等等,可以看出女主是一直压抑的状态,碍于父母的权威,为了博得父母的喜爱和关注,能够牺牲自己的意愿,步步妥协退让。这一点最后在海滩上女主自己也承认了,她总认为自己达不到别人的期望,总是要答应他人,满足他人的要求,但其实内心一点都不快乐。

而男主则和女主不一样,出生在一个乡下家庭,家庭并不算富裕,并且家里人数多,因此家人对他的关注并不是很多,即使他获得了优异成绩,但家人要么不感兴趣要么不理解。再加上母亲有些精神疾病,男主多多少少对此感到有些自卑,但碍于面子总是不愿意承认,无论是他在酒店面对服务生的嘲笑,被安排在女主父亲工厂工作等等,他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感到不自信。因此也导致男主郁郁不得志,而这一点在家里得不到发泄,因此他就选择在平时与朋友相处或独处的时候爆发出来。

而恰好这两种性格碰撞在一起,他们都希望一切事情都是完美无缺的,然而一旦问题出现,一个怪罪别人,一个责备自己。再加上两人结婚之后面对初夜同房的问题又毫无经验,矛盾更加升级。

电影剧情慢慢推进着,我们也通过闪回部分了解了这两个人的情感经历。不可否认,他们是真的深爱着对方:为对方演奏,为对方鼓掌,互相鼓励和支持,安慰对方脑功能受损的母亲,接受对方父亲的工作安排,为了讨好岳父的网球比赛……然而这一切都在面对两人对于性的态度上,分崩离析。

虽然可能初夜的那段情节会显得很荒唐(毕竟电视电影上宣传的都是水到渠成、干柴烈火的性),但是两人的反应却都是细思恐极的,因为这可能十分真实,根据他们各自原生家庭对他们性格的影响来看。

就我个人观点,全片高潮有两处:一是海滩上的坦白和争吵;二是男主最后去听女主的演奏会。

海滩上的争吵基本上把两人的心理问题表现的十分完整了。男主出了问题之后因为自卑,觉得是对方是在羞辱自己,再加上冲动的性格,急于发泄,所以将所有坏情绪都宣泄了出来,怎么样都不愿意原谅对方。而女主则依旧认为一味忍耐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她深爱男主,所以宁愿退一万步,允许男主去睡其他女人也不想破坏这段婚姻。

而男主最后看到女主的女儿,才明白女主其实是真的爱着他的,也许只是当时无法接受性(女主自己在海滩上也坦白了,也许之后会改变但她不清楚)。而只怪当时他一时太冲动太愤怒,所以面对女主的挽留,选择了(字面上)turn a cold shoulder to her。这一点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也体现出了那种“一转身就是一个世界”的感觉。

而男主在现代选择最后去一次女主的演奏会,那个场景我觉得简直可以媲美《爱乐之城》里最后那个场景,Mia去Seb's看Sebastian演奏。那种其实依旧深爱对方,但是却最终错过,而音乐里表达的都是当初我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回忆和梦想。看着男女主遥相对望,默默流泪,不禁又让人想起拜伦那著名的《春逝》的诗句:

If I should see you,after long year.如果我们再相见,事隔经年。 How should I greet, with tears, with silence.我将以何贺你,以眼泪,以沉默。

因此到最后镜头切回当初那片海滩,看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作为观众,我不停的在心里问自己:如果当初他们的选择不同,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因为女主最后还是有了孩子,甚至孙子。说明她最终还是接受了性,那她到底是迫于生活接受了性,还是她最后真的改变接受了现任丈夫?我更愿意选择相信前者。就像她自己在海滩上说的,他们可以只有爱没有性,也依旧能够过的很快乐。所以她最终妥协接受了性,那她是否真的感到快乐了呢?如果是的话,为何见到男主依旧止不住眼泪呢?

可惜这部电影不是《爱乐之城》,没有办法有幻想的平行空间存在,那个当初改变两人命运轨迹的又一种结局。(当然我觉得这个也是可以的,毕竟伊恩和罗南之前合作的《赎罪》就用了这个手法,不过这样就会显得现实更加残忍。)

最后说说电影拍摄本身。本片的画面和色彩实在是太美了,还有女主的各种裙子和英国的自然风光,有好几次都想截屏做背景了哈哈。而且可能是因为故事主要发生在60年代,所以电影画质还有一种颗粒感,不是现代那种特别清晰的感觉,多增添了一份意境。

而电影的音乐也很优美,可能和女主的音乐背景有关,全片大部分都是古典乐,尤其是两人相处的时光,但演到最后却发现,男主其实爱的是摇滚乐(从之前学生时代去酒吧听乐队演奏再到最后开了一家唱片店),所以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也是一种暗示,其实两人需要面领的挑战不仅仅是性,还有社会阶级甚至是音乐品味?

全片的镜头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还是细节捕捉(如两人交握的手,以及两人在酒店桌下的脚等等),都十分美丽。可以说构图十分匀称美观,尤其是最后两个人海滩分手的场景,一个长镜头从男主冷峻的面容一直延伸至将两人全身都呈现在镜头中,并且随着镜头调整,在之后几分钟内依旧努力将越走越远的两人包含在同一个镜头中。到了最最后,到达了镜头范围的极限,只能让女主慢慢走出了镜头,留下男主孤单的背影和绵长的海岸线。

男女主的表演都十分到位,女主罗南自然是不用说,心理上的变化从细微之处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去见牧师时微微皱起的眉头,阅读“小黄书”时那种不是很自在的感觉。而男主体现出的那种有些呆呆的老实,又十分感性(会偷偷抹眼泪),到后面在海滩上的暴怒和冷酷的情绪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再到最后和他人诉说自己的故事时的神情以及最后见到女主不可抑制的眼泪,表现可以说是十分惊艳了。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给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感觉很小,但又总是真实细腻的可怕,就像一张细密的网,看到最后将观众的情绪全部包裹了起来。于是,我觉得有机会要去好好拜读一下原著。

 2 ) 《在切瑟尔海滩上》——爱能比死还冷

在空荡的海滩上,在一艘破碎的渔船边,一对相爱的新婚夫妻在此永别。极简的构图带来无尽的视觉舒适,在那个性解放还未到来的年代,性爱一如波涛汹涌的海水一般让人不安。比较可悲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没能逃脱类似的命运——通过色青文学或者色情影视获得性教育,以至于第一次实战总是带着恶心和恐惧。可以说,这个故事的悲剧来源是性教育的失败。妻子的蓝裙子在阴霾的海滩上美的令人心碎,蓝色是属于新娘的颜色,悲伤也是属于新娘的颜色。

第一次性爱的失败,带给这对年轻人的是颠覆式的毁灭。妻子的心里或许还隐藏着曾经遭到猥亵的秘密,而这只能令她倍感耻辱,以至于看到精液在腿上时失控大叫;丈夫虽然从恋爱之始便对性爱这件事蠢蠢欲动,奈何只有身体的冲动而毫无实战经验的他,将性爱失败的屈辱统统发泄在了年轻的妻子上,且妻子对性爱的怀疑更是让他有了埋怨的借口。这其实让我不合时宜的想起一个搞笑剧里的一句台词:“这就是年轻人,即便是世界末日来了也觉得他们自己最重要。”性爱,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其实也只是一件逐渐磨合的小事,而对这两个对此毫无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如洪水猛兽到来、需要慷慨就义般要命。

影片采用回忆插叙和现实交织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对爱人相爱到分手的过程。前半段很精彩,年轻的恋人寻求着奇迹的光芒,试图冲破阶级门第的观念勇敢在一起,然而并不都是美好:这其中男孩发现自己母亲的病情不得不真实展现在女孩面前时、他接受强势的岳父为他安排的工作时、他得知岳父一家为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时,强烈的自备情绪和与此疯狂匹配的自尊心都为他后日不稳定的情绪埋下伏笔;而女孩在准备结婚前,不得不通过色青文学了解性爱这件事、以及看到自己父亲暴虐、酗酒的模样时,即将到来的婚姻带给她的只有焦虑和恐惧。

新婚的晚餐上,男孩并不适应有侍者服侍的环境,同样也喝不出来被兑了水的红酒,侍者的嘲笑如针般扎在他脆弱的自尊上。尽管女孩试图掩盖这一切,提出要到海滩上吃晚餐,男孩却只能用迫不及待的性爱掩盖自己的窘迫。本该是美好的前戏,这顿饭却生生吃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当丈夫强硬着心,担心自己的性生活被女孩破坏而立刻选择分手。多年后,他发现女孩嫁给了当年拉大提琴的查尔斯。这也是那个年代的局限,女人的选择并不多,另一方面,类似的阶级也使他们的思想更为相通。幸运的是,这个查尔斯想必要温柔、善解人意的多,所以女孩可以完美的平衡了家庭生活和事业的天平,在拥有了3个孩子数个孙子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住了当年的梦想和优雅,在年华老去时实现了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

当新婚妻子在海滩上勇敢的说出“我是说当我同意某些事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这句话时,其实非常令人欣慰。这也是她自身性意识的觉醒,自己并不需要为了迎合、取悦某个人、而可以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即便带着困惑也好、恐惧也好、甚至自己都不明白的原因也好,婚姻里不应该存在强迫、奉献性质的性爱关系,非婚姻关系也是如此。

 3 ) 看得略忧桑的吵架

前部分讲真节奏有点慢,零零散散插着回忆,终于看到高潮了,但是又觉得难受,也许初夜不和谐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问题,如同没有交流过性知识一样,他们也并没有向对方讲述最真实最深藏的想法和经历。是不爱吗,好像又很爱。婚姻,6小时就结束,就这样吵完气冲冲的结束,总是看得有点压抑有点难受。但是在沙滩上的画面真的是好简洁又好漂亮~

 4 ) 影评非得要主题嘛

1.同年龄段,男生女生成熟程度的gap的确是件蛮恐怖的事情

2.感情中,尝试去理解,而不是辩驳。感情不是打官司,当冲突或矛盾发生时,讲理(所谓理,会偏主观,且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屁股决定的)是最不被需要的

3.有时候只需要几秒钟做的决定,会影响今后几十年甚至整个人生。所谓“如果当时”

4.观影过程一直很难受。前半段被初夜的尴尬搞的坐立难安,后半段陷入回忆无法自拔。不得不说,导演在营造氛围上做的不错,且通过插叙方式处理回忆的手法上也比较舒服并不突兀。后半段代入感也很强。

5.有一处剧情设计感觉很真实,女主会带男主去自己曾经工作的场所分享回忆(但是过程中立的flag就有点刻意了)。尴尬一晚过后男主回家时的胡渣细节也很赞。

6.最后,女主好美~

7.看的这么难受,忍痛给五星TAT

 5 ) 影史最尴尬的初夜,也是最纯真的初恋

带图版原文地址

作为一个铁杆麦克尤恩书迷,这两年是幸福的:《在切瑟尔海滩上》、《时间里的孩子》、《儿童法案》先后被搬上银幕,后两部分别由卷福和弃疗姨艾玛·汤普森主演。

麦克尤恩的书至今改编最成功的依然是2007年的《赎罪》。虽然惜败于当年奥斯卡,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影迷心中的一代经典。里面的敦刻尔克长镜头在今年诺兰的《敦刻尔克》上映时还反复被拿出来比较。更重要的是,当年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妹妹,不仅长大了,还主演了《在切瑟尔海滩上》,延续与麦克尤恩的不解之缘。



这几年在影院里看到的爱情片大多已经不是爱情片了。而是打着初恋、青梅竹马、蓝颜红颜各种名头,大玩荤段子、嘴炮、擦边球、用各种生编硬造的情节,来伪造爱的证明。

这些要花100分钟、用整个宇宙的巧合,才能让男女主人公认清彼此才是一生挚爱的电影,只见初夜不见初恋,只见性不见爱,莫名其妙地上床,莫名其妙地怀孕,莫名其妙地堕胎,莫名其妙地分开……全国观众都看够了。

初恋和真爱,可不可以用性来书写?可以的。

女主从头到尾脸上都写着性冷淡可不可以?可以的。

有的导演,能把床戏拍得既香艳又唯美,但是底子里的那种悸动和真情是看不到的。

而有个导演,他拍了个长到不行、尴尬到不行、难看到不行的床戏,却令人深深记住了男女主角那深沉、澄澈、纯度爆表的初恋。

就是这部《在切瑟尔海滩上》。

这部电影由BBC制作,英国国宝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亲自编剧,导演多米尼克·库克过往履历集中在英国国家剧院,执导过的影视作品貌似只有翻拍莎剧的《空王冠》。卡司也一水儿是BBC熟脸。可以说,本片的英伦血统比《赎罪》还要纯正(《赎罪》为环球影业作品)。

同时,原著虽然高度浓缩(整个故事仅仅发生在6小时以内),但算不上紧凑。相反夹杂着大量意识流的倒叙章节,将男女主角的一生都追溯了个遍。电影也延续了这种现实与闪回频频交错的叙事。

再加上缓慢的节奏,决定了这部片子不会是一部容易观看的电影。但它的走心、精良,加上改编上的可圈可点,都值得你沉下心去品味。

故事讲述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对新婚小夫妻爱德华和弗洛伦斯在切瑟尔海滩度蜜月时,因为新婚初夜的紧张、恐惧而最终走向分道扬镳的故事。这场初夜戏贯穿了全片始终。

它有多尴尬呢?

明明自己是来度蜜月的,又在自己的酒店房间,两人却好像寄人篱下的小朋友,还不如侍应生来得理直气壮。吃饭的时候,男主还要忐忑不安地问你们必须在这儿吗?(看过唐顿的同学应该不会陌生,上流阶级吃饭时仆人会在旁边伺候)。

两人之间的差异及随之而来的紧绷感悄然蔓延,女主弗洛伦斯的父亲坐拥一座大工厂,平时的消遣是网球、板球,富家小姐弗洛伦斯学的是小提琴。而爱德华自己虽然在伦敦念历史系,但出身平民,家里有个疯癫的母亲,院子芜杂乱草丛生(花园可是英国人的本命啊)。

餐桌上,爱德华浑然不觉地喝着被掺了水的酒,在向新婚妻子表白“我爱你”时也被夹土豆的餐钳粗暴地打断,最后因为忘记给小费,出门后侍应生们毫不遮掩地爆笑(这一段让人想起《美人鱼》里派出所那两个警察),剩下小夫妻在屋内隔着凝滞的空气面面相觑。

爱德华的母亲(由一美前妻安-玛莉·杜芙饰演并贡献了全片最大尺度的演出)因为一场意外而导致大脑损伤,终日神志不清疯疯癫癫。爱德华突然对弗洛伦斯说:“我母亲脑子有问题,但我不是她,我不是我的家人。我现在很兴奋,好像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饰演爱德华的比利·豪尔身形高大,长相略带粗犷,很适合演这个一派天真热情的愣头青。

两人相识,是因为男主在学校拿了个一等荣誉学位(first class),但找不到人诉说(家人直接无视了他)。于是他骑了好远的自行车,又坐上公交,跑到牛津,随便走进一个酒吧,看到了女主。

然后他直接冲上去,搭讪词是这样的:“我能跟你说件事吗?我只是很想找个人说说。”

被这个傻小子搞懵逼了的女主,在完全不认识对方的情况下也善良地卖力捧场。本以为这是一次你来我往的礼貌交谈,结果男主突然粗暴地打断了她的发言,问你得了第几名。女主尴尬了半天,才羞涩地说,跟你一样。

男主语塞半天,说:“那你也是很棒棒”(Well done)。

有着一双温柔的蓝眼睛的西尔莎·罗南,向来长于塑造纤细敏感、天真雅致的女性。陷入初恋的弗洛伦斯可能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一直在妥帖地照顾着爱德华的情绪和自尊,抚平他内心的柔软和脆弱。

在回忆段落中,她总是不遗余力地捧场,对他赞美,夸他特别,知道各种花草鸟兽的名字。替他照顾生病的母亲,打扫脏乱的房子。体贴入微到,爱德华的妹妹们爱她到极点,而父亲干脆直接下令“快娶了这个好女孩”。

于是女主的父亲给他找了个工作。两人顺理成章地结婚。影片里没有出现任何婚礼的细节,只有弗洛伦斯逃避选婚纱的碎片。

婚前,弗洛伦斯阅读了一本叫《爱,性和婚姻》的性教育书籍,得知“女人像门廊一样,让男人可以进入”,令她十分惊恐和厌恶。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嫁给深爱的爱德华。

再回到那场尴尬至极的床戏。

银幕上大概很难再看到这么令人不适的亲热戏,明明这两个年轻人均受过高等教育,性格天真温和善良,更重要的是深爱着彼此,但观感却无异于在观看一场强奸。

大特写不遗余力地捕捉着爱德华笨拙的动作,沉重的呼吸声和衣服摩擦的声音都被放大。当他的舌头粗暴地伸进弗洛伦斯嘴里时,你几乎能感觉快要窒息。

弗洛伦斯把他推开,爱德华粗暴地扯起了她的拉链,弗洛伦斯好几次提出自己来,他只是烦躁地叫她待着别动,然后把她转过来背对着自己。

但还是没有成功。这时爱德华爆发了。

“连最简单的小事我都做不好,我肯定有问题。”

弗洛伦斯尽管对性充满恐惧,又加上对爱德华暴力倾向的担忧。但她还是战战兢兢地躺到床上。

镜头反复切到爱德华抓着床沿的手上,以及男性躯体对女性躯体极其不舒服的压制。

哪怕在紧张到不行的时候,弗洛伦斯想起了书上的话,还是主动用手去引导爱德华。这一善意的举动却引起了爱德华剧烈的反应,提前缴械。

看着大腿根上的遗留物,弗洛伦斯突然崩溃,不顾一切地冲出房门,跑到海滩上。


影片发生的背景,是性解放运动(sexual liberation)尚未普及的60年代。在那之后,美国的年轻人们提出“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口号。

披头士、嬉皮士、毒品、滥交、艾滋病像病毒一样扩散。而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所处的,正是最后的纯真年代。

弗洛伦斯虽然深爱着爱德华,但绝不盲从。她的琴友就曾经说过:“你看起来虽然很害羞,实际上还挺有主见的。”

在清冷萧瑟的切瑟尔海滩上,两人爆发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大争吵。

弗洛伦斯:这实在令人作呕。

爱德华:是你一直在拒绝让我靠近。

弗洛伦斯:我想让你开心,但我做不到。你总是索要更多我给不了的东西。哪怕我答应了,我也达不到你的这些要求。

爱德华:是钱的问题对吧?!

弗洛伦斯:你要这么想也行。

爱德华:别像个婊子一样说话。

弗洛伦斯:你能不能走开让我自己待着?

爱德华:我们还是可以让对方快乐。

弗洛伦斯:你可以去上别的女人,我不介意,我们可以继续在一起。

这句话直接引起了爱德华的彻底爆发。

两个深爱彼此的人离开了切瑟尔海滩,并将对方从生命里抹去。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六小时。

后来他成了嬉皮士,开了唱片店,有不止一个伴侣,他也终于从板球场上替富人们除草的穷小子,变成了衣冠楚楚的玩家。

醉生梦死中,他有一次恍惚提起,从前我认识一对纯洁无暇的恋人……

他的其中一个伴侣问:那她爱他吗?

短短半秒钟后,他回答,爱。

接着他怅然若失地说,她真的很爱他,不想让他失望。她想和他在一起,她想让他开心。

影片的结尾改动了原著。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两人隔着几十年的光阴泪眼婆娑地相看无言。

画面回到那一天的切瑟尔海滩上,她乞求他回头,他却背过了身。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弗洛伦斯就像你的初恋,秀秀气气白白净净,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坚持,但只要在你身边,就只会一门心思地对你好,不管你家里多落魄、母亲多疯癫。

而爱德华,莽莽撞撞,神经大条,一上来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一点点挫折都能轻而易举地击碎他的自尊。但是在你面前,他从来都不吝惜装疯卖傻,只要能逗你开心,他愿意当白痴。

但弗洛伦斯是性冷淡。

她不介意他有别的女人。他却极度介意她有这个想法。双方都把对方的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结果却是悲剧的。

是因为初夜的失败吗?是,又不完全是。

虽然中间隔着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不容忽视的文化隔阂,但看完电影后,再联想起一些社会新闻——当下我国,性的教育和爱的教育,依然同等匮乏。

我们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学、甚至是鸡汤学等方面去分析爱德华和弗洛伦斯的悲剧,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如:肉体和感情是可以分裂的吗?我们真的能够摆脱父母的影响去爱一个人吗?家庭出身不同的两个人真的能够在一起吗?为什么最初最纯的爱恋往往会失败?……

电影一样没有答案,只提供了丰富至极的细节和情绪烘托。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大概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信不少人会在观影时回忆起青春时的好奇和试探,以及后来如何从屡屡试错中学会在精神恋爱和身体和谐中寻找平衡,然后无可奈何地承认:

没有得到的那份爱,却成为了一生的牵挂。

 6 ) Florence被她的父亲性侵过。

Florence第一次与Edward做爱时表现的恐惧,并不是因为简单的对性爱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

而是因为,

她在童年时期很可能被她的父亲性侵过,而且不止一次。

导演给的线索不明显,但是也不能说很隐蔽,逻辑上还是比较顺的:

- 00:32:19

这首钢琴曲叫做 「Non allegro」,意大利语翻译为「不开心」。

Florence听着Non allegro,开始回忆起 / 镜头切到了,与父亲在海上,父亲教她打结时的情景。

接着镜头切到一个类似音量调节器的东西,调音器上左边显示的是1800hz左右,右边显示的是450(?)左右。

回忆结束后,Florence开始流泪。

-01:08:12

Florence看到Edward在SJ时的反应和发出的声音,情绪开始变得慌张。

接着Florence开始有些confusing(疑惑、混乱)

接着,镜头又切到了音量调节器 。

随后,一个小女孩躺在床上,一个男人向他走来。

从女孩的反应上,她知道是谁来了,她的眼神也透露出,她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不会是好的事情。

Florence想到这里,开始越来越害怕。

随后镜头切到了Florence与父亲在海上的情景

接下来女孩不安的抱紧自己,而男人越来越近。

回忆到这里,Florence恐惧的情绪已经到了峰值。

接着又切到女孩,在镜头结束的最后一刻她把眼睛紧紧闭了起来

对于小孩子来说,「闭眼」这种反应通常是在自己知道即将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自己非常害怕却无计可施时的下意识反应。

回忆到这里中止。

接着Florence小心而缓慢地坐了起来,神情惊疑不定。

看到Edward留下的JY后,

情绪崩溃。

她开始疯狂地擦拭JY,就好像疯狂地想擦掉从前发生过的事。

最后,为什么Florence会叫Edward不要看她?

我个人的观点:

Edward的SJ后的声音和反应,让Florence回忆起了以前相似的情景,由于被性侵的经历太深刻,导致她将过去和现在的情景交替重叠

(你做梦梦到你出轨被抓包,醒来的时候有几分钟你会不敢正常面对你身边的爱人,会感到羞愧等。)

以上并不是亲身体会:)

而Edward站在旁边,就好像被Edward看到她被父亲性侵一样,感到非常的羞耻。

Edward最后大发雷霆,因为自己的第一次秒S恼羞成怒,到最后吵架时生气上头提到的 “钱”(他也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低)、“被允许和别人上床”,从而导致他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决定离婚。

-END

在Florence的女儿去Edward的唱片店买唱片的时候,我哭了很久。

没有什么是说不开的,趁还可以的时候,珍惜眼前的人,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短评

眼泪根本止不住。伊恩麦克尤恩本人改的电影剧本,节奏太好了。西尔莎一如既往的很妙,男主角也毫不逊色。很有话剧感

6分钟前
  • 流风揽湖
  • 力荐

2018北影节03 今年北影节首场让我看哭的影片,太喜欢结尾那种真实感了。本以为是调侃婚前男女关系了解不深入的轻喜剧,但后面有了时代变迁之笔,让我体会到了男主特别多的遗憾,最后的高潮复显LALALAND。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梦想尚存,你我再相见,仍牵绊。

9分钟前
  • michaelchao_cc
  • 力荐

爱情的分裂表面看来是男主不能接受女主的性恐惧和女主婚后生活的提议,实则是爱情里两个人权利与控制的选择。女主在男主的关系里偏向顺从,但二者的第一次相识,男主是坏男孩形象,尽管如此,女主还是主动出击,导演想告诉观众女主内心是个掌控者。她与查尔斯的关系在29分的排练里有暗示,只有查看出了她的铁面,即控方。而女主与男主的关系在新婚夜女主说我很恐惧,并小心询问男主是否愿意听她的小秘密(幼时被父亲猥亵)时,男主虽抱着她却粗暴解她裙子的拉链时进入死亡线。那一刻,女主幼时的恐惧启动,对男主的信任也完全瓦解。爱很脆弱,年轻的男主并不懂女主需要的安全感,或者女主只是享受乖乖女征服坏男孩的快感。查尔斯的细腻与服从,精神的琴瑟才符合女主的感情需求。一样是爱,一边是想要,一边是需要。导演耐心展示了普世的情爱困境

13分钟前
  • nico
  • 推荐

门当户对绝不是一句空话,他的暴躁不自然,在热恋期被女孩盲目包容,结婚当天面对女孩的崩溃逃走,他想到的只是自己被humiliate,爆发争吵时中产家庭的女孩说请你走吧,工人家庭的男孩用尽全身力气聚集所有最难听的词汇砸向对方以为这样就能掩盖住那永远横在两人之间的自卑,还简单地以为一切都是money的问题,男孩啊,为什么永远那么晚熟。流水的男人铁打的罗南,她可真适合这种恬淡奶油气。前半段确实比较难看懂,进进退退半天才搞懂剧情,挺有意思的。

16分钟前
  • 开开!
  • 还行

影片的前一个半小时事无巨细地展现了新婚夫妇尴尬而挫败的初夜,而最后的20分钟突然加速交代了男女主各自的一生,这一源自原著小说的节奏突变带来的情绪冲击是巨大的,我可太难过了😭这场只持续了六个小时的婚姻haunting了他们一生,海滩一别,便是永远,就像你我终将被毁坏的纯真年代💔

19分钟前
  • lilac
  • 推荐

60/100 剧本毁电影的典范。本该是一个二人成长历程与文化认识差异最终在新婚之日爆发出的故事,结果我们在比重不算少的倒叙情节里几乎没看到真正有价值的素材,只把男女主人公完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还会让观众对罗南角色的纠结发出“就这点事?”的疑惑。

21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英式小品,前面大部分笑点频现。可惜节奏没搞好,整体比例失衡,让后面的感人戏码很刻意。罗南果然是年轻一代里最会演戏的女演员之一。

25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看了一下标记想看已经是2010年的事了,终于在几乎忘记小说内容的时候看上了。最喜欢的一本麦克尤恩,拍出来虽然缺点不少但还是挺喜欢。主要两个主角太有魅力。

29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关于婚前性行为重要性的教育片,一定要同居试婚!真觉得婚姻不能完全建立在爱情之上,家庭背景,生活习性,兴趣爱好,至少要做到沟通和理解,此外尤其是三观要契合,性生活要和谐。很明显男女主在一见钟情之后,没有任何地方有共通点,既凸显了年少时爱情的纯粹,也意味着如果进入婚姻必然分道扬镳。

30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还行

导演说这部电影其实跟repression有关。在那个年代,人们不谈论性,“it's ok to have feelings, just don't show it". 带着这个角度去理解,电影就有点意思了。

32分钟前
  • 八月 🍊
  • 推荐

以非常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一段纯粹又哀伤的初恋。剧本很扎实,剪辑将结构的修整加了大分。前面的层次递进为最后十五分钟奠定了基础,虽然俗套但情感共鸣力量惊人。以及论婚前性关系的重要性!#2018BJIFF#

3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两主角都演得十分之好,为这个故事锦上添花。插入回忆的逻辑都是对的,是衔接上显得生硬,好在演员的状态确实十分之好。罗南去男主角家中一场戏令人十分动容。人生就是这样,无法重新运算互相纠缠而形成的遗憾,再一转身就是永远了。他们坐在床沿,便是走在人生的海滩上,乌鸫在叫唤着,还以为是夜莺。

41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头重脚轻。一段段回忆也没有情绪和人物塑造上层层递进的效果,反而令人困惑。导致大包袱甩出来的时候,内心和男主的表情一样都是WTF… 最后也只能强行伤感。好在两个演员都不错,连续合作了两部嘛虽然都好苦情…

42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红酒可以兑水,感情却容不得稀释;演奏可以添人,性爱却不能被替换。曾经穿越七英里丛林只为见你一面,现在踉跄两英里海滩离你远些。昔日一场黑白电影、一段立体音乐都是催情药,而今一截裙摆拉链、一双笨重皮鞋都是柏林墙。那时你只识知更鸟,此时我熟稔摇滚乐。那时你我渐行渐远,此时终于无法靠近。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她和别人共同构建的生活,也许很圆满,但那并不意味着和你在一起也必然如此;这份圆满未必像看起来那样;如果是真的,那是别人做到了你不能做到的事;也或者更残忍,她最终变成了你期望的样子,但你却没有耐心等到那个时刻。这是个偶然想起会伤感一下的故事,但不必心有不甘。

47分钟前
  • 苏莫
  • 推荐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能陪你走到最后的那个人,他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个,他一定是最有耐心的那个。Ps.从《布鲁克林》开始,西尔莎·罗南的每一件裙子我都喜欢。

55分钟前
  • 时晨同学
  • 推荐

朋友:“看个电影把你给着急的,好像你能娶到罗南一样!”

57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看得我想灌他们春药

59分钟前
  • hellst
  • 还行

这哪里像新婚夫妇,分明是两个不熟悉的陌生人拘谨地在一起尴尬地用餐、尴尬地聊天,极力体谅着对方,却正在渐行渐远。善良的他们虽然深爱着彼此,却不知要走进婚姻,只有单纯的爱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背后还耸立着家庭阶层、认知水平、性格差异、价值感、道德观等等诸多大山。

60分钟前
  • 希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