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指挥家 剧照 NO.1指挥家 剧照 NO.2指挥家 剧照 NO.3指挥家 剧照 NO.4指挥家 剧照 NO.5指挥家 剧照 NO.6指挥家 剧照 NO.13指挥家 剧照 NO.14指挥家 剧照 NO.15指挥家 剧照 NO.16指挥家 剧照 NO.17指挥家 剧照 NO.18指挥家 剧照 NO.19指挥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1

详细剧情

  影片是一部真实的女性职场奋斗史,看出身底层的女性如何突破职场“天花板”,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性指挥家!当爱情和梦想“狭路相逢”,看她如何“指挥”人生,成就自我!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克勇敢追求音乐梦想,在女性社会地位极度受限的上世纪20年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她出身微寒,却心怀音乐梦想。追梦途中,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历尽荆棘和冷眼,却永不言弃。当希望的曙光初露,她深爱的男人却希望她为爱止步,最终她毅然选择飞往追寻音乐梦想的欧洲,可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电影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

 长篇影评

 1 ) 为事业放弃豪门,贫民女逆袭的真相早在100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作者:伊姐 杉姐,本文首发《伊姐看电影》

01

有一部女性电影,我期待已久。

它就是《指挥家》。

这是2021年第一部高口碑女性励志片。

1926年,女主安东尼娅·布里克是一位音乐厅服务员。

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却一直喜欢艺术,看到音乐家时的眼神,闪烁着光芒。

布里克与男主汤姆森的相遇,就在一场音乐会。

那是一个尴尬的开始,她接二连三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让汤姆森惊掉了下巴。

但,布里克的美是无法掩盖的。

两个人在夜色下跳舞,忘我地亲吻。

之后,女主如愿考上音乐学院,被录取的那一天,汤姆森开着豪车在学校门口等她。

演到这里,很多观众和我一样,认为这是一个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玛丽苏故事。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上演了惊人逆转。

《指挥家》是根据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克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安东尼娅·布里克,1902年6月26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89年8月3日去世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她是母亲与一位音乐家一夜情后的禁果,布里克两岁时,母亲因为无力抚养,把她送给了不能生育的沃尔迪乌斯夫妇。当生母想要回她时,养父母带着她移民到了美国,并给她改名叫威莉·沃尔迪乌斯。养父母带着布里克移民之后,生活并不富裕,养父靠扫街为生。)

布里克小时候一直住在贫民区,虽然家里有一架父亲捡回来的旧钢琴,但她从来都不敢真正地弹奏。

因为房子隔音效果太差,她只能拍打琴弦,这个细节,在电影里有体现。

布里克把所有的激情和生命都献给了音乐,一生未嫁,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女性指挥家。

《指挥家》之所以值得看,很大一个原因是,它被称为复古版的《爱乐之城》,电影中有大量大家熟悉并喜爱的古典音乐。

(两个小时的电影,22首世界经典交响乐穿插其中。从巴赫、马勒、德沃夏克、埃尔加、比才、德彪西、格什温到贝多芬......在音乐的世界中畅游,耳朵真的太享受了,陶醉到无法自拔,电影结束,我还特意把电影中演奏过的乐曲找来听了一遍。)

最让人惊喜的是,这些音乐融入在电影中丝毫不突兀,声画剪辑完全贴合了故事的情节。

  • 当她第一次弹奏钢琴曲给汤姆森听时,她选择的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咏叹调;
  • 当她与反对她的人抗争时,音乐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

02

《指挥家》除了真人故事改编和音乐之外,最有价值的是,呈现了女性在20世纪初,所面临的婚姻、家庭、与社会的巨大束缚。

布里克生活的时代是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女权运动已经在美国开展了近80年。 就算少数女性登上了政治舞台,但更大多数,真实的情况是无比艰难的。

电影中,钢琴老师的家中已有五六个孩子,家中乱成一团,但师母还在怀孕,准备生下一胎。

养父母爱布里克,但却时刻计算着成本,认为养女儿的钱终有一天需要她来偿还。

打字员的工作根本就不需要打字速度快和正确率,因为大家承认的并不是女性的工作价值,仅仅是外表而已。

我们前文提到的玛丽苏情节,汤姆森的确爱布里克爱得发疯,但仅仅是爱她的外表和性格,布里克有没有才华,能不能继续深造,他一点都不关心。

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当布里克在宴会上讲出那句“我想当指挥家”的愿望时,在场的名流贵族不顾形象,哄堂大笑,汤姆森也倍感尴尬,因为,大家认为音乐界永远不可能有女指挥家。

那是一个女性指挥家站在舞台上会被口水和压力“杀死”的年代,

为了追寻梦想,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徘徊在各色渣男、吝啬鬼、以及人身攻击之中。

布里克的第一场演出,刚好与汤姆森娶富家小姐的时间重合。

镜头在两个场景之间来回切换,是赤裸裸地在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女性,想要获得自身价值,必须要拿爱情和婚姻来偿还。

影片中最惊喜、最具有讽刺意义的人物设置,莫过于一直默默支持她的好友。

他给布里克工作机会,在布里克无家可归时收留过她,甚至她在欧洲求学时,他也一直默默支持着她..... 当大家都以为这或许是布里克的真爱之时,故事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03

看着《指挥家》的时候,近些年的大女主戏,一幕幕在我脑海滑过。

《致命女人》中,外人看来,贝丝·安拥有的生活是妥妥的橱窗精品。

然而,女邻居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罗伯想喝咖啡,他不说话,而是敲敲杯子,贝丝·安微笑着回应。

她过的,只不过是以妻子名义的女佣生活。

《美国夫人》中,女主菲利斯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学位,二战时做过炮手和弹道技术员,对国防和核战争话题表现出浓厚兴趣。

1964年就参与政治,在国家共和党机构工作,甚至帮助巴里·戈德华特拿下过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她甚至是个畅销书作家,一本书曾卖了超过三百万套。

但,她非常明白,自己身处男权社会的劣势。

想要在选举中获得胜利,需要打扮成家庭主妇的样子,在议政厅里送面包,站在男性立场,公然反对《平权修正案》。

想要赢得男人的目光,就需要站在台上穿比基尼走台步、露出八颗牙标准微笑,以及接受男人们的口哨。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米琪终于打破时代枷锁,离了婚,走出了家门,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

但她的薪酬是什么?

她的薪酬很多时候不是钱,而是实物,卫生棉、以及煎饼糖浆等等,社会默认女性不配靠劳动获取金钱。

很多人看完这些作品,关上电脑,安慰自己,这幸好是上世纪的事情。 但当代社会真正做到女性平权了吗?就社会舆论而言,我们依然处于巨大的男性审视之下。

成都疫情流调,新冠女患者因为在酒吧,而被喷“去酒吧的女的活该,能有什么好人”,没错,一旦女性出现猥亵、强奸事件,很多人的本能反应还是:

“穿那么风骚,活该被骚扰。”

“晚上那么晚不回家,她也有错吧。” 就职场环境而言,我们依然面临太多不友好。

就业选择少、招聘性别歧视、面试被问婚恋、入职前妇科体检、职场性骚扰……是每个女孩走上社会,要面临的问题。 即使女性员工和男性员工一样扛得住966,但综合调查还是显示女性整体收入低于男性17%。

在婚姻生活里,大部分女性的价值,依然跟子宫紧紧绑定。

在婚姻家庭中,21世纪了,还有女性因为无法怀孕被丈夫、婆家活活折磨致死。

这些东西,男性愿意去正视吗?答案是,不。

既得利益者,不可能凭空放弃自己的权力。

讲述女性家庭困境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时,女性观众为这部电影打出的平均分是9·46,而男性却是1·76。 男网友留言称“一群被害妄想症的狂欢,建议送她们去心理治疗室”。

04

《指挥家》的最后,有一行字幕令人唏嘘不已:

2008年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留声机》发布了世界排名前二十名的交响乐团,但没有一个用过女性首席指挥一直到2017年该刊物的另一项排名显示,全球前五十名伟大指挥家中依然没有一个是女性。

她的地位,她的身份至今也没被人承认啊!

如果说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出让权利,我们最难过的是,很多阻挡女性前行的声音,甚至根本就来自于女性。

将近百年前,在电影里,女性对待布里克的态度非常傲慢。

而今天,孔雀舞女王杨丽萍美丽优雅半生,到头来却要被普通女性去指责“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

董璇在丈夫出轨后仗义救夫被骂“原谅教主”。

马伊琍在文章出轨五年后最终选择离婚,之后交了新男友被喷“离婚才多久就有了新欢......” 女性到底怎么做,才能逃脱同性的诋毁和指责,羞辱和鄙视链?

很多人提到女权,就要开骂“女权婊”,但女权不是要求女性的权利在男权之上,仅仅是平等而已。

一百年前,三妻四妾还是合法的,一百年前,我们还需要裹小脚,所以,不管道路多难,要相信未来,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女性影视作品涌入眼前,就是一次又一次为女性发声的机会。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请记住,不管遭遇多少困难,依然要视自己如珍宝——那些伤害,不是你的错。 你已经做得很好,请永远记住,不管处在什么环境里,你都有权利,奏响自己生命的独特乐章,因为,你就是自己的,唯一和珍贵。


大家好,我是杉姐。影评人、编剧、导演、教师小姐姐一枚,公号《杉姐影院》创始人。作品散见《幕味儿》《豆瓣电影》《第十放映室》《电影烂番茄》《武志红》《遇见张小娴》《外滩The bund》《灼见》《大象点映》《独立鱼》《伊姐看电影》《世界华人周刊》等公号。

杉姐不要赞赏,不要糖,就喜欢看你转发+点赞哦!

 2 ) 现实是她没有实现梦想,但你问谁是第一个女指挥家,答案就是她!

看完信息量如此巨大的作品,我大脑也在飞速运转:也许我该坐在键盘前,仔仔细细研究一下安东尼娅的真实生平,再写一个真人和艺术加工的对比,并且总结一个哪里改得好,哪里太狗血,但我不想这么做。

也许我该逐条分析他的基本的叙事技巧,摄影里光影的镜头语言,以及哪儿和哪儿呼应上,那些什么洋葱,脚与鞋,台词,构图,形式的重复与渐进,螺旋上升。但我也不想这么做。

也许我该逐条分析每个BGM用了哪个古典乐,又为什么选这首(给音乐电影做背景音乐,历史上的现成优秀名作任君采撷,看似很便利,实则更难:选曲必须契合情节剧情,非常熟悉各家作品,自己的原创还要和名作同台献技,不能失了水准,这个电影在这一点上没拖后腿),但我也不想这么做。

因为这些都会让这篇观后感成为一个万字长评,我而要去做大量功课,最后却落得个炫学的名头。所以最后我觉得,不如就说说我最朴实的几个想法吧。

1、这个电影给我一个感受:女性想在某个领域有一席之地时,好像就得活得像男性一样,走路风风火火,说话绝不示弱,不能沉缅于爱情,没有时间生娃带娃,这其实更像是披着女性皮的男性。用男性的方式在与男性竞争。其实我觉得这依然不是最合适的方案。

举个例子,我做过销售,我的男性同事们和客户搞好关系的方式通常就是烟、酒、饭局,我讨厌烟,酒精过敏,也不喜欢凌晨一两点陪客户吃饭,但我用了女孩子的方法,我在客户门店给他们孩子讲习题,在他们忙的时候搭把手,做做饭,在他们需要帮忙时真诚的提供帮助,这些方法通常男性是不会做的,但我也和客户取得了良好的关系。

我的销售额也不比男性同事差。我举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怪,但我想表达的就是,撇开性别,我们每个人有自己天然的特点和优势,不用非要逼自己用别人的节奏来和别人竞争,这会更加腹背受敌。我的拳击教练力量和体格都是我的两倍,但我较于他的优势就是敏捷,用我的优势和节奏,我们依然可以打的有来有回,因为我永远也不可能有他那样的骨量,肌肉量,所以我不能模仿他的打法,那不适合我。

2、也许电影里对汤姆森是有艺术加工的,但我依然认为人是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最初看到汤姆森要结婚了,鱼和熊掌想兼得的女主很难过,但我心里的想法就是,公子哥,你快结婚吧,别影响女主做指挥家了😂,这样想很孩子气,但女主的不坚定,爱情事业都两头都想占,这样不专一真是令我恨铁不成钢。

而后来,男主为女主资助了纽约音乐厅的经费,也为自己当初阻碍女主追求梦想认错,甚至自己的小孩也叫女主的名字,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感动的,只有时间的海浪来又去,我们才能看清什么会沙滩上。爱会让人自私,也会让人无私。真心渴望,有一天我也能获得真爱,但实在没有,也没法强求。

3、女主一路走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给她助力。有人贬损她,有人成就她,但没有一个人天然的支持她,每一份尊重与支持,都是她自己挣来的,而不是施舍和同情,或者利益交换,女主的际遇也许会比较理想化(像《卡罗尔和星期二》)

但不得不承认,她确实真心实意地付出了,战斗了,抗争了,家庭在她追梦之初,不仅没有成为她的坚实后盾,而是为她拆走了水桶的第一块木板,他的老师对她心怀不轨,作恶不成恼羞成怒抽走了她第二块木板

好在她有一个“不辨雌雄”的朋友,但哪怕是这个朋友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她愿意委身做旁人觉得不体面的事而挣来的,她的态度感染了罗宾,才赢得了罗宾的支持。追梦人不是活在真空里,有几个励志的蒙太奇就能梦想成真,她兼顾了工作,学习,这需要惊人的精神力,体力,意志品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有多少人能有意志力去健身房。更不用说,女主在德国学习时,靠的是救济在勉强为生,走得最晚,去得最早。在最低处,她丢了工作,学习机会,差点名誉受损,家人也死或抛弃她了,她能做的就是up。也许她不是最有天赋的,只是继承了不知名的音乐家爸爸一点点基因,她也没有成为前二十乐团的固定首席指挥,也没跻身指挥五十强,但她被每一个观众铭记了,当我们问第一个女指挥是谁时,答案就是她,这本身就是她梦想绽放的证明。

影片最后一幕的镜头语言,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能发现:女主指挥的影子罩在台下汤姆森坐着的身体上,她挥舞双手,逆光的影,那是一双煽动的翅膀,燃烧生命,奔向她的梦想。

4、我不知道女主哪一点吸引了汤姆森这位公子,但女主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她独立,清醒,无所畏惧,雷厉风行地贯彻她的追求,我就没有这样的勇气,厚着脸皮去找一流的大师教我,我太容易放弃,遇到一点点阻力就质疑自己,我走过的弯路让我对梦想望而却步。反观女主追求梦想时真可谓是简单,粗暴,有效率,也不给自己留退路。

我承认我是个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不论是体能还是智力,外貌亦或是家庭背景,但我还是想靠近安东尼娅这样的人一点点,我想在我咽气那刻时,不是对一生的不甘心,而是我已经尽力了的心安理得,哪怕没有一个人握着我的手。

 3 ) 直面惨淡人生,梦想之花终会绽放!

很励志的一部片子,深深地被打动。女主对梦想的渴望、百折不挠的勇气、在情感间取舍的决绝,值得学习。本片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现实也许比电影更残酷。

里面塑造的几位男性形象颇有意思。富家公子哥,咸猪手的首任老师,傲慢却真心帮助她的第二任老师。不知道该不该把罗宾归为男性,ta就是ta。那个年代女性为难女性倒是跟现在也蛮像的。

反观百年后的中国,好像也没有更乐观的理由。冲破性别的束缚,女性注定要更坚定、更努力、更强大。[加油]

 4 ) 第一夫人对她说:遵从内心的选择而不是听那些闲话

看 ,在嘲笑 阻挡 歧视 所有人都说不可以不可能的情况下 在父母领养又离去 一个人困顿着靠坚持 成为第一位女性指挥家 看女性在爱情和梦想间选择认真搞事业 看全情投入看全力以赴 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而这基于真实人物改编。好的电影能让人get到一种power,好的电影也能让人看到头皮发麻。听,这是一场音乐盛宴:影片的第一场音乐会是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

安东尼娅全家在街头上观赏的音乐并使得她养母头疼的是苏萨的《自由钟进行曲》;

安东尼娅在法兰克和指挥家里弹奏的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在富豪募捐会上,安东尼娅和罗宾等组成的乐队演奏的是德彪西的《梦幻曲》;

当安东尼娅得知自己的身世时疯狂的弹奏钢琴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

安东尼娅在德国指挥的首场演出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和《美国组曲》;

在安东尼娅圣母去世的教堂里管风琴弹奏的是巴赫的《亲爱的耶稣,我们在这里》;

在美国第一场演出是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最后的结束曲是埃尔加的《爱的礼赞》

 5 ) 指挥家-女性励志题材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女性励志题材的,比较热血(?)且容易感同身受。

女主能成为指挥家与她身上的劲儿脱不了干系,其一当然是指努力,另外一面则是那种强硬敢斗不怂的气场(可以形容成是比较man的女性了),这便与传统柔弱怯懦的女子形象大有不同,很有看点😄 个人觉得这也是她成为指挥家最重要的一点。

印象很深的一句话:一个指挥,一个女人,面对低下一百多个男人时,你若是不拿出点气势来,若是连自己都变得sweety,怯场,那么如何镇压这些大男人(况且在那个时代性别歧视那么严重),如何让他们信服。女主面对质疑怼回去的时候真的看得好爽hhh,果然是没有人会不服有能力的人!

btw恋爱感觉是电影比较迷的地方,这个男主真的觉得可要可不要吧,突然就在一起了,女主既然也已经毅然决然离开他怎么后面又突然间求复合?有点莫名其妙,不过可能也是为了凸显,不要让感情(男人)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么解读就好理解多了吧🥰

 6 ) 性别平等不是各司其职

周末在搬家收拾东西的空隙里去电影院看这部由真人故事改编的《指挥家》,好像很久都没有在电影院里看这种真实方向的电影了。看下来还是非常感慨,所谓性别平等,即使是在做得比较好的西方世界里,也只是刚刚开始了几十年而已。而有时候大部分的平等,其实只是简单地四个字,zz正确。

电影真实地表现了女人一直以来因为性别而受到的歧视,哪怕对方也是个女人。结尾字幕说女性乐团在四年后因为开始招收男性演奏者而失去了观众对它的兴趣,其实人们对它的关注点依然不是实力。全球50位有影响力的指挥家中,没有一位女性,这就是到现在女性都没有得到平等对待的血淋淋的事实。

每当我们说到职业对性别的区别对待时,总会有人说因为男女体力上的差距等等原因,有些职业确实不适合另一个性别来做。这句话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真正的性别平等,我认为是在一个人足够有能力的情况下,想要去从事一个职业的时候,不会因为他的性别,而受到歧视或者限制,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回到电影本身,演员是我觉得一个非常像安妮海瑟薇的女生,浓眉大眼的风格,很适合演这种坚毅的角色!看到女主从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到最后实现首尾呼应的交响乐响起的时候,在电影院里非常感动。对我来说,受到的触动就是,永远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在别人眼里是有多么荒诞不经。

搬运于自己2021.1.25写的影评

 短评

热一傻逼说片尾字幕过于女权癌的,我寻思着人家难道不就是举列了事实?怎么哪都能cue你女权妈啊

4分钟前
  • 西葫芦甜甜的
  • 推荐

或许是近几年女权呼声较高吧,光去年女性传记改编的片子就不少,主角大都还是上世纪前半叶生人,然而反观现在,片尾字幕已经说明问题了。针对此片的话,个人感觉剧情不如直接去看安东尼娅·布里柯的生平简介,时长较之于剧情都算是鸡肋。好学女主作为工作人员听音乐会只能提着板凳坐过道,也因此结识了指挥家及其儿子,音乐家宴会上说出自己理想被哄堂大笑。得知自己身世改回原名后开始拜师学钢琴,后又辗转学指挥,最辉煌时成立了女性乐团并欧洲巡演。。。

9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还行

还是第一次看这种音乐题材的影片,原来“指挥家”也有那么多的动作与表情哈。传记片,女性平权主义,女主的“犟”也是气场强大,颇有感染力很励志。另外,还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爱情支线,类似《爱乐之城》的“遗憾美”,估计要收割不少女性的眼泪了。整体上,后半段更精彩。而最震撼的还是结局的字幕,歧视依旧,女性平权仍然任重道远啊。。。

12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推荐

《指挥家》太棒了,好久没有在电影院哭湿口罩了,影片改编自美国荷兰裔女指挥家的真实故事,她的自信、毅力,坚持梦想的勇气震撼了一个又一个认为女人不行的人。旁边的女观众也感动哭了,映后有个男的发言说“男女各有擅长不要搞性别对立,现在女权好多都是受西方势力鼓动…” 挑战性别成见、固有观念才是电影的最大意义啊,正是你们这样的直男才让我觉得我们女权主义者的坚持特别有意义。不谈任何主义,电影本身画质音乐故事流畅优美,剧情跌宕起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发人深省,五星推荐!

14分钟前
  • 冬惊
  • 力荐

电影拍得太一般了,节奏很有问题,感情戏相当画蛇添足,把那么多感情戏分给成长部分该有多好,失望。

15分钟前
  • 陈赖汉
  • 较差

2008年,权威的《留声机》杂志发布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交响乐团名单,这些乐团没有一个用过女性首席指挥;2017年,《留声机》发布了另一项排名,在全世界最伟大的50位指挥家中,也没有一位是女性她没有放弃,就应该得到我们的敬意

20分钟前
  • 白甜珍宝金
  • 力荐

太有气场的女主!

24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指挥家》是依据史上最伟大的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克的传奇人生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首先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必看的一部佳作,其中足足引用了22段古典名作;其次揭示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社会风貌。以前看过英国电影《雌雄莫辨》,那个年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如果想要得到工作的机会,甚至不得不女扮男装,这部电影也有类似桥段。电影里有着浪漫的爱情(虽然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而比爱情更感人的是伟大的友情。作为一个外国移民、私生子、社会底层、还是女性,在那个年代想要出人头地异常的困难,而女主角通过自己的努力,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赢得了男人们的尊重,获得了事业的成功。然而这部片子也很犀利,最后也说明到2017年截止,最伟大的五十位指挥家无一女性;最著名二十个交响乐团无一首席是女指挥家……

29分钟前
  • 豆豆熊猫
  • 推荐

意犹未尽的镜头是Frank拿板凳坐在台下 Antonia的影子照在Frank身上.. 感动到流泪的镜头是A来到F的家那段 以及小Will的出现..

30分钟前
  • 九公子
  • 推荐

又一个当代价值观合理套用在时代背景和真实人物上的案例。小爽文式的戏说方式提升了可看性,普通导演水平和扎实剧本的结合成的电视电影@放映厅

34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客观说问题挺明显的,137分钟里情节塞得过满,爱情/亲情/友情/事业试图面面俱到,所以显得很仓促。爱情线非常偶像剧,亲情线像八点档家庭伦理剧。和Robin的友情线相对非常动人,主要还是Robin这个人物讨喜。实在是喜欢女主,爱的时候爱得炽热,面对选择能够忠于自己,然而这终究不是一个成功者的传记(片尾字幕可见),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

35分钟前
  • mOco
  • 推荐

3.5 像一支童话,人物形象比较刻板,巫婆是巫婆、王子是王子那种模式,主线略流水账,此种拍法拍哪个行业的女性都可以,根本体现不出指挥家的职业特殊性,连我一纯外行都能明显感受到影片最大的尬点来自制作者本身对指挥对音乐行业不够了解不够专业导致的(观后向我的专业友邻请教得到证实哼哼);柏林求学生涯宁可风雪夜归靠布施穷人的食物生活也不答应王子求婚,温柔善良的清洁工人爸爸,都是泪点,副线倒蛮喜欢,有身边挚情如罗宾,要他什么公子哥儿弗兰克!影片用在他俩上的镜头很细微也很浪漫动人,在小巷里初相见你的鞋子破了个洞,在小巷看你们打雪仗,也在这个小巷抬头见你衣锦还乡,呜呜!来看看院线片上比较少见的国别的片也挺好

37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还行

以女主的性格,如果她能名利双收的话,肯定是她的经纪人特别强。她这性格是值得信任的,然而是不可长期合作的,会被人踩死。另外如果爱情戏没有充满了棒子味儿,应该会好一些,当然最后两人分手却达成和解的感觉不错,上了一个层次。

38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影1953:元素很多,励志,女权,变性,爱情,收养及寻亲,探讨女性在家庭角色,战争等,很多都是点睛之笔。刚开始的傲慢与偏见,灰姑娘一般,一度被导演误导到罗宾,但谜底揭晓那一刻还是非常不经意!还是要多读书,不然怎么让人欣赏你呢?!要感谢她的导师!

41分钟前
  • Timing
  • 力荐

拍音乐类传记片,最怕的就是内容不专业。这部戏的爱情部分算是很清爽了,但是仅此而已。女主演员的指挥实在不能看,不知道是不是在舞蹈房练出来的。加上乐器演奏画面的同期声处理太糙,漏洞百出。看着尴尬癌都要犯了…不过还是要感谢它,点明了音乐史上一个被忽略的群体。不过,影片最后的字幕真的是太女权癌了。导演啊,为女权而女权是走不远的。

44分钟前
  • 晓乐集
  • 还行

男女主很靓,女主身材更是没话说,穿个礼服那腰背那白得反光的皮肤,真是醉人😍缺点更明显,觉得剧情炒鸡赶,感情戏也感觉是硬编的,当然台前小凳坐头尾呼应还是很棒的。女主全程文戏武(指挥)戏都感觉好用力,有时候感觉说话语气像谁欠她一样很没礼貌,情绪不到位啊~还有,其实照电影设定,我觉得女主选择梦想和嫁给男主也不矛盾啊,反而婚后把老公哄开心了钱一撒还愁没施展的舞台?虽说大女主电影要靠主角自身,但情况特殊有时候借助资源的优势少走弯路也没什么不好,对不对?

45分钟前
  • Jifferney
  • 推荐

流水账,没闪光点

47分钟前
  • vivi
  • 还行

也许很多人会以政治正确来作为某种批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治正确,就是事实上的确女性要成为指挥家亦或在事业上获得更高的成就的确要拿出比男性更多的付出。因此也就非常有必要为这样的女性指挥家著书立传,让更多的人看到,来逐步扭转整个社会以及行业的偏见。当然,由于是古典音乐,在审美上或许有一些门槛,而整个叙事层面则比较工整,可能没有太多的创新,但也算比较完整且准确地进行了表达,女主的人物塑造算是丰满了。而结尾则是真正的暴击和亮点,这么多年了,其实依然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不过我对于整个世界平权的大趋势还是乐观的。

49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这迷之谈恋爱的剧情可以再多一点吗?说好的传记片呢

50分钟前
  • karenlin
  • 还行

完完全全的一部女性电影。除此之外,又融入了职场霸凌、Metoo、男女平等、原生家庭、打工人的现实困境、爱情与梦想两难、LGBT等社会话题,即便故事背景放在100年前,也不过时。古典音乐的串场,让137分钟的观影体验行云流水、极其享受。“如果你找不到她,说明她不想被你找到”爱情线如复古版《爱乐之城》。罗宾的友谊线,从开头伏笔到结尾坦然,沉默陪伴甚至逾越了爱情,更震惊的是这个男演员现实就是一个变性人。“燃烧生命去努力”,就有可能让一个女人领导一百个男人。在艺术之路,你需要成为一个独裁者。女性的历史处境与现今触目惊心的0%形成回光返照,偏见从来不是根源,而是现实。首尾呼应的小板凳,更是画龙点睛。当《爱的礼赞》响起,思绪早已溢满模糊的双眼。映后在影厅还欣赏了一段乐团演奏,献给这场美好的观影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